吉林省長韓長賦談吉林西部土地開發
時間:2022-10-17 04:15:00
導語:吉林省長韓長賦談吉林西部土地開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人民網視頻訪談。今天我們邀請到的嘉賓是十七大代表、吉林省省長韓長賦。省長,非常歡迎您接受我們的采訪。首先請您和網友先打個招呼。
【韓長賦】: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有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
“西部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建設標準農田450多萬畝
[主持人]:我們知道吉林省日前啟動了一個西部土地開發整理重大項目,請您為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這個項目,并且給大家介紹一下它最新的進展情況?
【韓長賦】:吉林省最近啟動實施了“西部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可以說這個工程是吉林省在土地開發整理,加強糧食生產能力建設的一個歷史上的最大的工程。我們覺得,它現在也是我們國家這個方面一項重大工程。吉林省省委省政府決策實施這項工程,主要是國家需要糧食,農民需要脫貧,吉林西部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需要改善。這項工程,現在已經完成了全面的工程實施規劃,而且,在西部我們又一共規劃了幾片,其中鎮賚縣50萬畝已經開始開工建設。我剛才講,國家需要糧食,我想保證糧食安全,提升我們國家的糧食生產能力,這一方面適合各個方面,包括廣大網友都是非常關注的,我想不必更多的解釋。
說農民需要脫貧,我們工程規劃的重點地區,4個縣區有三個縣是國家貧困縣,有一個縣是民族自治縣,所以吉林過去有句話叫“困難在西部,潛力在西部,希望也在西部”,西部在吉林相對中部和東部來講,貧困面大一些,農民的收入偏低,所以通過實施這項工程,為農民的脫貧致富創造了基本條件。
另外,就是我剛才講的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和市場條件。西部地區過去講“十年九旱”,現在是“十年十旱”。今年像西部的松原和白城兩個市,這兩個市一共是八個縣市,春旱連夏旱,所以今年我們吉林的糧食生產,由于歷史上多年少見的重大旱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是影響最大的一次。
通過實施這個工程,第一,可以為國家增加糧食,第二,可以改變西部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第三,可以,改變西部的生態環境。剛才我講了西部那么多困難,但是西部在土地開發上也具有潛力,也具備條件。潛力方面,一個是它有土,西部有2千多萬畝的低產田,還有一千多萬畝可開墾的后備耕地資源。過去為什么沒有開墾呢?過去主要是因為缺水。由于缺少水利工程,所以水土不匹配,再加上西部的土地偏鹽堿,種水田是可以的,因為水可以壓堿,但是種旱田,收成就很低。
今年起,我們在國務院支持下,我們實施了兩項重大的水利工程,一個是嫩江的飲水工程,還有一個是松花江水利樞紐工程。通過實施兩項工程之后,把水能夠引到吉林西部,這樣水土匹配了。所以,應該說條件成熟了,開發條件具備了。因此,我們也根據國家糧食生產的形勢需要,根據吉林自身的條件,也根據我們與土地開發整理直接相關的水利工程的建設進程,我們實施了這項西部土地整理工程,這項工程要建設標準農田450多萬畝,其中新開墾的耕地250萬畝。
土地開發整理基金取之于地,用之于地
[主持人]:這個項目投資達到了62億元,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一個土地開發整理工程。請問一下您,資金的落實情況怎么樣?
【韓長賦】:我剛才講了,規劃450多萬畝,總資金量需要62億,我們大體上整理開發好一畝耕地需要1500元左右,資金應該說是可以很快落實的,因為我們整個工程規劃要和水利工程相匹配的進行,所以我們規劃用四年時間完成這個任務。大體上每一年15億左右的投資。資金來源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省里的資金;一個是國家支持的資金。省里的資金和國家支持的資金主要是中央和地方的土地復墾整理開發的資金,這個資金從哪來?主要是城市工業以及各方面建設用地占地收取的土地開發整理基金,實際上是取之于地,用之于地,應該說資金是有保證的。
[主持人]:這么資金巨大的項目,在啟動前,經過了哪些論證和審查?
【韓長賦】:經過了層層論證,我們吉林同志知道,而且經過多年的研究論證。我剛才講了,實施這么大的一個工程,要有科學依據。比如說,土地條件的依據,比如說水利支持的依據,比如氣候條件支持的依據,我們西部地區,別的生產生活條件差,但是光照條件非常好,水利情況,吉林的過境水430億立方米,國家經過研究和平衡,允許吉林用水102億立方米,現在我們大量的水資源都沒用。土地資源情況剛才我講了。
實驗條件方面,現在我們西部地區近些年小打小鬧地搞了一些土地整理項目,包括把鹽堿地開墾出來之后再打個井,用井水,吉林叫小井道,用當地可憐有限的水,農民種點稻子。種稻子都很成功。我親自到西部地區農村里去考察,去訪問農民,所以,很多地區土地開墾的試點是成功的。
另外更重要的論證就是農民期盼多年,農民跟我們講,說我們希望把水引過來,把土地整理開發出來,然后把地改造,種上水稻,我們都想瘋了。應該說,這些考察科研,我們省國土資源部門從今年春天開始,特別是下半年派了100多人在項目區搞具體地塊勘察、規劃,應該說,整個研究還是很到位的。
比如說,一畝地開發整理出來1500塊錢,一般水平就是8—900立方米水生產1千斤水稻,一畝水稻扣除成本,大體純收益在600塊錢。這樣的效益,無論是糧食生產效益,還是收益的經濟效益都是可觀的。所以我們相信這項工程能夠在科學規劃指導下,順利地實施。
田、水、林、路統一規劃改善生態環境
[主持人]:土地開發整理和生態環境的保護是緊密相連的,會不會給生態環境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呢?
【韓長賦】:這問到了一個核心問題。因為一般大家說,開墾地會不會影響生態。這個問題我們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慎重的考慮。吉林西部本身過去生態條件不太好,但是搞了這項工程以后,對它的當地生態環境改善只有好處,所以我把這項工程比作“糧食工程”,是一個“脫貧工程”,同時也是“生態工程”。為什么這么講呢?稻田本身就是人工濕地,因為西部,風比較大,鹽堿地一干了以后,地面就是白的,核心的問題就是沒有水。第二,我們采取了土地開發整理和保護西部的草原濕地同步建設的方針,因為原來人均土地少,現在一開發以后,項目區一個農民平均5、6畝的水田,多的地方人均10畝水田,當然土地的權屬是農民承包的、集體管理的,還有國有的,但是總體土地資源豐富了。
然后,我們把西部的濕地,這個濕地一千多萬畝,核心區有1500多萬人口,我們把他移出來,移到開墾土地的地方,這樣的話,他就不在這里開荒了,不在里面打鳥了,這樣的話,等于把濕地更好地封閉和保護起來了。
第三方面,我們在土地開發建設的同時,同步建設田水林路。過去沒有水,只能長一些草,很難長喬木,灌木生長都很困難,現在是同步生產,是田、水、林、路統一規劃。所以我相信項目建成以后,可能有同志到西部去過,再去看看,濕地保護和林木建設應該是很好的。所以你說的問題很重要,我們已經注意到了,我相信,這個工程建成以后,生態效益會綜合的發展。
.
用工業化的思維抓農業
[主持人]:建設吉林的西部新糧倉,是不是意味著輕工業、重農業,您覺得農業能強省嗎?
【韓長賦】:我覺得不存在這個問題。現在一個地方的發展,一個國家的發展,工業、農業都要協調推進,所以這次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講到“三農”問題中,一個重要的命題就是統籌城鄉發展。所以我覺得,我們實施土地開發整理工程,也就是糧食工程、富民工程、生態工程,從根本上講,有利于吉林經濟、社會、工業、農業協調發展。而且我們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我們用工業化的思維抓農業,抓好農業保障和促進工業。這個問題,我們整個國家過去都有經驗教訓。我們在50年代后期,都是大辦工業、大煉鋼鐵,那時候農民進城是沒有限制的,那時候戶口沒有實行城鄉二元分割的戶口制度,但是最后很多工業下馬了,農村大量的下崗戶,就是城里的工人下崗。現在他們在企業下崗了,我們有失業救濟、低保,他不會到農村去了。你是農村來的到農村,不是農村來的,下鄉到農村。那時候的口號是“我們也有兩只手,不在城里吃閑飯”。當時什么原因?很重要的就是農業基礎薄弱。農業、農產品的供給、農村購買力和農村市場,不足以支撐快速發展的大規模的工業建設,現在工業化這么好了,工業化速度加快,重要的原因是農業增長了,這就是過去同志講的論十大關系,真想還是假想,真想工業了,就把農業抓好。我想這并不矛盾。
另外我覺得現在我們國家已經進入了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進程的歷史階段,越是加快工業化,越是加快城市化,就越是要加快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的發展。我想我們吉林現在三個產業的比重,是農業10.1%,工業44.4%,三產服務業是39.5%,現在看我們工業比重逐步增加,吉林作為老工業基地,加快工業振興,逐步提高我們工業化的比重,提高工業對經濟財政的,對農民收入的份額。
所以我們省里面在老工業基地振興方面,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工業提速、增效。所以我們也是城鄉兩手抓,通過實施這樣的工程,把農業基礎打得實一點,工業促進農業,城市帶動農村,我想,不但不會發生矛盾,不但不會厚此薄彼,而且會相得益彰,共同發展。
四年以后吉林西部項目區的四個縣會成為“魚米之鄉”
[主持人]:在建設西部新糧倉的過程當中,是不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難,能夠堅持下去嗎?
【韓長賦】:困難應該是有的。早期的困難,主要是水利條件支撐的困難,現在,隨著我們水利工程建設,這方面的困難在同步的克服。運行起來以后,籌集資金當然也是困難,現在因為國家有政策,我們省里下決心,另外,你們都知道,現在征用、占用土地的補償金增加了,用于土地開發整理的資金也增多了,所以這個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應該說,目前技術上的問題我們經過論證有關部門的探討,我們有一批專家在支持,包括我們水壓堿,把PH值降到合理的水平,包括培育適應西部生長的新的水稻品種,因為現在已經有幾個品種,西部的幾個縣市生產這些優良的糧食品種都已經有大量的成功案例,應該說沒有什么不可克服的困難。
當然因為項目好,老百姓歡迎,所以我們想加快項目建設,現在,東北的冬季時間長,夏天的時候,希望老鄉盡量輪作,利用秋收后整地,現在你去東北,可以看到老百姓在大規模的整地。這可能是東北的一個實際困難,當然這個困難也是可以克服的。因為我們現在指導思想原則很明確,統籌規劃來分布建設。這是原則。另外水土匹配,這是原則。另外保護生態、協調發展,這是原則。另外一條是統籌兼顧、惠及農民。所以現在政府的積極性、農民的積極性、基層干部的積極性,還有很多看好這個項目的外面投資人的積極性都很高。我們有信心能夠按照規劃如期的推進,用四年時間把這個項目干完,而且我相信四年以后,你們再去看,吉林西部項目區的四個縣會成為“魚米之鄉”。
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農家子弟,是帶著感情在研究解決“三農”問題
[網友hyty]:省長您這么重視土地開發整理,是不是發揮您曾長期在農業領域工作的優勢?
【韓長賦】: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但是我還愿意回答,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把解決“三農”問題始終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我覺得,總書記高屋建瓴,深刻地把握我們國家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因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民的問題是我們黨要認真處理好的一個核心問題。農村的發展繁榮穩定,是我們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最艱巨的任務,所以我覺得,一個地方的領導干部,當然也包括中央領導干部,都會高度重視,也會關心農業和農村問題。
當然,說到我個人,我確實是長期從事農村工作,研究農村工作,而且我是從農村走出來的農家子弟,有與生俱來的“三農”情結,確實是帶著感情在研究解決“三農”問題。還有這種自覺性。包括剛才你說的重視農業,當然我還不敢說我現在已經重視農業了,我覺得還重視不夠。包括剛才網友們提的西部土地開發整理,我確實是很用心,我也幾次到現場去調研、去考察,多次具體的討論研究解決工程項目建設的實際問題,包括你剛才說的可能遇到的困難問題,確實是帶有感情,有自覺性。
我覺得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吉林是農業大省,也是糧食大省,我想不管誰來吉林當省長,都會重視農業,都會重視解決農村問題,都會支持和推動農村發展。我不知道我這個回答,網友們滿意不滿意?但是我說的是心里話。
新增耕地和復墾既保證工業化和城市化需要,又保證我們的飯碗
[網友mztyhao]:有報道稱,投資62億元,吉林省將新墾良田250萬畝,如何處理新開墾良田與工業用地需求不斷增加的矛盾?
【韓長賦】:我覺得這項工程——開墾新良田,正是緩解工業用地需求增加的矛盾。開墾新良田和耕地,問題是前者正好支持后者。剛才我講了,我們國家要加快工業化,要推進城市化,這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這次胡總書記報告里面講工業化、城市化、國際化、市場化,又加了一個信息化。我想這是現代化核心的幾個問題,工業化、城市化,必然需要占用一部分土地,這是沒辦法的事,但是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兩方面,第一要嚴格控制占地,該給的要給,該解決的要解決,要大力的集約用地,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復墾,要開發一部分耕地,復墾耕地包括災毀的、工礦用地,包括村落村莊的合理整合的土地等等。另外有條件的地方,像我們吉林的地方,有后墾資源,開墾一部分資源,新增耕地,就是為國家的耕地平衡,守住溫總理講的18億畝的紅線,為保住這18億畝的紅線作出貢獻。吉林可以增加250萬畝的新增耕地,而且都是標準農田,很多領導同志包括土地管理部門,都很高興,大家都說,這是好事。所以我覺得,通過新增耕地,通過復墾,既保證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需要,同時又保證了我們的飯碗,我覺得這是一個相得益彰的事情。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由于時間關系,我們的訪談到這里就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關注,謝謝!
【韓長賦】:謝謝人民網,謝謝網友關注吉林、介紹吉林。謝謝大家!
嘉賓簡介
韓長賦,男,1954年10月生,歷任團中央青工部部長、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部常務副部長、國務院研究室黨組副書記兼常務副主任等職務,長期致力于國家宏觀經濟運行及農村發展等方面的研究和實際工作,在國民經濟宏觀運行、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土地制度、農民工問題、小城鎮建設等方面有深入系統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系統的觀點和思路。
其專著《現代化進程中的“三農”問題》是一部破解三農、推動中國農村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學術專著。多年來在《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光明日報》、《求是》、《農業經濟問題》等期刊雜志發表了大量的相關學術論文,在理論界與政府決策部門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2006年12月8日,吉林省十屆人大常委會舉行第三十一次會議,決定任命韓長賦為吉林省副省長,決定韓長賦為吉林省省長。
2007年1月24日,吉林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選舉韓長賦為吉林省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