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新聞中心舉行民生與和諧社會集體專題采訪
時間:2022-10-19 10:55:00
導語:十七大新聞中心舉行民生與和諧社會集體專題采訪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七大新聞中心舉行民生與和諧社會集體專題采訪(來源:人民網)
10月18日,十七大代表周濟(左一)、高強(左二)、田成平(右三)、李學舉(右二)、仇保興(右一)在十七大新聞中心接受媒體采訪。新華社記者李濤攝
新華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顧瑞珍、孟娜、董峻)十七大新聞中心18日晚就“民生與和諧社會”主題在梅地亞中心舉行集體專題采訪。教育部部長周濟,衛生部黨組書記、副部長高強,民政部部長李學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接受記者的現場采訪,并回答記者提問。
有記者問,中國實行高等學校收費以后,如何真正解決貧困學生“上學難”的問題?周濟回答說,在過去十多年的時間里,中國高等教育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仍有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在交付學費等方面出現了困難。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關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問題,一直致力于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的建立。按照這個資助政策體系,以后每年用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經費,中央財政、地方財政和學校的支出加在一起超過500億元;每年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受到資助的學生人數要超過2000萬人。
當記者問到社會保障體系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建設情況時,高強說,這項制度覆蓋中國城鄉全體居民,主要內容是為全體城鄉居民提供一個安全、有效、方便和價廉的基本醫療和衛生服務。他還表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既是中國醫療保險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項制度從2003年開始試點,然后逐步推行,進展得非常迅速和順利。到今年上半年,已經覆蓋了中國84.9%的縣和82.8%的農村人口。
有記者問,我國將采取什么措施來保證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李學舉說,保障城鄉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是各級黨委和政府非常重要的工作。這些年來,民政部著力推進建立一個覆蓋城鄉的社會救助體系,已建立了城鄉低保制度、災民臨時救助制度、城鄉醫療救助制度、農村五保供養制度和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制度。此外,還建立了醫療、教育、住房救助制度和法律援助制度。這些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保證了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目前通過這些救助制度的實施,有1.5億多群眾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救助。
針對記者提出的從明年1月1日起,我國將正式實施《就業促進法》,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將采取什么具體措施來推動實施時,田成平說,要使這部法律順利實施,需要社會各界、勞動保障部門、每一個求職者共同努力。從社會的角度來講,我們要加強對《就業促進法》的宣傳,讓全社會都了解這個法律。在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時,要把就業問題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努力發展那些就業容量大的中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努力落實《就業促進法》規定的促進就業的金融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等。從勞動保障部門來講,主要是做好對就業者、求職者的各項就業服務、職業介紹的工作,在用人單位和求職者之間建立起一座便捷的橋梁。從求職者本人來講,也要轉變就業觀念,加強學習,提高技能,增強自己就業的能力和本領。
有記者問,這兩年房價上漲很快,很多人買不起房子,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來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仇保興回答說,我國政府解決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采取了四個方面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廉租房制度。截至去年底,在廉租房制度上已投入71億元人民幣,解決了30萬戶低保人群的住房問題。今年的力度將進一步加大。二是提供經濟適用房,每年大約1.5億平方米經濟適用房投入使用,到現在為止,已經解決了1600多萬戶城市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三是建立了住房公積金制度,目前累計歸集了14000多億元人民幣的公積金,已向交存職工發放個人住房貸款近8000多億元,4000多萬名職工通過提取和公積金貸款改善住房條件。四是推進棚戶區改造,全國大概有集中成片棚戶區1.5億平方米,目前正在加快推進這項工作。
近200名中外記者參加了集體專題采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