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在全市人民法庭建設會議上的講話
時間:2022-08-23 09:25:00
導語:院長在全市人民法庭建設會議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今天,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和十縣(區)發改委、財政局的有關負責同志在百忙中參加全市人民法庭建設會議,同我們一起研究和磋商法庭建設工作,這是對法院工作的極大關心和支持。為此我代表中級法院黨組,向前來參加會議的市縣(區)發改委、財政局領導和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這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進一步加快我市法庭建設工作步伐,改善人民法庭的工作條件,部署我市法庭建設的具體工作任務。剛才,市發改委副主任*同志就法庭建設項目管理及實施細則講了很好的意見、市財政局紀檢組長*同志就資金管理問題講得也很全面、很具體。各縣(區)法院的與會同志要認真討論學習、貫徹落實。下面,我就全市人民法庭建設問題再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人民法庭建設的重要意義
人民法庭是基層法院的派出機構,分布在全市鄉鎮農村,主要擔負著轄區內民事案件、刑事自訴案件的審理和執行及指導人民調解委員會工作,結案數占基層法院總數的近70%,是基層人民法院審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方便群眾訴訟、維護司法公正、弘揚法治精神、保障地方經濟發展、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依法治國方略的深入實施和人民群眾法律意識的普遍增強,人民法庭在促進社會全面發展進步和國家民主與法治化進程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
“欲葉茂者必深其根,欲流暢者必浚其源”。對法院而言,人民法庭就是立足之本,發展之基。人民法庭工作做好了,法院的工作就有了堅實的基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有了可靠的司法保障。人民群眾認識司法公正和司法權威是具體的,是通過身邊法庭的工作和法官的行為來衡量和感知的。法庭工作做好了,就能密切法院與人民群眾的聯系,就能逐步贏得人民群眾對司法權威的認同和尊重。法庭工(請登陸政法秘書網)作如果搞得不好,人民群眾也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人民法院的形象就會受到影響,司法權威也就大打折扣。因此,人民法庭建設是法院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各級法院的領導都要用戰略的眼光和全局的觀點來充分認識加強此項工作的極端重要性。
二、人民法庭建設面臨的形勢和機遇
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進程中。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農村傳統觀念和封閉的經濟模式被打破,農民求富欲望和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需求日益劇增。這些社會變化帶來的各種矛盾和利益沖突,既給農村的發展帶來機遇,也容易產生各種不穩定、不和諧的因素。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整個社會和諧穩定就有了堅實基礎。正確處理農村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沖突,是實現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關鍵。基層法院特別是人民法庭,在此具有責無旁貸的責任。
抓基層、強基礎,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是中央對政法工作長期一貫的要求。最高法院繼1998年在北京召開全國人民法庭工作會議、2000年和2004年分別在長春和濟南召開全國法院加強基層建設工作會議之后,又于今年4月在廣東佛山召開全國人民法庭工作會議,近年來還相繼頒布了《關于加強人民法庭建設的意見》、《關于加強人民法院基層建設的若干意見》、《人民法庭建設標準》、《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民法院基層建設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重要文件,足見對基層工作的高度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書記羅干同志在出席佛山會議講話中指出,要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充分認識人民法庭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加強人民法庭建設。
2004年底,國家決定將人民法庭建設納入了中央預算內專項投資,從2005年起,用三年時間,分期分批解決有機構、有編制的鄉鎮人民法庭無房問題,完成對中西部基層法庭的建設。省高院和省發改委為落實此項工作,于今年年初編制完成了《全省人民法庭建設規劃》,還制定下發了《基層人民法庭建設管理辦法》。全市兩級法院的領導一定要以對黨和人民負責、對審判事業負責、對歷史負責的高度來認識,一定要抓住這次國家對法院建設大規模投資的機遇,扎實工作、加快進度,確保全市的人民法庭建設規劃任務在三年之內順利完成。
當然,加強人民法庭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除物質裝備建設外,還包括法庭隊伍建設、審判業務建設和加強對人民法庭工作的指導等一些方面的重要內容。最高法院將很快制定下發《關于全面加強人民法庭工作的決定》,作為今后一個時期指導法庭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省法院也即將在全省組織開展以“隊伍建設好、審判質量好、審判作風好、廉政建設好、物質裝備好”為內容的“五好”人民法庭創建活動。對上級法院全面加強法庭建設的各項部署,我們下一步要認真組織貫徹落實。在今天的會議上,我們著重研究解決完成我市人民法庭三年建設規劃任務的動員部署問題,把此項工作作為全面加強法庭工作的第一步。
三、我市人民法庭現狀和建設任務
我市人民法庭建設曾有過不俗的成績。1997年起,中級法院在全市法院組織開展了為期三年的“五好”法庭創建活動,各基層法院積極參與,掀起了我市法庭建設的第一個高潮。經過三年的創建,全市當時共68個法庭實現了“從無到有”,走出了“上無片瓦、下無立足之地”的困境,軟件、硬件建設同步邁上新的臺階,涌現出一批先進法庭典型。近年來,我市法院按照最高法院“規范化、制度化、規模化”要求對部分法庭進行了撤并,全市法庭縮減為50個。目前,全市基層人民法庭有法官和工作人員201人,占全市基層法院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的三分之一;2004年全市人民法庭法官辦結各類案件5734件,占基層法院結案總數的68.3%。
進入新世紀以來,法庭工作面臨更高的要求,我們的工作還有很大差距。由于此前法庭建設未列入國家建設投資項目,受我市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的制約,地方財政有限,加之基層法院歷史欠帳太多,自籌能力不足,所以當時的法庭物質建設投入資金太少,建新房的法庭少、借用房屋和修補舊房的法庭多,建設標準也較低。近幾年我市多次遭受洪澇災害,一些法庭被毀,部分鄉鎮集鎮搬遷,法庭布局也亟待調整。目前,全市法院人民法庭的審判、辦公用房和其他物質裝備的總體狀況已相對落后,難以適應更繁重審判任務的要求。據調查摸底,全市50個法庭的現有用房總建筑面積僅為9575平方米,平均每個法庭僅191.5平方米,距此次國家確定法庭建設500平方米的最低標準相差甚遠。現僅有10個法庭的自有房屋尚能適應審判工作,40個法庭的房屋狀況不適應工作,需要新建或改擴建,占全市法庭的80%。全市基層法庭僅擁有辦案用車14輛、摩托車12輛、電腦46臺、傳真機7臺。
我市法院人民法庭三年建設的任務就是分期分批實施已被列入全省人民法庭建設規劃的40個法庭建設工作。40個待建法庭,按現有設施狀況來分,無房或借用房屋法庭12個,危房法庭8個,面積不夠標準需改、擴建的法庭20個。按年均受理案件數和人員編制數來分:一類人民法庭17個,占規劃總數的43%;二類人民法庭12個,占30%;三類人民法庭11個,占27%。按年度規劃和實施步驟分,2005年要建設法庭14個,2006年要建設法庭14個,2007年要建設法庭12個。初步估算,按照國家發改委和最高人民法院制訂的建設標準,建筑面積共計約24790平方米,總投資1747萬元,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已迎來了基層法庭的第二次建設高潮。完成這個規劃建設任務,我市法庭將實現從有房到標準化的歷史性轉變。
四、務實高效做好法庭建設重點工作
前不久,為確保任務圓滿完成和加強此項工作,我院和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專門聯合成立了“市人民法庭建設領導小組”,我擔任組長親自抓,中院副院長*、發改委副主任*和市財政局紀檢組長*同志擔任副組長,并設立專門的工作機構,在中院、發改委、財政局中確定了專門工作人員。領導小組已召開首次會議,討論制定了我市《法庭建設項目管理實施細則》。全市法院要把這次人民法庭建設工作提高到鞏固黨的執政能力、提高法院司法能力的高度來認識,全力以赴做好各項重點工作。
(一)成立機構,配足配強人員。各縣區法院要盡快成立以院長為組長,辦公室主任、民一庭庭長和縣(區)發改委、財政局有關人員為成員的人民法庭建設領導小組,并在法院內確定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強的同志組成辦公室,專門負責縣區法院作為項目法人職責范圍內的項目前期準備、項目設計、概算、報批、招投標、建設、資金管理等具體工作。
(二)抓好建設用地的落實工作。按照我市人民法庭三年建設計劃,對當年的建設單位,兩級法院主要負責同志要高度重視,做好協調工作,落實建設用地,使所建的人民法庭按計劃如期完成。對后兩年的建設項目,也要盡早、盡快落實建設用地,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三)適當統一法庭設計。法庭設計一方面參考最高法院提供的圖紙,一方面也要考慮陜南山區實際,因地制宜,合理設計。外觀設計一定要莊重,并要使用統一的天平標識。內部總的要求是功能要齊全,要突出并保證審判工作需要,以審判法庭及相關設施為主。
(四)做好稅費免征協調工作。會后,各縣(區)法院盡快向當地黨委、人大、政府匯報,爭取黨委重視與政府的支持,協調發改委、財政、土地、規劃、稅務、建設、設計等有關部門,研究和解決土地的征用和各種稅費的免征問題。國家發改委明確發文,免除法院建設的征地費和各種規費。省法院在近期也將和省發改委、國土資源廳、國稅局、地稅局等部門協調,爭取相關政策,爭取能發一個文件,為我們創造一些條件。
(五)嚴格資金管理。人民法庭建設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投入,地方政府只負責建設過程中的稅費支出和附屬建筑工程費用。所以,管好和用好這些資金,責任十分重大。國家審計署對此非常重視,要專門進行嚴格的審計。省法院與省發改委、省財政廳制定的《省基層人民法庭設施建設項目管理暫行辦法》中,就資金管理問題有專門的規定。我市也根據此《辦法》,制定出專門的管理細則。這次的法庭建設專項資金,必須專款專用,只能用于土建工程,絕對不能用于征地、交納規費和二次裝修,更不能挪作他用。這一點,最高法院的領導多次作了強調,省法院也提出了要求:凡是涉及建設報賬的,必須要有中級法院、發改委、財政三家組成的領導小組成員聯審會簽,缺一不可。
(六)嚴格項目管理。國家規定一、二、三類法庭的建設標準已充分考慮到人民法庭審判功能的發揮、巡回審判的需要和便民利民的要求,我們應嚴格按照計劃批準的內容、規模進行建設,不得擅自變更內容、提高標準或擴大規模,切忌貪大求洋,脫離實際。在建設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省高院、省發改委和省財政廳聯合制定的《陜西省基層人民法庭設施建設項目管理暫行辦法》和市上三家聯合制定的《實施細則》。按“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組織開展招投標工作,確定符合要求的建筑施工單位,確保建設工期和工程質量,絕對不能出現“豆腐渣”工程。
同志們,這次國家拿出專項資金改善法庭工作條件,投資面大、資金額度高,這是人民法院建設史上前所未有的,是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如果說以前我們建不了或建不好法庭,是因為我們窮,沒有錢,那么以后三年,我們建不了或者完不成40個法庭的建設任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無能。那樣我們就會痛失機遇,就是千古罪人。我希望同志們上下齊心,勤奮工作,努力完成三年建設任務,個個成為千秋功臣。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