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部門協調調度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8-26 09:36:00

導語: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部門協調調度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部門協調調度會上的講話

××同志在××年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部門協調調度會上講話

同志們:

剛才,同志就全市今年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代表市環境建設與改革指揮部作了部署,我完全同意。下面,就今年的優化環境工作我再講兩點意見:

一是結合認真學習領會省文件精神,深刻解剖自已查找不足。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是個常講常新的話題。經濟的快速發展,無論是內涵挖潛,還是外延拓展,都離不開以優良的環境作保障。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環境狀況最終決定資金、人才、技術等生產要素的流向,決定一個地方經濟的發展。環境競爭已經成為經濟競爭的前沿。

《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的出臺,是深入貫徹十六大精神,弘揚“樹正氣、講團結、求發展”主旋律,推進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深入學習領會,針對有關規定查漏補缺。

就我們××來講,過去一年的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應該說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呈現良好勢頭,但也不能不說,環境問題仍是制約現實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現在我們的企業們雖然感覺到了環境的優化,但是還不夠。他們重點反映五個問題:

一是落實為何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一些部門靠會議落實會議,以為會開了、文件發了,任務就完成了。結果部署工作雷聲大,落實起來雨點小。一些企業不能及時了解有關優化環境的會議精神和政策文件內容。更有不少企業擔心政策落實難說:“政策定得好,好像廣播稿,關鍵靠落實,心里方踏實”。我們說,只有政策落地,環境才能生金。特別是在省委、省政府《規定》出臺后,可以說我省優化環境的政策體系已經比較完備,今后最關鍵的問題就是我們不能只當傳聲筒、光做郵遞員,要把政策落實、落實、再落實。

二是背著公章旅行,審批能不能不再難?審批環節多,審批效率低,還權于企的審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為何至今解決不了?從部門角度講,要蓋章的部門,恐怕都有一定的依據。但是否都必須蓋章,都不能減?如果真正落實“第一要務”,用三個有利于的標準來衡量,可能有的章就可以不蓋了,有的可以備案,有的可以改為監督。實際上,審批難再一次暴露出優化環境過程中的“中梗阻”現象。優環境促發展領導重視、企業關注,但審批部門往往有著自己部門利益的“小九九”,大尺不用用小尺,抱定公章不松手。有的職能行為前移,有的行政職能自我細化延伸,結果事前審批代替了本來應該的事后管理和政府服務。

三是誰來為民營企業輸血?由于難以得到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相當多的企業資金短缺。對于貸款難的原因,許多企業認為是貸款手續繁瑣、收費多、成本高。由于金融機構貸款審批權限上收,一筆額度不大的貸款,也要跑到省會才能審批。緩解企業資金短缺是我市優化發展環境的題中之義,同時也極具標本意義。當下,迅速建立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貸款擔保體系已是當務之急。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這將是對政府經濟智慧的一次考驗。

四是難道企業就是“唐僧肉”?一些企業講,現在各種檢查、攤派、罰款比以前少了,但也存在著收費文件不透明,收費標準彈性大的問題。對于哪些該罰、哪些不該罰,執法部門很少預先告知。許多文件缺乏實施細則,行政執法人員自由裁量權過大。現在“漫天要價、找人說情、私下打點、應付少罰”,這罰款四部曲仍然廣泛存在。如果套用一個經濟學名詞,“三亂”現象就是“權力尋租”的最惡劣表現。現在,要加大“三亂”現象查處力度,從而增大權力尋租者的“交易成本”,也是一個立竿見影的好辦法。

五是究竟誰代表××環境形象?去年以來,我們不少部門都出去進行了考察參觀,看到聽到了一個個是令人稱羨的環境佳話,也讓我們看到聽到了××一些讓人臉紅的環境“笑話”。由此,引出的是一個值得深思的話題:究竟誰代表××的環境形象?我想,外地的發展環境并不是如此完美;××的發展環境也并非如此糟糕。我們的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公務員都可能直接影響到××的發展環境。因為,在客商看來,你的一言一行是他評判河北發展環境的惟一參照,你就代表著你的部門和整個××。

二是結合認真學習領會省文件精神,制定措施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天下大事,必做于細”。經濟發展環境建設,是一項覆蓋面廣,涉及各個領域,有形和無形的浩繁系統工程。優化環境要從具體問題入手,要結合認真學習領會省文件精神,從一個個具體問題解決好。

首先,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努力營造開拓進取的思想環境。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我們增強創造力的決定因素。必須破除“小富即滿”、“小富即安”的保守觀念,進一步增強“不進則退,慢進、小進也是退”的危機感和責任感,樹立強烈的發展意識,破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封閉觀念,強化“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觀念,樹立大開放意識;破除部門利益至上的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樹立全局意識;破除信譽觀念不強的陋習,強化信譽為立世之本的觀念,樹立誠信意識和優質服務意識。通過思想解放,在全市形成人人自加壓力,人人積極進取,人人謀事干事,人人志爭一流的新風尚。

其次,廣泛調動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形成齊抓共建環境的良好局面。環境建設沒有旁觀者,只有參與者和建設者。可以說,一言、一行、一事、一物皆環境。只有方方面面一個聲音,一個步調,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這臺“大戲”才能唱出聲勢,唱出和諧,唱出成效。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廣泛發動群眾,大張旗鼓地宣傳環境建設的重大意義、政策措施和成功經驗,努力營造“優化環境,從我做起”、“人人都是投資環境,個個都是招商主體”的社會氛圍。切實開辟疏導和暢通群眾參與環境建設的渠道,真正給群眾以參與決策的機會、參與管理的條件、參與建設的場所、參與監督的手段,能夠充分發揮其環境建設者的主體作用。

第三,唱響“三驊”主旋律,開創健康向上的人文環境。要建立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決不讓求真務實、有真才實學、勤奮敬業、清正廉潔的人泄氣,決不讓弄虛作假、不學無術、碌碌無為、以權謀私的人神氣。要倡導愛國守法、誠信敬業、文明奉獻的道德風范,扎實推進文明機關、文明城市、文明行業、文明村鎮等多種形式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掃除社會丑惡現象,努力營造扶正祛邪、揚善懲惡的社會風尚。

第四,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根據市場經濟規律的客觀要求,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把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切入點和重點,圍繞發展這個執政興邢的第一要務,真正把政府職能轉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把屬于企業的權力還給企業,把屬于市場的功能還給市場,把屬于社會的職責還給社會,加快實現由“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的轉變,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的轉變。牢固樹立服務意識,進一步推行政務公開,減少審批環節,簡化辦事手續,徹底根除“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現象。

第五,下大力抓好以城鎮建設為主的硬環境建設。城鎮是一個地方政治、經濟、文化的形象載體,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目標,必須進一步加強城鎮環境建設,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優化城鎮環境,提升城鎮品位,塑造城鎮形象為重點,在城鎮“硬件”升級的同時,把創新機制、理順體制作為改進城鎮管理的治本之舉,著力加強“軟件”建設,致力打造城鎮特色,改良城鎮生態,提高城鎮現代化水平,努力為全市人民創造一個便捷、通暢、優美、舒適的生活工作環境,為經濟跨越式發展打造新平臺。同時,要加強督查,抓好典型,務求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工作取得實效。把群眾監督作為最重要和最有效的監督方式,真正歡迎、鼓勵、保護每一個舉報環境建設問題的公民、客商,努力解決科室監督科室、部門監督部門的監督失效問題。同時,從抓好正反兩方面典型特別是從狠抓反面典型入手,扶正壓邪,充分發揮示范、警示作用,進一步推進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各項工作的全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