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經濟強縣強鎮建設工作會上的講話
時間:2022-09-25 09:20:00
導語:在全市經濟強縣強鎮建設工作會上的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經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召開全市經濟強縣強鎮建設工作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省委九屆七次全會和全省經濟強縣建設工作會議精神,回顧總結第二輪經濟強縣和首輪經濟強鎮建設工作,明確目標,強化措施,推動我市經濟強市強鎮建設工作再上新臺階。下面,我受市建強工作領導小組的委托,講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把思想統一到全省經濟強縣建設工作會議主要精神上來,穩步推進我市建強工作。
2005年9月24日,全省經濟強縣建設工作會議在貴陽市召開。省委副書記、省長石秀詩,省委副書記黃瑤,省建強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各地、州、市分管領導及建強辦負責人,各建強縣(區、市)主要領導及建強辦負責人共計80余人參加會議。會上,省委副書記黃瑤代表省建強領導小組作了重要講話,會議結束時石秀詩省長重點就全省當前工作作了總結講話,全面安排部署下步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會議主要精神主要體現在黃瑤書記的講話中。主要有以下幾點:
1、第二輪經濟強縣建設成效、特點及存在問題。
成效:第二輪經濟強縣建設啟動以來,各建強縣(市)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方針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決定部署,認真貫徹落實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斷深化改革,保持了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建強工作順利推進的良好勢頭。一是強縣強鎮主要經濟指標大部分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長,達到了考核目標的要求;二是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社會事業穩步推進,實現了協調的發展;三是基層抓機遇、促發展的熱情高漲,特別是部分建強鎮的積極性明顯提高,為全市保持良好的建強勢頭奠定了基礎;四是部分激勵政策發揮了積極的效應,推動了建強工作向前發展。全省第二輪經濟強縣建設啟動以來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工作思路明晰,政策措施具體。二是突出發展主題,建強力度加大。三是各項指標完成較好,保持良好發展勢頭。
存在問題:一是對經濟強縣建設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還要進一步深化,建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還要進一步增強。二是政策措施落實不夠,部分政策措施落實中,依然存在力度小、不到位現象。三是綜合經濟實力還不夠強,在人均生產總值、人均財政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等重要經濟指標上,同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還存在明顯差距。四是經濟運行中的熱點、難點和重要問題,特別是一些重要生產要素供需矛盾突出,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資源開發與保護之間的關系還處理得不夠好。
2、會議要求:各經濟強縣(區、市)要努力實現“四個走在前列”。
一是努力促進經濟社會又快又好地發展,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上走在前列。二是努力把富民與強縣統一于建強實踐,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走在前列。三是努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與活力,在加大改革開放力度上走在前列。四是努力壯大縣域經濟實力,在發揮區域輻射帶動作用上走在前列。
3、對下步建強工作提出“四點要求”
一要高度重視建強工作,加大工作力度。二要形成齊抓共建合力,落實政策措施。三要完善激勵淘汰機制,加強動態管理。四要加強隊伍建設,提高工作水平。
二、肯定成績,正視差距,認真總結回顧我市第二輪經濟強縣和首輪經濟強鎮建設工作。
第一,加強領導,建強工作有序推進。
一是及時調整充實了市建強工作領導小組,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2名市委副書記、3名副市長為副組長的市建強工作領導小組,將建強工作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同時,各建強鎮(辦)按照省、遵義、赤水市委文件精神,分別成立了由黨委書記或政府鎮長(主任)任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建強工作領導小組,并明確專人負責建強工作的日常事務、協調服務、督促檢查。二是健全考評體系,完善配套措施,修訂完善發展規劃,制定相關激勵政策和措施。三是堅持“兩業一城一市”發展戰略,全力推進“竹業強市”、“旅游興市”步伐,啟動全市經濟強鎮工作,加快“三化”(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發展二、三產業,經濟強縣強鎮建設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第二,理清思路,建強工作目標明確。
全力推進“強市產業”——竹產業。以黔北20萬噸紙漿項目為契機,大力推進竹林基地建設:一是加大造竹工程實施力度。2005年度,全市實施造竹工程12.6萬畝,為計劃任務數的180%,其中耕地造竹6.4萬畝,荒山和宜林地造竹6.2萬畝。二是大力引進優良竹品種。全市共調運撐綠竹種苗221.8萬株,占計劃任務的122%。三是狠抓造竹大戶示范帶動工作。全市新增造竹大戶385戶,目前全市有50畝以上竹林大戶432戶,其中雜竹大戶238戶。四是積極引導和帶動竹加工企業技改。新宇公司技改工作已經完成;竹膠合板公司擴建后規模化生產逐漸成型。五是全面推進竹加工業的發展。目前,全市有各類竹加工企業200多家,從業人員1.5萬多人。2005年全市竹業綜合收入達到9.5億元。
強力發展“興市產業”——旅游業。一是實施科學規劃攻略。制訂了《赤水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規劃了十多個大的旅游開發項目,計劃引進投資數十億元,建成集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商貿、會議、文化為一體,接待設施先進、環境優美的優秀旅游城市。二是實施精品攻略。抓好開發赤水旅游產品中的精品和絕品,這是取得競爭優勢的法寶。三是實施資源整合聯動攻略。組建川、黔、渝旅游“金三角”,即以四川瀘州市、貴州赤水市、重慶江津市為主發起跨區域旅游聯合體。四是實施重點開發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五是實施多元投資借力發展攻略。在全省率先實行對全市各主要景區實施“四統一”基礎上,于2004年9月1日起將赤水的部分景區委托給張家界一家旅游公司經營管理和投資開發,用新的管理理念提升赤水旅游業。
大力發展“立市產業”——工業經濟。一是加大重點企業建設力度。黔北20萬噸竹漿項目建設進度加快,已完成平場工程。二是重點企業技改項目有序推進。全年投入工業技改資金9600萬元。三是努力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全年共引進項目26個,到位資金20822萬元,同比增長31.9%。四是能源工業發展加快。完成赤水市域河流重點小流域的小水電開發規劃,成功出讓習水河流域赤水段六級水電站開發權。五是認真抓好項目庫建設。目前,全市收集、編制儲備項目562個,項目涉及總投資335億元。六是非公有經濟貢獻日趨明顯。目前全市有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11228戶,上繳稅收4343.2萬元。
打造經濟發展新載體——城鎮建設。一是城市建設力度加大。以紅軍大道項目為重點的城市新區建設啟動,河濱西路進入建設階段,東正街的舊城改造完成詳規編制,并成功掛牌出讓。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形象得到進一步提高。二是交通基礎設施全面推進。赤水旅游汽車客運車站主體工程完工,赤長公路、長期大橋、馬合公路、孔寶路、赤水河航道整治工程有序推進,通村公路建設步伐加快,行政村通路率達88%。三是小城鎮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完成了復興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修編,官渡鎮、兩河口鄉移民新區規劃,元厚鎮綜合市場規劃,各項工程正積極籌備開工建設。2005年城鎮建設總投資24670萬元,新增城鎮住房面積20萬m2,城市化水平提高1.5個百分點。
夯實經濟發展基礎——農業經濟。市委以農民增收為目的,以確保基本農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效率為著力點,加快農業產業化建設步伐,鞏固農業基礎性地位,全力推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12元,同比增長8.66%。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我市建強工作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一)政策不落實。
一是各建強鎮反映賦予他們的部分經濟管理權限未能兌現,而事實上有些權限還在被上收或上劃,目前鎮一級除計劃生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一票否決”等少數責任大的部門沒有上劃外,其余有職權的部門基本上劃管理,增加了建強鎮的協調難度,長此下去很不利于建強工作的開展。二是部分鎮、街和市直部門在對應省、市文件制定支持建強的具體措施時,內容簡單、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導致政策落實不下去,從而造成政策失效。三是對建強鎮的政策、資金、項目的傾斜不夠。主要是缺乏寬松的政策環境,在資金和項目的爭取上享受的是“撒胡椒面”待遇。
(二)發展不平衡。
從客觀上看,各建強鎮之間存在不平衡,遵義市列與赤水市列的不平衡,區域經濟間的不平衡。主觀上個別鎮對經濟強縣、強鎮建設工作認識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主動性、積極性發揮很不夠,抓落實的力度較弱、強鎮建設速度慢,與工作力度大、區位條件好的差距進一步加大。
(三)特色不突出。
各建強鎮在工作中都比較重視產業的培育,但是培育的產業太多,特色不夠突出,規模做得太小,沒有形成大氣候,輻射帶動力不強,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經濟優勢。
四、堅定信心,理清思路,團結一致把我市建強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
第二輪經濟強縣建設和首輪經濟強鎮建設工作正在緊張有序地開展,下步建強工作的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兩業一城一市”發展目標,搶抓機遇,強化措施,統籌兼顧,又快又好完成經濟社會發展各項指標,推動全市建強工作再上新臺階。下步要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明確目標,狠抓建強政策措施的落實。
一是各建強鎮和市直有關部門必須按照省、遵義市和市委三個建強文件精神要求(黔黨發[2004]6號、遵市發[2004]6號和赤黨發[2004]15號文件),兌現各項建強優惠政策,做到該放的放,該傾斜的傾斜,該扶持的扶持,確保工作到位、政策到位、投入到位。二是要嚴格落實各項建強工作責任制,做到目標明確、人員明確、責任追究明確,要推行重點工作、重大項目領導分包責任制,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主要領導要靠前指揮,現場推動。三是市建強辦、各建強鎮和市直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省、遵義市和赤水市建強工作領導小組關于經濟強縣強鎮建設年度考核和四年綜合評價指標等相關文件,加強對建強工作進展情況的調度,適時對照檢查,對存在問題找出原因,提出解決的措施與辦法,盡快予以解決。
(二)深化認識,強力推進“兩業”建設。
竹產業:一是全力地推進竹基地建設和管護工作,全面完成5萬畝造竹工程。二是認真做好黔北20萬噸/年竹漿林紙一體化工程項目建設協調服務及竹產品加工開發工作,不斷延伸產業鏈。
旅游業:一是加快天臺山、五柱峰等后續景區開發步伐,建立部分景區經營權轉讓后投入與開發的監督約束機制,搞好協調服務工作。二是積極爭取第三期國債旅游、紅色旅游和世行貸款項目資金,協調推進川黔渝“金三角”旅游項目立項工作。三是不斷加大餐飲、住宿、娛樂等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力度,推進全市第三產業全面發展。
(三)突出重點,努力加快“三化”進程。
一是強力推進紅軍大道、河濱西路建設,啟動河濱東路、東門片區、太平片區舊城改造工程和大同、丙安古鎮保護開發工作等項目建設,力爭啟動荷花池綠化工程。加快新區建設,力爭新增城鎮住宅面積15萬m2,城鎮化水平提高1.5個百分點以上。加快竹基地公路網絡建設,完成新建通村公路150公里以上。加快萬友號至鰱魚溪公路建設,積極開通農村客運班車,充分發揮便民路、產業路的重要作用。完成官葫路水毀工程并啟動油路改造,開工建設官渡至石堡硬化公路。實施鄉鎮3個汽車站建設,完成赤水大橋除險加固工程,積極申報爭取赤水二橋及其他橋梁建設項目。二是認真做好新建工業項目及技改項目庫建設,繼續抓好新宇公司等企業技改或異地技改項目建設。組建擔保公司,著力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大力發展小水電項目,努力協調好工業用電,著力解決好工業用電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三是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確保糧食安全。突出抓好竹產業,大力發展石斛業,鞏固提高畜牧業和柚果業,積極發展草食畜禽養殖業。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完成村級竹業協會組建工作。
(四)統籌協調,推進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制定“十一五”規劃編制和小康建設規劃,增強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性和預見性。拓寬就業渠道,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深化教育改革,鞏固提高入學率,鞏固“全國科普示范市”創建成果,穩定低生育水平,推進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市創建進程,深化城鎮醫藥衛生體制和醫療機構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深入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統籌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形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政治文明的良好格局。
同志們,經濟強縣強鎮建設工作意義重大,任務艱巨,全市各級各部門都肩負十分重大責任。希望大家再接再厲,真抓實干,努力做好各項工作,全面實現建強目標,爭取各個方面都有新的更大的突破,努力把全市建強工作推向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