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地方人大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職能作用
時間:2022-10-20 11:56:00
導語:淺議地方人大如何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職能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重大而長期的歷史任務,也是加強“三農”工作的重大戰略舉措,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全局,是惠及億萬農民群眾的民心工程。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地方人大,如何緊密圍繞縣委工作大局,充分發揮人大的職能作用,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宏偉目標的順利實現,是值得縣、鄉人大認真探索的一項重大課題。
一、認真學習,奠定和夯實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思想基礎
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第一次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到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的高度來強調,充分闡明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地位和重要性。特別是相對于以往解決“三農問題”的方針政策,《建議》和中央一號文件不僅提出了建設新農村的五項重點任務和二十字的完整目標,而且提出了統籌城鄉經濟發展等四個新的重大施政理念和8個方面32條重大舉措。對于這些,必須吃透精神,領會實質,掌握內涵,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建議》和中央一號文件的精神上來,不斷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二、依法履職,保障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健康發展
(一)加大監督力度,為新農村建設提供良好的法制環境
一是要加強對調整農業結構、實施農業產業化的監督,促進農村經濟發展??h人大及其常委會要結合農村實際,將農業產業化結構調整、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水利工程建設等作為調查、視察、檢查和審議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大監督力度,保證國家投入資金的規范使用和管理。
二是要加強對農民新村和農村道路交通建設的監督,為農民生產生活提供方便。通過人大及其常委會組織人大代表、常委會組成人員對農民新村規劃與建設、農村道路交通的視察,向政府提出建議,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快農民新村規劃與建設步伐,不斷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加快公路的建設步伐,不斷提高道路的檔次和質量;加快生產便道、田間便道和耕作便道的修建步伐,進一步方便農民群眾生產耕作。
三是要加強對農村政策落實執行情況的監督,切實維護好農民的合法權益。要重點監督貫徹執行有關取消農村中小學學雜費,治理學校亂收費,減輕農民負擔,非法侵占耕地和農民的承包地,拖欠占地補償費及其他有關補償費,拖欠農民工工資等政策的落實到位情況。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頂風違紀的,要責成有關機關堅決查處。
四是要加強對農村扶貧救濟工作的監督,切實幫助困難農民脫貧解困。進一步完善縣級領導聯系鎮、部門聯系村的制度。在幫扶發展生產、增加收入的同時,要切實加強對民政工作的監督,加大政府資金的扶持力度,動員社會力量支持,切實解決農村孤寡老人,傷、殘人員,長期患病病人,以及因自然災害而造成生活極其困難家庭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切實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弱勢群體生活困難的問題。
此外,還要加強對農村民主政治建設的監督,促進村民依法自治。要加強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監督,促進農村文明新風的樹立。要加強對農村公共事業建設的監督、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子女入學難的問題。
(二)認真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工作支持
討論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重大事項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縣、鄉人大的一項重要職權,是人民當家作主、管理國家事物和社會事務的具體體現。要抓住事關全局的重大問題,特別是各地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一五”規劃以及人民普遍關心和迫切要求解決的問題,依照法定程序適時作出決定,把黨委的主張變成國家的意志,并動員人們去奮斗,為新農村建設凝聚人心,增添力量。同時,要強化調研、咨詢、論證,廣泛深入農村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努力實現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積極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可靠的政治保障
新農村建設的受益者是農民,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也是農民。能否調動和發揮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直接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只有大力加強農村民主政治建設,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維護農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使新農村建設真正從農民最關心的事情著眼,從農民最急迫的事情入手,從最能見效的事情做起,才能確保新農村建設的良好開局。鄉鎮人大應當加大對《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貫徹實施情況的監督,督促鄉(鎮)政府切實遵照組織法的要求,全面落實農民的民主選舉權、監督權、參與權、知情權和管理權,并且從目前不少鄉村事實上的上下級關系轉到指導、支持和幫助的關系上來,還權于民,做到凡是重大事情必須提交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定,農民自己決策,自己管理,自己監督,讓村民成為真正的主人,切實讓農民依法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利。要進一步深化和規范鄉村的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這是做好農村工作,密切黨群關系,維護農村穩定和諧的治本之策?,F在尤其要注意的是,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各級財政支持到村到戶的優惠政策和資金以及社會各界支持的資金和項目及時納入到村級財務公開的范圍,讓農民群眾審核把關,從源頭和制度上強化群眾的監督;要進一步規范“兩委”制度,特別是強化對“村官”權力行使的監督和約束,完善村級辦事程序,規范村級管理機制,逐步實現由“能人治村”向“制度治村”、“依法治村”轉變,由“村官治村”向“村民自治”轉變。
要積極推進農村的普法工作,深入進行法制宣傳教育。要不斷提高農民的法律素養和“主體”觀念,做到依法有序地參與農村的民主實踐,理性表達利益的訴求,妥善處理農村的各種社會矛盾,打擊和消除社會丑惡及落后現象,使農民群眾通過新農村建設真正享有管理民主、鄰里和諧、安居樂業的社會環境。
三、充分發揮人大代表的作用,為新農村建設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縣、鄉的人大代表,80%來自農村,大部分屬于“兩委”干部,是農村工作的中堅、骨干和“領頭雁”,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對促進新農村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
一是要抓好代表的培訓工作,提高他們的素質,提高他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在思想與行動上統一到中央、市委以及縣委的精神和要求上來。
二是要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宣傳、帶頭、引導等示范表率作用,做到立足本職,扎實工作,努力在新農村建設中建功立業。
三是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及時了解和正確反映新農村建設中群眾的所思、所想和所盼,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達,為黨委以及縣鄉人大的正確決策建言獻策,充分發揮黨委、政府與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四是地方人大要抓好縣鄉人大代表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議案、意見、建議的辦理工作,要努力提高辦理的質量和實效,提高代表和群眾的滿意率,不斷激發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