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協商民主新亮點

時間:2022-11-28 04:20:00

導語:感受協商民主新亮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感受協商民主新亮點

“兩會”期間,一些委員“出人意料”的提案、建議在代表委員中引發爭議。比如,來自科技界的秦大河提出制止沙塵暴違反自然規律,來自醫藥界的鐘南山建議高校應當免費培養社區醫生等。

盡管記者不便輕易判斷其中的是與非,但卻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這些專家學者是作為所在界別的委員建言的,而且他們的觀點也來自本人對相關學科的潛心研究。

以記者的觀察,委員以本界別的名義個人或集體建言獻策是本次政協會議的一個亮點。

“點燃”這一亮點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民政協經過50多年的發展,政協委員的構成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界別性特征越來越明顯。據中央黨校副校長李君如統計,在本屆全國政協2238名委員中,來自黨派和社團系統的委員共843名,其中以黨派名義參加政協的占24%;而來自13個界別系統的委員就達1079名,占全部政協委員的48%。

與此相應的是,委員提案和建議的專業性顯著增強。比如:全國政協民族和宗教委員會、外事委員會聯合提交的《關于國家高度重視“2008年人類學民族學世界大會”的提案》;新聞出版界委員以界別名義提出《關于加強預決算審核和建立某些重大項目向人大專項報告制度的提案》;社會福利界委員共同提出《關于盡快建立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界別提案。這些提案因為是該界別內的委員們共同調研、共同研究得來的成果,既有專業性,又有可行性,很可能對政府的決策產生影響。

而出于學術觀點的差異以及學術研究和現實經驗的信息不對稱,一些專家的觀點引發爭議在所難免。正所謂“真理越辯越明”。以記者之見,這樣的爭議可以使提案集中更多的真知灼見和理性之光,更加科學合理,這正符合了民主決策、科學決策的本意,正是協商民主必不可少的過程。

建科學發展之言,議社會和諧之政。在采訪本次政協會議的12天時間里,記者奔波于大會的各個會場,充分見證了一幕幕協商民主的生動場景: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下組參加討論,仔細聽取委員們的發言;各部門負責人紛紛列席會議,認真記下委員們的意見和建議;來自不同黨派、不同界別的委員就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問題各抒己見,甚至是激烈爭論;會議對境內外媒體充分開放,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媒體全程跟進報道……正如漢代史學家班固在《兩都賦》里所言:“大雅宏達,于茲為群,元元本本,殫見洽聞。”

民主需要協商,需要委員們認真履職。全國政協委員姜昆在接受記者采訪中談到自己的履職感受時說:“這五年來,我親眼見證了政協的發展、作用和進步。我們的民主氛圍變得越來越濃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