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腐”不除 “大貪”即出
時間:2022-11-28 04:27:00
導語:“小腐”不除 “大貪”即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別針換別墅”是一則在網上編造的假新聞,但“小腐變巨貪”卻在現實生活中真實存在。因此,從各級官員的每一個細節抓起,構筑起反腐倡廉的第一防線非常必要。
在我工作經歷中,有件事至今難忘。一位鄉長開會時坐在主席臺上一根根地抽當時牌子很酷的“軟殼子”牡丹香煙。一位老干部看不下去了,
就在會間休息時當眾問這位年輕的鄉長:“你一個月的工資夠買幾包牡丹煙?”鄉長支支吾吾,很是尷尬。后來,這位鄉長當了副縣長、縣長、縣委書記,再后來當了廳長。那位老干部重病住院,廳長聞訊立即趕來看望,老干部家人遞煙時他說早就戒了。而且提起香煙百感交集,說從內心里感謝當年老干部的責問,否則今天就沒有這樣的進步,甚至有“掉隊”的可能。
其實,這位老干部不捂不蓋的批評就是一種警醒。為什么年輕的鄉長不斷進步,沒有“掉隊”?就是有了來自老干部等周圍同事和民眾的監督。而機關內部的“集體失語”和外部的“鴉雀無聲”,反而會縱容某些人對制度和監督視而不見,對腐敗行為放任自流,從“小腐”一步步走向“大貪”。
要使干部的“小腐”有人管,有人問,就應勇于創新和探索,建立適應新時期反腐形勢的新制度、新舉措。筆者以為,不妨學習國家環保總局對違反項目管理規定的地區實行“地域限批”的辦法,對出了腐敗分子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實行限期整改,在限期內所有成員不得提拔任用或交流崗位。用這種“連坐”之舉督促班子內部形成一股強勁的監督力量,使干部“小腐才露尖尖角”之時,就有人出來批評制止,教育幫助。筆者相信,通過此舉,將為預防腐敗積累更多有益的經驗和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