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廉味”洋溢在社會每一個角落
時間:2022-11-28 04:27:00
導語:讓“廉味”洋溢在社會每一個角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的春節,處處洋溢著濃濃的“廉味”。
正月初五,筆者到北京東岳廟逛廟會。東岳廟有兩副對聯引人注目:“官位崇卑文武分培九德,翼為先后天人共足三階”;“守法奉公清正方成吏道,設官分職文書各有曹司”。這兩副對聯分別置于“官職司”和“曹吏司”兩側。“官職司”為統治者規定了施政待民的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要求他們公忠為國、清正廉潔、顧全大局、反貪肅賄、執法不阿。不諂上虐下、受恩不感、含怨不休。“曹吏”指的是政府中的低級官員。該司的職能是監察這些政府行為的具體施行者。要求他們必須具備公心、大公無私,處世以仁德、守身從義、謹言慎行、辨知榮辱、廉潔奉公、見利思義。在“官職司”和“曹吏司”前,照相留影、燒香朝拜者絡繹不絕。
今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也不乏倡廉味道。由郭達、蔡明、句號、王晴表演的小品《送禮》,抨擊了送禮歪風,頌揚了清廉正氣。
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對官員廉潔過節提出明確要求。在國務院2月9日召開的第五次廉政工作會議上,總理就說:“春節將至,這段時間容易出現以種種名義用公款請客送禮等不正之風,也容易發生商業賄賂等違法犯罪活動。國務院各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的公務員特別是領導干部,都要從我做起,從具體事情做起,廉潔自律,身體力行,不吃請,不收禮,為全社會作出表率。”
常言說:“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而今年這個春節,上從黨和國家領導的諄諄告誡,下至文藝節目的寓教于樂,再到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都營造出了一種反腐倡廉的社會氛圍。而這種良好的社會氛圍,對推動反腐倡廉工作,恰恰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從理論上說,反腐倡廉的社會氛圍究竟是什么?至少有兩個方面:
——反腐敗需要人人參與。反腐敗不僅是專職反腐敗機構的事,反腐敗機構的職責是懲治腐敗、預防腐敗,但懲治不能將腐敗除盡,預防也不能窮盡所有的腐敗現象和腐敗領域。反腐敗需要所有的公職人員自覺行動,從自身做起,規范用權,廉潔奉公,不以權謀私。如果黨和政府沒有堅決清除腐敗的決心,所有的公職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沒有律己之心,腐敗的動機和機會就不能消除。反腐敗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沒有群眾的支持,少了知情者和受害者的舉報和控告,離開了輿論監督,反腐敗機構就缺少案源,案子也辦不下去。所以,反腐敗每個人都責無旁貸。
——反腐敗需要建設廉政文化。完善并嚴格執行的廉政法律制度不可少。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違法亂紀的貪官嚴加處罰,其他公職人員才能“不敢貪”;有健全的廉政制度,規范權力運行的管理、監督、制約機制,可靠的待遇保障機制,公職人員才能“不能貪”、“不必貪”。同時,應有良好的從政道德文化。“以廉為榮,以貪為恥”,不論是歷朝歷代,還是國內國外,都是為官從政的道德準則。開展從政道德教育,對公職人員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或缺,這樣他們才會“不愿貪”。同時,我們還需要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和時代精神。幾千年的中華文明史,留給我們不少的清官廉吏佳話,傳下無數的廉政經典文獻,這些民族傳統的精華,廣而頌之對當前廉政建設無疑是有益的。當然,還要創造符合時代精神的廉政文化,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褒揚廉潔、貶抑腐敗。
腐敗是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的現象,廉政同樣也不是虛無縹緲的東西。只有人人動手,共同組成一只無形的“社會之手”,根除腐敗才能成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