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發展講話
時間:2022-02-10 09:58:00
導語:工業經濟發展講話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同志們:
第一個,檢驗工業強區,首先要看領導是否真重視。只有領導真正重視工業經濟,我們的工業經濟發展才有良好的、扎實的基礎。前段時間,跑了一些鎮鄉街道,大部分的黨政主要領導抓工業經濟有思路、有辦法、有舉措,但個別鎮鄉對怎樣抓工業、要不要抓工業還有一些猶豫,還有一些短板,真正的舉措并不多。區里實施的大項目很多,抽調人員也很多,西溪濕地抽調了人員,南湖項目抽調了人員,地鐵項目也抽調了人員。接下來,城市化建設、西大門整治等一大批項目都要加緊推進。這些項目都是重點項目、重點工作。工業擺在什么位置?我認為,工業是鎮鄉街道黨政主要領導重中之重要抓的工作。余杭經濟要強,關鍵是工業要強,工業上不強,余杭就不是一個經濟強區,我們一定要彈響鋼琴,彈出工業最強音。
第二個,檢驗工業強區,要看“塊頭”是不是真正大。余杭的工業經濟總量在全省、全市是什么樣一個位子?如果余杭工業的經濟總量與增量在杭州的排名是三位以后,就不是一個工業強區。在全省十四個強縣市里,是不是屬于第一方陣,這也是評價、檢驗余杭是不是工業強區的一個重要標志。
第三個,檢驗工業強區,要看結構是不是真優化。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和傳統優勢產業的比例是不是朝著結構優化的方向發展的,如果僅僅依靠傳統行業來支撐,那也不是一個真正的工業強區。
第四個,檢驗工業強區,要看利稅是不是真貢獻。發展工業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增加就業,另一方面是為了創造更多的稅收,來改善民生,來加強城市建設。如果產值很大、總量很大,但稅收,特別是地方財政收入貢獻不大,就不是一個真正的工業強區。
第五個,檢驗工業強區,要看投入是不是真持續。有沒有穩定、持續的工業投入,也是判斷余杭是不是工業強區的一個標準、一個重要指標。
余杭是不是一個工業強區,我們必須要用這5個方面的標準來判斷、來檢驗、來總結。下面,我再講三個方面的意見。
一、一季度工業經濟的評價
剛才,區經發局施成華作了一個很好的工業經濟形勢分析報告。一季度,全區工業經濟總量增長平穩,規模工業產值增長24.1%,排在全省十四強縣市之首;工業投入增長23%;工業結構逐步優化,規模以上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首次突破60%;工業能耗快速下降,萬元產值綜合能耗下降14.5%。這是值得肯定、值得可喜的方面。但我們要增強憂患意識,應該看到,我區工業投入的增長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的基礎上的,限額以上工業投資總量并不高,只完成了全年計劃的12.9%,只完成了時間進度要求的一半,差距很大,且增幅低于全市平均1.1個百分點。上個星期,杭州市召開工業興市大會,作為杭州市的工業大區之一,我對兩個方面感觸很深。
第一個方面,杭州市對十三個縣市區的工業經濟進行了綜合評價,余杭排在第三梯隊。第一梯隊,對全市工業作出突出貢獻的是蕭山區、上城區和富陽市,第二梯隊,對全市工業作出顯著貢獻的是高新區、西湖區和臨安市,余杭只列入到了第三梯隊。評價體系主要看總量、看增幅、看投入、看高新技術產業。臨安等市區都超過了余杭,值得我們很好地反思。這說明余杭工業經濟質量,特別是技術改造投入有待于提高,要努力提高余杭在杭州市的綜合排名。第二個方面,余杭的鎮鄉沒有一個列入杭州市工業強鎮行列。公布的10個工業強鎮中,蕭山區占5席,富陽占2席,江干、臨安、桐廬各1席。一樣的考核體系,蕭山無論是綜合排名,還是工業強鎮,都是屬于杭州市第一方陣,值得我們好好學習。目前,我們工業發展遇到的很多問題,例如土地供應減少、銀根緊縮、人民幣升值等等,這些問題余杭有,蕭山有,富陽有,西湖有,大家多有,這些都是大環境,是共性問題。而且我們更應該看到,今年區里安排土地指標時,一半以上的用地指標都用于工業發展,臨安、富陽在土地指標上并不比余杭多;再說資金問題,余杭是最好的金融環境區縣市之一,貸款增長還是比較大的。我們應該深刻認識,余杭工業在杭州市未列入第一方陣,關鍵不在于土地緊張、資金緊張、勞動力成本上升,這也不是我們今天要分析的重點。
二、值得學習借鑒的經驗
今天會議是一個現場推進會、現場交流會。我們的鎮鄉街道在抓工業經濟發展中,有很多好的辦法、很多好的舉措,剛才8個單位作了經驗介紹,值得其它鎮鄉街道認真學習、借鑒。經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有5個方面。
一是要有一種搶抓機遇發展工業的氛圍。許多鎮鄉黨政正職搶抓機遇發展工業的氛圍非常濃厚。大家可以看看今年安排的工業用地指標,區里安排用地,是經過專家對項目進行評估、進入項目儲備庫后,再根據評分的高低來安排用地的,但塘棲的項目很多。塘棲鎮是運河古鎮,按理說深受“運河文化”等影響,“小富即安”的思想會更嚴重一些,但塘棲鎮上上下下搶抓機遇發展工業的氛圍非常濃厚,通過表彰企業,帶企業家到外地考察學習,點燃了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這把火。像寶鼎等一些企業都在想方設法搶抓機遇,也有強烈的想發展、加快發展的意識。我認為,一個地方發展工業的氛圍濃不濃,關鍵是看黨政領導的意識強不強。如果企業家想發展、謀發展,就是一個良好的氛圍,余杭鎮的有些企業遇到了土地瓶頸制約,自己想辦法收購企業、兼并企業,甚至以高價收購,拓展企業發展空間。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
二是要有一雙熟悉經濟、識別項目的慧眼。全區要安排用地的項目很多,關鍵是各鎮鄉街道主要領導、分管領導要有識別項目好與壞、優與劣的慧眼。余杭引進了一批好項目,但教訓也很多,有些項目以高新技術產業名義圈地,甚至幾年不動。去年我們為什么會排出167個盤活存量項目,就是說明了項目存在質量問題。好的項目對土地資源都是精打細算的,土地集約利用程度很高。能否有一雙識別項目的慧眼,關鍵是要熟悉經濟,要看項目的成長性與前景。余杭引進好項目的例子有很多,例如運河鎮的西湖汽車零部件項目、余杭鎮的錢江壓縮機項目、瓶窯鎮的益利素勒項目、鼎勝鋁業項目等等。
三是要有一些齊心協力、克難攻堅的舉措。項目要落地,無論是征地拆遷,還是盤活存量,都需要有堅強的決心,要有有力的舉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天參觀的鼎盛鋁業項目,當時沒有足夠的土地供給這個項目,需要把原有的11個小項目、200多畝土地整合出來,才能使項目落地,該鎮黨委、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氣,在短時間內清理好“舊帳”、安置好企業,確保了該項目的有序推進。崇賢、仁和等鎮鄉,在征地拆遷、盤活存量等難點工作上,也都有一些克難攻堅的舉措。
四是要有一顆集約用地、盤活存量的決心。今年一季度工業經濟開局平穩,與我們去年抓項目推進工作、盤活存量工作緊密相關,鎮鄉街道在項目推進、盤活存量過程中抓集約利用土地上有很多經驗、很多辦法。仁和鎮每個月對項目進行一次督查,對項目進行錄像,給投資業主看,然后重新簽訂項目推進承諾書,起到了很好效果。有一個項目,通過督查了解后,原有的100多畝土地用不完,溝通協調后,仁和鎮又劃出一部分土地,安排了項目,土地利用效率大大提高。閑林鎮實施的零土地招商、零土地技改,也是集約利用土地的一種有效方法。
五是要有一套騰籠換鳥、科學發展的思路。余杭工業經濟發展已進入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需要好的發展思路。去年,崇賢關停了30家企業,今年還要關停22家,這就需要想辦法加快騰籠換鳥。崇賢在實施騰籠換鳥的過程中,新引進項目也繳納了保證金,實行倒逼機制,倒逼企業加大投入、加快建設、加快產出,然后根據項目建成投產后的效益,返還保證金,確保項目投產達效,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舉措。
三、工業經濟發展中的幾個問題
1.一些特定鎮鄉街道是否需要發展工業?在這個問題上,部分鎮鄉街道還有疑慮。良渚的定位是商貿大鎮,是否需要發展工業?南苑、星橋等街道是否需要發展工業?我認為,在近期內,這些鎮鄉街道都應該有限度地發展工業,良渚的工業布局雖然“小、散、亂”,但工業解決了良渚3萬多人的就業,如果在良渚100多平方公里之內,不再發展工業,就有問題,只要不是在遺址保護區內,3、5年內良渚肯定還要發展工業。街道也難以一下子拋棄工業的發展,如星橋、南苑也需有限度地發展工業(包括喬司)。南苑、喬司應該發展都市型工業,培育發展好服裝等特色產業。今后西部四鎮工業向瓶窯集中是一個大方向。鎮鄉街道要不要發展工業,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2.余杭工業發展處于一個什么樣的時期?杭州市把目前工業經濟發展定位在“平臺期”和“調整期”,這對余杭并不一定適用。我認為,目前余杭工業經濟發展處在“三個期”上。一是機遇期。杭州市整個城市空間布局規劃的定位是“一城七中心”,余杭屬于先進制造業中心之一。余杭的區位優勢明顯,距離主城區最近,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首選地段。主城區企業搬遷,余杭也是首當其沖。二是加速期。前幾年的工業投入,將在這幾年逐步產出,現在余杭還處在工業加速發展的時期。三是轉型期。余杭工業要加快形成以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
3.今后余杭工業到底要引進什么樣的項目?余杭要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是不是就不需要傳統優勢產業項目了。這也不能一概而論。我們引進的項目應該三者都有,但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要占多數。
4.余杭工業與蕭山有哪些不同的方面?余杭的工業與蕭山的工業有很多不同之處。一是余杭以中小企業為主,余杭的大企業屈指可數。二是余杭工業以環境友好為主。余杭的環境,不允許發展高能耗、高污染的化工產業,但蕭山的環境容量較大。三是余杭以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快速增長為主。四是余杭空間布局是“三區多特”為主。工業發展空間主要依托余杭經濟開發區、仁和新型裝備制造業基地和余杭組團創新基地“三個區”,并建設多個特色工業功能區。
四、下一步工業經濟工作的要求
1.抓龍頭。余杭經濟開發區、重點鎮鄉、大企業要加快發展,發揮龍頭帶動作用,為實現“三高三倍增”多作貢獻。
2.抓提升。要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裝備制造業,重點是要盡快推進仁和新型裝備制造業基地、余杭組團創新基地的建設。
3.抓存量。今年,有124個已供未動項目,涉及用地3185畝土地列入到各鎮鄉街道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各鎮鄉街道要繼續抓好盤活存量工作,確保抓出成效。對投入產出強度不高、貢獻率小的企業,要想方設法,加快騰籠換鳥。
4.抓招商。今年高質量的項目并不多,要通過招商引資工作,引進一批在全省、全國知名的企業,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只要是真正的好項目,區委、區政府一定大力支持,想盡辦法,安排土地指標。
5.抓保障。一定要提高工作績效,要以畝產論英雄,以畝產配置資源,以畝產給政策,執行好土地招拍掛工作;要加強項目服務、項目跟蹤工作,為企業提供優質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