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后感

時間:2022-10-15 10:52:00

導語: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后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窗邊的小豆豆的讀后感

初遇《窗邊的小豆豆》是在師范的兒童文學課上,老師用她一貫平靜甜美的聲音為我們讀了其中的一段文字,立刻讓我對這本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買來書閱讀,記得當時只覺得小豆豆很好玩,小林宗作老師很慈祥,便沒有更多的思考了;工作后,把這本書推薦給更多的同學閱讀,有好幾個朋友讀后說:好想有一個“巴學園”一樣的學校,一個小林宗作一樣的老師;今天,當我再次拿起這本書,以一個教師的身份去閱讀時,有了更深的思考,也許我們不能為孩子創造一個像“巴學園”一樣的學校,也許我不能成為一個像小林宗作一樣的老師,但我們至少可以做些什么……

一、用愛心培養愛心

《窗邊的小豆豆》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段讀書經歷。作者黑柳徹子是繼奧黛麗·赫本后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第7任親善大使。而她獲此殊榮的原因,也是因為聯合國的官員讀了英文版的《窗邊的小豆豆》后,認為“這個人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沒有比她更合適的人選了”,因而任命她為亞洲歷史上的第一位親善大使。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她從小便是個極具愛心的孩子。小豆豆在車站看到一個大哥哥在賣一種能測驗人們是否生病的樹皮,于是問校長借了兩毛錢買了一塊,她不但自己咬了一下樹皮,測驗自己是否生病,還把這塊樹皮讓校長咬,讓全校五十多個學生都咬了個遍,甚至讓她的小狗洛基咬,還讓路邊的野狗咬,當她發現大家咬這塊樹皮都不覺得苦時,也就是說她認為大家都是健康的,就非常開心。雖然在現在的成年人看來,這種行為非??尚?,可是孩子的這種善良美好的舉動讓人感動,她希望每個人都健康,希望每個人都開心。

幫患有小兒麻痹癥的泰明爬自己的樹,為泰明的死,為小狗洛基的死而傷心難過……都反應著小豆豆的愛心。

有人說: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學會了愛。黑柳徹子就生活在這樣一個被表揚、被接受的幸福的環境中。在她的孩提時代,她非常幸福地遇到了小林宗作老師,這位“頭發稀疏,門牙已經脫落,臉色很好,身材雖不太高,肩膀和胳膊卻很結實,整整齊齊地穿著一身已經陳舊的黑色西裝”的老頭是巴學園的校長,在今天看來,他也是個極其偉大的教育家,他在小豆豆到“巴學園”的第一天,就聽小豆豆不停地講一些她的故事,一聽就是四個小時,還不停地鼓勵她說“還有呢?”傾聽孩子,這是種簡單而又偉大的愛,但有多少老師能做到像他那樣連續聽孩子四個小時,又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甚至沒打一個哈欠呢?

小林宗作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真誠的,那種愛不是無原則的溺愛,也不是望子成龍般急切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時時處處為孩子們著想的愛。這種愛體現在了他讓每個孩子在午飯時帶上“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這種奇特的表達方式上;這種愛流露在了他打破吃飯不能說話的傳統,讓孩子們飯前講故事,以保證孩子們懷著愉悅的心情來用餐;這種愛更體現在了他望著熊熊的戰火燃燒著他的校園時,他卻對著他的兒子說:“下次,我們要辦個怎樣的學校?”小林宗作的這份愛,比大火還要熱烈。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一個極富愛心的老師,才能培養出如此富有愛心的學生,讓這把愛的火種傳遞下去,用愛的春雨去澆灌愛的種子,用愛的火花去照亮愛的心靈。

二、自信創造的美好境界

小豆豆在進“巴學園”之前絕對是個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上課不停地翻著課桌蓋,寫完一個字就把橡皮拿出來,擦完一個字再把橡皮拿進去,還在上課時站在教室門口看街上的宣傳藝人演出,甚至是站在屋檐下和燕子對話,常常搞得老師無法上課,導致被那個學校退學,其實長大后證實她當時確實是個智障,和愛因斯坦一樣。但就是這樣一個學生,小林宗作老師讓她奇跡般地成了一個人才,后來在日本最受歡迎的談話節目主持人,這中間有什么秘訣嗎?

其奧妙就在于小林先生對學生的信任,他給予學生的自信,讓自信這種寶貴的財富伴隨了小豆豆的一生。在巴學園時,小林老師就經常跟小豆豆說:“你真是個好孩子?!边@就看似簡單的話卻對小豆豆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它讓小豆豆覺得自己真的是個好孩子,就應該做好孩子應該做的事情,即使偶爾做錯了事,也會想到老師的這句話感到難過。我在記憶中搜尋著,我對學生說過這樣的話嗎?也許有吧。但那肯定是真的非常好的孩子我才這樣表揚了他,我能做到對一個像小豆豆一樣的學生說這樣一句表揚的話嗎?也許一次可以,兩次可以,但是一直呢?

黑柳徹子女士在后來的回憶中說到:如果沒有小林校長的這句話,也許他會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生活在陰影之中而無所適從。

小林校長讓孩子們光著身子在游泳池游泳,讓每個孩子都覺得:什么樣的身體都是美的;他經常對高橋君——一個患有侏儒癥的孩子說:“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他用心良苦地為他精心設計了一場運動會,讓他在每個項目都得第一以增強他的自信心……

小林宗作先生對于生活在"巴學園"里,這些個性極強,或有生理缺陷的孩子所采用的獨特的教育方法,讓我們不得不欽佩啊。小林先生經常說:"無論哪個孩子,當他出世的時候,都是有著優良的品質。我們要早早地發現這些''''優良的品質'''',要讓它們得以發揚廣大,把孩子們培養成為有個性的人"!而小林宗作校長正是這樣做的,他努力地在那些孩子身上挖掘著優良的東西,給他們自信,這種自信是學生們一生的財富。從巴學園畢業出去的學生在后來都有了一定的成就:在運動會上經常得第一的高橋君擔任了一家公司的“協調工作“,身體上的缺陷并沒有給他帶來任何精神的壓力,相反,他的自信開朗讓我們敬佩;美代則是繼承了父業,當了一名小學英語老師;另外還有成為物理學家的,成為日本屈指可數的東洋蘭鑒定專家的……最令人感到欣慰的還是小豆豆的變化,讓她后來的老師都感到不可思議。這讓我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話: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他們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三、在親身經歷中成長

知識的獲得,生命的成長有多種途徑,可以是父母老師的教導,可以是朋友的幫助,也可以是從書本上獲得,但有一種途徑將會是我們一生都在經歷的,讓我們刻骨銘心的,那就是通過我們的親身經歷去感悟,去體驗,然后有所收獲,小林宗作校長在這一點上就做得非常出色。

最讓平常人感到敬佩的是,他能如此平靜地看待一個正在掏糞便的孩子,事情是這樣的,小豆豆最喜愛的錢包掉進廁所里了,她找到了她認為的大便的出口,借來鏟子掏大便,當校長經過時,并沒有太驚訝,只是告訴她:“記得找完后把他們都放回去?!狈攀肿尯⒆佑H身去體驗,并注重孩子的責任意識的培養,讓我們再次感受了小林校長的教育魅力。試想,如果當時經過小豆豆的老師,把她狠狠地批評了一頓,并認為這是種極不可理解的現象的話,小豆豆也許就真會覺得自己是個怪物。其實在孩子天真的思想里,哪有那么多復雜的念頭呢,他們只是想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而已。

類似的事情在先生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很多,比如學校要進新的電車了,孩子們都想看電車是怎樣進學校的,校長就允許他們帶上睡衣和毯子在學校過夜,孩子們竟然發現了滾動力的原理;學校的課程安排都是非常自由的,老師在早上把要學的課都寫在黑板上,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喜歡的課先上,下午,老師和學生一起去郊外散步,邊散步邊聊天,學到了許多動植物方面的知識;校長還經常會說:“讓我們去尋找一下自然界中的節奏吧!”讓自然教育回歸了自然;最有趣的還是要數前面提到過的,中午的菜要求孩子們帶“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就是山里的東西和家禽之類的肉,而“海的味道”則是海里的東西,這讓學生在吃飯中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可以說,在學校的每時每刻,孩子們都在學習著,而且這種學習是生活化的,趣味化的,沒有任何壓力的。

從《窗邊的小豆豆》這本書中收獲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同時也還有很多東西是我還未從此書中品位出來的,也許再次品讀時,又會有一番新的理解吧,最后讓我們每一個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們都記住小林宗作校長這樣的一句話,彼此互勉:

“教孩子一年,為孩子想一輩子”,這才是真正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