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管理辦法
時間:2022-03-01 08:56:00
導語:區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管理辦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條:為了加強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以下簡稱“農技協”)的建設與管理,促進“農技協”的快速健康發展,在加快太子河區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更好地發揮“農技協”的作用,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文件精神,結合太子河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是適應市場經濟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由從事種、養殖業產品生產經營的農戶(專業戶)自愿組織起來,在生產、技術、資金、信息、購銷、加工、儲運等環節實行自愿互利、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自我受益、自負盈虧,以提高農產品競爭能力,增加會員收入為目的的農村群眾性聯營經濟合作組織。
第三條:區科協是農技協的業務主管部門。涉農部門、當地基層組織應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農技協的管理,指導和扶持工作。
第四條:區民政局是“農技協”的登記管理機關。
第五條:區科協負責“農技協”的指導、審批、管理和服務,其職責是:
(1)指導農技協貫徹和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并進行監督檢查。
(2)制定農技協總體發展規劃,規范農技協的管理,指導農技協開展有利于提高會員素質和農村科技進步的各類科技科普活動。
(3)表彰和獎勵在推進“農技協”建設和發展、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過程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4)組織開展協會間的合作與交流。
(5)負責農技協的綜合統計、人才培訓、信息咨詢,組織建設等管理工作。
第六條:鄉鎮街科協協助區科協管理、指導和服務好本轄區范圍內的農技協,除完成區科協下達的各項任務外,應積極參與農技協的建設與發展。
第七條:規范農技協的管理應突出做到“五個好”,即選定一個懂生產、會經營、能帶領會員致富的好會長;制定一個體現“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好章程;健全一套規范、實際、實用的管理好制度;建立一個科學合理、能體現會員、協會、公司利益的好機制;培養鍛煉一批敢于創新、開拓市場的營銷隊伍。
第八條:鼓勵大中專畢業生,企業下崗人員和城鎮待業人員,國家機關中經批準辭職、退職、退休的專業技術人員,其有志于從事農技協工作,促進農民增收的非在職科技人員,創建、領建或到農技協任職。
第九條:農技協向區科協申請辦理審批、認定手續,應具備下列條件:
(1)符合區委、區政府產業發展的總體布局,產業政策和技術政策,符合區、鄉鎮街經濟發展戰略和農業產業化、規模化與產品標準化要求;
(2)具有固定的辦公、活動場所,試驗示范基地和必需的流動資金,有自己的優勢產業(產品)或品牌;
(3)具有一定的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有一定基礎的技術隊伍和市場營銷隊伍;
(4)達到或稍加推動就能達到“協會+公司+農戶”、“婦女組織+協會+農戶”、“協會+基地+農戶”、“協會+經紀人+農戶”、“科研+協會”、“農科站+協會”等組織模式,能以“好品種+訂單“的經營形式組織農村生產,帶動農民增收。
第十條:農技協的組建:
(1)一律按“協會+公司+經紀人“的標準和要求,由區科協審批,鄉鎮街科協協助管理;
(2)由至少3人以上的帶頭人發起并成立籌備小組,制定協會《章程》草案,填寫自愿加入協會的農戶花名冊,向區科協提出申請;
(3)申報時應提交下列材料:①申請書;②《章程》草案;③辦事機構名稱、地址和聯系人或聯系方式;④理事會成員候選人名單及基本情況介紹;⑤會員花名冊;
(4)召開成立大會時應首先確認會員,通過《章程》,推選產生理事會成員。成立后應及時向所在地黨委、政府報告備案。
第十一條:凡在本區行政轄區內申請創建農技協,不受申請人戶口所在地限制。
第十二條:鼓勵和支持農技協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有關企業聯合進行資源開發,技術攻關,組成公司或其它聯營形式的經濟實體。
第十三條:農技協及其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創建的實體必須依法經營,誠實守信,尊重知識產權,依法納稅,保守國家機密,不得損害國家利益和破壞生態環境,不得損害他人利益。
第十四條:農技協及其經濟實體可以申請承擔國家和有關部門的科技、計劃發展項目,可以申請高新技術、革新技術成果認定,并享受有關資金,獎金和優惠政策。
第十五條:農技協及其經濟實體在申請辦理認定和生產經營活動中弄虛作假,違規違紀,損害國家、集體、群眾利益的,由業務主管部門、登記管理機關責令其糾正,情節嚴重的予以注銷。
第十六條:侵犯農技協及其經濟實體經營自主權或者其他合法權益的,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第十八條:本辦法由x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xx區科學技術協會負責解釋。
第十九條:本辦法自xxx區委批準發文之日起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