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黔西縣教育網絡培訓農民
時間:2022-01-12 09:59:00
導語:省黔西縣教育網絡培訓農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貴州省黔西縣遠程教育工程自2003年實施遠程教育工程以來,在“建、管、學、用”上下功夫,至目前,全縣建站561個,建立起“天網”“人網”“互聯網”三網合一的遠程教育網絡傳輸平臺,有效的彌補了“以縣遠教中心為龍頭,鄉鎮遠教接收站為主體,村(校)遠教站點為重點,遠教中心播放戶為補充”的四級遠程教育網絡不能完全覆蓋所有村寨的問題,黔西縣遠程教育網絡覆蓋率達100%。通過各級網絡,不斷培訓新農民,提高了自身綜合素質,增強了依靠科學技術脫貧致富的本領。
一是利用遠教站點平臺進行培訓。自開展遠程教育工作以來,全縣各級站點開展培訓4445期,培訓農村黨員干部296721人次,培訓農民群眾190332人次;2006年,全縣農業增加值達9.93億元,比2002年增長19.3%。糧食總產量31.6萬噸,比2002年增長19.9%;油菜籽產量5.47萬噸,比2002年增長1.3倍;畜牧業增加值3.62億元,比2002年增長33.2%。建成了肉牛加工廠、優質種豬場、優質養殖場等龍頭企業,畜牧業已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投資1487萬元,落實種養殖及基礎設施建設項目85個,實施345個扶貧開發項目,使3.57萬貧困人口越過溫飽線,4.32萬低收入人口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勞動力轉移成效明顯,常年外出務工人員達13萬人,2006年勞務總收入達4.92億元。
二是組建三支隊伍進行培訓。黔西縣組建“三農”服務團64個破解“三農”難題。據統計,縣、鄉鎮“三農”服務團開展培訓講座321場、開展農技培訓課題245個,培訓農民96512人次(對外出務工人員進行職業技術培訓4160人)、幫助建立示范點147個,幫助抓好項目建設84個、發放資料2.6萬份、籌集資金2736.6萬元幫助農民發展生產,直接受益農民32610戶。三是利用三支隊伍進行培訓。全縣遠程教育站點明確操作管理人員,并把基本情況報送遠教中心備案。鄉級站點要配備2名以上的鄉鎮干部為專(兼)職操作管理人員;建在中小學的站點,要確定1至2名教師為專職操作管理人員;建在村黨員活動室的站點,從駐村干部、村“兩委”干部或條件較好的青壯年農民中明確1至2人為操作管理人員。讓操作管理人員負責起站點的日常操作管理、教學組織和業務指導等。建立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培訓輔導人員隊伍。
根據教育培訓輔導人員的配備要求,針對各站點在進行遠程教育過程中出現的有人播放,無人講解指導的情況,縣遠教中心與教育局聯系在已建的每個站點明確1名教師作為兼職教育培訓輔導人員,負責對農村黨員干部在學習黨的知識、政治理論、方針政策、法律法規時進行經常輔導。建立農業科技教學輔導人員隊伍。我縣把縣、鄉鎮農業技術人員、涉農部門專業技術人員、農村中小學教師為主體,鄉鎮駐村干部和扶貧工作隊員、經濟特派員為補充,編入農業科技教學輔導人員隊伍,確保每個站點有1名以上的兼職農業科技教育培訓輔導人員,再把農村“土專家”、“田秀才”、致富能人、科技能手納入管理。對農民群眾在收看農村實用技術、農業科技、計劃生育、衛生知識等方面的遠程教育節目中提出的問題,進行“面對面”講解輔導和現場示范,通過課前調查、課堂教學與現場示范指導相結合,使農民愿意學,學起來簡單、做起來容易,能夠很快地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轉化為生產力,促進增產增收。制定實施《輔導教師評聘制度》,建立一支既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又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輔導教師隊伍。
三是利用示范基地進行培訓。圍繞一個遠教信息宣傳欄、一塊試驗地、一名科技輔導員、一批紅領巾課件信息傳遞員的工作思路,全縣農村中小學都建立或聯合組建村校遠程教育學用結合項目示范園、示范基地,不斷探索遠程教育教學實踐和學用結合的新途徑,為學校教育和黨員干部遠程教育學習培訓提供"學、用"實踐場所,實現學習成果向現實生產力有效轉化。經過探索和實踐,初步實現了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和學校常規教育"兩不誤,雙促進"目標,為提高農村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推進新農村建設的有效措施,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建立"讓干部經常受教育,使農民長期得實惠"工作長效機制打下堅實的基礎,為試驗區扶貧開發和富民興黔事業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驗基地,就像是一粒粒種子,遍布全縣28個鄉鎮,在肥沃的土地里生根發芽、破土而出,在希望的田野上迎風而長、順勢而生。截止到目前,全縣擁有示范試驗服務基地350個,村級經濟實體290個,其中果蔬基地123個,養豬基地51個,養牛基地25個,專業戶1200多戶,種植蔬菜15萬畝,發展經果林2.4萬畝,建設了肉牛加工廠、油菜籽加工廠、優質種豬場、優質養牛場等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為推動農業農村經濟的戰略性調整,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上一篇:市黨建研究會調查研究業務
- 下一篇: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