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節儉之花處處綻放

時間:2022-02-07 02:13:00

導語:讓節儉之花處處綻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我們這些人,對曾國藩總有一種復雜的感情阻隔。記得小的時候,歷史老師在講述天平天國運動時,眼含淚花,痛斥他的湘軍殘酷鎮壓農民起義軍,導致了一場偉大革命的失敗。這就是曾國藩給我的最初印象——一個雙手沾滿了人民鮮血的劊子手。

年長以后,我開始對這種印象產生疑惑。因為有許多事實證明,這種單一的社會評價包含著極大的不公正,從而促使我去積極搜索有關文獻和資料,特別是在仔細閱讀了《曾國藩傳》后,對其有了一些客觀正確的認識。

曾國藩出身貧寒,以并不超絕的資質,完成了偉大的功業。他的家書、日記、書信、文章,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許多成名的人物,都受過他的思想熏陶。梁啟超和對曾氏就傾心推崇,而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曾國藩的個人魅力,由此可見一斑。

拋開階級立場而言,曾國藩確實是中華歷史上具有強健人格的少數人物之一,在他的身上體現著許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美德,譬如說胸懷大志、清正廉潔、淡薄功名、知人善任等等。而他的勤儉節約之品德,更值得時下我國國民借鑒和發揚。

曾國藩一生生活簡樸。他自己衣著樸素,布袍鞋襪,都是其夫人、媳婦所做。吃的也是粗茶淡飯。即使是官至大學士,每次吃飯也僅一個葷菜,如果不是有客人來,從不增加。因此時人戲稱他為“一品宰相”。“一品”,指的就是“一葷”。曾國藩的節儉還表現在一些特殊事情上。他認為,日常持家應當把一些零碎物件,如碎布、小紙片都要收集起來,以備使用。如他所言:“務宜細心收拾,即一紙一縷、竹頭木屑,皆宜撿拾”。曾國藩不僅自己節儉,還屢次告誡其家人、屬下、朋友也要節儉。如他在給四弟的信中寫道:“弟為余料理家事,總以‘儉’字為主。情意宜厚,用度宜儉,此居家居鄉之要訣也。”對待兒子,更是不厭其煩,悉心教導,反對奢華;就是在去世前不久,還在夜間與兒子詳談,講求節約之法。

反觀當前我們中國,國人似乎在失去中華民族一貫擁有的“節儉”的傳統美德,奢侈之風盛行。吃一頓飯,花費上萬元;買一部車,支出上百萬;購一幢豪華住宅,耗資上千萬。我們的國人在花錢時,心不跳,面不改色,絕對是出手闊綽、一擲千金。于是,世界各國都為中國富豪驚嘆和折服,各種豪華奢侈品紛紛搶灘中國大陸,名貴珠寶、服裝、汽車等迅速在中國安營扎寨,生產商和經銷商賺得“盆滿缽滿”。當然,奢侈不僅僅是富人的權利,許多單位和機關也不甘示弱,相互攀比,紛紛斥巨資興建廣場樓宇。廣場變得越來越大,樓變得越來越高,辦公室變得越來越寬敞,裝修變得越來越豪華。

除了奢侈之外,浪費現象更是隨處可見。水龍頭大開,水盡情地流淌,無人理會;日光燈變成長明燈,視若不見;餐桌剩余多多,無人打包。此類例子,不勝枚舉。前不久,傳出的兩則消息實在令人痛心。一則是某地為了再現“滿漢全席”的盛景,耗費了大量原材料,動用幾十位廚師,烹制出美味佳肴,供人展示和觀賞。但由于展出時間長,展示過程中食物就有點變味,活動一結束,馬上倒入泔水桶匆匆了事,幾十萬巨資就這樣打為水漂。另一則是某地為了舉辦啤酒節活動,打算把幾十噸啤酒注入噴泉,搞一個“噴酒”創意,增加活動氣氛。但是主辦方有沒有考慮到,這一“噴”要耗費多少噸糧食,多少噸水,花費工人多少時間和精力,夠多少農民吃多少天口糧。“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曾國藩身居要職,位高權重,卻對“求富求貴”之念存在畏懼之心。越是后來,越為強烈,簡直到了如履薄冰的地步,幾乎無一日不“儉”,無一日不戒奢。假如時光能夠倒轉,面對今天的奢華之風,不知道他老人家有何感想。或許一聲長長的嘆息,為我們缺失了某種優秀傳統文明的發展而憂慮吧!

或許有人要說,勤儉節約這樣的小事情算不上什么大問題,不值得重視。時展了,多花費一點無可厚非。殊不知,節儉并非省錢這樣的小事,它關乎一個國家的興旺發達,關乎一個人的功名事業,甚至身家性命。對于個人來說,奢侈會助長貪欲,在用度不足的情況下,為了滿足物欲,必然走上歧路;對于家族來說,凡是奢侈放縱的,很少能過兩代,而且都不得善終。勤儉在修身、治家、為官、治國方面,都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還是讓我們來聽一聽曾國藩的忠告吧。他說:“持身儉,則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儉,則家業興隆,永世不墮;為官儉,則以儉養廉,居高不敗。”因此,節儉是永恒的主題,任何時候都不能輕視。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鑒,可以明自我。曾國藩以“儉”字行之終身,毫無更改。為了無愧于先人,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單位,都應該以曾國藩為榜樣,從小事做起,節約每一滴水,節約每一度電,大力構建節約型社會,讓“節儉”這朵美麗之花在神州大地處處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