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幾個問題

時間:2022-07-16 04:39:00

導語: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幾個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推進農民工返鄉創業的幾個問題

農民工返鄉創業是一種創舉,不應停留在現有的自發形態,而應當加以總結、組織、引導,并作為社會系統工程廣泛、深入地開展起來。

著眼于整合農村內在、現實的自主創業力量,著力于“三農”難題的破解,農民工返鄉創業活動的深入開展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返鄉創業活動的主體應有新的拓展

返鄉創業活動,是農民工一馬當先興起的,并且農民工還將繼續擔當返鄉創業的主力軍,但農村歷年外出闖世界的村民累計起來也為數不少,并分布在各行各業乃至世界各地,是“建設家鄉、發展家鄉”極其寶貴的創業資源,如果將他們納入返鄉創業活動的主體之中,加以動員和組織,就會形成創建美好家鄉的統一戰線,形成有力出力、有錢出錢、有智獻智的齊建共創新局面,農村自主創業的力量和水平就會有一個大的提升,破解“三農”難題就有了更足的底氣和能量。

二、返鄉創業的導向要著力于破解“三農”難題

1.著力破解富余勞動力轉移難題。目前我國農村約有1億多富余勞動力,多數是難以外出打工的四五十歲以上的中老年農民。如果返鄉創業活動進展得好,很有可能破解這一難題:一是現有近500萬農民返鄉創業者每人帶動10個富余勞動力自主創業,就可化解一半難題;二是按現有近500萬返鄉創業者創辦400萬個企業、每個企業創造10個就業崗位推算,再動員組織625萬個農民工返鄉創辦500萬個企業,就可基本破解另一半難題,并實現富余勞動力就地就業。

2.著力破解農業龍頭企業短缺難題。據中國農業科學院的資料,中國2000萬個鄉鎮企業中,只有35萬個從事農產品加工,其中龍頭企業只有5000個左右。創辦企業,是返鄉創業者的興奮點。要積極地加以組織和引導,給予重點培育與扶持。

3.著力破解農村新社區建設滯后難題。在我國,城市借助土地資源經營城市,面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在農村,非農建設用地的規模使用效應與規模置換價值未能得到有效開發與利用。山東梁錐村以非農用地的規模化置換與希森三和集團村企互動、共建新型農村,創造了“拆舊村建新村+公司帶農戶+循環經濟改造”的“希森模式”,一舉實現了梁錐村由“原始部落”向“農村新社區”的巨變。可以說,采用非農建設用地規模化置換方式建設農村新社區大有潛力、大有文章可做。

4.著力破解新農村建設帶頭人來源不足難題。村民返鄉創業活動的展開,將為選拔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廣開來源。

把返鄉創業的著力點導向破解四個“三農”難題上,不僅可以形成良性發展,還可贏得“肥水肥農”效應。比如說,農村富余勞動力實現就地就業,既降低了富余勞動力轉移的成本,又可讓廉價勞動力為當地的農業產業化及其龍頭企業發展所用;龍頭企業的低成本做多做大做強,又可為與龍頭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的農民爭取新的利益空間。以非農用地成規模地置換為代價,一舉實現“原始部落”村莊變成“農村新社區”的突變,就把以往流失的土地資源“肥水效應”惠及了當地農民,留在了社會主義的新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