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系統衛生健康工作要點
時間:2022-04-30 09:49:37
導語:教育系統衛生健康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了深入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切實抓好區教育系統2020年衛生健康工作,確保學校學生安全,不斷提高學生健康水平。現將《區教育系統2020年衛為貫徹國家教育方針,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小學健康指導綱要》等法律法規,堅持衛生防疫制度體系建設,加強衛生防疫健康宣傳教育,以夯實基礎、強化管理為重點,以開展監測、主動干預為手段,切實抓好區教育系統2020年衛生健康工作,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完善組織領導
區教育局成立以局黨組書記、局長為組長,以副局長為副組長,由教育、安全、計財、法規等科室負責人共同參與的衛生健康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面領導、決策、監督全區教育系統衛生健康工作。全區各中小學、托幼機構也要建立衛生健康工作組織機構,一把手負總責,要進一步強化學校衛生健康工作的主體責任,健全組織網絡,層層壓實、抓實、落實。要主動學習《學校衛生工作條例》、《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等法律法規,積極主動聯系食藥監、衛生防疫部門和轄區醫院或社區衛生醫療服務中心,加強溝通與協調,創造性地開展好衛生健康工作。
二、強化制度建設與落實
各中小學、托幼機構要不斷完善衛生健康工作的各項制度建設和落實,重點抓好“一案八制”,“一案”即傳染病疫情及相關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八制”即學生衛生健康管理制度、學生免疫規劃管理制度、傳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傳染病疫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制度、通風消毒制度、學生晨午檢制度、學生因病缺課登記和追蹤制度、學生復課證明查驗制度。各單位要將“一案八制”制冊或上墻,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使制度不僅落在紙面,還要落到實處,使學校衛生健康工作規范化、具體化、常態化,可操作化,并做好制度落實過程中日常材料的存檔備查工作。
三、加大硬件設施配備力度
各中小學、托幼機構要繼續加強衛生室或衛生保健室建設,在符合省級配備標準的基礎上,不斷加大投入,主要用于常用藥品的更換和增加,學生體檢儀器的更新等。各單位要主動改善衛生教育環境,要根據《中小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GB7793—2010)和《學校課桌椅功能尺寸及技術要求》(GB/T3976—2014),對本校教育教學設施進行自查,對不符合衛生標準的設施設備提出整改方案,并上報給區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心,排出整改時間表,盡快整改到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衛生健康教育設施與環境。
四、配足衛生師資,加強職業培訓
根據《學校衛生工作條例》的相關規定:城市普通中小學、農村中心小學和普通中學設立衛生室,按學生人數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備專職衛生技術人員。學生數不足六百人的學校,可以配備專職或兼職衛生保健教師,開展學校衛生工作。各中小學、托幼兒機構要根據條例規定配齊專(兼)職衛生教師,并要保持衛生健康師資的長期穩定。區教育局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將主動聯系衛生健康部門對校醫或衛生保健教師進行專業化培訓,不斷提高衛生隊伍的業務素質和水平。
五、規范開設衛生健康教育課程
根據《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文件精神,區中小學教材站要統一征訂中小學(含高中)衛生健康教育教材,各校每個年級應至少配備一個教學班(以最大班額為準)的教材,年部班級超過6個班要配備兩套年級教材,可供循環使用,教材征訂費用由各學校生均公用經費訂書款中支出,嚴禁向學生額外收繳教材費。各校要確保落實兩周一次的衛生健康教育課程,課時可占用體育與健康課時或地方課時,開課率要達到100%,學生衛生健康知識知曉率要達到80%以上,學生衛生健康行為形成率要達到60%以上。衛生健康教育課要做到有教材、有教案、有課時、有考試、有評價。中小學衛生健康教育課每學期至少有1次結核病防治知識內容,初中和高中學段每學期不少于2次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專題教育,學生結核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達80%以上,初高中學生艾滋病綜合防治知識知曉率達90%以上。
各托幼機構要有效落實《省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實施細則》文件要求,優化衛生健康教育課程設計,每學期各年齡段健康課程均需涉及兒童眼、聽力和口腔保健等相關內容,評估兒童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養成率,不斷完善衛生健康課程。
六、切實加強衛生健康宣傳教育活動
各中小學、托幼機構要結合“全國愛眼日”“全國愛耳日”“全國愛牙日”“世界無煙日”“世界艾滋病日”“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中國學生營養日”等衛生健康宣傳日,充分利用互聯網、校園廣播、團隊宣傳欄、微信群、電子屏、手抄報、講座、班隊會、宣傳櫥窗等載體,開展寓教于學、寓教于樂的健康教育活動。普通高中要特別注重開展艾滋病專題教育,要支持學生及學生社團開展預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活動。托幼機構要根據不同季節的疾病流行等情況制訂年度衛生健康教育計劃,每季度對普通工作人員、保育保教人員開展一次衛生健康教育講座,每學期至少舉辦一次家長專題講座,健康教育宣傳櫥窗至少每月更換一次,定期評估衛生健康教育效果。
七、認真抓好傳染病防控工作
(一)切實抓好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
1.做好延遲開學期間的疫情防控工作。
各中小學、托幼機構要繼續做好疫情的“日報告”、“0報告”工作,隨時掌握返白或未返白師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對于返白師生必須要做好每天2次的電話監控,包保責任教師和領導要切實負起責任。如果有發熱超過37.3攝氏度并有咳嗽等癥狀,第一時間報告區教育局和家庭所在社區,第一時間到市醫院發熱門診就診,單位責任人要隨時關注醫院確診結果,隨時上報區教育局和居住社區或村委會。
2.做好做足開學前的準備工作。
各中小學、托幼機構在春季開學前要開展一次全校環境衛生清潔整治行動,全面進行病毒消殺,徹底清除衛生死角和蚊蟲滋生地。設置充足的洗手水龍頭,配備足夠的除菌洗手液或除菌肥皂,配備足量的體溫計,要配備到班級,備足消毒液、口罩等消殺防護用品,做好食堂、飲用水的安全監管。在學校衛生室或衛生保健室附近設置相對獨立的醫學觀察隔離室,用以暫時留觀身體不適的師生。建立返校師生員工健康卡,建立師生假期行蹤和健康監測機制,全覆蓋、無遺漏地精準摸排師生員工健康情況,摸清來自重點疫區的師生數量及其在各年級、班級的分布,返校前14天的健康情況。各單位要通過網絡、微信、短信、致家長一封信等媒體形式對師生及家長進行防控肺炎疫情的專題知識教育,加強對教職工防控技能培訓,動員師生和家長積極配合學校各項防控措施,提高師生自覺防控的意識和能力。
3.著重抓好開學后的防控工作,優化防控工作流程。
全區各中小學、托幼機構要落實好《關于區中小學、幼兒園新學期防疫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切實抓好開學后的防疫防控工作。春季開學時視疫情具體情況而定,如果需要師生體溫監測,則各單位要安排好值班工作組,對早晨和中午入校師生進行體溫監測,每天必須填寫好《學生疫情體測卡》,教師體測卡各單位自行設計,隨時掌握師生在校一天時間內的健康狀況。如有師生出現體溫異?,F象,則必須按照《區學校、幼兒園疫情防控工作突發應急處置導圖》進行科學有序處置,確保校園疫情早發現、早控制、早隔離、早治療。
(二)切實抓好校園結核病防控工作
貫徹落實市衛健委等七部門聯發的《關于印發市落實遏制結核病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文件精神,廣泛開展全民性結核病健康教育。各學校要充分利用衛生健康課、結核病日宣傳教育活動、市區級衛生健康部門舉辦的宣傳教育等形式,在全校師生中全面普及結核病防治知識,了解結核病傳播渠道,減少感染的方法,正確認識結核病及防治知識,樹立治愈結核病信心。各校要加強對結核病防控的監督檢查,落實學校晨午檢及因病缺課登記追蹤制度,主動聯系家長、轄區醫院和社區醫療服務中心,落實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各校要廣泛開展“遏制結核、健康校園”行動,增強學校發現、上報、協助和處置聚集性疫情的能力,嚴密防范、有效控制學校結核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三)切實抓好校園麻疹風疹等傳染病防控工作
貫徹落實市衛健委、市教育局聯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麻疹風疹等重點傳染病防控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各中小學、托幼機構要分級落實好學生晨午檢、班級通風、校內消毒、宣傳教育等防控措施,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各單位要定期采購消毒藥品、消毒器械、體溫測量設施,保證各類防控設備充足。小學和托幼兒機構要切實做好《兒童預防接種證》查驗工作,及時發現麻疹等疫苗漏種信息,督促家長及時帶兒童到接種單位進行接種。各單位要分級開展學校傳染病防控培訓班,確保單位領導、校醫或衛生保健教師、班主任等防控工作人員培訓到位,切實提高學校傳染病防檢能力。各單位要深入開展學校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全面掃除工作,進一步完善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學校衛生保潔制度,有效改善學校環境衛生。
(四)抓好水痘、手足口病等皰疹性傳染病防控工作
各中小學、托幼機構要加強水痘、手足口病等皰疹性傳染病的疫情監測、報告和控制。春秋兩季開學是此類傳染病高發期,各單位一旦發現短期內學生缺課異常增多,有傳染病疑似癥狀的學生或幼兒,要及時報告區教育局、轄區醫院或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對于出現發熱、急性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例超過10%(手足口病達到2例、當天新發現流感樣病例達到5例)的班級須停課,并及時采取隔離治療等控制措施,同時要對病例活動場所,如教室、宿舍、食堂、校車等做好隨時消毒和終末消毒工作。對確診的傳染病病例,痊愈后要憑醫院有效證明并經校醫或衛生保健教師查驗后方可復課。
(五)加強學校艾滋病防控
各中小學要按照《艾滋病防治條例》(國務院第457號令)要求,加強學校艾滋病健康教育、監測檢測和行為干預等防治工作,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校園行系列活動,普通初中和高中學段要認真開展好艾滋病防控知識教育,對已確認感染艾滋病毒的學生,要做好個人隱私保護,保障其平等就學等相關權利。
(六)切實抓好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
貫徹落實市衛健委等九部門聯發的《關于印發市貫徹落實中國病毒性肝炎防治規劃(2017—2020年)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做好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遏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保障師生身體健康。病毒性肝炎是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實施國家免疫規劃,將乙型肝炎疫苗和甲型肝炎疫苗納入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程序,不斷提高適齡兒童的接種率,逐步建立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各小學和托幼機構要做好兒童入托、入學查驗預防接種癥工作,對未接種(含未全程接種)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疫苗的兒童,要督促家長為其及時補種。各單位應為學生提供健康的飲用水,加強甲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等腸道傳染監測,及時發現傳染源并進行處置。各單位要在“4.25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7.28世界肝炎日”等宣傳活動日期間,廣泛宣傳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識,提高師生認知水平和自我保護能力。
八、努力抓好常見病、地方病防治工作
(一)切實抓好學生視力健康工作
貫徹落實市教育局等七部門聯發的《關于印發<市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區教育局也將聯合區衛生健康局等相關部門印發《區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工作實施方案》,并推動召開全區“全面加強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啟動會,會上將由主管教育、衛生區領導同區政府各相關部門簽訂責任書,共同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屆時各單位要根據文件要求做好相關工作,努力控制兒童青少年近視率,使兒童青少年茁壯健康成長。
(二)加強學生常見病管理和防治
各學校、托幼機構要根據《全國學生常見病綜合防治方案》重點做好視力不良、齲齒、沙眼、貧血、營養不良、過度肥胖、腸道寄生蟲等常見病的監測和防治工作。每年度對學生常見病防治資料進行整理和匯總,做好監測覆蓋率、患病率、防治人數、防治效果等指標的統計分析,提出操作性強的防治措施,努力改善學生常見病狀況。
(三)開展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
各小學要認真組織實施兒童口腔疾病干預項目,配合衛生健康部門,使適齡學生進行免費口腔檢查和窩溝封閉,參與率力爭達到90%以上。各學校、托幼機構要深化“愛牙日”活動,廣泛宣傳口腔健康知識,提高兒童口腔健康知識水平,養成口腔健康行為習慣。
(四)做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
各中小學、托幼機構要根據每年的“防治碘缺乏日”的主題開展系列教育活動,使學生了解必須食用含碘精鹽,拒絕食用“三無”鹽類產品。有食堂或配餐的學校、幼兒園要加大非食用碘鹽的監督和處置力度,確保師生的食鹽安全,主動聯系家長委員會,擴大社會輿論宣傳,形成齊抓共管、各負其責的局面,有效做好碘缺乏地方病的防治工作。
九、認真做好學生衛生健康體檢工作
各中小學要不斷完善學生衛生健康體檢工作,必檢項目不得刪減,主動聯系轄區醫院或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做好體檢人員的業務培訓,統一檢測質量標準,嚴格完成各項體檢項目,填寫好學生體檢卡,準確記錄體檢數據,并要及時向學生家長反饋學生體檢結果,對于可能出現身體異常的學生要督促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中小學校學生健康體檢原則上每年檢測一次。各托幼機構要按照《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工作規范》文件要求,落實兒童入園體檢和在園兒童定期健康體檢工作,入園體檢率達100%,年度定期健康檢查率≥95%。
十、規范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
各中小學、托幼機構要進一步制定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一旦發現傳染病疫情、食源性疾病爆發或飲用水污染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立即啟動《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并立即向區教育局、轄區醫院或社區醫療服務中心和市疾控中心學生科(電話:)報告,并填報《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卡》,確保學校、托幼機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率100%,并能得到及時處置和妥善處理。
十一、強化督導檢查,全面推進工作
區教育局將衛生健康工作納入全區教育系統議事日程,衛生工作領導小組要主動聯系市疾控中心、區衛健局等部門對全區各中小、托幼機構衛生健康工作進行培訓、指導和督查。教育督導部門要把衛生健康工作納入年末督導量化考核中,平時也要根據疾病流行形勢結合實際需求開展不定期檢查,促進學校、托幼機構衛生健康工作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促進全區衛生工作良性發展,努力確保全區師生健康平安。
- 上一篇:街道脫貧攻堅工作計劃
- 下一篇:春季開學安排和疫情防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