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生態扶貧工作要點
時間:2022-06-10 09:25:57
導語:林業局生態扶貧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切實做好2020年區林業局生態扶貧工作,根據《省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印發省林業和草原局2020年生態扶貧工作要點》文件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的重要講話精神,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國務院《“十三五”脫貧攻堅規劃》和《省生態扶貧工作方案》以及《市生態扶貧工作方案》文件精神,充分發揮生態保護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做好生態扶貧工作,按照區生態扶貧領導小組統一部署,特制定我區2020年生態扶貧工作要點。
一、加強生態工程建設
1、林地清收還林建設工程。加大貧困地區植樹造林任務。推進貧困地區林地修復,促進生態資源轉化,組織動員貧困人口參與林地清收還林建設,提高貧困人口受益程度。(生態保護修復科、財務科、林政科、稽查隊,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2、濕地保護工程。在貧困地區的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國家濕地公園,實施濕地保護修復工程,提升貧困地區涵養水源、蓄洪防澇、凈化水質的能力。支持貧困地區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濕地生態效益補償、退耕還濕等項目完善濕地保護體系。(生態保護修復科、財務科、林政科、稽查隊,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二、加大生態保護補償力度
1、加強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按照林地清收還林補助標準,結合林地清收還林合格面積,確保貧困人口所有的補助款項發放到位,嚴禁滯壓、截留和挪用。(財務科、生態保護修復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2、推進濕地保護修復。爭取政府補助資金對貧困地區濕地生態保護修復的投入,不斷改善貧困地區濕地環境,提高貧困人口收益程度。(財務科、生態保護修復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三、大力發展生態產業
依托和發揮貧困村社生態資源稟賦優勢,在相關規劃的引領下,培育壯大生態產業,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通過入股分紅、訂單幫扶、合作經營、勞動就業等多種形式,建立產業化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與貧困人口的緊密利益聯合機制,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
1、發展特色林草產業。一是持續引導和幫助貧困群眾充分利用林草資源,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特色經濟林及森林生態旅游康養等特色產業。引導和幫助農民群眾依托我省特色優質資源加快產業開發。二是發揮各類龍頭企業和產業基地的作用,幫助貧困群眾積極發展藍莓、榛子、等經濟林產業,林下參、天麻等森林中藥種植產業,木耳、香菇等食用菌栽培產業,以及森林雞等特色養殖業。三是引導各類工商企業大力發展林特產品加工業,有效發揮林特產品天然、綠色、無公害的優勢,積極開發新型食品、保健品,促進林特資源精深加工產業發展,為貧因群眾發展林下經濟提供支撐,并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產業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2、發展生態旅游業。健全生態旅游開發與生態資源保護銜接機制,加大生態旅游扶貧的指導和扶持力度,依法加強自然保護地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完善生態旅游行業標準,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環境保護等監管規范。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的前提下,圍繞我區旅游總體規劃,突出森林旅游的優勢,建立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森林旅游景觀,使之成為我區整體旅游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強貧困村社旅游的吐納功能和特色魅力。(產業科、生態修復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四、創新對貧困村社的支持方式
1、創新資源利用方式。推進森林資源有序流轉,推廣經濟林木所有權、林地經營權等新型林權抵押貸款改革,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推進貧困村社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農民財產權益,將貧困村社符合條件的農村土地資源、集體所有森林資源,通過多種方式轉變為企業、合作社或其他經濟組織的股權,推動貧困村社資產股份化,土地使用權股權化,盤活資源資金。(林政科、生態保護修復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2、規范管理生態管護崗位。落實好省生態管護員制度,規范生態管護員的選聘程序、管護范圍、工作職責、權利義務,加強隊伍建設,提升生態資源管護能力。加強生態護林員選聘工作落實,扎實開展生態護林員申報材料、個人素質等方百的審核評定,加強業務培訓,提升生態護林員管護能力和專業水平。(林業工作總站、生態修復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3、加強技術培訓工作。積極組織技術人員深入貧困村開展精準幫扶活動,提高對貧困戶的培訓力度,提升貧困人口自我發展能力。通過現場電視教學等數字化授課模式開展培訓工作,確保有意愿發展林下經濟的貧困村貧困人員有機會學習到低投入高回報的涉林經濟項目。為確保此項工作落實到位并起到切實效果必須常抓不懈,不漏掉一個貧困村不漏掉一個有意愿發展林下經濟的貧困人員。(產業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4、探索生態補償路徑。按照國家安排部署,積極參與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探索我區整體生態環境建設與貧困村社脫貧攻堅相適應的生態補償路徑,加大對貧困村社的支持力度。(生態保護修復科、財務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五、生態扶貧工作目標
貧困人口通過參與生態保護、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和發展生態產業,收入水平明顯提升,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地區生態環境有效改善,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增強,生態保護補償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力爭通過組建扶貧專業合作社等經營方式,吸納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落實好全省生態護林員選聘改革,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一)通過參與工程建設獲取勞務報酬。推廣扶貧攻堅造林專業合作社、村民自建等模式,采取以工代賑等方式,組織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工程建設,提高貧困人口參與度。政府投資實施的重大生態工程,吸納一定比例具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參與工程建設,支付貧困人口合理的勞務報酬,增加貧困人口收入。
(二)通過生態公益性崗位得到穩定的工資性收入。支持在貧困村社設立生態護林員工作崗位,以森林管護為重點,讓能勝任崗位要求的貧困人口參加生態管護工作,實現家門口脫貧。在貧困村社區域內的森林公園和風景名勝區等,優先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參與服務和管理,精準帶動貧困人口穩定增收脫貧。
(三)通過生態產業發展增加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在加強保護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貧困村社生態資源優勢,結合現有工程,大力發展生態旅游、特色林產業、特色種養業等生態產業,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合作經營、勞動就業、自主創業等方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完善收益分配制度,增加資產收益,拓寬貧困人口增收渠道。在同等質量標準條件下,優先采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林草種子、種苗,增加貧困戶經營性收入。(各有關科室、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六、各項任務措施
(一)加強重大生態工程建設,加強貧困村社生態保護與修復,組織動員貧困人口參與各類重大生態工程建設,提高貧困人口受益程度。
1、退耕還林工程。對符合退耕還林條件和有退耕還林意愿的貧困人口,調整貧困人口的25度以上陡坡耕地基本農田保有指標,優先支持有需求的貧困人口。在樹種的選擇上,指導貧困戶發展具有較好經濟效益且適應當地種植條件的經濟林種,促使貧困戶得到長期穩定收益,鞏固脫貧成果。確保2020年底前,貧困戶符合現行退耕政策且有退耕意愿的耕地全部完成退耕還林。(林政科、稽查隊,財務科、生態保護修復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2、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落實好國家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范圍內貧困村社的建設任務,加強國家儲備林建設,加大森林經營力度,推進退化林修復。(生態保護修復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二)落實國家和省市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逐步擴大貧困村社和貧困人口生態補償收益程度。
1、落實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政策。按照國家和省市相關文件規定,落實好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加大對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的貧困村社的轉移支付力度,落實好國家相關政策,逐步加大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與恢復的支持力度。(財務科、生態保護修復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2、不斷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補助機制。按照國家和省市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嚴格落實。(財務科、生態保護修復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3、適時開展生態綜合補償試點。待國家和省市生態補償制度的逐步完善,條件成熟時,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中的貧困村社為主體,整合轉移支付、橫向補償和市場化補償等渠道資金,把生態補償資金支付與生態保護成效緊密結合起來,讓貧因村社農民在參與生態保護中獲得應有的補償。(財務科、生態保護修復科、各有關鎮街林業工作站)
七、制定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
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負責落實,部門間要加強溝通協調、密切協作配合,統籌做好推進生態扶貧各項工作。各科室要細化落實生態扶貧工作要點,將生態扶貧作為重點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對各項任務進行項目化、責任化分解,逐項明確責任人、時間進度。各鎮街林業站以及相關部門要結合當地實際,積極謀劃項目,做好前期工作,要規范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等模式,利用更多資源投向生態扶貧。優先安排貧困村社的生態扶貧任務,在新增資金、新增項目、新增舉措、惠民項目、涉農資金整合、財政轉移支付、金融投入、資本市場、保險機構、建設用地指標等方面加大對深度貧困村社的支持力度。
- 上一篇:淺談高中物理教學效率策略提升
- 下一篇:環境衛生整治志愿者服務活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