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工作要點
時間:2022-09-28 09:41:04
導語: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按照對提出的“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的重要指示和關于“三農”工作一系列重要論述要求,深入貫徹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全省經濟工作會議、全省農村工作會議和全縣經濟工作會議部署。通過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為著力點,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加快農業提質轉型,實現農業現代化建設穩中有進、穩中向好,如期完成上級設定的工作目標。今年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優化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動地方特色農業發展
1.穩定發展糧食生產。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穩定糧食綜合產能,高標準建設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全部
建檔立卡、上圖入庫。優化農業結構布局,全縣新增特色作物種植面積3.8萬畝、特色作物總種植面積達到11.73萬畝,糧經二元種植結構比例達到69.92:30.08。確保正常年景下糧食總產量在去年的基礎上穩定增產。
2.加快建設現代畜牧業。突出抓好畜牧產業發展、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以非洲豬瘟為重點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穩步發展豬禽產業、重點發展牛羊產業、加快發展鹿蜂等特色產業,深入實施“糧改飼”和“無抗肉試點示范”,創建食源性優質安全畜產品基地。加快大項目建設,提升發展水平。轉變養殖業生產方式,優化產業布局,加強糞污處理,發展綠色養殖。力爭畜禽養殖業產值比重占農業總產值的25%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5%。
3.發展壯大園藝特產業。重點發展設施園藝和人參、食用菌、經濟作物、山珍食品、生態漁業等特色產業,打造特色產業園區、種養基地和特產之鄉,有序推進人參、藍莓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項目建設。因地制宜發展湖庫增養殖、池塘標準化養殖、冷水魚流水養殖和休閑漁業等產業。滿足菜籃子需求,穩步提升蔬菜產業。擴大設施園藝生產規模,加強棚膜園區標準化建設,增強反季節蔬果供應能力。圍繞區域優勢,加快振興人參等中藥材產業。圍繞特色糧經作物、特色園藝產品、特色畜產品和林特產品,開展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特優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園藝特產業總產值達到25億元。
4.做強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龍頭企業,培育領軍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聯合體。利用人參、食用菌、藍莓、特色雜糧雜豆等資源優勢,建設農產品加工專業村鎮。圍繞糧、畜、特等優勢農產品實施深度開發,提高產品附加值。抓好續建和在建1000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項目,推進農產品加工業集聚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5%以上。
5.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圍繞壯大一產、做強二產、活躍三產的原則,推動農業與加工流通、休閑旅游、文化體育、科技教育、健康養生和電子商務等產業深度融合,形成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體系,增強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加快推進農民多渠道致富。利用好冷資源,拓展賞雪景、體驗冰雪運動和東北年俗等鄉村游憩休閑項目;拓展和豐富沿江、森林避暑項目,創新推進鄉村避暑休閑產業發展,打造長鄉村避暑新標桿。建設最美休閑鄉村1個、三星級以上休閑農業企業1個。休閑農業營業收入增長10%以上。
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拓展完善鄉村電子商務平臺功能,提升農產品加工流通的帶動能力。
6.加快建設現代種業。加強種質資源保存、育種創新、品種測試與檢測、良種繁育等能力建設。培育和發展好人參優良品種“福星1號”和“福星2號”,健全育種、栽培技術標準。圍繞黑豬、黑牛、肉羊、地方優質雞等遺傳資源,開展畜禽新品種培育。
二、夯實現代農業生產體系,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7.推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控、養殖污染綜合治理,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保育型農業,推動農業發展由主要依靠拼生態拼環境向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轉變。統籌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強水毀工程修復和隱患排查,提升防汛抗旱能力,投入200萬元進行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2萬畝。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實現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完成“三品一標”認證8個。推廣綠色植保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生態栽培技術,玉米、大豆、人參等主要農作物全部實現測土配方施肥。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工程、實施季節性栽培、節水灌溉、以產定量施肥、水肥一體化、病蟲害通防統治等集成技術,減少農藥化肥使用量。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秸稈禁燒管控,推進秸稈以還田為基礎的“五料化”綜合利用。推進牧業小區建設,推進畜禽糞污治理。全縣畜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100%。實施鄉村田園綠化美化行動,推進“白色污染”專項治理深入實施,開展示范推廣加厚地膜、可降觶農膜及回收機械試點。
8.增強科技創新與應用能力。以優化農業生產技術結構、提升農業生產力水平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為目標,加快農業新技術研發、集成和示范推廣。以加快培育認定科技型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為重點,大幅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及創新創業服務能力。實施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15萬畝,測土配方施肥在人參種植和主要糧食作物全覆蓋。繼續建設百畝農田地作物新品種種植試驗示范、新型農藥肥料和新技術對比試驗示范基地,推動農業科技集成技術落地實施,引領農業增產增收。
9.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快農民職業化步伐,完善職業農民管理體系和教育培訓體系,培育一大批以家庭農場主、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骨干為重點的,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立志扎根農村的新型職業農民。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小微農企和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帶頭人等培訓60名新型職業農民。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學歷教育,招收新生30人以上。
10.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優化農業機械裝備結構和布局,因地制宜大力推廣農業機械。推廣適合我縣地域特點的機械化綜合應用技術,推進農機化轉型升級,提升農機化水平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水平,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壯大農業機械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機械化新型經營主體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示范引領周邊鄉村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增強農機大戶自身實力,拓寬服務領域。
11.加快發展數字農業。以產業數字化為發展主線,以數字技術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為主攻方向,著力建設基礎數據資源體系,加快農業農村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數字化改造,推動各類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提升現代農業數字化應用水平,擴大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和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大數據建設范圍。全面實施信息進村入戶工程,實現標準型益農信息社行政村全覆蓋。建立縣數字農業管理體系,實現農業產業信息化監管,建立縣特色農產品區塊鏈質量追溯體系,實現對特色農產品的種植(養殖)、采收、加工、銷售環節全程信息化管理。完成精氣神有機農業股份有限公司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驗收工作。
12.提高氣象為農服務能力。以增強氣象服務的針對性為重點,建立聯合會商、聯合預報、聯合預警和聯合工作機制,建設現代農業與生態氣象保障綜合觀測體系,建立無縫隙、精細化的現代天氣預報業務,提升農業氣象災害預警能力。與本地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直通式聯系,推廣應用智慧農業氣象手機客戶端。建立現代人工影響天氣服務體系,建立農業氣象服務指標(玉米、大豆、人參)體系,為農業與生態環境建設提供氣象保障。
三、建設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實現農業高效優質發展
13.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支持種養大戶發展為家庭農場,農戶聯合成立合作社,實現農戶小規模生產與現代大市場的有效對接。按照“企業+農戶+基地”“合作社+農戶”“土地流轉+入股+打工”等發展模式,建立起企業、合作社、農戶多方受益的利益聯結機制。發展生產、供銷、信用“三位一體”綜合合作,培育多元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法建立跨區域、跨行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聯合社,實現農民多方受益、多渠道增收。
14.加快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推進農村土地確權和流轉,扶持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發展。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集體成員身份確認。推進集體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創新農墾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解決農墾企業及職工醫保、社保等歷史遺留問題。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房屋所有權,適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權。
15.促進農村創業就業發展。優化農村創新創業就業環境,積極拓展農民就業渠道,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加強人力資源市場和各鄉鎮勞動保障基層平臺建設工作,培育壯大創新創業就業群體。完善就業登記、政策咨詢、就業指導、技能培訓、信息收集等服務標準,實行“一條龍、一站式”公共就業服務,優先解決貧困戶就業。開展設施園藝、畜牧業、種植業節本增效等增收專項行動,支持企業在鄉村興辦生產車間、創業促就業基地,推進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培育返鄉下鄉創業帶頭人,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鄉村車間,發揮帶頭致富和帶領致富的作用。
16.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以持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眾健康為主要目標,做到農產品生產與消費安全。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創建國家、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和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生產規模。推進農產品產地環境、生產過程、收儲運環節全鏈條監管。建立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確保“來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
17.加快培育農產品品牌。遵循市場為主、政府推動、各方參與的原則,引導企業與農戶等共創h企業品牌,培育一批“土字號”、“鄉字號”產品品牌,推進區域公用品牌發展成國家級品牌。推進“人參”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力爭2020年使用率達50%以上。完善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建設,建立市場信息收集、處理和制度、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參與省級名牌農產品推薦認定,培育影響大、效益好、輻射帶動強的名牌農產品,利用媒體廣告以及博覽會、招商會、網絡營銷、專題報道、展銷會和公共關系等多種促銷手段,進行品牌的宣傳。
四、提高思想認識,加強工作推動
18.強化組織領導。按照全省規劃部署和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設定的考核指標,逐項梳理、找出差距,明確目標、重點突破。對照上級設定的目標值,明確本部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時間表、路線圖。各相關部門主要領導要對本部門涉及到的指標制定出臺強有力的政策舉措和工作辦法,全面抓好項目安排、任務分工、資金使用、監督管理。
19.加強資金投入。各相關部門要加大向“三農”資金投入力度,強化資金統籌整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健全農業現代化建設的投入保障制度,拓寬投融資渠道,加快形成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傾斜、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格局,更好滿足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金融多樣化需求。
20.嚴格督查考核。加大績效考核力度,合理運用考核結果,切實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確保全縣和全省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奮斗目標如期實現。
- 上一篇:農業現代化工作考核方案
- 下一篇:農業農村局三改一整工作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