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局農業農村工作要點
時間:2022-06-02 03:39:44
導語:農業局農業農村工作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總體思路
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縣委十三屆十次全會部署,緊緊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戰略目標,堅持用鄉村振興統攬“三農”工作,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載體,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著力做強鄉村產業,整治提升人居環境,穩步推進農村改革,優先滿足要素配置,加強改進鄉村治理,推動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奮力譜寫“三農”工作追趕超越新篇章。
二、重點工作
(一)推進農業提質增效,發展壯大優勢特色產業。
1、抓好糧食生產。堅持“穩面積、調結構、優布局、提產能”的思路,持續抓好糧食生產。繼續穩定玉米面積,增加谷子、豆類等雜糧播種面積,全面實行農業新技術,積極推廣噴灌、滴灌等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大力推廣間作套種、玉米高產密植、集成旱作栽培、全程機械化技術、推廣耐密耐逆、優質高產品種。全年發展全膜雙壟溝播玉米8.2萬畝,推廣種植脫毒馬鈴薯8萬畝,發展小雜糧種植15萬畝。建設千畝噸糧田6個,萬畝農旅結合示范帶3個,抓建6萬畝玉米增密度示范區和2.5萬畝優質糧食訂單生產基地,確保糧食面積穩定在30.2萬畝,產量達到8.1萬噸。
嚴格落實永久性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種糧屬性,加強耕地“非糧化”監管,開展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回頭看”和“撂荒地”排查摸底,堅決遏止耕地“非糧化”增量。
2、鞏固提升棚栽業。蔬菜產業按照“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的思路,搶抓省上打造千億級特色農業項目的大好機遇,緊緊圍繞優質安全、特色突出的工作總基調,以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廣新優品種與先進技術為主線,大力促進蔬菜產業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全年計劃完成瓜菜種植面積3.7萬畝(包括復種面積),生產各類瓜菜10.89萬噸。新建拱棚300畝,新建日光溫室400畝,改造老舊設施面積400畝,新建高標準露地菜2000畝。發展以香菇為主的食用菌300萬棒。
3、突出抓好蘋果產業。堅持“擴規、提質、增效”的發展思路,以蘋果高質量發展“百千萬”示范工程為抓手,全面提升蘋果產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發揮后整理倒逼前生產的作用,加快集成技術應用,全面建成村級核心區5909畝(530戶果農),鎮級核心區10557.7畝(952戶果農),帶動區26503.45畝、輻射區42735.89畝;新建蘋果園1萬畝;發展領辦企業(合作社)2家,以“領辦企業(合作社)+果農+基地”的模式,帶動果農不少于100戶,基地面積不少于200畝,形成有效聯結機制;創建市美麗果園2個;新建冷氣庫1000噸。計劃開展技術培訓300場,20000人次,印發相關技術資料20000份。
(二)以園區建設為引領,加快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1、增強園區示范帶動能力。積極創建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和產業強鎮,新啟動建設2個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以園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積極發展休閑農業、特色種養業、傳統手工業、鄉村旅游、觀光體驗度假等新興產業業態,壯大村鎮經濟實力。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在示范園區的開發建設中農民增收致富的典型,調動廣大基層干部和群眾參與發展現代農業的積極性。
2、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持續推進糧食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和山地蘋果園藝機械化試驗示范工作。全面落實農機具購置補貼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完善政策補貼公開透明機制,重點扶持農機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機大戶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引導農民理性明白購機,不斷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精心組織實施農機深松整地、保護性耕作、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等農機化項目,提高我縣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機總動力達到15.6萬千瓦,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達到65.6%以上,玉米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6%,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率達到74.5%,農機深松整地1.5萬畝。
3、提升農產品安全水平。認真做好瓜菜生產基地,特別是現代農業園區內瓜菜基地的抽檢。開展農產品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檢,建立監測信息報告制度,全年農產品速測不少于4000個,農(畜)產品監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倡導發展綠色有機農業,完成農產品“兩品一標”認證2個,切實增強農副產品市場競爭力。強化農資打假專項治理,加大禁限用種子、農藥、化肥宣傳力度。不斷完善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提升縣鄉兩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服務能力,落實檢測責任,推進基層監管能力和制度機制建設,切實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4、打造農產品名優品牌。進一步提升壯大小雜糧、山地蘋果、西甜瓜等傳統特色優勢產業及農產品加工業,在農產品后整理上下功夫,加強與社員網等商務網站合作,支持和鼓勵進行網上銷售,對交易、銷售額達到一定規模,并能帶動“一村一品”產業發展的給予一定資金獎勵。引導從事“一村一品”產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建地域特色品牌,增加產品附加值。對獲得“三品一標”認證和獲得名優品牌的農產品給予一定額度的獎勵。
(三)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1、加快新型主體培育。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使合作社、家庭農場、職業農民成為引領產業發展的主力軍。積極扶助發展農機、植保等服務型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引導規模經營農戶向家庭農場轉換,完善家庭農場管理服務制度;支持和引導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代耕、代種、代管、土地托管、代銷等服務,努力培育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經濟人隊伍。鼓勵適度規模的種養大戶發展或轉型為家庭農場30個;創建省級、市級示范社5家、示范家庭農場10家。使我縣農業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方向發展,全面提高我縣農業集約化經營水平。
2、加強農民教育培訓。計劃全年完成農民教育培訓6000人次,其中:農民實用技術培訓4400人次,果樹長期班3個130人。全年計劃培育初級高素質農民80人,初級高素質農民提升培訓50人。按照“全方位、深層次、多渠道”的培訓思路,采取引進來和走出去的辦法,做好蘋果技術指導和種植戶的業務知識培訓,為我縣發展蘋果產業奠定堅實基礎。使每位學員真正成為發展“一村一品”的行家里手和內生動力,達到“培育一批高素質農民、提升一項主導產業、富裕一方農民群眾”的良好效果。
(四)推進農業執法深入,規范農資運營秩序。
圍繞《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種子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與貫徹落實,積極開展種子執法、農藥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和土地承包糾紛仲裁工作,要結合農時不定期地派出綜合執法組深入生產基地、農貿市場及各鎮農產品集散地,堅決打擊假冒偽劣農資的坑農、害農行為和農產品農藥殘留超標問題,確保農民利益不受損害,確保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全面整合農業執法隊伍,落實農業綜合執法隊伍人員編制、經費保障、裝備配備、職業保障等扶持政策,建立健全農業綜合執法體系。
(五)全面深化農村改革,激活農村發展動力。
銜接落實好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三十年的政策,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工作試點,依法穩妥規范推進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鞏固用好確權頒證成果,妥善化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矛盾糾紛。鞏固和拓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進一步加強集體資產監督管理,盤活閑置資源資產,健全鄉村專業人才隊伍,培育一批集體經濟收入強村。
(六)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扎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履行牽頭職責,統籌抓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村容村貌提升五個專項行動,90%以上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完成廁所革命整村推進9個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新(改)建1550個。突出抓好“三清一改”,解決好村莊環境臟亂差的問題,推行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抓建一批病蟲害綜合防控示范點,實現化肥農藥減量增效。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對農業農村工作的組織領導。繼續實行局領導包片、局屬業務單位包鄉鎮、技術人員包產業的工作方法,明確任務,強化責任。局屬各單位“一把手”要把主要精力用在抓好“三農”工作上,靠前謀劃,一線指導,狠抓落實,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增強合力,切實做到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確保推動“三農”工作更加組織有力、更加扎實有效。
(二)加大對農業農村工作的投入力度。積極爭取省市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等項目的資金支持。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產業扶持政策,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三)強化對農業農村工作的督查考核。局屬各單位要明確目標,分解任務,落實領導和技術干部責任,要求任務明確、責任清楚,在春季生產時期農業干部都要深入鄉鎮和生產一線指導農業生產。
- 上一篇:干部作風鞏固年活動實施方案
- 下一篇:衛生健康局委員會理論學習安排意見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