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局黨建工作意見
時間:2022-03-29 09:36:32
導語:林業局黨建工作意見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提升素質,在打造學習型黨員干部上取得新成效
(一)切實抓好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貫徹。采取多種形式,組織引導黨員干部深入學習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準確把握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切實將“法治理念”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把深入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黨建工作的重要任務,以機關黨委、黨支部、黨小組為單位,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學習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門戶網站、行政服務簡報等各類宣傳陣地,加大對講話精神宣傳教育和督促指導的力度。
(二)深入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開展黨史、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進一步增強黨員干部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的學習宣傳,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爭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
(三)積極推進黨性教育和技能教育培訓工作。落實基層黨組織統一活動日制度,推動黨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組織黨員干部認真學習與政務服務有關的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等方面知識,增強做好本職工作的本領。充分運用“道德講堂”等載體,定期開展“黨性教育、技能教育”教育學習活動,進一步提升黨員干部的能力素質。倡議黨員干部每年至少讀二本以上書籍,使黨員干部在學習中增長才干。
二、夯實基礎,在建設服務型黨組織上取得新成效
(一)鞏固發展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認真總結教育實踐活動中的寶貴經驗和有效做法,堅持不懈推進黨的群眾路線、群眾觀點的學習,切實抓好整改落實、建章立制、鞏固成果工作,形成服務發展、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長效機制,嚴格制度的執行和督促落實。
(二)突出抓好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定期組織志愿者服務隊上街頭、進社區、下基層開展活動,積極推進黨員干部到所在社區報到受領公益任務等活動,積極推進黨員干部進駐聯系村穆村開展幫扶活動,增強黨組織的服務能力,推動黨組織更好地服務改革、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群眾、服務黨員。
(三)認真做好黨組織設置和黨員發展工作。結合我局實際情況,完善黨組織的設置。按照縣委“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要求,加強和改進發展黨員工作,嚴格執行《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注重將黨員發展比例向基層一線傾斜,提高發展黨員質量,優化黨員隊伍結構。
三、凝心聚力,在制度建設上取得新成效
規范領導班子民主生活制度,規范黨組織組織生活會制度。堅持以整風精神開展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健全完善“”、黨性定期分析、民主評議、黨員領導干部參加雙重組織生活會制度。抓好制度執行,對黨內法規制度包括新出臺制度的執行情況,有重點地開展一次專項檢查。
四、完善機制,在構筑政務服務特色懲防體系上取得新成效
(一)深化黨風廉政教育。深入開展理想信念、宗旨意識教育。加強黨紀國法、廉政法規和從政道德教育,將其納入中心學習型黨組織建設計劃。開展談心提醒教育,深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崗位廉政教育。加強廉政文化建設,營造風清氣正的政務環境。
(二)深化反腐倡廉機制。抓好《中共中央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13-2017年工作規劃》的貫徹落實,牢固確立“創新+法治”的理念。加強黨風廉政制度建設的統籌規劃,形成完善管用的制度體系。加強黨風廉政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保證制度剛性運行。
(三)深化黨內民主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黨務公開制度,完善機關黨委議事制度和黨員參與重大工作討論制度;按照“公開是原則、不公開是例外”的要求,充分利用門戶網站、公示欄等公開黨建信息,增強中心黨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五、培育新風,在激發黨建工作活力上取得新成效
(一)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宣傳教育,引導黨員干部正確看待職務升遷、財富積累、名利地位、生活待遇,不斷提升其思想道德水平。做好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做好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機關的參創工作。深入開展法制宣傳,積極推進“六五”普法教育。
(二)加強群眾工作指導。工會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不斷滿足工作人員精神文化需求。共青團要充分調動團員青年的工作熱情,引導廣大青年立足崗位建功立業;要積極探索推優機制,不斷為黨輸送新鮮血液。婦委會要積極引導婦女同志爭做“四新”新女性,提升婦女素質,展示婦女新風。
(三)做好職工關愛工作。建立健全黨內激勵、關懷、幫扶機制,定期組織開展領導干部“一幫一.獻愛心”活動,開展經常性“送溫暖”活動,及時對困難黨員和干部職工給予幫助。做好退休老黨員、老同志服務工作。主動關心干部職工的業余文化生活,傳播新知識,宣傳新理念,吸收新元素,營造濃厚的特色文化氛圍。
- 上一篇:電視文化類節目的堅守與創新
- 下一篇:新數字媒體技術下游戲的發展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