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塑形象,內增活力,爭創教育第一強區
時間:2022-05-30 11:25:00
導語:外塑形象,內增活力,爭創教育第一強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區教育局2002年以來黨委工作總結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培養人的事業,是人才資源開發的基礎。區劃調整后,新一屆區委、區政府對教育工作賦予很高的期望和要求,我區教育發展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幾年來,教育局以“三個代表”和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區委的中心工作,堅持我區“四大發展戰略”和“兩個率先”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積極抓好黨的自身建設,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努力打造X教育品牌,營造“學在X”的良好氛圍。
一、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努力建設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領導集體。
要適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促進我區教育工作上新水平,建設一個高素質、作風過硬、有凝聚力和戰斗力的黨員隊伍是關鍵。教育系統黨組織數和黨員總數都較多,為此,我們始終把這方面的建設作為黨委的第一要務來抓。
(一)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建設,抓關鍵。
一是對班子成員分工作了明確和調整,由黨委書記親自負責抓黨建,組織修訂了一系列崗位職責、工作程序和管理制度,落實黨委中心組學習制度和支部""制度,提高班子成員理論水平和思想素質。二是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各級領導班子經常在一起交流思想,維護好班子團結。三是合理調配學校領導班子,結合部分學校整合先后對X名中小學正副職進行了交流和調整,改善了結構。四是建立了校級領導后備干部儲備庫,選派年輕干部到薄弱學校任職。五是推進干部制度改革,嚴格執行《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對新提拔的干部全部進行了推薦,對試用期滿的校級領導和機關中層領導進行了考察、測評,對X名校長進行了離任審計。
(二)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抓基礎。
一是健全規范了基層組織。2005年教育局黨委對機關第一支部和所有學校支部進行了換屆改選,成立了X中黨支部,在XX學校成立了黨支部,加大了對社會力量辦學單位黨員的管理。二是嚴格管理黨員隊伍。要求各學校支部發展黨員要按計劃、按程序,交納黨費要按標準、按時間,管理黨員要按制度、嚴要求。三是深入基層指導黨建。局黨委建立黨支部聯系點制度,黨委成員定期到各支部進行調研、檢查和指導。
2005年,我局在全區教育系統黨員中分兩批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全區包括退休教師在內的432名黨員全部參加了此次活動,增強了全區黨員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推進了依法治教進程。
(三)大力開展黨風廉政建設,抓源頭。
教育局黨委結合實際情況,制定了《關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的實施辦法》,明確了我局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廉政建設的責任,強化了黨員領導干部的先進性與自律性。定期召開黨委會專題研究黨風廉政工作,與學校簽定責任書。開展了警示教育活動,規范了中小學收費行為,與區檢察院共同開展了在教育系統預防職務犯罪工作等等。
二、調整布局,整合資源,努力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
面對區劃調整帶來的影響,教育局黨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育工作全局,用發展的觀點來謀劃戰略,規劃未來,解決教育發展中出現的熱點和難點問題,果斷決策引進X學校優質教育資源,投資2000萬元,新建西區,當年建校,當年受益,使其成為改造薄弱學校的成功典范。隨后全區先后撤并、整合了X所中小學,調整中小學布局,使教育資源重新優化組合,教育教學質量大幅度提高,受到轄區內居民歡迎。
2004年為加快實施科教興區戰略,努力實現“兩個率先”目標,根據教育部要求,局黨委結合我區教育實際,經過充分調研,組織制定了《X區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由區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并實施,率先在全市勾畫了教育均衡發展的藍圖,目前大部分目標均已完成。2005年,局黨委制定了《建立城鄉教育一體化,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安排了60多名優秀干部和骨干教師到農村或薄弱學校支教,形成城鄉互動,結對幫扶的一道風景線,縮小了城鄉教育差距,促進了教育整體發展。
2005年,按照省政府關于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有關文件要求,我區撤銷了X教委,逐步由區教育局負責全鎮中小學的教育教學和人事管理等工作,完善了“以區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促進我區教育事業的均衡發展。
三、講師德、樹師風,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1、大力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實施"師德塑造"工程。
在區委的領導下,教育局黨委切實加強教師職業道德教育,制定了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師德“一票否決”規定。堅持每年都開展“愛教師、愛學生”的“雙愛雙評”活動,2003年在全區開展“師德教育年”活動,要求教師自覺做到“六要”、“六不準”;全區1308名教師廣泛“走入學生家庭,走入學生心靈”。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X市“十佳”校長等為全區教師做出了榜樣。
2、堅持“黨管干部,治黨務必從嚴”的原則,深化學校內部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激勵和約束機制,實行優秀教師和優秀教學成果獎勵制度,鼓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支教,加大學校校級班子的交流力度,選拔一批辦學思想先進、管理經驗豐富的校長支持相對薄弱學校,2005年我區出臺了后備干部管理實施方案,調整、交流、提拔中小學校長、副校長32名。
3、實施新世紀園丁工程,把好教師入口關。
2003年我區提出實施“221”新世紀園丁工程,即五年內培養教學骨干、學科帶頭人200名,培養或引進省教壇新星、特級教師20名,培養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專家型教師、教育工作者10名。要求50歲以下教師必須“四證”達標。自2003年以來,堅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115人,通過“綠色通道”引進省教壇新星、特級教師15人。一支學科配套、質量優良、結構合理、數量足夠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正在逐步形成。
四、科研興教,質量為先,教育教學工作再上新臺階
實驗示范碩果累累。我區是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實驗區和全省新課程改革實驗區。在局黨委的領導下,社區教育多年來已形成學校資源向社區開放、社區參與學校管理的格局,為構建“和諧X”做出了貢獻;信息技術教育以實現“校校通”、“管理通”為依托,積極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課題研究,始終占領現代教育技術的制高點,受到教育部專家的高度贊揚;新課改實驗以“校本教研”為突破口,以校為本,構建“校、片、區”三級教研網絡,培養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升了教師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
五、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對工會、共青團、關工委、統戰等工作的領導
為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抓好學校德育工作,局黨委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意見》。2005年我區充分利用轄區內德育資源,先后建立了區青少年科技創新教育基地、法制教育基地、社會實踐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素質教育實踐基地等五大基地,為我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構建了平臺。
圍繞教育局中心任務和黨委工作重點開展各項工作。局黨委經常召開專題會議,聽取有關工作的匯報,并積極深入了解,掌握情況,參與指導,如工會開展的校務公開,民主管理、教職工代表大會、民主評議領導干部、師德教育。2005年,XX小學被定為X市農民工子女定點學校,解決我區農民工子女入學問題。
近年來,我們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著很多差距和不足。“十一五”將是我區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教育局黨委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在區委的領導下,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作用,統一思想,提高認識,積極推進教育現代化進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
工作措施:
1、繼續推進黨建工作,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針,堅持中心組學習制度,大力加強各級領導干部班子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效能建設,繼續加強對工會、團隊、統戰工作的領導,努力建立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城區。
2、繼續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事”原則,大力加強師德教育,提高教師素質,繼續引進優秀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改善教師隊伍結構。
3、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切實增強學校德育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以區五大德育教育基地為平臺,緊密聯系教育發展實際,開展行之有效的教育。
4、積極推進教育均衡化發展。加大對教育教學設施的投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城鄉一體化支教活動,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大力扶持薄弱學校,基本實現全區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努力實現教育現代化。
5、積極推進素質教育。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本構建與新課改相適應的現代教育理念、教育教學體系和評價體制;建立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成立社區教育學院和街道、社區教育中心,豐富社區文化教育;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設。加大硬件投入,建設覆蓋全區的“校校通”、“管理通”網絡,提高學生信息素養;不斷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應用水平。
X市X區教育局
二OO六年五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