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工作總結
時間:2022-04-04 10:21:00
導語:食品安全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市各部門、各區縣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全面啟動《奧運食品安全行動綱要》,以構建現代化的首都食品安全控制體系為目標,進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首都食品安全控制水平進一步提高,各類重大突發事件得到了有效控制。
20*年,市、區兩級部門共監測抽查59大類550個品種食品的103691個樣本,總體合格率達95.28%。其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的大米、小麥粉、食用植物油、蔬菜、豬肉和豆制品等六類食品的合格率達95.78%。
二、食品安全重點工作進展情況
(一)食品安全監管網絡體系進一步完善。
食品安全監管觸角進一步延伸,全市90%的社區和行政村設立了食品安全監督員,共計6480名。各區縣對監督員開展了專門培訓,制訂了管理辦法。大興、昌平、通州、門頭溝等區縣政府撥專款用于食品安全監督員的補貼。由食品安全監察員提供食品安全違法案件舉報線索,全市發放舉報獎勵基金20萬元。
(二)大力推進市場升級改造和規范化建設。
一是制定了市場升級改造規劃和規范化建設標準。商務、工商部門會同各區縣制訂《有形市場規范建設與管理指導意見》和13個專項市場管理規范,明確了農副產品市場整頓規范、升級改造和撤銷遷移的工作目標以及市場的建筑、經營設施、市場及服務管理標準。
二是有形市場硬件設施、條件有了顯著改善。市、區(縣)政府支持和社會投資累計11.98億元用于升級改造農產品市場224個,社區菜市場139家,配置了2167套冷藏設備用于集貿市場鮮凍畜禽產品冷藏銷售。新發地、石門、大洋路、錦繡大地、八里橋5大批發市場均建立檢測中心、信息中心和監控中心,市場交易設施、低溫倉儲和物流配送設施及場地環境有了較大改觀。
(三)積極推進物流配送體系建設。
一是大力發展城鄉食品連鎖超市、便利店。商務部門會同10個遠郊區縣建設和改造了食品配送中心,新發展村鎮食品連鎖超市、便利店1623家,社區食品連鎖超市、便利店300家,便民配送菜店107家。提高了對社區、山區、偏遠鄉村合格食品的輻射能力。平谷、房山、門頭溝、大興、懷柔基本實現了鄉鎮和千人以上大村100%“雙覆蓋”的目標。
二是進一步完善鮮肉專賣配送體系。商務部門推行統一門店設計、統一配送、統一標準、統一服務、統一經營的模式,全市建立安全豬肉專柜、專賣店等連鎖網點5000多家,從屠宰加工到銷售實行全程冷鏈流通。知名品牌的鮮肉覆蓋了主要市場。
三是完善郊區食鹽配送體系。商務部門會同各區縣設立合格碘鹽配送路線近150條,建立用戶檔案3萬家,實行專車、專人、專線,定點、定線、定時配送到每一個鄉村,遏制了私鹽滲透,本市合格碘鹽食用率一年來提高了17個百分點,達到了國家頒布的碘缺乏病消除標準。
四是完善農業投入品配送體系。農業部門在全市設立89個連鎖經營配送站點,實現了統一門店設計,統一配送標識,統一購銷檔案,統一貨源品種,統一規范價格。從源頭上控制了劇毒、高毒、高殘留農藥和違禁獸藥流入農資市場和種植、養殖環節。
(四)建設食品安全信息化工程。
一是建成首都食品安全監控系統。由市、區兩級工作平臺構成,覆蓋內部綜合業務網、*市政務專網、互聯網和移動執法網等四個網絡,包括日常監管、市場控制、信息、監控信息、統計分析、地理信息六大功能模塊。實現了市、區兩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之間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覆蓋食品生產、流通和消費的各個環節,為社會公眾提供了食品安全信息和監管參與渠道,強化了食品安全監管的針對性和前瞻性,提高了快速反應和市場控制能力。20*年,通過首都食品安全監控系統中的多媒體系統不合格食品信息56次,共將1480種危害較大的不合格食品采取了全市下架,有21家企業因多次檢出生產的食品不合格而被實施食品退市,全市6萬5千余名食品生產經營者可在半小時內全部收到相關市場控制指令。
二是啟動奧運食品安全監控系統。建成了中、英文兩種文字的奧運食品安全監控系統。對奧運食品及其供應企業符合安全標準的情況進行動態監控。
三是推進食用農產品質量追溯信息體系建設。農業部門在150個蔬菜、水產品生產基地和企業應用了IC卡和條形碼追溯系統。統一規范標簽內容,建立生產履歷中心,記載產品用藥、休藥、交割、運輸、批發、零售等信息。
(五)食品生產、流通、消費環節的規范力度進一步加大。
一是推進農業標準化體系建設,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市農業地方標準累計達到212項,種植、養殖業主導產品的標準覆蓋率達90%以上。新增市級標準化基地181個,70家生產基地新通過無公害產地認證,143個產品新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綠色、有機果蔬、糧食、乳品、蜂產品、冷凍乳品年產量達48.4萬噸。全市投入285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在農業部例行監測中,蔬菜的農藥殘留超標率由2001年的40.3%下降到20*年的6.4%,20*年第五次例行監測,超標率下降到3%;畜產品中“瘦肉精”檢出率全年5次檢出率為零。
二是進一步加大生產加工環節監管力度。質監部門嚴格食品生產許可證的發放和后續監管。食品生產許可證獲證企業數累計達686家,其中大米等老五類獲證企業126家,肉制品等十類獲證企業493家,糖果制品等13類獲證企業67家。商務部門會同各區縣將本市生豬屠宰企業進一步壓縮到14家,品牌豬肉市場占有率明顯提高。
三是完善蔬菜和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工商、農業部門結合11月1日《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實施,在全國率先實施了蔬菜和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進入市場銷售的水產品必須提交水生動物疫病檢測報告和產地證明,建立經銷臺帳,落實索證索票制度,實行水產品全程追溯。進京蔬菜基地應為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或農民合作組織,出具產地證明和檢測報告,推行品牌蔬菜包裝上市,實行標簽編碼管理。
四是加強對食品消費環節的監督和規范。市食品辦會同衛生、教育、建筑行業管理部門制定了《鄉村民俗旅游戶食品安全管理規定》、《建筑工地食品安全管理規定》、《廟會食品安全管理規定》。在部分重點街道推行了餐具蒸汽消毒制度、從業人員健康公示制度和明廚亮灶制度,進一步規范食品加工操作行為,明確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強化社會監督。全面完成了餐飲單位的量化分級管理評審工作,其中A級單位1687家,B級單位6468家。
五是加強保健食品監管工作。藥監部門嚴把保健食品注冊申請的審核關。核發保健食品經營企業許可證2978個,對3310家保健食品經營企業進行了信用分級。全年抽檢減肥類、輔助降血糖類保健食品370件。
六是嚴把進出口食品檢驗檢疫關口。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在乳制品、碳酸飲料、酒類、日本神戶牛肉中檢出亞硝酸鹽、苯甲酸、甲醇超標、阪崎腸桿菌等不合格樣本57件,全部予以銷毀或退運。歸集并向社會及時風險預警信息72份。
(六)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取得顯著成效。
各區縣、各部門認真貫徹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的部署,以分散在社區、城鄉結合部和村鎮的批發市場、集貿市場、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館為重點對象,針對“兩節”、“兩會”、五一、十一、夏季、冬季等特殊時期的特點,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違法犯罪行為。衛生部門在中小餐飲單位衛生安全整治中,共銷毀偽劣食品4056.25公斤。農業部門在農藥、肥料、獸藥等專項治理行動中,共查獲各類假劣、不合格農資4.1萬公斤,貨值金額132萬元。城管部門查處食品無照經營等違法案件10余萬起,涉案金額近200萬元。近兩個月以來,市食品安全辦會同公安、農業、城管、工商等部門開展以規范鮮肉市場秩序、打擊非法繞道闖關進京、銷售病死畜禽產品等為主要內容的“零點行動”。共檢查鮮肉市場507個,查扣鮮肉52625公斤,非法運輸車輛12輛,刑事拘留4人,極大地震懾了違法經營者。
- 上一篇:文物局上半年工作總結
- 下一篇:市人民檢察院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