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民政局農村生產發展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05 08:58:00

導語:市委民政局農村生產發展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委民政局農村生產發展工作總結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一年來政府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市政府團結帶領全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大和*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工業化、城鎮化、外向化”發展戰略,按照“城市抓改制、農村抓增收、全民抓招商”工作思路,開拓創新,真抓實干,保持了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較好地完成了市*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國民經濟平穩增長。全市上下緊緊抓住第一要務,全力推進改革開放,經濟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6.05億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增長8.2%,其中:一產實現增加值13.73億元,增長22.2%;二產實現增加值17.83億元,增長1.8%;三產實現增加值14.49億元,增長5.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7億元,增長30.1%。實際利用外資387萬美元,增長8.1%。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11.5億元,增長9.5%。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7.02億元,比年初增加3.42億元,增長25.1%。

(二)農民收入大幅增加。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和上級各項支農政策,全面激活農村生產要素,農業和農村出現了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市場旺、收入增的好形勢。全年糧食總產44萬噸,油料總產4.58萬噸,分別較上年增長92.8%、65.6%。生豬飼養量72.8萬頭,牛9.2萬頭,分別增長1%、0.7%。肉類總產5.8萬噸,增長7.3%。水產品產量5.7萬噸,其中名特優水產品產量1.9萬噸,比上年增加1500噸。荒山造林、退耕還林、林果開發“321”等工程穩步實施,完成成片造林2萬多畝。勞務經濟發展較快,全年輸出勞務人員11.8萬人,總收入6.3億元。兌現糧食直補、水稻良種補貼和退耕還林補貼資金3247.3萬元,農民人均增收61.1元;取消農業稅附加和降低農業稅稅率,農民人均增收33.3元。在農產品產量增長、價格上揚、勞務收入增加和惠農政策的共同影響下,農民收入大幅提高,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2520元,比上年增加800元,增幅達46.5%。

(三)招商引資取得突破。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要務之要務、中心之中心、重點之重點”,著力營造濃厚的輿論環境、寬松的政策環境、良好的信用環境、公正的法制環境和優質的服務環境,全面推行招商引資目標責任制,成立了專門的招商機構,組織了會展招商、項目招商、小分隊招商等多形式招商活動,招商引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全年共引進外來投資項目162個,協議引資9.8億元,實際到位資金4.6億元,占*市下達任務的153.3%。投資規模明顯擴大,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15個。投資結構進一步優化,二產到位資金近2.9億元,占招商引資總額的62.8%。巢東礦業、皖東車輛、明蘭水泥、金達石油、愛福電子、油潔礦業、波濤糧油、鴻遠油脂、斯克美服飾等一批項目已相繼投產,瑞爾材料、華亞加亞、濟豐藥業、三太子食品、金太陽化工、永言冷凍水產等一批項目正在加緊建設。與此同時,如海、日欣、千家惠、藍天、碧海藍天等一批較大規模的三產項目也相繼落戶明光。由于招商引資的帶動,民營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市個體工商戶達1.4萬戶,私營企業453戶,分別增長5.29%、8.28%。

(四)企業改制成效顯著。出臺和完善了改制政策,堅持了市幾個班子領導成員聯系企業制度,對3個企業主管部門和22個重點企業派駐了工作組,有力地推進了企業改制。全市列入改制計劃的191家企業,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改制任務的達102家,其余89家已分別進入產權出讓和職工身份置換階段。為支持企業改制,市財政直接為改制企業安排兜底資金178萬元,返還土地出讓金690多萬元,養老保險本金掛帳358萬元、減免緩交滯納金和余命期費用6800多萬元,7000多名職工得到了妥善安置。通過改制,明光水泥廠、皖東拖車廠、植物油廠、面粉廠、明龍飲料廠、泡花堿廠、耐火材料廠、工藝絲織總廠、大地凹凸棒飼料廠、明光玻璃廠等一批停產半停產企業實現了資產重組,煥發了生機和活力。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4.35億元,同比增長0.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2.6億元,增長13.7%;綜合經濟效益指數75.2%,提高5.8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人均4.2萬元,提高1.2萬元。

(五)財稅金融協調運轉。堅持依法理財治稅,加大增收節支力度,深化財稅各項改革,認真落實市財省管、鄉財市管各項政策和措施,保持了財政金融的平穩運行。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1.58億元,同口徑相比增長8.8%;累計財政支出3.11億元(含上級轉移支付和項目資金),在保證工資正常發放的基礎上,按政策兌現了兩年進檔工資和省出臺的調資政策,新增工資支出1600萬元,同時,進一步加大了對重點項目、基礎設施、救災救濟、社會事業的投入。全市金融機構累計現金收入79.9億元,比上年增加21.7億元;累計現金支出79.2億元,比上年增加22.2億元。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21.5億元,比年初增加近4億元;貸款余額14.5億元,扣除銀行核銷不良債務因素,比年初略有下降。市工行、建行、中行、農行等金融機構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和有關部門及企業的積極配合下,規范核銷不良債務3億多元,有力地促進了明光經濟恢復和振興。

(六)城鄉建設步伐加快。市政建設上,明光市城市總體規劃修編綱要通過了專家論證,完成了明光市工業園區規劃。加快了城區道路建設,實施了明珠路非機動車道、上下水、護欄配套和車站南路改造工程,整修了百倉巷、女山新村等小街小巷。工業園內洪武大道全部完工,104平行線、靈跡大道基本建成,供電、通訊、自來水等配套工程正在加緊實施。南湖公園湖內清淤、環湖圍墻、人行道彩板鋪設和綠化、正門和茶樓等工程已經完成。龍山花園、翡翠花園、香格里拉城市花園等一批居住小區正在加快建設。地稅大樓、水務大樓和中醫院門診大樓相繼啟用,廣電大樓、綠島綜合樓等一批重要工程已基本完成,成為城區的新亮點。小城鎮建設力度加大,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意見》,潘村、女山湖、澗溪、張八嶺、管店等5個鎮被列為區域中心鎮,管店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交通建設上,改造和興建了明光-女山湖、蘇巷-澗溪、明光-橫山等三條市鄉干道,完成了大李-三板橋、泊崗老窯-盱眙鮑集、邵崗-女山、紫陽-錢西等四條通村道路項目,實施了上練鋪-柳巷的通達項目。新建和維修了石壩河橋、西沙河橋、淮寧橋等交通配套工程。水利建設上,共完成土石方240萬方,重點實施了嘉山集普賢、魯山許郢、邵崗趙橋的中低產田綜合治理項目。基本完成了女山湖節制閘、分水嶺水庫、林東水庫除險加固和楊洼電站技改、潘村洼行洪撤退路建設、池河明光段堤防加固等六項重點工程。江淮分水嶺綜合治理工程被評為省優秀工程,新增灌溉面積1.2萬畝。淮河灘地移民安置區給排水、道路、供電、衛生等公共設施基本完成,已有2600多戶新房建成,1200多戶搬遷入住。城鄉供電網絡建設上,投入近1000萬元進行維修和改造,供電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信息產業上,新增固定電話用戶9000戶、移動電話用戶1.5萬戶、小靈通用戶5400戶,寬帶用戶已達2300多戶。

(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行業的創建取得新的成績。文體活動豐富多彩,通過“全國文化先進市”復查和張八嶺文化站省“雙百工程”驗收。認真組織了第五屆“明光之夏”納涼晚會,協助拍攝了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片《浦口1945》。實施了女山湖嘉佑院的遷建,并申報確認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我市體育代表團在*市三運會上取得金牌總數和團體總分第二的佳績。澗溪鎮被國家體育總局和農業部授予“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保持了“全國科技先進市”榮譽稱號,培育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3家,*市級民營科技企業20家。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實施危改項目28個,消除各類危房1.6萬平方米,其中2001年核定的D類危房已全部消除。引資興建了三關成品策品希望小學、柳巷摩托羅拉希望小學和馬崗、泊崗兩所“明德小學”。“名校工程”成效顯著,明光職高通過國家級重點職高驗收,管店中學通過*市示范高中驗收。加強了公共衛生建設,基本完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體工程,建立和完善了疫情報告網絡,有效開展了防治“非典”和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絲蟲病防治工作提前通過省驗收。精心組織開展了計劃生育五項清理工作,認真落實長效節育措施和有關計生優惠政策,繼續保持穩定的低生育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88‰。廣播電視、審計、統計、氣象、檔案、宗教、殘疾人等其他社會事業和工作也都有新的發展。

(八)民生問題倍受關注。落實優惠政策,促進就業和再就業。全年新增就業崗位3345個,下崗再就業1375人,其中“4050”人員381人,再就業培訓1200多人。基本建立覆蓋全市的多形式、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養老保險參保人數近2.3萬人,其中為改制企業職工辦理接續手續4700多人,新增個私、民營參保人數600多人,超額完成擴面任務。推進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全年為6688名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3788萬元,發放總額比上年增長22%。失業保險向民營企業、鄉鎮衛生院和中小學擴面,參保人數達2.65萬人,共發放失業救濟金560萬元。醫療保險向城鎮靈活就業人員擴面,參保人數達2.7萬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實現了廣覆蓋,低保人數已達1.2萬人,新增2032人;低保金標準由117元提高到140元,全年共發放低保金858.3萬元。五保供養范圍進一步擴大,供養對象達2925人,新增1021人。扶貧濟困力度加大,首次對6210名農村特困群眾進行了特困救助,對重點優撫對象實行了大病救助。有效地開展救災救濟,協助臺灣慈濟慈善基金會開展賑災工作,發放大米138萬斤,棉衣、棉被2.8萬件。深入開展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切實加強食品安全工作,嚴厲打擊生產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行為;認真吸取管店“7.31”火災事故教訓,加強了安全生產工作。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幫助10多家違規排污企業進行整改,有效控制了池河水體污染程度。扎實推進“四五”普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以“破大案、打現行、追逃犯”為主線,實行多警聯動,嚴厲打擊殺人、搶劫和侵財類多發性案件,破獲各類刑事案件664起,其中重大案件29起,摧毀犯罪團伙17個,抓獲犯罪嫌疑人511名,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

(九)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在各級政府機關認真組織學習*大和*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認真學習貫徹《行政許可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行政成本。嚴格執行政府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向政協通報制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收到人大代表建議37件、政協委員提案103件,已全部辦結,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100%。認真聽取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加強了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的聯系。積極開展機關作風評議和創建人民滿意的基層站所活動,政府部門工作作風進一步改善,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堅持依法行政、從嚴治政,執法人員的法制意識和服務意識有所增強,“三亂”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反腐倡廉工作不斷推進,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案件,實行了領導干部通信費用定額包干、招待定點定額等制度,節約了行政經費開支。

(十)十件實事基本完成。在市*屆人大二次會議上承諾的10件實事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維修和興修市鄉道路160公里,其中大修22公里;女山湖移民安置區內給排水、供電、道路等公共設施基本完成;工業園區建設全面啟動,洪武大道、靈跡大道、104平行線等工程已完成或基本完成;市行政服務中心機構已經成立,中心服務大廳正在建設中;南湖公園清淤工程已完成;女山湖中學遷建、女山湖小學擴建工程已完成;明珠路配套工程已完成,中心路地區舊城改造經市人大常委會同意分步實施;南湖公園和曹莊2處公廁已建成,城東垃圾中轉站基本建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市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已完成。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是全市上下團結一致、攻堅克難的結果,凝聚著全市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得益于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奉獻。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給予政府工作以大力支持和有效監督的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向離退休老同志,向駐明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向國家和省在明部門和單位,向積極參與明光建設與發展的外來投資者,向所有關心和支持明光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回顧過去的一年,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成績顯著,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經濟運行和社會發展仍然面臨著不少矛盾和困難,工作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經濟總量不大,工業比重偏低,三產發展不快;二是支撐農民增收的基礎并不牢固,制約農民增收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三是企業改制任務十分艱巨,改制企業職工安置壓力巨大;四是招商引資的步伐有待進一步加快,引資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五是財政收支矛盾突出,財政收入增長慢,剛性支出增長快,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欠帳”較多,收支平衡壓力較大;六是政府機關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還不夠高,等等。這些問題,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視,切實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