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新課程下小學計算教學的總結
時間:2022-07-06 10:19:00
導語:獨家原創:新課程下小學計算教學的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個緊張、充實、奮進的學期即將結束了,回顧這一學年的數學教學工作,我深感辛苦并快樂著,同時也感到欣慰,因為我付出了,努力了,也收獲了。這一學年,在數學教學中,我本著從細微之處入手、務實奮進的工作態度,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教學,努力提高數學教學效率,特別加強了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現將一學年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計算技能就是指人們在順利完成計算任務時,借助言語在頭腦內部所進行的一系列的智力活動方式,它是一種接近自動化的,以一定的程序組織起來的復雜的智力系統,包括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等,并以思維為主要成分。而對于小學生來說,本質上講就是學生運用已經掌握的算理、計算法則等基礎知識來理解并解決問題的經驗,包括對算法的選擇,以及一定的運算速度等。
不過,從目前計算技能訓練的現狀來看,我們對于計算技能訓練存在一定的誤解,比如過分強調了機械的訓練,而忽略了學生的思維體驗與理解,使計算模式化;由于學生的一些錯誤計算習慣,正在使他們的計算正確率悄悄下降。那么學生的計算技能訓練應該采取什么樣的策略,才能讓我們走出誤區,從而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呢?下面,筆者就自己在計算技能訓練中談幾點體會:
一、立足算理,靈活選擇練思維。
數學的核心就是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因此,計算技能訓練也就如此。從這種層次上講,計算技能的訓練絕不能形成一種機械的重復勞動,而應在熟練掌握算理的基礎上,靈活的駕馭算法,努力的促進與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計算,學生除了要掌握計算的方法外,更重要則是在運算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從而幫助學生能夠建立判斷與選擇的意識,懂得在不同的情境中選擇正確并且簡便的方法。如在教學口算兩位數加法時,就可以進行這樣一組練習題①49+39②26+37③25+37這樣題目的設計有利于引導學生根據具體的題目選擇合適的算法。第一題雖然也可以用一般的口算方法,但如果看作整十數再口算,則更簡便一些。第二題只能用一般方法,而第三題卻只需要利用第二題的結果就可以很容易得到答案。這樣的設計改變了以前的訓練方式,注重了學生的思維訓練。
另外,小學階段安排的簡便算法的教學內容,就是讓在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四則運算的算理和一般運算順序和方法的基礎上教學的,這樣學生就能夠根據題目的特點而選擇靈活、簡便的計算方法,而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主動去觀察數據,靈活選擇算法的意識更為重要。學生能夠根據不同的數字情景采取最合適的方法,才是計算的最高境界。這樣,就能使學生在形成計算技能的同時,培養了他們思維的靈活性。
二、掌握法則,規范引導習計算。
雖然提倡學生能夠靈活的選擇算法,但一定的規范還是必不可少的,規范并不代表刻板,遵守一定的規范,對于學生的創造性的培養也會起到激發作用,因此恰當的規范非常必要。并且,目前有些教師在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上過于偏激,過度提倡算法多樣化,往往只停留在對算法探究的表面,而不注重規范的引導,使學生計算技能訓練不能取得實效。
對于計算技能規范要求,主要是要讓學習能夠嚴格執行計算法則和遵守運算順序。現在的教學中有很多這樣的現象,為了體現新課程理念,體現數學的生活化,總是設計一些與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進行計算的訓練,這樣做顯然就使學生鞏固、掌握算法的時間不足,尤其對法則的內化缺乏幫助,致使學生計算的錯誤率特別高。學生經過探索得出的計算法則,如果不去鞏固與運用,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而計算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經過認知、分解、組合和自動化四個階段。因此嚴格的遵守規則,進行必要規范的訓練是技能形成的必要階段,也是讓學生形成規則意識的重要途徑。
同時,學生要想形成復雜的計算技能,就必須形成一定的單一技能,對每一項單一技能進行必要的訓練并逐漸組合,才能形成復雜技能,再通過綜合訓練達到內化。比如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學生往往對于第二步乘這一步驟出錯,我們就可以設計一些針對性練習,著重讓學生練習第二步乘,熟練掌握后再進行其他練習。總之,在學生掌握法則的基礎上,進行規范的引導,嚴格執行計算技能規范,對于學生計算能力的提高是不可或缺的。
三、習慣養成,優秀品質促提高。
計算是一項需要細心的事情,不能有一絲馬虎。對于學生在計算中出現的一些錯誤,我們不能夠簡單的歸結為學生的粗心。其實,如果我們仔細的分析分析,就會發現原因不是只由于學生的粗心那么簡單,還有如學生的認知問題、學習習慣的問題、情感態度等等很多種情況,因此,學生技能的取得與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關系,在計算技能訓練的過程中,要注重關注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的養成。如可能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認真審題和打草稿的習慣、對解題細節的持續強化等。并且教師在執行是要嚴謹執教,不可隨意降低要求,這樣持之以恒,學生自然能夠形成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學習品質,良好習慣與優秀品質的形成也必然能夠使學生的計算技能獲得穩步提升。
新課改實施以來,讓我們看到了數學課堂內外發生喜人變化的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一些弊端。老師們對計算教學的困惑就是其中之一。由于課改后對計算教學的目標進行了適當調整,降低了計算教學的要求,因此,學生進行計算練習的量少了,學生的計算能力下降了,具體表現為計算的正確率下降了、計算的速度變慢了、簡便運算方法不夠靈活了等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學,不要只會對著學生發牢騷:你笨死了,連計算都不會做。殊不知,你在講這句話的同時,也是對自己數學教學工作的否定。因為,學生不會計算,那完全是老師的責任。所以,每個老師都必須重視計算教學,避免使計算教學偏離“課標”要求。怎樣扭轉局面?以下是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加強基本題型訓練。
數學課離不開計算,百分之八十的數學課都要針對本節課設計2——5分鐘的基本計算訓練。一定要抓好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口算訓練,口算能力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基礎之一是不爭的事實。加強口算訓練的重要性我們已經意識到了,平時我們也能夠做到天天練、堂堂練。但是我們也不要忘記讓學生把常用的計算結果牢牢記住。如:25×4=100、125×8=1000等。記住這些常用結果,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與計算正確率。另一方面是有針對性的計算訓練。比如:第5冊教學三位數乘一位數,乘加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第7冊教材中教學三位數除以兩位數時,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訓練一定要在新課前加強訓練……強化有針對性的計算訓練不但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新的計算方法,還可以讓學生把所學到的計算方面的知識由點到面地進行整理、加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為后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重視算理和算法的指導。
理解算理、掌握法則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關鍵,計算法則是計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規則化。因此,不懂得算理,光靠機械操練也許也能掌握其計算的方法,但這種“依樣畫葫蘆”式的掌握,其遷移范圍是非常有限的,無法適應千變萬化的具體情況,更談不上靈活應用,所以我們必須要處理好算理和算法的關系,引導學生循“理”入“法”,以“理”馭“法”,并通過智力活動,促進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蘇教版二年級下冊教材“兩位數乘一位數”中,教學20×3時,要讓學生明白算理:20是2個十,2個十乘3得6個十,6個十是60,所以在計算20×3時,只要先算2×3=6,再在6的后面添一個0,也就是20×3=60;又如教學“分數除法”時,教師必須首先明確,這是在學生學會“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關鍵是根據分數的意義,把分數除法轉化為分數乘法來計算的。
現行的教材中往往是通過學生的操作、思考互動式學習.通過自主的探索交流來理解算理的,教學中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是到位的,但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對計算方法的指導卻顯得不夠到位,使得學生的計算基礎不夠扎實,影響了計算能力的形成。蘇教版三年級上冊教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中,在教學46÷2時,學生在操作思考的基礎上,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用豎式計算,知道“2”為什么寫在商的十位上,從而使他們真正掌握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方法,這樣學生就能觸類旁通,順利地解決“想想做做”中像"95÷3”和“87÷4”這樣有余數的計算題。因此,我們在強調算理的同時,不能忽視計算方法的指導,要使學生在算理、算法、技能這三方面得到和諧的發展和提高。
三、倡導算法多樣化與最優化。
計算方法既然存在著多樣化,那么學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后,并認為哪種方法最適合自己,就應允許他使用。一種算法不是上完一節課就被擱置,對于自己找到的方法,學生有一種積極的情感,在解決問題時,學生喜歡用自己的算法,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會不斷的反思,發現原來的方法不適合自己,就會進行改進,從而找到最好的,這本身就是一個發展能力的過程。所以,在呈現算法多樣化時,教師不必急于硬性給學生灌輸最優化的方法,讓學生在自己的摸索過程中得出最優化的方法,也符合認知的規律。比如在《兩位數加兩位數的口算》這節課中,23+31=,可以允許學生采用多種的計算方法,可用23+30=53,53+1=54;也可以用20+30=50,3+1=4,50+4=54;還可用豎式計算等方法,只要學生能想出并能計算出正確的答案,就可允許他們用,等他們用了以后他們就會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所以在后面的32+39=中,學生就能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最優化的方法去進行計算。此外,把多種算法進行優化,可以幫助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適當掌握較理想的一種算法,而不至于一節課下來,什么方法也沒有學會。計算方法多樣化需要優化,需要適時優化。計算方法多樣化也要遵循學生實際和教學內容的不同,當學生只能想出一種計算方法而且這種計算方法也是比較合理的方法時,教師不必為了追求多樣化而生硬地要求學生繼續思考還可以怎么計算。
四、多樣化的練習是計算教學的延伸。
數學計算教學的還有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鞏固練習。這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是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徑,而且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也是檢查學生掌握新知識情況的有力措施.,同時使學生及時了解自己練習的結果,品嘗成功的喜悅,提高練習的興趣,并且及時發現錯誤,糾正錯誤,提高練習的效果。傳統的計算教學只追求量不考慮形式,學生在枯燥的練習中熟練計算技能。而在課改初期重探究輕練習的教學模式務必造成學生計算不扎實的不良趨向。計算教學的理性回歸需要鞏固練習,而且需要考慮學生個體的不同形式的練習。計算課與應用題課、幾何課比較相對枯燥,練習的設計既要顧及知識的積淀,又要考慮學生的興趣。授課之后,教師緊緊圍繞教學目標,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精心設計多種形式的習題讓學生嘗試算法的運用。通過練習、比較,發現錯誤,教師及時指導,矯正補缺,從而提高學生計算正確率和計算速度。這些練習的安排可采用不同的形式,如學生獨立算、同桌對口令、開小火車、搶答、學生自己編題等不同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計算教學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新教材中雖然降低了計算的難度,但不是讓我們輕視計算教學。其目的是把計算教學納入一個新的教材結構中,以改革“傳統意義下”的計算教學的弊端。計算教學的許多優良傳統對于目前課改依然有實際的意義。恰恰說明其還有合理性的內涵,這些必須要靠我們來共同挖掘、總結、繼承和發揚。
以上是自己一學年來在教學上的一些體會,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以嚴謹的教學態度,不斷創新的探索精神,認真履行一名數學教師的職責。
- 上一篇:基層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實施意見
- 下一篇:婦幼保健保償責任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