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局工作總結和工作思路

時間:2022-01-16 04:03:00

導語:經貿局工作總結和工作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貿局工作總結和工作思路

大推力。1—11月份,全市企業技術改造新立項178項,計劃總投資27.7億元,其中溫州市級以上項目項,計劃投資億元,樂清市本級項目項,計劃總投資億元。完成技改財務數億元,同比增%。10個省級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項目的執行情況良好。省技術創新項目2個,省級新產品立項83項。規模以上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億元,同比增%。按照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產業發展定位,加快了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市中心工業園區、區域性工業園區、特色工業園區建設齊頭并進,其中市中心工業園區“六通一平”工作全面完成;北白象大橋工業園區、西溪工業園區正掀起第二、三期工程建設熱潮;蒲岐、芙蓉、磐石、象陽、七里港、樂成、清江、天成、石帆等鄉鎮的特色工業園區已全面啟動。目前全市大部分工業園區初步成型,10個園區初顯效益。3、企業體制改革有較大進展。市化工總公司和樂清酒廠等企業改制順利完成。集體企業改制進一步推進,完成了5家集體企業職工勞動用工“賣斷”。目前,已有12家國有企業和31家集體企業完成改制工作,7家進入操作實施。民營企業經營機制進一步規范。在健全完善原有的現代企業制度試點工作基礎上,積極引導條件成熟的民營企業開展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工作。4、重點行業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工作成效明顯。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書》為抓手,同全市31個鄉鎮、23個市府直屬部門、17個經濟發展事務所和38個直屬國有企業簽訂安全生產目標管理責任書,并逐個考核,上報市政府。以安全生產專項整治為重點,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加大宣傳貫徹《安全生產法》力度,對不符要求的危險化學物品管理、電力設施、加油站、船舶制造、鄉鎮礦山、沖壓設備、民爆器材、消防設施等進行了嚴厲整頓,累計組織安全生產大檢查25次。經貿系統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和經濟損失比上年同期均有大幅下降。同時,整頓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取得階段性成果。一方面,抓住社會反映強烈、嚴重損害樂清聲譽的突出問題,組織工商、質監、金融、財稅、公安、文化等職能部門,重點開展了46個專項整頓,取得了明顯效果。另一方面,加強成品油、化學危險品

、劇毒物品等重點商品和生豬定點屠宰等行業的市場監管,經營秩序趨于改善。5、加強經貿綜合協調,進一步轉變職能服務企業。一是加大機構改革力度,完成了企管所體制改革和人員分流工作。二是深化審批制度改革。全面啟動二輪審批制度改革,二輪審改后僅保留11項,其中審批1項,審核7項,核準3項,削減幅度達47.6%。特別是技改項目審批改革在溫州地區率先實施,力度大、效果好,行政服務窗口受到群眾好評。三是加強經濟形勢分析和綜合協調。深入企業、行業和鄉鎮調研經濟運行情況,做好點線面相結合文章,努力把握經濟形勢。做好國家、省、市有關工業經濟扶持政策宣貫工作,對全市重點骨干企業技改立項、工業用地、有序用電和資源綜合利用等開展專項協調服務工作。四是積極開展十六大(提醒您:請根據實際修改)精神主題學教活動和“效能革命”活動。努力做到效能建設和業務工作兩加強、務虛和務實兩結合,認真開展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臨港工業、醫藥行業、中小企業經濟發展環境、新型工業化道路建設等調研工作,形成了一批調研成果。此外,我們還加強系統黨的建設、綜治普法、信訪、安全培訓、經貿宣傳等方面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必須看到經貿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快,低水平生產能力普遍過剩;工業用電形勢十分嚴峻;工業園區投資質量欠高,部分行業產能增加過快;電子信息制造業生產經營明顯波動;拓展國際市場的壓力加大;安全生產形勢比較嚴峻;中小企業發展環境欠佳;國有集體企業改革步伐緩慢;經貿體制改革尚未完全到位,經貿干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方式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對經貿工作的新要求;行業協會的作用發揮不夠。二、2009年工作安排主要預期目標是:2009年工業總產值520億元,增長15%,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13%;全社會新增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投資35億元以上;國有企業虧損面有較大幅度下降;生產安全事故控制在溫州下達指標內;為實現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目標做出較大貢獻。2009年要著重抓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加快產品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進一步提升傳統產業國際競爭力。圍繞全力打造先進制造業基地的目標,利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電器、電子、服裝、機械制造、鉆頭等傳統產業,增強企業、產業國際競爭力。一是以繼續實施&ldq

uo;千百工程”為載體,更大規模推進企業技術改造。保持高強度的技術改造投入,完成技改立項達300個項目,技改計劃總投資35億元。進一步抓好150個市重點技術改造項目,爭取有更多的項目被列入國債、各級政府財政貼息項目。切實落實技改項目責任制,加強對市重點項目的監管,規范項目竣工驗收,確保按期投產達產,力爭由項目管理向效益管理轉變。二是以建設區域科技創新體系為抓手,增強產業發展后勁。要加快推進產學研相結合,突出抓好科技中介機構建設,加快研發中心、產品檢測中心、科技孵化創業服務中心和共性技術中心等配套建設。鼓勵企業通過技術貿易與國外企業建立技術開發機構。三是以技術創新為動力,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突出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重點拓展移動通信配套、電源電子、汽車電子、計算機配套等領域,形成信息產業企業群;大力發展光機電一體化、環保產業、精細化工等高新技術產業,構筑競爭新高地。四是以企業信息化建設為突破口,推進傳統產品信息化改造。(二)加快發展現代流通業,進一步發揮產業先導作用。一是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制訂連鎖經營發展規劃,推進零售業整合,培育一批連鎖企業集團,提高連鎖企業的規模化程度和流通領域的組織化程度。二是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提高流通效率。加強工業企業的現代物流管理,完善大型連鎖企業的物流配送系統,依托區域特色經濟和工業園區,開展物流服務。三是運用現代技術和裝備改造傳統商業。四是抓好重點批發市場建設。規范發展一批輻射全省乃至全國、帶動產業發展的日用工業品和農副產品批發市場。五是加強中心城鎮商業網點規劃工作。同時,積極發展餐飲業、會展業、廣告業,規模發展拍賣業、典當業、租賃業、舊貨業等多種服務業。(三)加大重點行業專項整治力度,進一步強化安全生產。一是大力抓好安全生產。1、要加大安全生產責任追究制的落實力度,堅持鄉鎮政府對當地安全生產負總責,把安全生產責任制的監督、檢查、考核、獎罰等各項措施落到實處;以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為重點,嚴格執行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生產責任制。2、要加大安全事故的防范力度。著眼于消除安全事故隱患和控制事故發生,完善生產經營單位的安全事故防范機制。引導并督促生產經營單位健全安全規章制度,加大安全生產投入,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深入開展危險源的普查和監控,加強對重點時段、重點部門、行業和企業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3、要加大安全生產的專項整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