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局食品安監總結
時間:2022-03-15 11:14:00
導語:工商局食品安監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市工商局按照“保安全、促民生、求長效”的總體思路,堅持“疏堵結合、打防并舉、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加強組織領導,積極構建主體入門防護網、經營主體自律網、食品科技監控網、工商執法監管網、食品基礎建設網、食品宣傳教育網等“六張網”為核心的食品安全防控體系,堅持以“四個三”高位推進食品購假先賠,有力地查處了一批假冒偽劣過期變質食品,促進了經營戶依法經營的自覺性,擠壓了無證無照戶的生存空間,有力提升了我市食品質量安全系數。現將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匯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強化領導,明確食品安全監管工作責任
(一)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多年來,我局一直將食品安全監管作為工商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視,在每個年度,都成立了由局長任組長的食品安全監管工作領導小組,并責成消保分局主抓食品工作的組織協調和檢查督辦。7個工商分局也都相應成立了工作專班,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與相關職能部門分工協作,確保食品監管工作有序開展。
(二)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整頓責任。在每個年度,結合上級單位要求和我市實際,制定下發年度食品整頓方案,開展“一季一整治”活動。局屬各單位結合片區綜合監管責任制,確定了責任領導和具體責任人員,全面落實食品安全監管責任。
(三)分工協作,加強部門配合。我局在履行好本部門職責的同時,積極主動地與質監、衛生等部門加強執法協作,以形成全市統一整治、統一行動的良好氛圍。
二、積極構建“六張網”,筑牢食品安全“防火墻”
1、嚴格規范化準入手段,完善主體準入防護網。一抓準入登記。嚴把食品市場主體準入關,嚴格按照法定條件審驗法律、法規要求從事食品生產經營所需的許可文件。二是抓主體清理。結合年檢驗照工作,對轄區內食品經營戶進行全面規范清理,對不規范經營的食品經營戶發出市場巡查預警通知書,對拒不整改的嚴肅查處。截止目前,我局共受理食品流通許可申請咨詢360余次,向申請經營食品的市場主體審核發放食品流通許可證690份。
2、督促經營者嚴格自律,構建經營主體自律網。一是督促食品經營者健全并執行自律制度。督促食品零售戶做到索證索票齊全、進貨批批有檢驗報告、進貨臺帳記錄完整、留存可追溯的進貨票據、銷售有去向記載、不合格食品及時下架。督促食品批發戶100%建立執行“一票通”式銷售臺賬制度,執行進貨查驗、不合格退市等制度。督促市場開辦者配備檢驗設施和質量管理人員,定期開展質量檢測并設立公示牌公示,核驗進場經營者的證照,不為無照無證經營者提供場地。二是指導食品經營單位配備食品安全檢查員。我局指導全市6家大型超市、13個市場、103家食品示范店配備食品安全檢查員。明確食品安全檢查員把好四個“關口”的職責,即把好進貨查驗關、把好食品入市關、把好食品經營關、把好食品退市關。三是推行食品經營者自檢制度。督促全市6家大型超市、13個市場自行配備食品農藥殘留、溫度測量、水分檢驗等檢測儀器,定期開展自檢,提升了食品自檢監控水平。同時,督促商場、超市、集貿市場、食品批發戶設置12315消費者申訴站并開展工作,對臨近保質期限的食品設置“臨界食品”專柜,充分保護消費者知情權。
3、創新信息化監管手段,健全食品科技監控網。一是配備科技化硬件。配備工商E通,使執法人員通過手機上網可實地實時查詢食品信息并對食品進銷貨臺帳進行在線監控和比對,實現移動執法辦公。在各基層工商所配置食品安全檢測箱,便于工作人員在食品監管中快速檢測出農產品農藥殘留和添加劑使用情況。二推廣運用電子化臺帳管理。要求全市所有超市必須對所索證件票據和進貨臺賬實行電子化管理,并全面推行食品經營“一票通”工作,促進行業規范。
4、建立立體監管體系,構建工商執法監管網。一是建立網格化監管片區,明確食品安全監管責任。以網格為形式,把所轄區域劃分為41個監管片區,明確了具體責任人員、責任領導、監管任務和標準,確保食品安全監管順利推進。二是實施食品經營戶信用分類監管。深化食品經營單位信用分類監管制度,根據信用結果對A類、B類、C類、D類經營戶分別實施遠距離、中距離、近距離、零距離的差別監管,今年以來,我局對食品經營戶實施現場檢查頻次每月1次以上,乳制品等重點監管行業達到每周一次。三是深化流通領域食品質量監測。各基層工商所利用快速檢測設備對集貿市場和大中型超市中的散裝食品、節令食品和消費者申訴較集中的食品進行快速檢測,每周不少于一次,每次不少于三個品種。今年以來,全系統共開展食品快速檢測1900批次,下架退市不合格食品45公斤。四是強化食品安全專項執法檢查。今年來,我局以清理整治重點品種為手段,認真開展了流通環節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肉禽市場、校園內及周邊食品市場、糧油市場、節日市場、一次性塑料餐盒、問題乳品、地溝油、干菜類散裝食品等數十次專項整治,以切實解決流通領域食品消費安全問題。整治行動中共出動執法人員1455人次,檢查各類市場20個次、食品經營戶4890戶次。五是嚴厲查處食品違法案件。我局將食品案件查處作為行政執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各類整頓工作中出重拳,嚴厲打擊危害消費安全的食品違法違規經營行為。今年來,共查處涉食品案件97起,案值35萬元,經銷假冒“稻花香”白酒案,經銷不符合規定標識的進口預包裝食品案等一批典型案件。
5、實施標準化規范達標,夯實食品基礎建設網。去年,我局制定《市工商局創建流通環節食品經營示范店工作方案》,明確食品安全示范店的基本標準和經營管理標準。以創建食品安全示范店為基點,采取以點帶面、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方式,從而達到規范一個、成熟一個、驗收一個、帶動一片的工作目標。目前,我局已在全市農村建立食品經營示范店103個,預計年底在全市198個行政村實現示范店全覆蓋。
6、采取法制化約束手段,構建食品宣傳教育網。一是加強法律法規宣傳,提高群眾消費維權意識。通過《消費者》發行???,對《食品安全法》進行重點解釋、剖析。通過公告、游動字幕的形式,重點宣傳食品經營者的責任和義務。通過政務公開欄,在辦公場所創辦食品安全監管專刊,同時引導北山超市等大型商貿企業開辦了宣傳專欄。在《食品安全法》實施當天,印制《致廣大食品經營者的一封信》,發放到每一名食品經營戶的手中,讓食品經營者進一步知曉和了解其在食品安全方面應履行的義務和責任。今年來,我局共電視公告3條次,電視游動字幕35條次,在紅盾內網開辦專欄2個,發放宣傳資料4000余份。二是加強行政指導,提高經營戶守法意識。積極探索食品安全監管事前指導、事中指導和事后指導的新途徑、新方法。一方面依托行政許可職能,指導督促經營戶正確辦理有關工商業務、落實相應食品安全制度、確保食品經營秩序等;另一方面依托行政監管職能,對輕微違法的經營戶進行事前警示的方式予以告誡規勸,讓其及時糾正過錯;最后依托行政執法職能,對違法經營戶進行行政處罰,樹立工商執法權威,并實施事后教育規范,切實增強經營者的法律意識。
三、堅持“四個三”,高位推進食品購假先賠制度
今年以來,我局堅持“四個三”高位推行食品購假先賠制度,以切實加強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截至目前,共實施食品購假先行賠付10起,立案查處10起,罰款44000元,立案查處率達到100%,有效提升了工商部門消費維權的良好形象。
1、堅持“三勤”營造氛圍。一是積極主動“勤匯報”。及時向市委、市政府匯報本系統上級關于這項工作安排的文件精神,報送《市工商局關于消費者購買假冒偽劣食品先行賠付實施方案》,爭取市委市政府領導的支持和重視。二是會議部署“勤動員”。利用局務會、所務局和工作部署會,組織干部職工學習實施“食品購假先賠”的相關文件,向系統干部職工廣泛宣講省、市局對于落實此項工作的新思想、硬舉措、嚴要求,增強大家認真落實該制度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是文件政策“勤公開”。印發了5000份宣傳公告在經營場所、場所人群密集地段張貼宣傳,通過電視公告、基層工商分局辦事大廳政務欄、電子顯屏滾動播出、懸掛跨街橫幅、出動12315執法車等形式公示“食品購假先賠”告示,同時,還張貼食品安全相關維權法律法規知識摘要和食品購假先行賠付文件方案,向辦事群眾宣傳“食品購假先賠”的受理范圍、消費者的申訴受理條件、應當提供的證據材料、賠付程序、不受理情形等內容,營造購假先賠氛圍。同時,堅持“好事辦好、實事辦實”的原則,受理一起宣傳一起,大力宣傳“食品購假、工商先賠”惠民善政之舉。
2、嚴格“三配”提供保障。一是配足資金。綜合考慮全市食品消費水平、全年食品類申訴比重等因素,市工商局設立了食品購假預賠付資金管理專門帳戶,每月按1萬元的標準設立賠付備用金,實行??顚簦龅劫Y金到位、確保賠付。二是配齊標準。結合轄區經濟、人口、消費等基本情況,按管轄區域大的工商分局(所)2000元、管轄區域小的工商所1000元的標準,每月拔付至各基層單位,并按照集中管理、專人支付、定期結算、差額補齊的思路,指定專人管理、專人支付賠付資金,且每月與市局定時結算一次,已賠付支出部分由市局再次拔款補齊,確保各基層單位先行賠付資金隨時充足夠用。三是配優審批。按照小額案件一日內認定、賠付,大額案件五日內認定、限時陪付的原則,合理設定賠付資金審批管理權限,凡經認定需先行賠付的消費申訴案件,須由轄區申訴案件受理工作人員簽字確認,對賠付額度在200元以下的由基層工商分局局長審批賠付;賠付額度在200元以上的報市工商局消保分局局長審批賠付,確保賠付審批規范。
3、建立“三一”規范操作。一是一本臺帳“建檔”。市工商局統一格式、統一內容、統一印制《消費者購買假冒偽劣食品先行賠付登記臺帳》,明確要求基層工作人員及時記錄申訴人、被申訴單位(人)、問題食品名稱、賠付金額、辦理人員、辦理日期等內容,并按照案件登記時間編號管理,體現賠付的規范性。二是一張表格“內控”。制定《消費者購買假冒偽劣食品先行賠付審批表》,詳細載明申訴人基本情況、被申訴者基本情況、被申訴問題食品基本情況和實施先行賠付的轄區工作人員、審批人員意見,嚴格賠付過程控制,體現賠付的嚴肅性。三是一張領條“確認”。制作《購買假冒偽劣食品先行賠付確認單》,嚴格如實填寫領款人、領款時間、領款事由、領款金額、領款人簽名及賠付單位、審批領導、經辦人等必備內容,一式兩份,一份給予消費者,一份留作存檔,體現賠付的真實性。
4、提升“三度”確保落實。一是嚴明時限提升“靈敏度”。嚴明賠付時限,凡食品購假申訴件一律1個工作日開展調查,經認定符合賠付條件且食品價值款200元以內的1個工作日賠付到位,食品價值款超過200元的5個工作日賠付到位。二是賠付公開提升“透明度”。充分利用政務公開欄、政策宣傳欄、電子顯示屏等形式,及時向群眾公示公開食品購假先行賠付執行情況和賠付案件,主動接受社會群眾對“食品購假、工商先賠”兌現落實情況的監督。同時,強化立案追責對被申訴人的跟蹤查處,堅持對賠付案件的被申訴銷售假冒偽劣食品經營者進行立案調查,深化購假先賠成果,堵塞監管漏洞。三是處罰回告提升“滿意度”。本著對申訴人負責的態度,強化賠付案件的后續處理,主動向申訴人賠付人回復告知對被申訴人的立案查處情況、跟蹤檢查情況和食品質量安全狀況,確保申請賠付人的滿意。
工商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是,離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離人民群眾的期望還有差距。從目前來看,食品問題易發區為小企業或小作坊?!懊褚允碁樘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任道重遠。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們要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性、艱巨性、復雜性和長期性,要繼續集中執法力量,明確工作目標和監管措施,主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持續開展質量抽檢工作。加大對有不良記錄企業產品和生產經營者所經銷商品的抽檢力度,采取定期抽檢、不定期抽檢、跟蹤抽檢等方式,進一步增加抽檢批次和頻率,及時抽檢信息,排除食品質量隱患。二是不斷完善日常監督體系。深化網格化監管制度、信用分類監管制度,對重點地段、重點行業和重點對象,實施重點監督檢查,尤其要對小企業、小作坊要增加巡查頻次;完善日常規范化管理制度和長效監管機制建設,及時發現違法行為。三是全面落實自律措施。督促經營者落實索證索票、進貨查驗、進銷貨臺賬、商品自檢、不合格商品退市等自律措施,警示教育廣大生產經營者守法經營、誠信經營,督促其自覺履行法律責任和義務。四是加強各部門協作配合。各級工商部門,要在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加強與質監、衛生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共享執法資源,加強執法配合,不讓違法者有機可乘,確保市場監督管理不留死角,行政執法不留空白,真正實現無縫監管。五是重視輿論宣傳。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大力宣傳食品安全監管法律法規,宣傳誠信經營典型,曝光重大違法行為,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 上一篇:局長在質檢專題會講話
- 下一篇:測繪院質量管理情況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