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產銷中心工作總結

時間:2022-06-28 06:38:36

導語:果品產銷中心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果品產銷中心工作總結

2012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各鄉鎮、縣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中心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全體干部職工,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確定的年度重點工作,結合全縣果樹生產實際,開拓進取,扎實工作,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全縣果樹總面積達到68萬畝,總產量達到8億公斤,果品總收入12.6億元。

一、工作目標完成情況

(一)傾力打造中華大果園。“實施中華大果園10處特色園建設”是縣委、縣政府確定的2012年度十件實事之一,我們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一是制定了中華大果園建設實施方案,根據全縣果品生產布局,結合旅游開發,完成了10處特色園的詳細規劃:年內基本建成蘋果園、櫻桃園、葡萄園、桃園、林果大觀園等5處特色園,生態科技園、百果園、柿子園等其它特色園部分建成。二是突出特色,整體推進,特色園建設進展順利。經檢查驗收,已基本建成了6處特色園,分別是:中莊鎮的蘋果園,燕崖鄉的大櫻桃園,東里鎮和張家坡鎮的巨峰葡萄園,西里鎮、徐家莊鄉和土門鎮的桃園,大張莊鎮的紅提葡萄園以及鎮和悅莊鎮的縣城北部林果大觀園。這些特色園吸引了濟南、青島、等地的十幾萬游客來此賞花、摘果、觀光,拓展了發展空間,增加了果農收入,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9月份,縣人大常委會對特色園建設進行了視察,給予了充分肯定。其他特色園建設按計劃順利推進。三是圍繞中華大果園10處特色園建設,全縣新發展大櫻桃、蘋果、葡萄、核桃等名優特果品1萬畝,完成老劣果園改接換優2萬畝,引進果品新品種23個,全縣果品品種優化率達到92%以上。

(二)全力抓好標準化林果基地建設。“標準化林果基地建設”是全市建設農村殷實小康十大工程中的一項重點工程,我縣作為全市林果生產重點縣,我們全力抓好工程的實施。一是加強領導。中心整合技術力量,組建了重點工程建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工程的實施。二是很抓落實。年內,全縣改建、提升以“沂蒙山”牌為主的優質標準化林果基地15.69萬畝,其中蘋果5.6萬畝,桃4.09萬畝,葡萄2萬畝,大櫻桃1萬畝,超額完成了市里下達的年度目標任務。三是抓好示范園建設。全縣共建立果品標準化示范園30處,其中,分別在中莊鎮、大張莊鎮、西里鎮和燕崖鄉建設紅富士蘋果、紅提葡萄、中華壽桃和大櫻桃四處市級標準化生產示范園。截至目前,全縣果品標準化生產達到46萬畝,年內推廣先進實用技術3項,實施配方施肥23萬畝,疏花疏果40萬畝,人工及壁蜂授粉35萬畝,完成各類果實套袋20億個。

(三)認真抓好縣城北部林果大觀園建設。我們根據林果大觀園旅游綜合規劃要求,結合林果發展現狀,制定了林果大觀園果樹整合提升工程規劃方案,項目區內共規劃果園總面積14200畝,需新栽各種果樹4200畝,整合提升10000畝。經檢查驗收,園內共栽植栽植蘋果、大櫻桃、山楂、核桃、板栗等各類經濟樹11.8萬余株,折合3800余畝,成活率在96%以上,原有果園的綜合管理水平也有較大提升。在大觀園內建成4處特色采摘園(鎮和悅莊鎮各兩處),新建涼亭19座,鋪設進園道路26條,計4000余米,平整停車場2處,修建休息服務場所5處,設置宣傳廣告、采摘引導牌等35塊。各采摘園于國慶節期間成功舉辦了旅游采摘活動,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切實搞好果品品牌帶動戰略的實施。一是加大果品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以紅富士蘋果獲得2012年北京奧運會唯一指定專供果品和全省首家通過歐盟有機食品認證為契機,加大果品品牌的宣傳推介力度,先后組織參加了在青島、濟南舉辦的牛郎織女愛情文化傳說暨奧運專用蘋果推介會、中國蘋果節和中國國際農產品博覽會等活動。沂蒙山品牌獲得2012年全國果菜產業十大馳名品牌。二是規范果品包裝標識。針對全縣的果品包裝標識混亂、特色不突出的問題,統一設計了四種規格的包裝標識,向全縣推薦使用,縣財政并給予一定的補助,進一步規范了高檔果和禮品果的包裝標識。三是積極開展了沂蒙山果品商標爭創中國馳名商標的申報工作,目前,申報材料已逐級上報到省工商局。四是加強果品保鮮儲藏設施建設。年內,新增果品保鮮儲藏能力1000萬公斤,果品加工儲存率有了新的提高。

(五)切實抓好技術培訓和服務工作。一是抓好高層次的集中培訓。年初,全市果樹高新技術培訓班在我縣舉辦,另外,我們先后聘請山農大、青島農大、省植保所、省果樹所的專家教授及日本果樹專家小林良次來我縣舉辦技術培訓班6期,共培訓果樹技術骨干3000多人次。近期,我們又聘請了遼寧果樹所、省果樹所、山農大的專家教授,先后在張家坡、、中莊、燕崖等鄉鎮,舉辦了有機果品生產培訓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抓好現場培訓。根據果樹生產需要,中心技術人員深入鄉鎮、村和重點園片,進行實地現場培訓,對中莊、東里、張家坡等果品生產重點鄉鎮,按果樹生產流域逐村進行技術培訓,全年共舉辦各類果樹技術培訓班250多期,培訓果農2.26萬余人次。三是利用現代媒介進行技術宣傳和推廣。在縣電視臺制作技術講座4期,在《通訊》刊登果樹技術資料8篇;編發《果樹生產簡報》四期,向全縣果農發放果樹管理年歷6萬余份。四是設立了2部專家服務熱線,對果農遇到的難題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有問必答,隨叫隨到,無償提供服務,全年通過熱線電話解答果農咨詢460余人次。

二、創新創優工作情況

(一)認真抓好綠色有機果品生產。一是大力推行優質果袋。利用我縣被確定為農業部蘋果套袋示范補貼項目區的有利時機,精心組織好6000畝蘋果高檔內紅雙層果袋項目,并以此為契機,在全縣蘋果、桃和葡萄生產中,全面推廣使用高檔果袋,生產優質果品。二是推廣安全高效果樹生產新技術。在市、縣科技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分別在西里、中莊、燕崖選擇了三處不同類型果園安裝了314盞頻振式殺蟲燈,對1萬畝果園害蟲進行了無害化殺蟲試驗,取得了很好的殺蟲效果;進行了控釋肥和沼液沼渣的示范推廣工作,全縣控釋肥和袋控肥達到12萬畝,沼液沼渣施肥5萬畝。三是為有機果品生產提供技術保障。全縣有機農產品建設動員大會召開以后,圍繞有機果品產生,組織了果樹技術人員進行了分析論證,并咨詢有關專家教授,初步確定了殺蟲燈、粘蟲板、生物源和礦物源農藥等十幾種控制病蟲害的新技術和新方法,來替代現在普遍使用的化學合成農藥,初步確定了生物菌肥、有機肥、沼液、沼渣等十幾種肥料種類,替代普同的化學合成肥料。以便在今后的有機果品基地建設中推廣使用。

(二)茶葉試種圓滿成功。聘請了省內茶葉專家作指導,組織了外出參觀學習,從茶園選址、種籽購進、茶籽處理和播種,到苗期管理、越冬防寒,固定了專門的技術人員,常年提供服務和指導,全縣共投入資金120余萬元,在土門、東里、張家坡、石橋四個鄉鎮新發展茶葉571畝,超額完成了500的規劃任務。

(三)積極推進科技創新。一是積極爭取了全市蘋果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我縣設立,我縣成為全省首家擁有市級蘋果安全生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縣。二是“20萬畝紅富士蘋果優質綜合開發項目”獲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三是積極爭取農業大學和省果樹所設立了全國蘋果行業創新項目示范基地,該項目主要對果園樹性改造、栽培模式及控釋肥進行研究,將為我縣今后果品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四)開展全方位綜合服務。在抓好技術推廣、技術指導和技術培訓的基礎上,逐步健全完善專用農資服務網絡,逐步拓展品牌服務領域,不斷強化服務職能。今年縣果樹技術協會被中國科協評為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全省的科普惠農服務站建設經驗交流會在召開,縣果樹技術協會在大會上作了經驗介紹。縣果樹中心被評為全市巾幗科技培訓先進單位。

三、切實加強自身建設

一是加強黨的建設,進一步健全黨內生活制度,領導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顯著增強,年內,新發展黨員1名,培養入黨積極分子2名。二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堅持每周五集體學習,開展了專業技術比武活動,干部職工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明顯提高。三是扎實有效地開展了“機關作風效能建設深化年”主題活動。全體干部職工圍繞“弘揚‘精神’,強化‘八種意識’”,自覺加強政治理論及業務技能學習,認真查擺在機關作風建設中存在的差距和問題,制定整改措施,限期加以整改,健全和完善了各項制度,形成了加強機關作風建設的長效機制。四是認真開展了“法律進機關”集中推進年活動,通過學習與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干部職工進一步增強了法律意識、服務意識,提高了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五是認真組織開展了“結對幫扶”活動,組織22名干部職工三次到所幫扶的貧困戶家中,按照“六到戶”的要求建立幫扶關系,并給他們送去了大米、面粉、花生油等生活物品及部分現金,人均達到316元。六是扎實開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確立了“科學發展、調整富民”的主題和“抓好四項工程,促進果業又好又快發展”的實踐載體,重點解決了五個方面的問題,實現了“黨員干部受教育,科學發展上水平,人民群眾得實惠”的總要求。七是認真落實領導干部廉政承諾,嚴格執行上級關于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和中心的各項制度,做到了令行禁止,步調一致。認真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和穩定工作,在中心內部形成了上下一心、團結穩定、扎實工作的好局面。

四、存在問題和主要經驗

(一)存在問題:中華大果園特色園建設進展不平衡,果品標準化生產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北部林果大觀園的特色采摘園建設相對滯后,新栽補栽果樹的標準不高;有的鄉鎮對果業培訓認識不到位,抓的不緊;技術推廣經費不足;“果品”品牌的宣傳力度需進一步加大,等等。對這些問題,我們決心在新的一年里,強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針對性地加以解決。

(二)主要經驗: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政績觀,是實現全縣果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通過項目建設,是推動果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載體;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是增創果業新優勢的前提;實行重點工作分工負責制和科室承辦制,是推動工作落實的重要保證;加強作風效能建設,是提高干部職工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