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局目標管理工作總結

時間:2022-10-03 03:44:53

導語:扶貧局目標管理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扶貧局目標管理工作總結

2012年,我縣扶貧工作納入政府民生工程目標管理有四項內容----整村推進、社會扶貧、雨露計劃和產業扶貧,按照政府辦星府發[2012]9號文件“關于印發縣民生工程目標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和上級業務要求,我辦上下思想統一,形成共識,精誠團結,通力協作,搶抓機遇,迎接挑戰,踏踏實實做好每項工作,從而較好的完成了目標任務。

一.整村推進

今年,我縣扶貧開發工作以整村推進為主要內容,在全縣12個重點村全面展開。為確保工作順利展開,群眾滿意,扶貧資金發揮出更好效益,我辦在做好項目規劃編報的前提下,把資金管理和項目實施作為重點來抓,確保資金及時撥付和報帳,保證項目按計劃實施和完工,同時,注重村兩委班子能力建設,結合工作展開,積極組織相關培訓。

1.項目規劃因地制宜,充分尊重民意。編報規劃時,根據資金總量和使用原則,各村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磋商討論,對通過項目進行了公示,制訂完成了2012—2010重點村三年整村推進扶貧規劃,規劃中項目均得到群眾認可。

2.對資金項目管理,我辦結合強農惠農資金檢查,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工作、展開業務培訓,強化責任、明確要求、規范管理,對扶貧資金,注重時效性,設立專戶專帳,實行分期拔付、封閉運行、報帳制管理;對扶貧項目,注重實效性,實行責任制,項目實施之初,與村主要負責同志簽訂責任書,項目實施過程中,定期檢查、年底驗收;對資金和項目變化情況,在村實行定期公告公示,在縣及時錄入扶貧信息監測系統。

今年實施的58個項目現已全面完成,實際投資304.5萬元,其中投入財政扶貧資金142萬元。重點開發水梨產業基地2500畝,茶菊400畝;發展水面養殖100畝,發展畜禽養殖200頭;維修水利設施1處,新修、擴修公路10.9公里;幫助13個自然村展開三清三改,修建了村小學3所;開展了400人次的科技培訓。通過多重匯報爭取重視,縣級配套資金18萬元也全部落實到位。

2012年扶貧資金運行暢通、管理規范。我縣12個重點村不僅能按照要求實行專戶專帳、封閉運行,村還相應建立了項目資金臺帳,資金撥付和報帳手續齊全,及時規范。至本月20日,全縣扶貧資金撥付率100%,總報帳率達到100%。

一年來,我們結合項目實施,召開學習培訓班五次,主要學習扶貧業務知識,共培訓村兩委班子主要領導及業務骨干近200人次,村兩委班子素質及戰斗能力有了明顯提高。

二.社會扶貧

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好工作:

1.定點扶貧

按照上級要求和安排,省、市、縣今年有22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在我縣12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村開展定點扶貧工作,其中省級3個,市級10個,縣級9個,確保了每個重點村有一個以上定點扶貧單位。

一年來,縣辦、各鄉(鎮)、各貧困村都能主動上門,到定點扶貧單位匯報工作、聯絡感情。各定點扶貧單位也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扶貧開發工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落實好省市相關文件、會議精神,利用自身優勢、結合幫扶村實際,以扶貧開發工作為重任,將其納入本部門、本單位全年總體工作計劃,一同部署,一起安排,加大扶貧工作力度,制定目標任務,不斷推出新的舉措,為幫扶村的整村推進、產業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新農村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方面作出了積極貢獻,為貧困地區群眾早日脫貧致富提供了可貴的支持。省政協辦公廳定點幫扶溫泉鎮廬山垅村,5月22日,傅克誠主席在百忙中親臨實地,對該村工作進行調研指導,并協調省民政廳資助20萬元支持村扶貧開發,隨后,科教文體委員會副主任張華東又于10月28日到村督促檢查工作。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陳東有,多次到關帝廟村檢查指導扶貧工作,親自協調解決項目資金問題。市政協主席程來安、市檢察院院長韓德勝、市人防辦主任張紅軍、市商務局局長顏小平等單位“一把手”也經常來到幫扶村了解民情、調研指導、現場辦公、走訪慰問,辦好事,做實事。據統計,一年來掛鉤單位主要領導、分管領導、機關干部和工作組成員到點工作710人次,共計投入幫扶資金95.4萬元,扶持生產發展項目11個,幫助建設修復基礎設施和公共項目9個,資助貧困學生22人次,助學資金2.1萬元,走訪黨員群眾76人次,發放慰問錢物折金2.8萬元。除了資金幫助外,還從人、財、物以及科技、信息等方面提供了大量幫助,為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對定點扶貧單位開展工作情況和實績,我辦按照業務要求,統一格式收集信息,建立實績檔案,按月匯總上報,做到工作有日志、會議有記錄、物資有帳目、事跡有記載,信息上報及時準確。

2、包戶扶貧

根據九開發(2012)3號《關于開展黨員干部包戶扶分活動的通知》精神,在縣委、縣政府的組織號召下,我縣積極做好黨員干部包戶扶貧工作,全縣共有116人與貧困低收入戶結對幫扶。這些包扶的黨員干部,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互幫互助精神,把貧困戶和低收入安危冷暖掛在心頭,幫扶期間,黨員干部深入對象家中,走訪了解生產、生活情況,宣傳黨和國家有關扶貧和惠農政策,從資金、物資、勞力、技術、信息等各方面提供扶持和幫助,盡力解決他們在生產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

一年來,全縣黨員干部投入結對幫扶資金18萬余元,解決問題200多起,幫助貧困學生上學16人次,有近百戶農戶在結對幫扶中創建了適合自已的生產發展項目,家庭情況漸漸好轉,正在逐步擺脫貧窮,走上致富之路。

3、爭取社會幫扶、引進項目資金

在舉國上下全力投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大環境條件下,由于我辦主動出擊,積極與社會各界聯系,爭取重視與支持,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通過溝通一些重點村的個體戶、企業老板,也非常關心家鄉建設,對所在村組的修橋補路、新農村建設等公益事業和扶貧濟困、捐資助學等,表現出極大的熱情與支持。

據我們統計,一年的社會幫扶資金到位82.4萬元,捐贈實物折合人民幣計21.5萬元。例如縣外商協會個私企業老板今年再次捐資10000元用于蓼南鄉南陽坂村部公路建設,浙江苗木老板潘小友捐資10000元幫助關帝廟村小學擴建,改善辦學條件等。

另外,我辦還利用與縣山江湖辦二塊牌子、一套人馬優勢,通過省山江湖辦爭取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投資1.3億元,在我縣新建鄱陽湖湖泊濕地綜合研究站和鄱陽湖研究發展中心,其4500萬元的一期工程已全部結束,十月份,研究站正式掛牌運行。該項目作為縣委、縣政府今年“四個對接”唯一重點項目接受了市委組織部的年度考評,項目的實施將有效推動我縣今后項目、資金、科技、人才等引進工作,能促進我縣社會、經濟快速有序發展,對于構建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圈意義重大。

三.雨露計劃

1、工作部署情況

為搞好工作,我辦將其當作一項常年性工作常抓不懈,縣辦確定一名副職專門負責,明確一名責任心強的干部專職抓;為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按照省、市扶貧辦要求,我辦多次召開了“十一五”期各重點村書記、主任會議專題學習,貫徹落實上級精神,明確責任,部署工作,一是明確各重點村支部書記負總責,二是將省市勞動力轉移培訓任務分配到各重點村,從而使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任務明確,責任到人;為摸清底數,我辦組織力量對培訓對象展開排查,對本地工業園區用工需求情況進行走訪調查,嚴格按照上級規定界定對象,對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實行動態管理,建立園區用工需求臺帳和基本定向培訓管理臺帳;為擴大影響,使轉移培訓工作深入人心,我們積極組織宣傳發動,重點宣傳國家對參加培訓對象優惠政策,介紹省、市、縣培訓學校的情況,尤其是學校所設學科及專業對培訓人員學后就業的好處,以及一至二年的中專生對口就業情況,使貧困農戶都能認識黨和國家對他們的關懷和溫暖;為強化管理,對培訓基地辦學條件實行定期檢查,督查開展培訓情況,幫助完善相關規章制度,指導建立培訓檔案;對培訓資金嚴格管理,使用培訓券實報實銷。另外,我們定期或不定期對重點村進行工作督查和指導,及時了解和掌握各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作情況,對抓得好的給予肯定并通報表揚,對工作不主動、進度慢的給予批評,限期補課,有效地推動著工作向好的方向發展。

2、完成計劃情況

通過調查摸底,全縣12個重點村16歲至45歲月的中青年有8766名,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也有1136人,并且在讀初、高中畢業生較多,招生潛力很大。對這些對象,我辦全部列入了轉移培訓范圍,并建立了定向培訓臺帳等相關檔案。

我縣掛牌培訓基地一所,即縣電子信息工程學校,2012年培訓人員250名,另外,我辦向省、市基地輸送學員41名,組織開展實地短期培訓二期,培訓人員105人,從而使我縣今年勞動力轉移培訓人數達到396名,超額完成了市下達我縣380名的任務。

四.產業扶貧

重點發展扶貧支柱產業,注重實用技術培訓和龍頭企業帶動發展。

1、扶貧支柱產業發展情況

按照市辦要求,結合我縣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我辦把早熟梨開發作為扶貧支柱產業來抓。在去年制訂的“十一五”期萬畝早熟梨開發計劃基礎上,根據市辦任務,調整了各重點村、示范點年度開發目標任務,把各村任務底線提高到150畝以上,2012年開發計劃達到全縣2500畝。同時,自行組織了三次技術培訓,結合農業局、林業局、科協等部門開展了五期大規模的培訓,培訓人次超過500人,印發資料千余份。目前,各村按照任務和技術要求,基本完成了打穴、埋肥和回填土等工作,可望在春節前后全部栽植到位,其中以蛟塘新寧村景家山集中連片開發荒山面積最大,達到350畝,成為今年我縣早熟梨開發的示范。至此,全縣早熟梨累計達到一萬畝,該項目已覆蓋我縣12個重點村70%貧困戶、低收入戶,產業全部投產后將成為當地貧困農戶脫貧致富新的經濟增長點。

2、龍頭企業帶動情況

天鵝湖大米加工廠是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其年銷售收入超過七千萬元。依托該企業,08年帶動沿湖的蘇家當、蛟塘兩鄉近萬戶農戶種植優質水稻,年戶均增收近千元,通過該企業招收貧困戶子女就業43人,人均年收入接近萬元,起到“就業一人,致富一家”的作用。另外,依托嘉鴻食品加工廠帶動80余戶貧困農戶參與生產經營,戶均年增收達到萬元以上。

3、實用技術培訓情況

為提高貧困農戶的素質,使之掌握一到二門實用技術,加快推進扶貧支柱產業發展:(1)我辦先后與農業局、林業局、果業局、科協等聯合舉辦了5期實用技術培訓班,培訓貧困農戶、村組干部、技術骨干、種養大戶等500余人次,發放資料千余份。(2)聘請專家、技術人員下到實地,解決農戶生產經營中的一些問題,提供相關信息。(3)加強職業技術教育,為重點村培訓人才,今年,我辦先后向各類職業技校輸送學員4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