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銷社“百日整治”工作總結

時間:2022-09-15 09:52:01

導語:供銷社“百日整治”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銷社“百日整治”工作總結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我們以“抓學習、抓作風、抓黨建、促改革發展”活動為抓手,以“鞏固成果,兌現承諾、創新機制、優化環境”為主線,在全市供銷系統內分階段、有步驟地開展“百日整治”活動,針對企業和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集中開展專項整治,在優化市場環境、提升行政效能、規范服務行為、改進工作作風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活動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精心組織定措施,全員發動齊參與

1、加強領導,層層落實責任。自全市“百日整治”活動開展以來,我社黨組高度重視,把此次活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以黨組書記、主任XX為組長,黨組成員、副主任XX,黨組成員、工會主席胡平為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小組,研究制定《XX市供銷社2015年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百日整治”活動實施方案》。實行一把手親自抓“百日整治”活動,領導小組組長與副組長、副組長與分管科室和二級單位主要負責人分別簽訂責任狀,層層落實優化市供銷社經濟發展環境工作責任,確保活動有實效。

2、廣泛宣傳,營造濃厚氛圍。為了確保活動有序開展,我社采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發動。一是組織召開供銷系統全體干部職工“百日整治”活動動員大會,貫徹學習市委市政府有關文件精神,黨組書記XX作主題動員報告,安排部署整治工作任務。二是采取拉橫幅、出黑板報、辦專欄等形式,利用XX日報、XX供銷網、商貿網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在市內有影響的報刊上公開發表承諾書,接受社會監督。三是利用供銷社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體系,把“百日整治”活動的目標、要求和任務傳達到基層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村級綜合服務社、莊稼醫院等供銷社服務平臺,讓每一名工作崗位的干部職工積極參與到“百日整治”活動中來,形成了人人參與整治、個個參與評議的濃厚氛圍。

二、深入實際勤調研,多種形式找問題

市供銷社按照“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對本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對照我市2015年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有關政策和要求,采取多種形式深入開展自查活動,認真查找工作和服務上的問題,以及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

1、走進基層調研找問題。供銷社的職能主要是服務“三農”,要找準問題,看工作實不實、服務好不好、作風硬不硬,供銷社服務的對象最有發言權。一是深入到工作聯系點調研。以主任XX為組長的“百日整治”活動工作專班三次分別到陳場鎮沈灣村、芮灣村,楊林尾鎮六合村等供銷社工作聯系點召開村干部座談會,走訪村民代表、困難家庭,征求他們對供銷社服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二是深入到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莊稼醫院、村級綜合服務社,尤其是對沙湖泉明漁業專業合作社、陳場心怡葡萄專業合作社、九合垸九原春天等一批示范合作社進行了重點調研,傾聽社員的呼聲,了解他們的發展現狀,收集他們對供銷社服務工作的意見和建議;三是深入到社有企業調研,活動專班人員通過到棉花產業辦、豐聯農資公司、中藥材公司等企業開展上門調研,聽取上半年工作匯報,分析企業生產經營的利弊得失,幫助解決企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尋找市社對企業在管理中的問題和漏洞。

2、走出市外調研找差距。為了使查找出的問題具有真實性、針對性和客觀性,市供銷社組織活動專班人員用為期十天的時間到天門、潛江、洪湖、應城、荊州等周邊縣市供銷社調研,通過聽介紹、看現場,與當地農民專業合作社、基層供銷社、供銷社龍頭企業、村級綜合服務社的群眾座談等形式,學習和借鑒兄弟縣市供銷社的成功管理經驗和做法,尋找我社與其他縣市供銷社在工作、服務和管理的差距和不足。

3、開展交心談心活動找問題。一是召開系統內退休老干部、市人大、政協代表座談會,傾聽他們對供銷社黨組工作各方面的意見,征求他們對供銷社著眼當前改革發展與穩定工作的建議。二是在機關開展黨組成員之間,黨組成員與機關干部職工之間一對一的交心談心,從工作、生活、作風、紀律、服務等各個方面交流思想,征詢意見,查找不足。

4、召開不同形式會議找問題。一是召開黨組成員民主生活會,不講成績,專找問題和不足,不搞一團和氣,黨組書記帶頭揭短亮丑,面紅耳赤相互查找分管工作上和個人生活上存在的缺點和不足,二是黨支部召開黨員民主生活會,提意見、提建議、找不足、找思路。三是召開機關干部會議,結合“百日整治”活動開展“優化經濟發展環境,我為供銷獻計策”大討論活動,讓干部職工暢所欲言找毛病,“開處方”。四是通過向市內各單位寄發100多份征求意見函,廣泛征求社會各界對供銷社工作服務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多視角查找問題和不足。

三、對照問題抓整改,建章立制促長效

通過兩個多月的宣傳、發動,征求和收集意見,并歸納整理,我社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精神不振信心不足。主要表現在,干部職工工作熱情不高,有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的思想;工作效率不高,辦事推諉,拈輕怕重,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主觀能動性發揮不夠,被動應付多。二是工作作風不夠實。主要表現在:制度不夠健全,執行力度沒有完全到位;工作紀律不夠嚴明,存在上班遲到早退,工作時間炒股、看電影、辦私事等現象;深入基層調研不夠,沉下去為基層解決實際問題不多。三是發展創新力度不夠。主要表現在:資產改革徹底,人員包袱沉重,發展動力不足,有畏難思想;創新發展力度不夠,還有過去的慣性思維,存在等靠要思想;有“觀前顧后”、怕“擔罪名”的思想,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成效不夠顯著,服務“三農”平臺不多不新不實。四是服務能力不夠強。主要表現在:協調宣傳不夠,在農資打假和棉花市場政策宣傳力度不夠;為企業解決發展難題不夠,在資金、政策等方面幫扶力度不夠。

針對存在的問題,供銷社黨組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認真查找了產生問題的根源,并形成了有關報告。

1、關于精神不振信心不足的問題。主要原因一是供銷社整體改制過于倉促,導致社有資產流失過多;二是改革與發展沒有統籌兼顧,只顧了“改”,而丟了“發”;三是農資生活日用品經營陣地喪失,供銷社在發展上少了“出”路;四是改制后基礎薄弱,使供銷社在謀求發展上少了“錢”路;五是人員老化,觀念滯后,供銷社在謀求發展上少“思”路。發展速度不快的原因有客觀方面,更多地是主觀方面的原因,有些畏難思想,沉下去辦事不多。

2、關于創新力度不夠、服務能力不強的問題。主要原因一是改制壓力太大,遺留問題太多,沒有多少精力投入;二是學習不夠,對供銷社的職能理解不深,還有些“坐、等、要”的定向思維;三是自我生存困難,難以顧及。

3、關于作風不夠實的問題。主要原因一是看不到出路,找不到發展的方向,喪失了動力;二是供銷社行政職能削弱,辦任何事都沒有主動權,求人的事多,工作阻力大,工作熱情受到影響;三是政策學習不夠,黨性修養不夠,思想意志不夠堅定;四是人員結構老化,少數同志有“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工作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

對照存在的問題,我社狠抓整改,并建章建制,做了以下七個方面的工作。

1.提高思想認識。2015年以來,我社黨組采取了一系列的活動和措施,大力加強供銷系經濟環境建設,使供銷系統的政風行風和社會形象得到了明顯改善,但我們仍然要在成績中找差距,正視供銷社在快速振興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不能輕視或忽視,否則,供銷發展就不能“提速”,供銷服務就不能“提質”,供銷系統的服務功能就不能得到充分發揮,優化經濟發展就是一句空話,加快發展的目標就不能實現。開展“百日整治”的目的就是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改進工作、推動發展、樹立形象。

2.明確工作重點。一是要堅持全面調查。采取對照職責自己查,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服務對象、新聞部門幫助查、領導上陣督促查等方式,認認真真查找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不足,對于查擺出來的問題,市社黨組要專題開會研究,確保問題找得出、找得準;二是要堅持對癥下藥。對查擺出來的問題,要本著立足當前、著眼長效的原則,逐項研究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落實整改目標、措施和時間要求,決不允許應付了事;三是要堅持查處典型。領導小組要及時開展跟蹤督辦,嚴肅查處反面典型,對在“百日整治”中頂風違紀的單位和個人,要予以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依據有關規定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四是要堅持建章建制。“百日整治”活動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必須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作保證。要以“百日整治”活動為契機,形成以糾促評,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糾、評、改、建相互促進的工作機制,逐步減少產生不正之風的土壤和條件,逐步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3.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根據廣泛征求意見和自查自糾查找問題及產生問題的根源,從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任務和責任人、工作措施等方面制定了《市供銷社“百日整治”活動整改方案》,圍繞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對本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服務承諾、長效機制進行了修改和完善。

4.面向社會公開承諾。我社利用《行風熱線》刊發了《XX市供銷社2015年“百日整治”公開承諾》,從理論學習、增強意識、推進新農村現代流通網絡建設,引導服務棉花產業、隊伍建設、作風建設等六個方面向社會公開承諾并公布了監督舉報電話。

5.加強指導督查。“百日整治”活動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工作,既有文明衛生,也有環境保護,既涉及到行業管理,又關聯行政效能、民主建設等多個方面的內容。我社根據自身實際,確立不同階段、不同時間的工作重點。并根椐活動的特點,確立工作進度,分類進行指導,做到保證重點、各有側重。我社活動領導小組各負責人,切實履行督查責任,除加強日常督查巡視外,還加強重點時段,重要節點的督查。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一是限時督辦,二是跟蹤督辦,三是書面通報,對督辦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對重大問題,一把手親自研究,親自落實,確保問題解決。

6.落實“四最”“五制”。我社按照轉變工作作風,強化服務職能,提升行政效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工作要求,結合“四最”“五制”開展“百日整治”。一是成立“四最”“五制”工作領導小組,選派XX副主任為江漢農產品大市場重點在建項目服務專員。二是深入包保企業(項目)開展工作,協助市政府專班人員對農產品大市場周邊環境進行整治,組織協調市水產局、市場管理局等部門聯合解決農產品大市場招商難的問題,積極參與市政府對農產品大市場糧油市場的整合等,有力促進了農產品大市場整體建設和開業進度。三是每年開展“農資四下鄉活動”(即送農資、送科技、送文化、送扶貧資金)公益活動,近幾年累計送肥下鄉1056人次,扶貧捐資各種農資商品300余噸,捐贈扶貧現金40余萬元,向農民贈送30萬份(冊)農資科普資料、宣傳畫冊5000多份。

7、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內部管理。“百日整治”活動必須經常抓、長期抓,特別是要建立健全促進供銷社系統黨員干部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市社以這次活動為契機,制定新的制度,完善已有的制度,廢止不適用的制度,把制度作為此次活動的首要任務。一是抓領導班子建設,制定了黨組中心組學習制度,黨組民主生活會制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黨組工作例會制度等。二是抓黨內制度建設,制定了黨員教育培訓制度,黨員崗位目標管理責任制,黨內關懷幫扶工作制度,黨員干部聯系服務群眾制度,“”制度等。三是抓干部隊伍建設,制定了機關管理制度,機關科室崗位職責,機關學習制度等。四是抓財務管理,制定了《XX市供銷社財務管理規定》,尤其對“三公經費”作了嚴格規定。五是抓民主監督。制定了供銷社黨務公開制度,廉政風險防控工作制度,黨組個人重大事項報告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黨組決策重大問題議事規則以及用人“十不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