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工作總結
時間:2022-12-18 03:07:30
導語:特殊人群管理服務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完善機制,推動社區矯正工作新發展
2017年1-11月縣司法局接收社區服刑人員59人,解除矯正66人,現有在冊社區服刑人員78人。各司法所共成立78個矯正小組。
二、突出重點,切實開展刑滿釋放人員安置幫教工作
縣司法局根據各監所提供的信息數據、文書材料,及時掌握刑滿釋放人員基本情況,有計劃地組織司法所對轄區回歸人員進行摸底排查并核實登記,摸清底數錄入信息庫;其次,各司法所加強與轄區派出所、社區的密切聯系,定期走訪,對轄區內的刑釋人員進行有針對性的摸排,建立刑釋人員與司法所、派出所、社區以及家庭“四位一體”的幫教模式。
實行一人一檔管理制度,對劣跡較深,有可能重新犯罪的重點幫教對象,責任到人,實行“三包”(包管理、包教育、包思想轉化),努力做到不失控、不漏管。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專長情況,分類幫教,制定幫教個案,由專人負責落實跟蹤幫教措施,一方面加強對其思想改造,使其丟掉好逸惡勞的惡習,一方面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免除其后顧之憂,提升了刑釋人員幫教工作針對性,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幫教理念。
我們主要通過三種途徑,切實幫助刑釋人員解決就業等實際困難。首先,積極為刑釋人員的安置提供便利條件。一是回鄉安置。對農村籍回歸人員,司法所及時與村委會聯系,幫助落實責任田。二是輸出安置。根據刑釋人員的專長,推薦他們到廠礦等部門就業。三是鼓勵自謀職業。對短期內無法找到工作的刑釋人員,積極創造條件,鼓勵他們以不同形式到社區從事個體經營,實現靈活就業。其次,提供政策指引的幫扶途徑。對存在生活困難、病患等情況的刑釋人員,提供政策信息的指引,積極協助該類弱勢人員向社保、民政、勞動等有關部門爭取扶持,緩解其實際困難,協調民政部門將符合低保條件的對象納入低保范圍,對不符合的聯合有關部門幫助他們解決臨時性救濟;最后,提供技能培訓的幫扶途徑。根據個人需求不同,對回歸人員采取免費提供就業信息、組織勞動技能培訓等辦法,為他們就業提供便利。通過核實刑釋人員本人及其家庭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幫教措施,并加強針對幫教對象的法制宣傳力度,極大地維護了社會穩定,避免重新違法犯罪情況的發生。
三、強化措施,加強對具有肇事肇禍傾向的精神病人、吸毒人員和癡迷者的服務管理
縣特殊人群專項組辦公室始終把有肇事肇禍傾向的精神病人、吸毒人員、“”邪教癡迷者等高危人員的管控和救治工作作為社會管理的重中之重。目前,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的排查和管控工作由公安、衛生、民政和殘聯等四個部門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公安機關對在家治療的精神病人進行管控;衛生部門負責精神病人的救治;民政部門在病人家庭有困難的情況下提供社會救助,幫扶病人及其家庭;殘聯負責對已申請辦證(殘疾證)的精神病人進行殘疾等級鑒定和幫扶工作。
工作中,衛生、民政部門和公安機關相互配合,落實對強制治療人員的管控措施。通過加強預防,協同管控,高效處警,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戶,戶不漏人,將事情解決在苗頭階段。一是進行上門訪問,探訪了解情況;二是加大街面巡查力度。目前,我縣肇事肇禍精神病人都處于管控當中,并未出現漏管失控的情況。縣特專組成員單位就加強特殊人群服務管理進行有效探索,綜合運用多種措施,扎實做好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管理,確保癡迷者、吸毒人員、易肇事肇禍精神病人“有人管、不脫管、不失控、管得住、管得好”。
四、重視和強化精神病人和易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險行為人群的服務管理
一是衛生防疫部門規范工作流程,強化管理人員精神衛生知識培訓和定期開展基層工作督導。認真組織落實做好精神病人管理和隨訪工作。
二是民政局聯合衛生防疫等相關部門,不斷完善工作流程,加強對精神病等社會閑散人員的跟蹤管理。
三是加強我縣艾滋病人的管理,衛生防疫部門建立綜合預防和控制艾滋病人肇事肇禍行為的長效機制,協調有關部門定期召開艾滋病防治工作會議,定期對基層工作開展督導。
四是認真組織落實艾滋病人管理和隨訪,加強對高危行為的干預工作。制定艾滋病人治療管理工作計劃,確定重點控制的目標人群,認真開展艾滋病排查,有針對性地開展綜合防治工作。
五是加強對市民開展預防艾滋病宣傳教育的工作,有計劃地在流動人員、中學生及社區當中開展艾滋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鼓勵和支持有關組織和個人依照《艾滋病防治條例》規定,積極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
五、制定管控措施,對社會閑散人員強化服務管理
縣民政局針對社會閑散人員管理制定了管控措施,明確任務,落實責任,通過積極配合,強化了服務管理,并取得一定的效果。一是完善排查機制,及時掌握社會閑散人員動態信息。加強對社會閑散人員的摸排工作,將每位人員納入管控視線,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地掌握閑散人員的分布狀況、基本情況、特征信息,做到“三清”,即人員底數清、家庭情況清、心理特征清。二是完善救助機制,努力提高工作水平。積極通過與社會閑散人員談心等方式,掌握社會閑散人員思想狀況,指出其錯誤思想和發現不良苗頭,及時指正和施教。三是完善監管機制,強化管理。積極鼓勵群眾發現有不良行為或者從事非法活動的閑散人員,要及時向公安機關反映,開展巡查救助,加大對閑散人員的管理和整治力度。四是完善責任機制,加強社會閑散人員管理工作。實行“一把手”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層層抓落實的責任機制,健全了工作隊伍,明確了職能分工。
六、聯動齊抓共管,建立協調機制
縣司法局加強同各成員單位、各相關部門的溝通和聯系。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刑滿釋放人員和社區服刑人員的報到登記、建檔立卡、走訪談話等銜接程序和工作制度。各成員單位分別結合工作職能,積極配合司法行政機關開展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務工作,派出所協助司法所定期核對兩類人員的基礎信息,有效預防社區服刑人員和刑滿釋放人員的脫管漏管,民政部門積極落實優惠政策和幫扶措施,將社區服刑人員和刑釋人員中無家可歸、無業可就、無親可投的“三無人員”及暫時無就業收入的困難對象,納入低保、社會救濟等政策范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有勞動能力和求職愿望的特殊人群實行登記、免費開展職業指導和技術培訓,為他們擇業創造有利條件。
雖然成員單位在特殊人群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工作人員不足,宣傳力度不夠和專門機構、專業社會工作人才缺乏等。這些問題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嚴格按照市綜治委的安排和部署,圍繞重點任務,發揮工作職能,有條不紊的向前推進,以保證全縣特殊人群社會管理服務工作措施的落實,更好地服務平安建設。
- 上一篇:司法局艾滋病防治工作總結
- 下一篇:司法干部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