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經濟民生工作總結
時間:2022-08-09 04:27:08
導語:鄉鎮經濟民生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八大以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各部門的大力幫助下,鄉上下同心、團結一致、克難奮進,不斷推進各項工作邁上新臺階,全鄉經濟、民生各項工作取得豐碩成果。
一、基層黨建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是強化主業意識,認真落實管黨責任。認真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組織召開定期議黨會議18次、專題議黨會議40次,積極謀劃、部署、落實基層黨建工作。去年8月分,新班子調整后,組織班子成員對全鄉13個村黨建工作進行督導調研,對各村黨建工作和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督導。在黨委和村干部共同的努力下,各村相繼建立了集體經濟創收項目。
二是突出重點任務,扎實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近年來,鄉相繼投入近1000萬元,新建村部8個,維修村部4個,擴建村部1個;現已經達到全鄉13個村每村都有寬敞辦公場所,都建有一站式服務大廳,為村級組織服務群眾奠定了基礎。在全鄉19基層黨組織中開展了“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教育活動,鄉黨委成員帶頭講黨課,開展研討。全鄉各支部共講黨課100余節,開展研討260余次,提高全體黨員的服務群眾意識和水平。督促村干部值班坐班、群眾需求代辦、站所巡回服務、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服務等制度落實,扎實推進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積極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找出路、想辦法,全鄉13個村中全部實現5萬元以上收入。其中完成10萬元以上收入的7個。貧困村村得到縣委宣傳工作部和市軍分區的支持,兩個部門現已投資30萬元幫助村建起有機肥廠,現生產有機肥400噸,預計收入16萬元。
三是結合隊伍實際,不斷加強基層干部后備力量。整合鄉里年輕力量,為各村下派黨建“第一書記”,提升各支部黨建工作整體實力;實行鄉黨委領導包片負責,制定包保計劃,定期在村里講黨課,負責監督各村的及其他黨建工作的執行情況,使黨建工作不流于形式,體現出實效;加強農村后備人才培養,建立村干部后備人才庫,實現村書記“一職三備”,其中每村都有一名35歲以下書記后備人選;其它村干部保證“一職一備”;每村配備一名黨建副書記或團書記,確保每個村在黨建工作指導上都有抓手,帶領全村黨員隊伍提升發展;為逐步解決農村黨員老齡化問題,我們今年對新發展黨員進行了嚴格把關,優先發展年輕有致富項目的黨員,年齡均在40歲以下。
二、農業工作取得新成績
一是推進生態農業項目建設工作。省優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我鄉建設的以葡萄種植及葡萄酒釀造加工為主的觀光農業項目,預計總投資3000萬元,現在道路、澆地井、職工宿舍、食堂已建設完成,已種植特種葡萄200多畝。同時完成了建筑面積14500平方米的酒場、酒窖的用地審批手續,2017年開工建設,項目完工后可年產80千升紅酒。該公司將運作合作社模式,逐步流轉周邊5個村農戶土地,種植葡萄1000畝,同時種植綠色有機無公害蔬菜、雜糧,形成品牌,擴大規模,安置剩余勞動力就業增收,形成帶動具有特色的農業發展新路。
二是強力推動惠農特種毛皮養殖基地建設發展。由林業大學張延龍教授投資建設的種貂養殖場,計劃投資3000萬元,現已投入1000多萬元,完成了廠房和冷庫建設,目前有種貂2500只,17年可出欄15000只水貂,項目成熟后,公司將探索公司加農戶發展模式,帶動周邊農戶養殖致富。
三是強力支持標準化牧業小區、養殖合作社建設。
我鄉原有標準化牧業小區5個,今年又申報建設1個,同時,合作社發展勢如破竹,新注冊建設6個,總計65個。必將為我鄉“五養三種”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民生工作取得新成果
一是籌措資金、狠抓環境整治。我們多方籌措資金20余萬元,雇用鏟車、鉤機先后集中對公路沿線、村屯、小街等重點區域進行環境衛生清理。對全鄉70多個垃圾池、各村組沿線垃圾進行定時集中清理,極大地改善了鄉村人居環境,促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2017年,鄉在環境整治工作中,取得了較大成績。特別是正義村成立的環境治理公司,全力配合鄉政府,從3月份至今,共清理村屯垃圾3000多車、15000多噸;處理8000多平的填埋場垃圾2500多車、12500噸;清理10公里河道垃圾120車、600噸;清理4公里位于村六組二龍湖水域垃圾100余車、500余噸;全鄉范圍內清理15處橋洞垃圾100多車、500多噸;共拆掉15個村屯直排廁所;拆掉4處已經損壞的村屯垃圾池,并恢復所在地原貌;為鄉域內8處河道圍建防護欄500延長米。
鄉政府聯合畜牧局、環保局為21戶養殖戶修建沼氣池和堆肥間,以減少養殖污染。在養殖戶集中區,又沒有建設沼氣池的,設立統一堆肥場,由農業站劉長貴站長負責用菌劑發酵進行無害化處理利用。
二是爭取資金、項目,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鄉抓住各種機遇,積極協調發改、財政、交通、水利等相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950多萬元,分別為村、村、村、村修水泥路17公里,為村、村、村、,在村修建擋水墻1400米,方便了群眾生產生活。
2016年,鄉黨委政府爭取資金300萬元,新建小街下水管道2400米,鑲嵌馬路石2000米,完成15000平方米小街兩側硬覆蓋,安裝路燈55盞,徹底改變了小街面貌。
2017年,鄉共爭取近50公里的道路建設項目,其中,40公里交通和財政項目:東壁嶺至義方村水泥路12公里,四合村至村水泥路10公里,協力村至明道村水泥路11公里,下灣村水泥路7.2公里;8公里移民辦項目:下灣村2公里水泥路,村6公里砂石路。
橋涵及水毀工程方面,全鄉共爭取1700延長米水擋墻項目;明道村一組500米路邊溝;村一組、二組新建橋涵兩座,分別為52米長和26米長;明道村一組8米農用橋一座;四合村六組8米農用橋2座;四合村三組8米農用橋1座。
三是加大農村文化、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縣文體局和部門力量,修建文化廣場11個。多次舉辦鄉職工籃球賽和由縣紀檢委、縣法院、及鄉直單位參加的“反腐倡廉、踐行法治”籃球友誼賽。參加了縣第四屆文化大院會演,村文化大院榮獲了三等獎。
四是脫貧困工作。精準識貧方面,2015年,鄉初次確定貧困人口558戶、1373人。在2016年底的入戶摸底、級別分類過程中,最終確定2016年A類貧困人口達232人,B類貧困人口1141人,C類貧困人口107人。同年年底,全鄉脫貧人口共計384人。在今年的貧困系統大清理中,經過調查核實,鄉共清理貧困人口955人。目前,除去死亡人口,全鄉剩余貧困人口為510人,其中包括未脫貧人口451人、脫貧人口59人。
產業項目方面,鄉積極爭取,確保一戶一策,精準脫貧。2017年,在上級包保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村已經生產有機肥400噸。項目利用畜禽糞便與秸稈利用相結合的模式,加上特制益生菌,形成綠色有機肥,此項目可促進生態循環產業鏈條發展,實現畜禽糞便利用、秸稈就地轉化,達到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的效果。每噸有機肥成本價200元,出售定價為400元,每噸有機肥純收入可達200元,400噸總收入可達8萬元,平均分給村貧困戶35戶、93人,人均可分860元。目前,有機肥項目已經在工商和稅務進行注冊,營業執照及相關手續都已經辦理完畢。
鄉與省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經營,在村七組建設12棟木耳大棚,占地面積達6000平米,每棟大棚長60米、寬7.5米。項目預計總投資達72萬元,通過上級部門的扶貧專項資金政策扶持。在縣扶貧辦的協調幫助下,黑木耳項目規劃及可研報告都順利完成。項目招標及公示階段沒有任何異議,2017年5月正式開工,工期近3個月。目前,12棟木耳大棚凈產量約6萬斤,還將有十五天左右的摘耳期,保守估計產量可達6萬余斤。科技每年拿出總投資的百分之十(7.2萬元)為村97名貧困戶進行資金幫扶,平均每人可分到幫扶資金740元。同時,更解決了村里近40名貧困人口就業問題,平均每人增收2000多元。
村與縣正方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通過土地入股、代耕代種、土地承包等多種形式,已在村及周邊村落完成土地流轉5000余畝。合作社注冊工作已經完成,并在村一組建設廠房,購買農機具35臺以上。村與合作社達成協議,合作社免費提供農機設備,為村36戶貧困人口代耕代收,每戶貧困人口使用農機設備耕地價格約1300元,36戶合計46800元。
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在強化產業扶貧的同時,鄉更積極協調發改、財政、交通、水利等相關部門爭取基礎設施建設,其中包括:新修水泥路15.5公里(村至村2.8公里;村至村2.8公里;村至協力村1.7公里;修建機耕路6公里(村6公里),道路擋墻150延長米,建設村農用橋4座(其中,二組建17米長一座、三組建17米長一座、四組建8米長一座、村7.5米長一座),道路綠化10公里(村一組至村二組3000米;村二組至四組500米;村一組700米;村三組至村六組3000米;村2800米),下一步將為村新建垃圾池7座,河道治理3000延長米,進一步改善村民生產生活環境條件。
2017年,又在村一組修建52米長橋涵一座,經過相關部門實地勘測,項目已經動工;村二組修建26米長橋涵一座,相關部門已來實地勘測,并且設計完畢,等待施工;村四組150米擋墻項目,前期勘測和設計已經完成,等待施工;村二組1000平方米文化活動廣場項目,已經通過前期設計,等待施工。
五是主動作為,化解信訪矛盾。多年來,鄉鄉黨委積極謀劃,主動出擊,著力解決涉及民生等信訪問題300余件,對信訪問題進行分類歸檔化解。同時,成立了鄉級信訪辦,進一步夯實基礎,著力提高信訪工作水平。加強信息溝通,使群眾及時掌握和了解信訪訴求的辦理情況,減少和避免群眾多頭信訪。設立鄉信訪接待室,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每天安排一名領導專門負責接訪,努力把信訪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實行領導包案制,建立明確工作責任、明確化解時限、明確穩定措施。進一步健全受理、交辦、督辦、回復群眾信訪事項工作的具體制度,確保群眾的利益訴求得到及時有效處理,不斷減少信訪案件“增量”化解“存量”;按照屬地原則,各村開展矛盾糾紛大排查,對排查出的不穩定因素,逐一建立臺帳,并嚴格執行日報告,零報告制度。
六是抓實安全生產工作。安全生產工作,按著“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原則,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每季度至少召開1次黨委擴大會議,專題研究安全生產工作。成立了安全生產委員會,制定了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重點部門進行了安全逃生應急演練。每月組織重點排查4次,已整改100余處隱患。黨委書記定期聽取各分管領導、各部門負責人匯報,與鄉域內的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實行分線管理、各負其責,實現了安全生產零事故。
四、切實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工作
一是強化黨委主體責任。鄉黨委非常重視黨風廉政建設工作,切實負起落實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黨委書記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親自抓,負總責;紀委書記牽頭抓,具體落實;實行“一崗雙責”,班子成員齊心抓;鄉黨委精心謀劃部署,結合鄉實際,扎實開展黨風廉政建設。
二是注重預防教育。我鄉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的方針,加強反腐倡廉教育。認真組織鄉村黨員干部學習《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通過以會代訓的形式,集中開展廉政教育,向機關干部和村干部通報了發生在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典型案例,通過對照違反“四風”典型案例,自查自省,防微杜漸。
三是強化監督檢查。結合整治發生在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和基層干部不作為、亂作為活動的開展,通過明查、暗訪對全鄉各站辦所工作人員和各村干部存在的“四風”和腐敗問題進行排查。對當年有子女結婚、升學、喬遷的鄉、村干部進行約談,使其沒有操辦,效果很好。對13個村班子進行了約談,結合實際,提出明確要求,盡量避免群眾身邊“四風”和腐敗問題發生。
四是建立長效機制。在自查自糾的同時,我鄉更加注重制度完善,形成長效機制。結合單位實際情況,認真研究,重點完善了機關考勤、村干部坐班值班、機關和村級財務管理、村干部績效考核細則、公車使用、公物管理、公務接待、食堂管理等制度。通過建立健全各項制度并認真落實各項制度,形成了糾正“四風”問題的長效機制,從源頭上降低和預防了腐敗問題發生的機率。
五是在自身建設上能率先垂范、正人正己、公正公平對人對事。具體做到了堅持學、心術正、自身清,監督嚴,不斷豐富自我,完善自我。
五、各項事業穩步推進
財政工作在做好開源節流的基礎上保證了全鄉各項事業的順利進行,全額快速發放了每年的玉米種植和大豆種植補貼,迎接省財政廳的標準化驗收工作并受到好評;民政工作平穩有序,低保、救濟、殘疾人保障等工作準確、及時、公平;經管工作有新進步,在村級財務管理、鄉村財務人員隊伍建設、涉農資金審批發放等工作上嚴格認真;第三次農業普查工作順利完成;司法、計生、水利、土地確權、土地鄉建、綜合治理、就業等工作都有所創新和進步。
- 上一篇:河道及水環境治理情況匯報
- 下一篇:鄉鎮職業健康監管活動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