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科技特派團工作總結

時間:2022-01-27 16:34:00

導語:縣科技特派團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縣科技特派團工作總結

縣是省88個深度貧困縣之一,農牧業產業化發展處于初期階段,科技需求旺盛,依托我縣實際需求,按照“一縣一團”的組團程序和工作原則,根據《省科技廳關于成立140個縣(市、區)科技特派員服務團的通知》(科農〔2021〕6號)文件精神,組建成立了縣科技特派員技術服務團,縣就將縣科技特派員技術服務團2021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縣基本情況

縣位于州西北部,地處三省區結合部,國道317線、省道217線貫穿全境,是前沿陣地,也是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在自然條件上:面積大、海拔高、氣候寒??h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轄23個鄉鎮、171個行政村;縣平均海拔4325米,縣城海拔3280米;春秋相連、長冬無夏,年平均氣溫6.7℃,境內森林、草原、湖泊、冰、河流資源豐富,是州生態大縣和牧業大縣。在生活條件上:居住散、交通遠、通信差。農牧區居住分散,每平方公里僅7人;23個鄉鎮中距縣城100至200公里的鄉鎮有9個,200公里以上的鄉鎮有11個;鄉村通信覆蓋不足,通訊信號時有時無,雀兒山以東的16個鄉鎮,是州居住條件最差的地區之一。在脫貧條件上:貧困面廣、貧困量大、貧困程度深。共有貧困村102個,貧困人口5745戶23067人,鄉鄉有貧困村、村村有貧困戶,貧困人口占全州的11%,是“三區三州”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的深度貧困地區。在產業條件上:靠天種地、靠天養殖,靠天掙錢。受地理氣候、區位條件、發展理念、資金投入等多重因素影響,產業發展滯后,農牧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傳統種養殖業和蟲草等采集業。

二、強化組織領導

為更好的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建立健全科技特派員工作制度,強化科技特派員項目管理,強化分工合作,蘇光奎副局長任縣科技特派團團長,鄒興強總農藝師任副團長,根據我縣農牧業產業化發展實際,縣科技特派員分為農業種植和畜牧獸醫兩個小組開展技術服務,明確任務和職責分工,制定了《縣科技特派員考核制度》,簽訂了科技特派團技術服務協議,根據特派員技術服務成效開展考核工作,由縣農牧農村和科技局黨組進行考核并公示,有效推動了科技特派員工作。

三、優化力量結構

根據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需求,與西南民族大學、民族學院和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等單位深化交流與和合作,派遣我縣亟需的技術人才,專業涵蓋食品加工、蔬菜種植、中藏藥材種植、動物疫病防控等專業,縣科技特派團共計26人,其中我局選拔派遣15人,民族學院6人,成都市農林科學院3人,西南民族大學2人,其中教授2人,高級農藝師4人,高級畜牧獸醫師1人,講師6人,中級農藝師8人,中級畜牧獸醫師5人,科技特派員結構合理,能有效服務于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需求。

四、工作開展情況

(一)送科技下鄉和科普宣傳。送科技下鄉和科普宣傳是“四下鄉”活動之一,根據我縣實際,積極組織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送科技下鄉和科普宣傳活動。以農業產業化發展為出發點,以農業科技為載體,以技術培訓為依托,提高農業科技應用水平,提升和推廣科學種養,增加農業科技成果轉化,以科技帶動增收。2021年共開展送科技下鄉6次,科普宣傳4次。

(二)技術服務和培訓工作。針對我縣技術需求,成都市農林科學院、西南民族大學和民族學院的專家教授先后到我縣開展技術幫扶和培訓工作,以農業園區為載體,針對我縣海拔和氣候特征,推廣新技術,試種新品種,在蔬菜的規范化種植,提高產量和質量,開展蔬菜精深加工方面給予了技術支持。以馬尼干戈鎮奶制品加工園區為中心,輻射周邊牧民群眾,抓好動物疫病防控,保障奶源品質和質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以中藏藥藥材產業強鎮建設為契機,強力推進道地藥材資源譜建設和標準化育苗種植,保護瀕危野生資源,推進中藏藥材產業發展。以技術培訓為依托,通過理論培訓和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培訓方法,增強農牧民群眾對種植養技術的掌握。2021年,成都市農林科學院、西南民族大學和民族學院派出的科技特派員共來到我縣開展技術服務5次20人次,開展技術培訓1期,培訓學員83人次。

通過科技特派團統一安排和部署,縣級特派員在春耕生產、庭院經濟建設、動物春秋疫苗接種和動植物疫病防控等方面開展技術幫扶工作,一是提前謀劃,保障春耕生產;發放春耕生產物質,開展放心農資下鄉活動,特派員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指導春耕生產,發放技術手冊,開展技術服務工作。二是開展庭院經濟建設;對建檔立卡脫貧戶進行庭院經濟建設指導,發放蔬菜種子、復合肥等農資,全程指導庭院經濟建設,確保脫貧戶掌握一至兩項種植技術。三是加強動物春秋疫苗接種;疫苗接種能有效預防動物疾病的發生,杜絕重大傳染病發生危害,能有效降低動物因病受災而造成的重大損失。四是強化對動植物疫病的防控工作;針對我縣出現的動植物疫病,特派員對癥下藥,匯編成技術手冊,將專業術語包裝成簡單實用的傻瓜技術,通俗易懂,農牧民群眾比較容易接受和掌握,并發放了相關農藥和獸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科技在線項目,完善鄉村振興在線“縣運管中心”專家庫和信息員庫建設,通過培訓提升專家和信息員技術能力。2021年縣級科技特派員共開展技術服務12次,覆蓋群眾2000人次,開展技術培訓4期,培訓學員199人次。

五、存在的問題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在技術服務和培訓中,農牧民群眾對種養技術掌握由一定難度,培訓教材以漢語居多,下一步,我局將和民族大學一道編印藏語培訓教材和技術服務卡,將生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包裝成通俗易懂的文字,便于群眾掌握。二是強化技術服務力度,確保覆蓋全縣所有脫貧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設美麗鄉村,推動鄉村振興工作。三是服務于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需求,有效解決農牧民在實際生產中遇見的難題。三是繼續強化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強縣級科技特派員職業素養和能力,強化科技特派員的履職能力,能獨立有效開展技術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