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課學結3
時間:2022-07-09 11:39:00
導語:黨課學結3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黨課總結
說來比較幸運,我還順利通過了預備黨員培訓。現在獲得了發展對象學習培訓班學習的機會。機會難得,據說有五十個通過考試的,只有十五個同學有機會參加這次黨校培訓。我還算幸運的。昨天,我們開始了第一個講座:關于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學習。現總結如下:
我們的目標是: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高理論素養,提高對黨的認識,提高黨性修養。努力做到"進頭腦"。(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
思想概論(中國化的理論成果)2004年8月,中央第16號文件,提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2005年2月具體了7個文件。編輯四本教材:《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國近現代史》和《思想道德建設和法律意識》。
(一)、思想主體地位的確立
一九四五年四月,中共六屆七中全會通過《關于若干重大歷史問題的決議》,從多方面對的正確指導作了充分肯定,一九四五年六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至此,思想的指導地位得到了正式確立。
(二)、思想的科學內涵:
思想是馬列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具體來講:
1.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馬列主義是無產階級政黨領導革命和建設事業必須遵循的普遍真理,中國革命和建設如果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但是,如果不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具體實際正確地結合起來,中國革命與建設同樣不可能取得勝利。思想恰恰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它既體現了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并具有鮮明的民族形式。馬列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是思想的本質特征,也是思想最顯著的特點。
2.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思想經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建設、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兩個歷史階段,因而其內容既包括新民主主義革命與建設的思想,也包括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思想。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是思想賴以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而思想則是在這一基礎上形成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其正確性已被中國革命和建設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證明了。
3.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思想作為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革命和建設事業的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凝聚著全黨的智慧,黨的許多卓越領導人對它的形成與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不過,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其貢獻最為杰出,他是思想的主要創立者,思想主要是的思想,因而以的名字命名。晚年的錯誤不屬于思想的科學體系。
(三)、思想形成理論體系
思想是一個完整的科學的理論體系。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對思想科學體系的科學概括有兩次。一次是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劉少奇從九個方面概括了思想的基本內容,這就是關于現代世界情況及中國國情的分析,關于新民主主義的理論與政策,關于解放農民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統一戰線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戰爭的理論與政策,關于革命根據地的理論與政策,關于建設新民主主義共和國的理論與政策,關于建設黨的理論與政策,關于文化的理論與政策。第一次構建了思想的理論體系。另一次是在鄧小平主持下,1981年6月由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思想科學體系的新概括。這個概括包括了思想以其獨創性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六個方面:1、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2、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3、關于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4、關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5、關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6、關于黨的建設學說。
(四)、科學認識思想的歷史地位
一.正確認識晚年的錯誤1.明確錯誤的性質:晚年錯誤是在探索一條適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道路中的失誤,的晚年錯誤是政治錯誤;的晚年錯誤是一個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錯誤。2.將晚年的錯誤與思想區分開來:晚年的錯誤不屬于思想的科學體系。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個人的思想和思想不是一個概念。個人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思考、認識和理論屬于思想的科學體系。但他在晚年的錯誤認識則不屬于思想的科學理論。它背離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也脫離了中國實際,是個人思想的一部分,不屬于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充分肯定思想的歷史地位:1.思想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重大發展;2.思想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3.思想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
鄧小平理論:
(一)、形成和發展
(二)、科學體系
(三)、與毛概的關系:既一脈相稱,又與時俱進。
參考文獻:/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7802005年考研政治之毛概講義
/Data/20045/75122.html思想博客
/yuanxi_web/jsj_sgdb/xueshu/xcfz.htm鄧小平理論學習
/dj80/ca18417.htm#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時代背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