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實教師繼續教育要點

時間:2022-06-29 11:45:00

導語:貫實教師繼續教育要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貫實教師繼續教育要點

提高全體在職中小學教師整體素質和促進教師專業化的有效途徑,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局部。也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一年來,校教師繼續教育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真抓實干,扎實工作,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有力地推動了全校教育水平的提高。現把一年來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提高認識。增強進一步搞好教師繼續教育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明確了開展校本培訓要堅持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通過學習《教育法》和上級下達關于繼續教育的文件精神。貫徹“三個面向”方針,主動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主動適應當前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堅持面向全體教師,按需施教,著眼提高,多層次、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努力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中小學教師隊伍。因此,校把教師繼續教育納入學校的議事日程和工作計劃,校長重視,有分管領導專人負責。客觀現實使我認識到誰抓住了今天的繼續教育,誰就抓住了明天的中小學教育質量。

二、貫徹、落實繼續教育實施方案。

積極組織教師進行學歷彌補教育,依照教育行政部門要求。提高素質。根據國家教委的要求,新世紀的教育工作中,小學教師要求達到大專畢業水平,中學教師必需達到大學本科畢業以上,為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需要,加強對全體教師專業能力的培養,促進教師知識結構發展,使廣大教師具備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手段,校大力支持教師進行學歷補嘗函授進修學習。凡參加學習,學校可以調課,缺勤不扣資金補貼,所需學習資料學校盡力給予支持,解決了教師的后顧之憂。目前為止,校已有覃同志等名教師經自學和參加函授,考試合格后取得了大專畢業文憑,有黃同志等名教師現正在參與大專函授學習,等名教師正在參與本科函授學習。已取得大專畢業文憑和在讀大專、本科人數占我校教師總數的%

提高教師的思想覺悟和業務素質,積極組織教師參與各部門、各層次的學習。完成自治區繼續教育提出的每年培訓不少于學時學分,自學不少于學時學分。每期開學初,學校均安排-天時間,組織教師參與政治和業務學習。此外,每周堅持政治和業務學習,學習《教育法》教師法》教師職業道德》及各項教育法規,通過學習,無論是教師水平還是工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為了充分發揮我校教學的有利條件,為了使教師盡快多運用先進的教學儀器進行教學,對電教比較熟悉的蘇忠偉副主任負責管理和指導下,目前,大部分教師都能使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就連即將退休的黎老師也在計算機前認真敲打,其中蘇老師還能自制教學課件,為教學帶來了生機,打破了以往活躍的教學局面。此外,今年月份,黨的十六大在某省召開,全體教職工也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到無比歡欣鼓舞。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收聽收看了十六召開盛況,并通過學習討論,交流體會等形式,掀起學習十六大和貫徹十六大的熱潮。同志在大會上所作的演講,高屋建瓴,總攬全局,精辟深刻,氣勢恢宏,通篇體現了繼往開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精神,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光輝的綱領性文獻,指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不時勝利前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行動綱領。通過學習,大家一致表示,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準確掌握十六大精神,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自覺把大會精神貫徹到具體工作中去。

鼓勵教師互教共學,發揮教導處、教研組職能。提高教學能力和教育水平。支持教師自學、組織教師參與多層次多渠道繼續教育的同時,學校教導處和各教研組善于發現教師中新的教法,并組織教師觀摩、討論、學習,提高思想認識和教學水平。平時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教育教學方法,開展聽課評課活動,以此提高教師的教研能力。為使教師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教導處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布置教師自學繼續教育教材,如《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中小學的心理與輔導》

三、校本培訓效果

師德師風有明顯進步,通過培訓學習。體現在教師尊重學生、善待學生。教師參與校本培訓率(除病休人員外)達%完成學分率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有所提高。如等教師能通過平時的理論學習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去,效果較好。由于教師增強了教師的服務意識和育人意識,故學生除正常轉學外,無流失現象。

校的繼續教育校本培訓工作雖取得了一些成效,一年來。但還存在很多問題。突出表示有:從領導到教師思想認識均不到位,重視不夠;一些制度不健全不落實,校本培訓缺乏繼續性和系統性;對教師的培訓情況的檢查、評優、考核均存在隨意性等。

加強校本培訓,為了進一步總結我校校本培訓的經驗。更好地貫徹落實全國、全區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提高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現結合我校實際,制訂今后的改進措施:

加強領導,提高認識。明確責任。

為教師培訓提供保證。落實好校本培訓場地和時間。

確保培訓師資質量。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

培訓形式要多樣化。

培訓內容要突出針對性和實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