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義務支教工作小結
時間:2022-07-18 08:52:00
導語:暑假義務支教工作小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感謝這些孩子,慶幸參與了這次的義務支教。感謝這些村民,感謝我隊友。讓我度過了一個意義非凡的暑假,讓我生長,讓我感恩,讓我學會珍惜。會永遠記住這次支教,永遠記住這些質樸的孩子和熱情的村民,永遠記住可愛的隊友!
帶著不舍,為期十幾天的支教生活結束了帶著眷戀。踏上返程。窗外依舊是炙熱如烤,窗內汗津津的平靜的回首著那些日子,一幕幕仿佛在眼前。
解湘西狀況是入大學以來的夢想,去湘西。所以這次的湘西支教讓我興致勃勃,似乎明白了熱血青年,雖然自己也許達不到那境界,但也是強烈的神往著,用心在努力著。如果說剛去報名時的僅是滿腔熱血的話,那經過了一系列的培訓后的則是一個多了很多的理性的大學生。十幾天的支教絕不能完全改變什么,可是動機如何,起點如何,信念如何,都將影響到
踏上了湘西支教之旅。仍記得剛到達排達壩時村民和小朋友們好奇的眼神及村長支書的熱情,一切準備就緒。這無疑給我注入了努力的勇氣。都希望給孩子帶去不一樣的課堂,帶去另一種關懷,帶去一個輕松快樂的暑假。十四個人的團隊,十四個人的家,每項活動,每個人都會參與,教學,走訪,做飯,買菜等等。開始了真正的支教生活。
這里的山,來自農村。這里的水,這里質樸的鄉民,這里的寧靜,讓我倍感親切,彷佛是回到家一樣,很快的適應了這里的水土。可是支教生活并不像我想像中的那么簡單。第一天到達這里,村長為我送來了柴爐,鍋,碗等炊具,但是說到做飯的時候,才意識到沒有鹽,沒有油,沒有米,沒有火,幾乎每個人都補充了一番,一列單子,所缺的東西還真不少,趕緊的安排人到鎮上去大購物。第二天做飯時問題又來了十四個人,要下多少米了要炒多少菜了結果第一頓稀飯,幾乎成了飯,每個人都笑著說:繼續摸索繼續摸索!看來當好一個家真是不容易,媽媽有多辛苦了夏天時大汗淋漓,冬天又要忍受冰涼刺骨的水,相信通過這次的支教活動,不只是每個人都會更加深刻的理解了父母的艱辛,會更加珍惜,更加熱愛今后的生活了
這是一次全新的體驗,此外。要成為了一名老師,站在講臺上,向小朋友傳達知識。還記得高二時的課堂上,向老師和同學說我理想是做幼師,理由是喜歡孩子的純真絢爛,想讓他教育的初期就發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養成良好的習慣。盡管現在對我來說那個夢想已經離得太遠,但是還始終記得,而這次支教正好可以讓我實現曾經的夢想。所以去之前,就努力的思考,怎樣才干讓學生喜歡我課,怎樣才干讓他學的更好更快,上網搜索資料,準備教案并記下一些活躍課堂氣氛的方法;去姨媽家時,更加留意正在上幼兒園的小表妹,看她課本,問她老師上課都有什么內容,和她聊天,解小朋友的一些心思等。去了之后,才發現自己準備的那些課堂知識根本就不能用在身上,三四五六年級的學生幾乎都是同一個起點。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我還得考慮我主要目的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對于三四年級的孩子,英語基本上是才入門,如果才啟蒙就失去了興趣,那我就是罪魁禍首了所以在第一堂課上,就向他比擬了英語學習和苗語學習,希望消除他英語難”障礙,然后在每堂課上或做些小游戲,或唱英語兒歌,課后布置一些有趣的作業。平常的生活中,總是讓他教我說苗語,然后我就“順便”地告訴他英語說法。都是既是老師又是學生,看著他認真的學,熱心的教,很開心,這種融洽的氣氛是想要的或許我做的不是很好,但是每次能夠在輕松的環境下度過40分鐘,沒有讓他覺得無聊,已經很滿足了
做了十幾天的老師,當了十幾年的學生。角色的轉換,換來了更多的理解。以前總覺得老師跟我說的老師的心愿就是看到自己的學生都有出息”之類的話是那樣假,聽多了甚至覺得反感了但是現在那些話卻是想對這些學生說的希望他每個人都能健康快樂的生長,能夠勇敢的面對困難,能夠一直像現在一樣,充溢活力,積極向上。牽掛他走后,學習,生活,會是什么樣子了想到老師們無論嚴厲或慈祥,都是用心的傾注了所有,讓我溫馨的氣氛里學習生活,讓我感受到溫暖,現在想用另一種心情來感謝他
隊里我日常記錄員,整個支教活動中。教學中我僅需教英語,而且課程安排不多,所以我任務是比較輕的盡管事實上我想能更多的和孩子接觸,解孩子,但是一個團隊的決定,需要每個人去遵守和服從。只有在平常的工作之余,用心的傾聽,用心的感受。每次的例會上,一邊聽一邊記錄,特別是各班主任匯報各班級情況的時候,隊友們都是如此的細心,許多在看來根本就不是問題的問題被提出,被討論,然后得到大家的重視,受到很大的震撼。不同的生活環境,不同的生長環境,每個人看問題的層次,看問題的深度都是截然不同的這樣的討論,這樣的交流,集合了每個人的細膩,讓我視野更加的開闊,而且確實讓我對孩子的解多了很多。
每天都需要進行走訪的一方面是為了解學生的家庭,依照我規定。學習,生活狀況,另一方面對老人的生活狀況進行調查。走訪的次數不是很多,可是每次都感慨頗多。小朋友很熱心,每次都幫忙帶路,給我講他趣事,還像小大人一樣,提醒我注意這注意那的這里的孩子家庭狀況普遍不是很好,留在家的大部分是老人,每天忙完田里的活,回家后還得照顧孩子,做家務,非常辛苦。而他生活費及孩子的教育撫養費幾乎都由這些老人承當。現在依然清晰地記得那一幕,走在路上,老人背著背簍,低著頭在爬坡。有點心酸,農村的生活固然比不上鄉村,年輕人出外謀生許多也是為生活所迫,留守老人更是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可是那些子女本可以做得更好的寄些生活費,多多關心一下孩子,即使是電話里簡短的幾句話,都可以替老人們分憂的至少可以讓他精神上不感孤單。想起了家的爺爺奶奶和外婆,爸爸媽媽在六歲的時候就出外打工,至今還在為生活奔波,每年只在過年的時候才干回來,和妹妹一直跟爺爺奶奶住,現在姐妹兩也出來讀書了每次打電話回家都能感受都他欣喜,簡單的問候也是強心劑。生活苦點,累點,已經習慣了也不在乎,可是心靈的孤獨是需要孩子去關注的真希望那些年輕人能給老人們多一些關心,能夠承擔更多的責任。
另一種情感則是來源于隊友。每天我衣著隊服,而在這十幾天里。帶上工作牌,規定的時間起床,規定的時間吃飯,規定的時間上課,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互幫互助。沒有其他娛樂,就自娛自樂,飯桌上是最美好的回憶,活力也盡展在大家的面前。除了開心的笑,更是收獲很多,團隊精神,寬容,忍讓,贊賞,細致,可愛,各種品質,各種態度,讓我看到不一樣的生活,讓我覺得年輕的原來可以像這樣,像那樣的活。也許我十四個人再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相聚,但是這份情感是永遠都不會忘記的都說“患難見真情”一起奮斗的日子同樣讓我相互銘刻。
- 上一篇:自我鑒定寫作技巧參考文本
- 下一篇:紀委監察主任工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