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產業發展規劃

時間:2022-10-26 04:36:00

導語:村產業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產業發展規劃

mmm鄉mmm村產業發展規劃

(2006年—2020年)

mmm村(三村)位于m縣城南郊,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全村耕地面積mmm畝,總戶數mm戶,mmm人。2005年村集體收入mm元,農民人均純收入mmm元。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根據縣委、縣人民政府《關于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見》,經鄉黨委研究,確定闊什吉格代村為新農村建設試點,集中精力,加快試點村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步伐,努力把該村建設成為“經濟發展、設施配套、環境優美、社會穩定、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一、指導思想

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糧食生產主攻單產提高效益,林果業加強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優勢,大力發展城郊畜牧業、設施農業和勞動力轉移,推動農村經濟較快發展。

二、任務目標

(一)近期發展目標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2010年,村集體收入從2005年的5.9萬元增加到20萬元。

——經濟結構調整成效顯著。林果業效益凸顯,畜牧業規模穩步擴大,二、三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全村經濟布局更加合理。

——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農田水利設施得到改善,農業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村委會建成標準文化活動室和衛生室,農民生活條件和質量不斷提高。

——非公有制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到2010年,全村非公有制經濟達到270人,人均收入達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發展。充分利用黨員電化教育和農村黨員干部遠程教育網絡,加強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兒園建設,確保全村兒童接受學前教育。

——農村財務管理公開透明。通過財務公開和民主管理,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實現財務公開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保障農民群眾在村級事務中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

(二)遠景發展目標

“十二五”末(2015年)全村國民生產總值達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長%,年均增長%;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萬元以上,年均增長%。種植業鞏固畝千元田,建成畝萬元田;林果業建成精品果園畝;畜牧業形成較大規模。2015年,牲畜飼養總量達到頭(只),出欄頭(只)。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萬元,年均增長%。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和非農產業占人均純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十三五”末(2020年)全村國民生產總值達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長%,年均增長%;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萬元以上,年均增長%。建成畝萬元田;2020年,牲畜飼養總量頭(只),出欄頭(只)。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元,年均增長%。種植業、林果業、畜牧業和非農產業占人均純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三、發展方向和重點

(一)圍繞生產發展,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1、種植業。大力實施“2118”工程,深入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通過不斷改良品種,推廣先進科學的栽培模式,實現種植業人均收入1816.9元的目的。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對糧食安全和農民增收的基礎性作用,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綜合生產。棉花生產重點抓好高密度栽培、節水灌溉、病蟲害綜合防止和標準化管理等技術的推廣普及,實現單產120公斤以上。大力發展小茴香、反季節蔬菜等特色經濟作物。

2、林果業。認真落實和普及規范化管理、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著力提升林果業產量和效益,全力建設好1720畝精品果園,重點發展核桃和紅棗。

3、畜牧業。大力發展“短平快”的家禽養殖業,擴大大中型養殖戶,加大牧種改良力度,做好飼料加工與青貯提高牲畜出欄率和商品率,2010年力爭全村人均達到4頭畜,確保畜牧業人均收入達到1000元。

4、設施農業。下大力氣解決設施農業生產技術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顯不足的問題。實行全村一品種植模式。加快低農殘、無公害蔬菜和名、優、特蔬菜的生產,大力發展凈菜上市及加工業。加大科技與物資投入,加強管理,2007年對全村大棚進行維修,并解決秋延遲問題。

5、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取鄉村公路建設項目,認真落實配套資金和配套服務,爭取2007年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發展二、三產業和勞動力轉移

加大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工作,做好宣傳發動,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引導農民外出務工。免費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政策咨詢、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幫助他們解決務工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三)培育新型農民

積極組織農民參加縣、鄉黨校舉辦的各類培訓班,充分利用本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培訓資源,以先進實用農業技術和務工職業技能培訓為主要內容,加強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整體素質,增強農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創業能力,培養造就守法紀、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力爭到2008年全村每個農戶家庭有一個農業技術明白人,一個具有就業技能的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