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畜牧業發展規劃

時間:2022-04-21 11:26:00

導語:市畜牧業發展規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畜牧業發展規劃

“*”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關鍵時期。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計劃編制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編制《安陽市“*”畜牧業發展規劃》。

一、“*”期間,我市畜牧業發展情況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期間,我市畜牧業生產取得了顯著成績

“*”期間,市委、市政府把畜牧業作為我市農村經濟新的突破口和增加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采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發展措施,使我市畜牧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截止“*”末,畜牧業在農業總產值中的比重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成為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畜牧業生產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截止*年底,全市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20.24萬噸、25.85萬噸和3.54萬噸,分別較2000年增長35%、44%和471%。

畜禽規模化養殖發展迅猛。為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省委兩個1號文件,按照市委、市政府“農業立市”的工作部署,結合我市實際和省畜牧局的工作要求,我市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一總體目標,組織開展了“抓百區、帶萬戶,創建畜牧業大市”活動,并作為全市“四大興農”計劃之一來抓。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畜禽養殖密集區70個,其中,蛋雞養殖密集區22個、肉雞養殖密集區12個、蛋鴨養殖密集區1個、生豬養殖密集區30個、奶牛養殖密集區2個、肉牛養殖密集區1個、肉羊養殖密集區2個:已建成年出欄生豬50頭以上、存欄蛋雞500只以上、出欄肉雞2000只以上、出欄肉牛10頭以上、存欄奶牛5頭以上、存欄肉羊30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27918個。據測算,僅養殖密集區一項,進入的農戶戶均收入達到10萬元左右,規模飼養場的收入更加可觀。畜禽養殖密集區的快速發展,使我市畜牧業生產方式實現了“由院到園”、經營方式“由散到整”、養殖戶收入“由千到萬”的轉變,標志著我市畜牧業生產水平實現了新的跨越,加快了我市創建畜牧業大市宏偉目標的實現。

畜牧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全市瘦肉型豬、牛、羊、禽得到協調、穩定發展,草食型、節糧型畜牧業發展較快,截止*年底,全市瘦肉型豬飼養量已達到336.44萬頭,優質肉羊飼養量已達到214.14萬只,肉牛飼養量已達到37.81萬頭,奶牛存欄達到1.42萬頭,家禽飼養量達到6719.69萬只。安全、衛生、優質的畜產品比重不斷增加,瘦肉型豬和具有地方傳統風味的優質畜禽發展迅速。良種畜禽引進和推廣力度加大,畜禽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畜牧業生產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畜牧產業化經營發展勢頭強勁。按照“龍頭+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積極培育畜牧龍頭企業,加快畜牧產業化經營,全市產加銷一條龍、貿工牧一體化的產業化格局已初步顯現。*年,我市的林州萌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安陽市外貿聯合禽蛋選育場和河南呂氏公司內黃波爾山羊繁育分公司3家企業被命名為“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永達集團在湯陰投資興建了湯陰永達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全面帶動了湯陰肉雞產業的新發展。同時,我市充分利用現有龍頭企業和優勢產品,建立畜禽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產業鏈,拉長產業鏈條,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生豬、家禽、草食動物為主的三大產業鏈條開發建設。

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為加快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基地建設步伐,在全市組織開展了特色畜牧產業化示范鄉(鎮)和特色畜牧經濟先進鄉(鎮)創建活動。截止年底,全年已培養建成市級特色畜牧產業化示范鄉(鎮)和特色畜牧經濟先進鄉(鎮)8個,市委、市政府分別給予每個鄉鎮10萬元和3萬元的獎勵,極大地調動了全市各級創建畜牧產業化示范鄉(鎮)和特色畜牧經濟先進鄉(鎮)的積極性,加快了優質畜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基地的建設步伐,為畜牧業發展搭建了平臺,為轉變畜禽飼養方式探索出了一條道路。

畜牧業科技步伐明顯加快,生產水平逐步提高。“*”期間,我市堅持實施科技興牧工程,用工業化的理念發展畜牧業,把先進實用的技術應用到疫病防治、畜禽改良、飼草飼料、畜產品精深加工和名優特新產品開發等方面的各個環節,并通過采取技術培訓、技術咨詢、技術引進等措施,積極組織廣大畜牧科技工作者學科技、用科技,為畜牧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初步形成了以專業技術隊伍為依托、企業為主體的畜牧業科技創新體系。目前,全市生豬、蛋雞、肉雞的良種覆蓋率分別達到了96%、90%和93%;動物防疫體系建設步伐加快,防控能力得到加強;畜牧業信息網絡初具雛形,市、縣信息網絡已經開通,并開通了自動辦公系統。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期間,我市畜牧業生產取得了較大成績,但從畜牧業生產整體、市場經濟、人民群眾飲食消費和對外創匯等方面看,仍存在一些問題和制約因素:一是畜牧業生產規模小、品牌少、產業化程度低,組織化程度不高;二是大型龍頭企業少,畜產品精深加工發展滯后,競爭力不強,帶動力不強;三是畜禽良種繁育、動物防疫、畜產品檢測檢驗、法律法規和質量標準、畜產品質量認識和信息網絡等支撐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四是動物疫病復雜,傳播途徑多,防控難度大,形勢依然嚴峻;五是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未理順,基層畜牧獸醫隊伍不健全,科技人員不足,與當前發展畜牧業的形勢不相適應;六是畜牧業生產標準化程度低,監管手段落后,畜產品質量安全隱患嚴重;七是畜禽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治理滯后,畜牧業發展的壓力持續增加;八是畜牧業投資項目嚴重不足,直接影響到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提高。

二、“*”期間我市畜牧業發展的有利條件

隨著我市經濟實力的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快速提高,以及經濟全球化程度的加深,我市畜牧業的發展環境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期間,我市畜牧業具有難得的發展機遇和有利條件。

(一)全市各級黨委、政府支持力度增強,為畜牧業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畜牧業發展,*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增加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必須培育發達的畜牧業。省委、省政府從實際出發,提出要把我省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省政府又專門制定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的意見》。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創建畜牧業大市的工作目標。各級黨委、政府也都把發展畜牧業作為振興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加大支持力度,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條件。目前,全市形成了上下一致,共同發展畜牧業的大好形勢。

(二)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中央已明確提出了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要求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好地支持農業和農村發展,將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今后,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以及國家財政收入的持續增加,國家對“三農”問題的支持力度將會不斷增加,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公共財政覆蓋農業、農村的范圍和領域將進一步擴大,這將給我市畜牧業發展帶來新的良好機遇。

(三)豐富的資源條件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我市是農業大市,地處中原,氣候適宜,資源豐富,全市可利用的農作物秸稈、青草等飼草飼料充足,如果加以充分利用,可使我市畜牧業產值成倍增長。我市勞動力資源豐富,發展畜牧業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

(四)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為畜牧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加入WTO,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格局的形成和我市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的提高,我市畜產品出口將會明顯增加。隨著我市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的轉移、消費市場的繁榮和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市場對優質化、多樣化的畜產品需求越來越大,這些都為我市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三、指導思想、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縣域經濟發展,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攬現代畜牧業發展全局。以創建畜牧業大市為依托,以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競爭力為核心,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按照畜禽生產標準化、管理規范化、產品無害化、環境生態化的“四化”建設目標,一手抓發展,一手抓保護,大力發展規模養殖和畜產品加工業,全面推進畜牧產業鏈條式開發和品牌化帶動戰略,實現生產方式和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強力助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發展思路

圍繞一個目標,抓好兩個重點,通過三條途徑,搞好四項服務,突出五大產業,實現六個提高。

圍繞一個目標:以增加農民收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總目標。

抓好兩個重點:一是創建特色畜牧產業化示范縣(市、區)、鄉(鎮),特色畜牧經濟先進鄉(鎮);二是創建特色規模畜禽養殖密集區。

通過三條途徑:一是抓百區、帶萬戶,促發展;二是抓外引、搞聯合,促發展;三是抓定單、建基地,促發展。

搞好四項服務:一是引進畜禽優良品種,提升優化品種結構;二是研究推廣配套飼養技術和飼養模式,提升優化綜合飼養水平;三是預防為主,防控結合,搞好疫病綜合防治,提升優化綜防技術;四是上下聯動,多方配合,切實加強市場監管,提升優化市場監管能力。

突出五大產業:突出發展牛、羊、豬、禽、奶業五大產業。

實現六個提高:一是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有較大提高;二是農民人均純收入中來自畜牧業的比重有較大提高;三是畜牧業區域化、規?;?、標準化飼養水平有較大提高;四是畜禽良種比例有較大提高;五是無公害綠色畜禽產品比例有較大提高;六是畜禽產品品牌認證數量有較大提高。

(三)發展目標

到“*”末,全市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32.12萬噸、29.97萬噸和8.81萬噸,年分別遞增6%、3%和20%,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

四、發展重點

(一)畜禽三大產業鏈條開發工程

1、瘦肉型豬產業鏈開發:到“*”末,全市建成瘦肉型豬養殖密集區50個,存欄千頭以上規模場350個、10頭規模的“養豬—沼氣”專業戶20萬個。產業鏈內瘦肉型豬年飼養530萬頭,出欄769萬頭,實現產值95.2億元,其中農民養豬增收45億元;新建擴建豬標準化人工授精站點50個;建成省一級種豬場2個,二級種豬場23個,存欄純種母豬8000頭,年提供種豬8萬頭,實現產值2.4億元;加強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做大做強安陽市鼎立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河南萌發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林州市民生肉聯廠、安陽三和肉制品有限公司等較大生豬加工龍頭企業,年屠宰加工能力達到110萬頭,實現產值48.9億元。此外年飼料加工量可以達到100萬噸,增加80萬噸,可增加產值24億元,年利潤達到4億元,利稅增收2000萬元。還可安排農村富余勞動力8萬余人,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

2、家禽產業鏈開發:到“*”末,全市建成蛋雞養殖密集區40個,存欄蛋雞400萬只,實現飼養產值1.9億元;建成肉雞養殖密集區15個,出欄肉雞750萬只,實現飼養產值0.75億元;建成道口燒雞實用雞養殖密集區5個,出欄肉雞150萬只,實現飼養產值0.15億元;建成5000只以上的蛋雞場2800個,存欄蛋雞2000萬只,實現飼養產值9.45億元;建成年出欄1.5萬只以上的肉雞場1000個,出欄肉雞2300萬只,實現飼養產值2.4億元;建成祖代肉雞場1個,年提供父母代肉種雞30萬套;全市父母代肉雞場、蛋雞場各達到25個,存欄父母代肉種雞30萬套、蛋種雞20萬套。做大做強湯陰永達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滑縣義興張道口燒雞有限公司、林州市城郊鄉逆河頭禽蛋銷售公司、安陽縣安豐鄉稻田禽蛋銷售公司、安陽永富飼料公司等較大家禽加工龍頭企業和禽蛋運銷公司,年屠宰加工肉雞4500萬只,年加工肉雞熟制品3萬噸,實行配送中心、連鎖經營和超市化銷售;年加工燒雞1000萬只,在大中城市設立專賣店;年外銷鮮蛋2萬噸;年加工飼料18萬噸,帶動周邊50000個農戶。從而實現家禽產業鏈產值達28.2億元,其中飼養產值14.7億元,肉蛋加工產值9.35億元,飼料加工產值4.2億元,飼養產值與肉蛋加工產值比達到1∶0.62,實現利稅5.2億,輻射帶動2萬個農戶從事家禽生產,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7.16萬人。

3、草食動物產業鏈開發:到“*”末,全市建立滑縣、內黃縣200萬只肉羊生產基地和30萬頭肉牛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滑縣的八里營、城關、萬古、老廟、四間房、半坡店;內黃縣的梁莊、后河、中召、馬上等。建成肉羊養殖密集區10個,帶動10只以上的肉羊養殖戶10萬戶,年出欄肉羊120萬只;建成3頭以上的肉牛養殖戶5萬戶,出欄肉牛15萬頭;建成牛羊人工授精站點100個,年改良牛羊10萬頭(只)。秸稈青貯飼料使用率達到80%以上。做大做強湯陰諾金肉制品廠、內黃縣茂華羊業有限公司、滑縣老廟牛肉加工廠、滑縣道口牛羊肉加工廠等5家較大規模牛羊肉生產加工龍頭企業。草食動物產業鏈實現年飼養肉羊150萬只,肉牛30萬頭,年出欄羊120萬只,牛15萬頭,年屠宰加工肉羊120萬只、肉牛15萬頭,共實現產值13.5億元,其中實現飼養產值6.6億元,加工產值6.9億元。輻射帶動15萬戶從事牛羊生產,轉移農村勞動力1萬人。湯陰諾金、內黃茂華、滑縣萬發、滑縣眾發、安陽三和等五家牛羊肉加工龍頭企業,年屠宰加工肉羊120萬只,肉牛15萬頭,實現加工產值6.9億元,利稅1.38億元。

(二)積極開展“抓百區、帶萬戶,創建畜牧業大市”活動,建設100個標準化畜禽養殖密集區

按照省畜牧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縣域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這一總目標,深入開展“抓百區、帶萬戶,創建畜牧業大市”活動,在全市建設100個標準化畜禽養殖密集區,輻射帶動500個養殖園(區),進一步提高我市畜牧業發展水平,規范養殖行為,推動畜禽養殖向規模化、區域化、標準化方向發展。畜禽養殖密集區要實行“五統一”管理,即,實行統一品種引進繁育、統一飼料應用標準、統一獸藥使用規范、統一疫病防治程序、統一市場銷售服務?!八呐涮住苯ㄔO,即,畜禽改良站點相配套、沼氣建設相配套、龍頭企業相配套、動物防疫體系相配套。

(三)大力扶持畜牧龍頭企業,建設1000個畜禽規模養殖場,實現區域化布局、規模經營、標準化生產

加快大力扶持龍頭企業,是市場、資金、技術、人才的綜合載體和組織平臺,是開拓畜產品市場的主體,是牽動產業化發展、做大做強畜牧業的關鍵所在。全市要建設以生豬飼養量500頭、蛋雞存欄1萬只、肉雞出欄5萬只、牛羊存欄百頭以上的畜禽規模養殖場1000個,從而實現帶動全市1000余個養殖戶,使全市畜禽規模養殖場實現區域化布局、規?;洜I、標準化生產,從源頭上把好畜產品生產質量關,樹立安陽畜禽產品的良好形象。

(四)通過沼氣池建設,帶動全市10萬個畜禽專業養殖戶,實現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通過“三大惠民”工程中沼氣池的建設,帶動全市10萬個畜禽專業養殖戶的發展。要通過發展生豬生產來促進“惠民工程”、沼氣池建設任務的落實,形成生豬飼養、沼氣建設、能源再生利用的循環鏈條,既節省了能源,又解決了飼養生豬排泄污物的環保問題,進而實現畜牧業生產與環境保護雙贏,實現畜牧業的可持續發展。

(五)大力開展畜牧產業化示范鄉(鎮)和特色畜牧經濟先進鄉(鎮)建設工作,促進區域化發展

今后一個時期,我市畜牧業的發展要緊緊依托創建畜牧產業化示范鄉(鎮)和特色畜牧經濟先進鄉(鎮)這個載體,加快畜禽養殖密集區建設和畜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基地建設,促進畜牧業發展。按照區域化發展、規?;洜I、標準化管理的要求,加快優勢區域開發,積極引導優勢畜產品向優勢區域相對集中。進一步加大畜牧業結構調整力度,使林州的生豬、湯陰的肉雞等縣域畜牧經濟以及全市牛、羊、豬、雞和奶業五大產業特色及區域優勢更加突出。通過區域化、規?;蜆藴驶陌l展,推進畜牧產業化示范鄉(鎮)和特色經濟先進鄉(鎮)的發展,力爭建設更多的畜牧產業化示范鄉(鎮)和特色畜牧經濟先進鄉(鎮)。

(六)全面啟動畜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計劃,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管理

要對畜產品質量安全實施強有力的監管,必須大力加強畜產品產地環境、畜牧業投入品、生產過程、包裝標識和市場準入等五個環節的管理。要實施畜產品生產的全過程監控,建立健全飼料質量監測體系、獸藥監督體系、動物防疫監督體系、畜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及質量安全市場信息體系和畜產品質量安全認證體系,全面提高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加快我市無公害畜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步伐,促進我市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確保終端畜產品的質量安全和人民群眾的消費安全。

(七)強化動物防疫及監督工作

認真落實重大動物疫病防治應急預案,逐步建立起重大動物疫病的預防、監測、診斷體系和應急機制,進而有針對性的采取預防和控制動物疫病的措施,增強對動物疫病的防控能力,提高公共衛生安全水平,全面提高我市的動物疫情預警、診斷、防制能力,確保及時、迅速、高效、有序地應急處理重大動物疫情,有效防止疫病傳播,更好地服務于畜牧業生產,保障畜牧業的健康發展,提高畜牧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護人體健康和生產安全,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全面進步。要進一步加強動物檢疫監督工作,強化產地檢疫,產地檢疫率達到100%以上,規模養殖場達到100%,外調牲畜免疫耳標查驗率達到100%,規范屠宰檢疫,實施現場同步檢疫,檢疫率要達100%,上市肉品持證率達到100%。

(八)加強畜禽良種體系建設

進一步加強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加強標準化人工授精站點建設、改良站點管理和畜禽良種繁育改良體系建設,推進我市畜禽品種結構和畜牧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提高畜牧業生產水平和畜產品市場競爭力,普及應用畜禽養殖新技術,實現畜禽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新突破,使全市畜禽良種供應基本滿足需要,種畜禽質量監測得到加強,畜禽品種資源得到有效保護,體制和機制改革明顯進步,科技水平大幅度提高,形成布局合理、監管有效、運轉靈活的畜禽良種工程體系。

(九)加強飼草飼料管理工作

合理開發優質牧草,大力發展草食家畜,引草入田,更好地推動種草養畜工作。要大力開發利用秸稈資源,以秸稈養畜示范縣建設為中心,以催生、培植規模飼養場戶、養殖小區為切入點,以提高玉米秸稈利用率為重點,以秸稈青貯氨化推動牛、羊規模養殖,以牛、羊生產帶動青貯氨化,不斷提高秸稈養畜的整體水平和經濟效益。要繼續貫徹執行國家對飼料行業的先行稅收優惠政策和飼料產品免征增值稅的政策,大力實施科技興飼的戰略,進一步強化飼料企業改革,營造良好的飼料業發展環境,為畜牧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十)加強信息體系建設

畜牧業信息化發展是現代化畜牧業發展的趨勢,是畜牧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按照國家農業部加強畜牧業信息和市場化的總體要求,全面推進畜牧業信息和市場化建設。要重點建設畜產品市場經濟信息、畜禽信息、畜產品質量信息、技術推廣信息、綜合服務信息、疫病防治信息、飼料信息、專業人才管理、國際畜牧業信息等九個信息系統,開展畜牧業信息服務。

五、主要保障措施

“*”期間,是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重要時期,也是搶抓機遇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增加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必須培育發達的畜牧業”,標志著畜牧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因此,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強化機遇意識、責任意識,采取有力措施,為全面完成“*”規劃的目標任務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縣(市、區)要把發展畜牧業作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戰略措施和突破口,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根據當地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實行目標管理,精心組織實施。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思維發展畜牧業,自覺遵循市場經濟規律,運用行政、經濟、法律等手段,加快畜牧業現代化建設。加強對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研究,著力解決制約畜牧業發展的重大問題。加快推進畜牧獸醫管理體制改革,重點加強動物防疫、動物檢疫等承擔公益性職能的機構和隊伍建設,為加快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提供體制、機制和制度保障。

(二)堅持和完善政策

認真貫徹落實現有扶持畜牧業、畜產品加工業、飼料工業和畜牧經濟合作組織發展的政策措施,根據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按照國際慣例,對畜禽良種引進、推廣和畜禽疫病撲殺實行補貼政策。完善鮮活畜產品“綠色通道”,保障運輸暢通。建立政策性畜禽保險,降低畜牧業生產風險。對龍頭企業在信貸、稅收方面給予優惠政策,在基地建設、原料采購、設備引進、產品出口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要積極爭取各級財政支農資金、農業綜合開發、扶貧資金、工業和農業結構調整資金,充分發揮銀行信貸資金的主渠道作用,積極組織政策性貸款、商業貸款和其他金融產品,運用財政貼息的辦法推動金融部門提高對畜牧產業化龍頭企業的貸款規模。充分發揮市場的功能,鼓勵企業積極動用企業債券、土地轉讓、資產轉移和重組改制以及境內外上市等方式,擴大融資規模。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吸引省外、國外資金,加快我市畜牧業快速發展。

(四)強化服務,推進科技興牧

要進一步完善科技、教育、推廣三結合的體制,組建一支強有力的科技推廣隊伍,健全畜牧獸醫推廣體系,組織和發動廣大畜牧科技工作者學科技、用科技,提高素質,強化技能,強化服務,為畜牧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逐步形成以科技專業隊伍為依托,以企業為主體的畜牧業技術創新體系。要認真抓好畜禽良種繁育、沼氣飼養、秸稈青貯氨化及波爾山羊雜交改良、經濟雜交、人工授精、配合飼料、肉牛育肥、奶牛高產、胚胎移植、瘦肉型豬飼養、動物疫病防治和動物檢疫等技術的推廣應用,使科技轉化為現實勞動力;要通過不同層次,利用多種形式,搞好農民技術員的培訓,重點抓好“經紀人、科技人、帶頭人”三種人的培訓和對廣大農民的綠色證書培訓。

(五)堅持依法治牧

加大畜牧業法律、法規的宣傳、培訓力度,提高畜牧業生產者、經營者和管理者法律意識,凈化市場環境,進一步規范畜牧業的生產經營行為,維護我市畜產品的形象和聲譽。同時,加強執法隊伍建設,規范執法行為,改善執法手段,提高執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