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工作計劃
時間:2022-08-29 05:06:00
導語:旅游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1、**年是推進**旅游經濟強省建設重要的一年。全省旅游工作的總體思路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以“規劃落實年”為重點,以“三帶十區”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創新發展思維,轉變增長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培育發展后勁,努力實現我省旅游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年全省旅游經濟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入境旅游人數突破500萬人次,增長18%;旅游外匯收入25.6億美元,增長20%。國內旅游人數達到1.86億人次,增長15%;國內旅游收入達到1790億元,增長18%。實現旅游總收入2000億元,增長18%。
3、實現今年全省旅游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創新思維、提升品質、增強后勁”,主動順應產業發展趨勢,在旅游業態、運行方式、產品建構、管理方式、營銷模式、發展重心等多個方面進行調整,實現根本性轉變。即:加快新型業態培育,實現旅游業從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的轉變;加快產業運行方式調整,實現旅游經濟體系從“點線旅游”向“板塊旅游”轉變;加快旅游產品轉型,實現旅游產品從單一的自然文化觀光產品向滿足多種需求的主題產品、休閑度假產品和個性化產品轉變;加快旅游促銷理念更新,實現旅游推銷向旅游營銷的轉變;加快旅游管理模式的調整,實現從單純的行政管理向“小政府,大服務”轉變;加快發展重心轉換,實現產業發展從主要注重硬件建設向軟硬件并重轉變。
二、重點工作分解
1、加強規劃落實和指導。完成《**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省海洋旅游規劃》、《**省“三帶十區”旅游發展規劃》,繼續推進長三角區域旅游規劃的編制,開展《**省旅游露營地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的編制。舉辦全省旅游規劃、景區管理研討班,加強旅游規劃管理人員業務培訓和指導。積極支持**旅游科學研究院的發展。
責任單位:規劃發展處
2、加強旅游課題調研。立足我省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經濟先發優勢,積極開展代表生產性服務業的新型旅游業態如會展旅游、獎勵旅游、商務旅游等研究,促進旅游產業結構調整和能級提升。與省委政研室聯合完成《加快培育我省會展旅游業對策研究》,提出培育會展旅游業的對策措施。開展《中外海洋旅游發展研究》、《旅游度假區發展對策研究》、《**國際旅游市場營銷戰略研究》等課題調研。
責任單位:辦公室、政策法規處
配合單位:各處室
3、加快推進重大旅游項目建設。以重大旅游項目建設為抓手,認真貫徹實施《**省“三帶十區”旅游發展規劃》。加強與省發改委等部門聯系,選擇在建的100個旅游項目為全省旅游重點項目;啟動“**旅游精品庫”建設,努力辦好**中國旅游投資洽談會。積極推進西溪國家濕地公園二期工程、“印象西湖”大型山水實景項目、寧波東錢湖旅游度假區、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區、嘉興九龍山游艇俱樂部、衢州旅游集散中心、舟山長峙島綜合開發等一批旅游重大項目建設,帶動旅游產業發展,提高旅游業發展后勁。
責任單位:規劃發展處
4、積極推進旅游企業改革,致力于做大做強旅游企業。研究旅行社發展總體思路,推進大型旅行社多元化,中型旅行社專業化,小型旅行社門市化。改革旅行社審批機制,促進旅行業批零體系的加速形成;適應旅游市場多樣化需求,實施飯店業從星級化管理向業態管理的轉變,推動飯店集團化、品牌化,積極開展創建綠色飯店工作;著力培育休閑度假產品,引導杭州、千島湖、太湖等區域休閑度假飯店的建設,推進我省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設。評選表彰**省百強旅行社和最佳出境游、入境游、國內游旅行社。
責任單位:行業管理處
5、加強區域旅游合作。以長三角作為區域合作的重頭戲,建立政府主導的長三角旅游合作機制,進一步打造長三角無障礙旅游區。繼續推進浙贛閩皖、活力浙東南、新天仙配、江南仙境游等區域合作,并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擴大合作的覆蓋面,壯大區域旅游經濟實力和旅游市場競爭力。開好全省旅游區域合作大會,辦好第六屆**省旅游交易會。與滬、蘇等有關部門聯合制訂實施《長三角區域主要旅游景區(點)道路交通指引圖形標志設置標準》。
責任單位:市場開發處
配合單位:規劃發展處、政策法規處、人事教育處
6、積極推進“創佳、創優、創強”工作。以杭州、寧波為龍頭,深入實施旅游國際化戰略。在杭州市成功創建“中國最佳旅游城市”的基礎上,推動寧波、紹興等優秀旅游城市爭創“中國最佳旅游城市”,完成麗水、樂清、余姚等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創建,積極推進義烏、永康等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創建工作,積極爭取國家旅游局“中國旅游強縣”創建試點工作。
責任單位:行業管理處
7、繼續推進“十百千”工程。在完成**省旅游經濟強縣、強鎮和特色村評定標準體系的基礎上,吸收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和最佳旅游城市創建經驗,以優化縣域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為重點,圍繞“中國和諧城鄉游”主題,結合發展鄉村旅游、生態旅游、休閑旅游,采取典型示范引路的辦法,鼓勵各地積極創造條件,營造良好發展氛圍。今年年底評定命名一批**省旅游經濟強縣、旅游強鎮、特色旅游村。配合國家旅游局實施鄉村旅游“百千萬工程”(即在全國推出100個特色縣、1000個特色鄉鎮、10000個特色村)。
責任單位:政策法規處
配合單位:規劃發展處、行業管理處、市場開發處
8、繼續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設。在西湖、雁蕩山、普陀山創5A景區成功的基礎上,推進并指導3家以上景區開展創建國家5A級景區活動;擴大A級景區在全省的覆蓋面,爭取全省3A級以上高等級旅游區達到100家。推廣《生態旅游區建設與服務規范》標準的實施,重點指導和扶持10個生態旅游示范區。抓好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建設的推進工作。適應旅游自助化的趨勢,重點推動2—3個大型景區建設示范性自駕車旅游營地。繼續打好“四大硬仗”,完善全省旅游集散咨詢服務中心建設,全省100個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實現聯網;推動旅游廁所的標準化建設,實現三年在全省改造和新建生態化、星級化旅游廁所1000座的目標;加快旅游交通標志系統建設,在高速公路及一級公路、主要景區交通沿線設置1000塊旅游標志牌。
責任單位:規劃發展處
9、大力推進旅游信息化工作。加快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大力發展旅游電子商務、網絡營銷,辦好**旅游政務網和商務網,辦好**網上旅游交易會。加快信息技術在旅游行業管理、旅游市場促銷中的應用,開展在主要入境旅游目的地國家設立海外網站試點工作;實施完善旅游衛星帳戶,建立科學的旅游經濟統計體系,加強全省旅游經濟運行的動態分析。開好全省旅游信息工作會議,聯合國內知名網站開展評選“**必游的五十個地方”。
責任單位:規劃發展處
10、大力發展入境旅游。本著“鞏固傳統市場,拓展新興市場”發展方針,進一步加大市場開拓力度。加強國際市場調研,做深、做透、做細日、韓及臺灣等市場,加強與歐美、西亞、南亞等國家的合作,千方百計將我省旅游產品打進海外主流市場。辦好第十屆“心手相連”浙臺旅游高峰論壇、第三屆**山水旅游節和“**西澳?中國**周”等重大旅游活動,充分依托媒體的推廣力量,加強在境外的促銷力度,從而增加**的旅游競爭力和市場認知度。
全面推廣**旅游產品,優化豐富新江南旅游線,組合啟動蘇浙滬九大精品旅游線;創新交易會辦會模式,創新海外重大活動促銷方式,創新網絡促銷手段。繼續營建“**旅游推廣聯盟”,構建海外市場客戶銷售網絡。完善**旅游日語網,鏈接江浙滬旅游英語網。認真貫徹國家旅游局《關于積極發展入境旅游的指導意見》,制定入境旅游發展措施,制定完善入境旅游獎勵政策機制。
責任單位:市場開發處
11、加強旅游法制和旅游標準化建設。結合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實際,開展《**省旅游管理條例》修訂調研工作,形成《**省旅游條例》送審稿,報省政府審議,并爭取將《**省旅游管理條例》修訂列入2008年立法計劃;制訂出臺《**省工業旅游等級標準》,進一步抓好旅游標準化培訓。
責任單位:政策法規處
12、推行“旅游行業品質管理年”活動。加強旅游企業誠信建設,建立**省導游等級標準和旅行社信譽等級制度,設立**省導游基金,組建**省導游領隊服務中心,評選表彰**省“百佳導游員”,從制度建設、行業管理、市場監管三個層面入手,建立服務于旅游誠信體系的機制。繼續加大旅游市場秩序整頓和規范力度,開設**省旅游品質網,建立網上旅游投訴和旅游執法系統,加強對旅游服務企業誠信經營的社會監督,開展出境游專項整治活動,加大對旅游企業及從業人員失信行為的懲治力度。配合國家旅游局“誠信旅游百千萬創建活動”(在全國推出百家誠信旅游景區、千家誠信旅行社、萬名誠信導游員)。
責任單位:行業管理處
配合單位:規劃發展處、政策法規處、人事教育處、質監所
13、加強旅游安全工作。抓好旅游安全管理目標責任的落實,進一步強化旅游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抓好重點領域的旅游安全監管,加強旅游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和旅游安全宣傳教育培訓,確保全年旅游安全責任事故起數、死亡人數、事故損失三項指標“零增長”,并力爭有所下降,旅游安全生產各項目標管理指標達到省政府安全生產責任書考核要求。以“安全、秩序、質量、效益”為目標,完善假日旅游工作機制,提高黃金周旅游質量。
責任單位:政策法規處
14、加強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和人力資源開發。完善全省旅游人才培養體系,優化配置旅游教育資源;繼續抓好導游資格考試和等級考核;積極支持**旅游職業學院申報國家示范高職學院,盡快啟動學院二期工程,擴大學校規模;籌建**省旅游人才交流中心,探索網絡化培訓和考試系統,通過專業深造、專題講座、學術論壇、崗位培訓、赴國內外同類旅游企業參觀考察學習等形式,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強旅游管理干部和企業骨干的培訓,辦好全省分管縣(市、區)長和旅游局長培訓班。
責任單位:人事教育處
配合單位:規劃發展處、行業管理處
15、加強旅游文明教育。進一步落實《中國公民出國(境)旅游文明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游文明行為公約》,結合國家旅游局開展的“億萬游客文明行”活動,通過多種形式,采取有力措施,著力提升旅游者的文明素質和消費品質,把我省旅游行業建設成為展示精神文明成果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