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牧局工作計劃
時間:2022-02-18 12:31:00
導語:農牧局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我縣農業和農村工作總的指導思想是: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有關“三農”工作的大政方針,按照縣委、縣政府推進五大創業工程,實現全面振興目標的戰略部署,突出抓好糧食、蔬菜、奶牛、林果、牧草五大基建設,全力推進區域化布局、特色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品牌化建設、網絡化營銷,建設全省一流的現代化特色農業基地和生態畜牧基地,全面提升農業工業化、精準化、市場化水平。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促進糧食穩定增長和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圍繞全縣“三農”工作的中心任務,我局確立了九項奮斗目標,八項工作任務。
一、九項奮斗目標:
1、農村經濟總收入22億元,比上年增4.7%;
2、農民人均純收入2900元,比上年增5.1%;
3、糧食總產2億公斤,比上年增10%;
4、發展無公害蔬菜10萬畝,比上年增1倍;
5、4個品種8萬畝蔬菜、2萬畝玉米,通過國家農業部無公害產品認證;
6、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優質農作物標準化種植、重大病蟲害防治等三項重要實用技術和六項常規技術;
7、引進、推廣農作物優良品種50個,發展玉米制種田3000畝;
8、完成1.5萬名青壯年農民科技培訓和5000名農民工轉移培訓任務;
9、建設10個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開發5項農產品加工項目。
二、八項工作任務:
(一)提高糧食生產綜合能力,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增長。
要繼續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市扶持糧食生產的政策和優惠措施,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今年糧食作物計劃種植面積56萬畝,占到總播面積的65%,與去年基本持平。其中種植玉米46萬畝,其余10萬畝為優質小雜糧,確保糧食總產2億公斤,其中玉米總產1.8億公斤。要實施區域化、規模化種植,標準化、專業化生產,引進、推廣優質玉米品種,培育特色產品,強化品牌化建設,實現優質、高產、高效,提高糧食生產綜合能力。突出抓好臧寨(7萬畝)、義井(3萬畝)、杏寨(3萬畝)等三大玉米生產基地建設。同時,抓好臧寨鄉3萬畝、義井鄉1.5萬畝、杏寨鄉1.5萬畝高油、高蛋白、高糖的加工型優質玉米示范園區建設,實施無公害標準化種植。我局積極配合三鄉開展玉米無公害標準化項目的申報和認證。要在山區、丘陵區培育發展優質黍谷、豆類、莜麥等小雜糧6萬畝,推廣優良品種,提高效益,創出品牌。
(二)以發展無公害綠色蔬菜為突破口,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
今年,全縣計劃種植蔬菜25萬畝,其中無公害蔬菜發展到10萬畝:金城1萬畝,南河種3.5萬畝,下社1萬畝,義井1萬畝,杏寨1萬畝,大臨河2萬畝,鎮子梁0.5萬畝。
要力爭8萬畝無公害蔬菜獲得國家農業部無公害產地、產品認證。其中架豆2萬畝(南河種1萬畝,下社1萬畝);夏馬鈴薯2萬畝(南河種1萬畝,大臨河1萬畝),青椒2.3萬畝(義井1萬畝,杏寨1萬畝,鎮子梁0.3萬畝);胡蘿卜1.7萬畝(金城鎮0.5萬畝,大臨河1萬畝,鎮子梁0.2萬畝。
發展無公害蔬菜生產是一項系統社會工程,要在縣政府的領導下,有關鄉鎮以及各部門要密切配合,齊抓共管,發揮各自的職能作用,齊心協力搞好工作。鄉鎮、村要加強宣傳發動,引導農民群眾自覺、主動地投入到發展無公害蔬菜中。農牧局、質監局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示范園區,抓好無公害蔬菜技術培訓以及標準化規程的實施與操作。環保以及農口有關部門搞好對示范園區進行土壤、水質、大氣的監測,并建立質量環境監測評價系統。工商等部門查處清理各類明令禁止的農藥、化肥,堅決杜絕違規農藥在無公害蔬菜示范園區出現。要加大資金投入,組織人力、物力,搞好無公害蔬菜的產品認證。各有關部門、各鄉鎮必須開展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才能完成此項任務。要邊認證邊規范,逐步擴大無公害農作物面積,力爭在今后三至五年內全縣80%以上的蔬菜、糧食種植面積達到無公害標準。
(三)調整優化種植業布局,加強基地園區基礎設施建設。
要充分發揮我縣土地類型多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的優勢,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布局,按照具有鮮明的區域性、其中一定的規模性和良好效益的原則,規劃發展10個特色農產品專業生產基地。平川井區4個蔬菜特色基地:3萬畝青椒基地(南河種、杏寨、義井),2萬畝胡蘿卜基地(大臨河、鎮子梁、金城鎮),2萬畝架豆基地(下社、南河種、南泉、杏寨),1萬畝夏馬鈴薯基地(大臨河)。兩河灌區10萬畝優質玉米基地(臧寨、義井、杏寨)。邊坡峪口1.0萬畝大蒜、大蔥基地(南河種、下社、大臨河),5000畝辣椒、蔥頭基地(南泉、下馬峪)。山區、丘陵區5萬畝優質雜糧基地,山區5萬畝黃芪基地,峪口洪積扇地帶3萬畝大接李基地。
抓好特色農業基地建設,關鍵是增加投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條件,大力推廣農業科技和先進農業機械及其耕作技術,加強土地產出和資源綜合利用能力,建設高效農業基地和農業科技園區。為此,要緊緊抓住國家和地方實施生態建設、節水灌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機遇,發揮國家、集體、個人三方面的力量,搞好農田水利建設。我局要重點抓好《雁門關鹽堿地治理和農業綜合開發示范項目》治理鹽堿地7萬畝的前期準備工作。此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其中世行貸款3900萬元,政府支持600萬元,要抓好項目的研討、論證,搞好項目實施規劃以及其它方面的工作。
(四)依靠科技興農,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
面向全縣農業生產實際,立足發展現代農業,圍繞五大基地建設,推進五化,今年科技興農的重點是推廣無公害蔬菜生產、優質農作物標準化種植、重大病蟲害防治等三項重要實用技術,普及科學施肥、節水灌溉、奶牛養殖、牧草種植、經濟林栽培、農產品加工等六項常規技術。圍繞這一中心,抓好以下四項工作:
1、農業科技培訓
充分發揮縣、鄉、村三級農業科技推廣網絡的作用,采取辦培訓班、專題講座、媒體宣傳、印發資料、以會代訓、現場展示、參觀考察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科技培訓活動,完成1萬名青壯年農民、2000名科技示范戶的培訓任務,并使全縣10萬人次的農民受到科普教育。
2、抓好農民工轉移的技能培訓
以縣農職中為培訓基地,根據農民工轉移所需的技能確定培訓專業,經過培訓以后達到初、中級技能水平,同時,引導學習法律知識、城市常識、行業規范、自身維權等知識,年內完成5000名農民工轉移的培訓任務。
3、實施良種工程
(1)年內引進、推廣優良農作物品種50個,其中玉米12個,馬鈴薯3個,蔬菜23個。舉辦一次農作物新品種展示會,現場向農民群眾講解品種的特性和栽培技術,推廣優良品種。
(2)開辟百畝試驗示范園區,對金色農華、東亞、東煌等20多個玉米新品種開展品種對比試驗,培育適合我縣各類土質的玉米優良品種。
(3)在周莊、北小寨、窨子溝、西窯、瓦窯溝、馬嵐口等配制繁育玉米優良品種3000畝,并逐年擴大面積,增加產量,開拓種子銷售大市場,使我縣成為全省優種繁育的重要基地。
4、開展農業科技下鄉活動。發揮縣、鄉(鎮)兩級農業科技網絡作用,組織農業科技人員包村、包項目、包戶,為農民群眾送政策、送技術、送農資,縣、鄉、村三方結合搞好試驗、示范項目100個。
(五)抓好優質農產品加工項目建設,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
要發揮我縣農產品資源優勢,抓好名優特產品的開發、加工,推進特色化經營,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提高優質農產品的附加值,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1、對我縣的大蒜、黃芪、青椒、蘿卜、馬鈴薯、架豆、大蔥以及優質玉米、小雜糧要精細包裝,精心冠名,提高產品的外觀美譽度,擴大其知名度。各鄉鎮根據本地的優勢產品開發1—2個品牌。
2、依托南河種等四大蔬菜市場,利用現有的恒溫庫、冷庫、蔬菜加工廠,同時引進蔬菜大精深項目,形成銷售、遇冷、加工一體化機制,發展脫水、凍干、濃縮、液汁、腌榨與食品混合加工項目。
3、開發優質玉米、小雜糧包裝加工項目。金城鎮、臧寨鄉、義井鄉新上玉米顆粒粥、玉米高精粉、燕麥片、豆制品等項目。大臨河鄉上馬鈴薯深加工項目。
4、要加強與太原金海集團的聯系與溝通,為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實施優惠政策,力爭番茄生產、加工項目合作成功,成為我縣蔬菜產業的一大亮點。
5、白馬石、南泉、下馬峪等鄉鎮要利用本地的黃芪資源,發展黃芪初級和精深加工項目,在整理包裝上下功夫,在開發黃芪保健品、飲料上做文章。
(六)發揮職能作用,強化全程服務。
1、抓好春耕備耕工作。與各鄉鎮密切配合,廣泛搜集農資供求信息,組織采購運輸力量,及早動手采購質量優、價位低的化肥、地膜、農藥、農機等。種子公司要加強與省內外大公司的合作,組織調運適合我縣各區域種植的優良品種,堅決杜絕假冒偽劣種子。動員各方面的力量,打好支農總體戰,為明年的農業生產打好基礎、開好局。
2、重視病蟲害防治。加強對蝗蟲、草地螟、紅蜘蛛等對農作物重大病蟲害的預報,并及時采取有力措施,發動農民群眾開展有效的撲滅蟲害活動。
3、鞏固提高南河種、大臨河、北曹山、金城鎮四大蔬菜市場和金城鎮牲畜交易市場,在形成交易、冷藏、加工、服務一體化機制的同時,加強市場軟件建設,建立較完善的現代信息網絡,與國內外實現網絡互聯、信息共享、指導生產流通、拓寬銷售市場。
4、要培育和扶持農村流通中介組織、農民協會和農民經紀人隊伍。利用各種專業合作組織和協會,為農戶提供資金、技術、物資、銷售等項服務,開拓農產品銷售市場,解決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年內試辦三個協會:南河種鎮蔬菜協會,義井鄉玉米協會,大臨河鄉馬鈴薯協會。
(七)貫徹落實政策、法規,為“三農”保駕護航。
1、20*年要保持農村經濟發展的好勢頭,必須繼續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一系列“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已出臺的支農、扶農的政策和措施不能變,已經給農民的實惠不能減。不折不扣地落實今年中央、省、市新出臺的支農、扶農、惠農的各項政策和優惠措施。要繼續深化農村稅費改革、糧食流通體制改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土地征收制度改革。落實統籌城鄉發展方略,發展農村二、三產業,促進農村勞動力充分就業。
2、要按照省、市精神,組建農業綜合執法大隊,解決目前農業執法政、事、企不分,執法人員交叉兼職,執法效率低下的問題。綜合執法主要是繼續貫徹、落實好《農業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基本農田保護法》、《種子法》、《植物檢疫法》等法規及相關條例,用法律的手段規范市場,保障農村生產經營活動,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
3、在春耕備播期間,與工商、質監、公安等部門聯合開展查處種子、化肥、農藥等假冒偽劣農資活動。
4、加強農村財務管理,鞏固稅費改革成果,減輕農民負擔,用法制的手段鏟除新發生面向農民群眾的“三亂”行為,認真查處加重農民負擔的案件,確保農村穩定。
(八)加強隊伍自身建設,努力做好“三農”工作。
要按照“加強學習,提高素質,強化管理,依法行政,轉變職能,搞好服務”的目標任務,不斷加強隊伍自身建設,提高“三農”服務的能力和水平,特別是領導班子要建立工作目標責任制,分工負責,各把一口。趙充國局長負責全盤工作。對全局重要工作作如下分工:曹學慧副局長負責農業科技培訓,牛玉山副局長負責無公害產品認證,李聯副局長負責制種和品種對比試驗、示范項目,楊國錦副主任負責農副產品加工,紀檢組長馮生負責農業綜合執法,工會主席董淑維負責下鄉扶貧和小康建設,郭樂栓站長負責無公害技術和標準化生產,
領導班子成員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黨和國家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政策、法規,鉆研市場經濟知識和業務技術知識,達到知識化、專業化。要立足本職,顧全大局,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盡職盡責,努力工作。對自己所分工的工作要有計劃、有安排、有檢查、有考核、有總結。要經常深入農村一線,與鄉鎮、村密切配合,團結協作,群策群力,共同完成各項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