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局推進創優發展計劃
時間:2022-09-01 09:35:00
導語:環保局推進創優發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二五“目標任務的開局之年,年。環保部門搶抓新機遇,求得新成長,再登新臺階之年。為開創”十二五“環保工作的嶄新場所排場,局將繼續按照”重點工作求沖破、單項工作爭先進、整體工作創特色“要求,積極謀劃,重點推進,力爭使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
一、創新辦理方法。
通過實施區政府環保工作季度點評、部門聯合督查、河斷長督查制和環保問責制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新型環境辦理方法,首先。努力構建上下彼此協調、各部門密切協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合作體系,形成治污合力。落實以鎮、街、園區為單元的環保網格化辦理制度,進一步完善形成各級各有關部門主動參與的全區環保工作合力。其次,治理技術上,綜合運用工程、技術和生態方法,加大治理力度。治理手段上,充實運用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既形成嚴格排放、合理開發的強大壓力,又形成主動治理水環境的積極動力。再次,宣布道育上,充實闡揚媒體作用,全社會形成良好輿論氛圍,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環境庇護,有效操作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監督力量,擴大行風監督員步隊、熱心環保網民及環保民間團體等參與力量,構建最廣泛的環保”統一戰線“
二、加大污染減排力度。
完成減排工程臺賬資料的編制,一是積極做好兩個污水處理廠”收尾“及”開頭“工作。別離是完成城北污水處理廠的收尾工作。通過上級查核驗收。啟動環保財富園污水處理廠建設工作,督促環保財富園污水處理廠完成所有前期審批手續,力爭在年開工建設,確保完成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二是繼續加強建設項目環境辦理,嚴格把好項目準入關、環評關、驗收關,尤其是嚴格執行飲用水源庇護區項目審批各項規定,切實提高項目準入門檻。三是強化對企業污染治理設施的監督辦理,確保所有治理設施高效不變運行。四是引入市場和法律機制,實施征收超標排污費、減排保證金和綠色信貸等制度,倒逼、鞭策企業治污。
三、強化工業污染防治。
深入開展重點排污單位環保等級評定,完善企業環保等級評定辦法。評定成果作為實施行政懲罰、爭取環保專項資金、污染防治資金等的依據。積極打造環境辦理安心行業,針對各行業具體問題,推出針對性整治辦法,制訂”一廠一策“綜合整治方案,科學開展專項整治。引導辦事企業節能減排、開展清潔生產、推行循環經濟,舉辦相應的工作培訓班,讓更多的企業了解這項和撐持環保工作,實現由”強制性“向”自愿性“轉變。深化環境監察范圍、內容和時段的全覆蓋,現場查抄范圍覆蓋所有排污企業、抽查范圍覆蓋鎮(街道、園區)查抄內容包羅從建設項目辦理、固廢污染源到排污口規范化情況等各個方面。繼續抓好核與輻射環境辦理,確保全區涉源單位持證率達100%抓好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加快固體廢物辦理機構建設,配備必要的技術設備,確保危險廢物安全處理處置率達100%
四、力求生態創建有沖破。
配合生態市建設規劃的相關內容,依照《區”十二五“環境庇護及生態建設規劃》以及沿海開發戰略的要求和國家環保部新出臺的生態縣(區)生態市、生態省建設指標。積極組織修編我區生態區建設規劃,報政府批準實施。全區召開推進生態文明鎮(街道)村建設試點工作,進生態區建設大會。建成一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街道)村,為建設生態區細胞工程夯實基礎。國字”頭上狠下功夫,堅持好中選好、優中選優,全面開展“一村三街道”國家級創建工作,村、伍佑街道、五星街道和新城街道建設規劃通過國家級評審。省、市級創建上再登臺階,抓好省、市級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的創建,按照生態區建設尺度,按期完成創建任務。積極指導與督促環保財富園做好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創建工作,督促抓緊組織省級《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編寫工作。
五、抓好鎮、村試點。
一至兩個鄉鎮積極探索開展區級連片整治工作試點,按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十二五”規劃的要求。進一步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努力促進農村環境質量改善。抓好全區10個行政村試點的基礎上,全區再確定2-3個行政村參與試點,作為年全區推進的重點。同時,全力爭取中央農村環保以獎促治和省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以獎代補資金。與省、市有關部門及兄弟單位積極協調,全區組織各塊分管負責人赴有關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好的典型地區考察學習。
六、用好環境庇護糾紛調解委員會平臺。
完善環境信訪舉報受理工作,充實操作好環保糾紛調解委員會這個平臺。嚴格按照時限要求進行調處,確保環境信訪件件有著落,盡量將各種環境糾紛、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實施領導接訪和包案、環境信訪工作例會、月度闡發通報查核等三項制度,強化源頭排查有效控制、疑難信訪掛牌督辦、信息預警、應急預案和內部辦理培訓查核等辦法,按期組織環保圓桌對話,有效推進環境問題及時有效解決。基本實現“一控兩降兩提高”目標。
七、深入開展環境庇護宣傳。
通過生態讀本、宣講團等形式把生態文明的理念滲透到基層。大力創建綠色社區、綠色學校、環保企業、環境教育基地。二是營造社會氛圍。充實操作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新聞媒體,一是以綠色系列創建為抓手。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輿論宣傳和科普教育,豐富人們環境科技常識,提高環境法制不雅觀念。舉行各類環保公眾參與活動,出臺政策大力攙扶民間環保組織。三是倡導綠色文化。引導社區居民、學生積極參與環境庇護,鼓勵居民、學生選擇環保友好的生活方式,創造綠色生活的道德氛圍,組織綠色志愿者步隊。創新宣傳載體,選擇社區搞試點,啟動“老社區、新綠色”樓門文化宣傳項目,試點社區設置固定式宣傳欄和環保畫框。四是注重加強污染變亂防范的宣傳工作。面向企業和群眾廣泛宣傳環境突發事件的陳述、信息傳遞及救護等方式方法,努力增強對環境污染變亂群防群治的整體合力。
八、辦事優化經濟成長。
從更高層次上做好環境庇護工作。一是培育競爭有序的環評市場。全區環評市場不單對具備相應資質的所有環評機構放開,把環境庇護放到經濟社會成長的大局中統籌考慮。并且積極引進外地知名的甲級環評機構來區開展業務,加強宣傳信息辦事,環保窗口、相關網站和新聞媒體公布在區從事環評工作的環評單位基本信息、業務情況等,便于環評和建設單位互相選擇。二是推進行業成長。環科學會成立區環評行業分會,不按期組織環評單位及環評編制人員開展業務培訓及業務交流,進一步提高環評質量。積極開展環保課題研究,力爭課題研究上沖破,能在省里立項,爭取到科技資金撐持。同時認真組織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技術推廣,并予以公示。四是加強辦事質量查核。印發《區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機構查抄考查辦法(試行)實施對環評機構的全面查核,處理技術提標上下功夫。三是實行辦事承諾。督促所有在區開展業務的環評單位作出辦事時間和規范收費等承諾。查抄查核的內容從側重環評文件編制質量的查核,轉變為對環評質量、編制時間、合同價格等三方面進行查核,從單一的年底抽查查核轉變為日常查核、項目會審查核、年度抽查查核等三方面的綜合查核。對查核成果實行通報制度,對環評單位查核較差的單位,公示的環評機構名單中取消。
九、繼續創先爭優。
進一步加強環保系統行風、政風、黨風建設,一是繼續開展創先爭優系列活動。通過開展專業常識培訓、月度點評、勤廉點述、公開承諾、行風評議等行之有效的形式。把干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誠心誠意為人民辦事,為經濟建設辦事上來,全面提升步隊本質。二是全面加強各項基礎能力建設。成立專門的處理突發性環境污染事件的預警應急能力步隊,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環境應急中心,全面提升環境應急能力。對照全國環境監測站建設尺度要求,加強環境監測基礎設施建設,成立環境監測中心,加強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全面提升環境監測能力。加強環境執法步隊建設,配備現場監察設備及車輛,按照尺度化建設要求建設環境監察辦公用房,全面提高環境執法監察能力。三是加大查核獎懲力度。嚴格兌現目標責任狀,對于在工作中表示進步,創先爭優工作取得必然成就的按有關程序給予提拔重用。對不能適應自身崗位,工作能力欠缺、工作草率、不求長進的堅決予以待崗或辭退。
- 上一篇:教師十條禁令交流感言
- 下一篇:假期培訓班兼職體會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