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設想
時間:2022-01-20 03:21:00
導語:旅游局工作總結及工作設想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提升產業地位,旅游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游產業發展,明確提出把旅游產業作為第三產業龍頭做大做強,積極解決制約全市旅游發展中的政府投入、執法機構、景區管理體制等重大問題,對促進全市旅游事業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各縣區發展旅游熱情空前高漲,競相開發旅游資源。市相關部門對旅游產業地位認識得到提升,積極支持旅游業發展。全市旅游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氛圍和強勁的發展勢頭。
(二)擴大行業規模,旅游產業形象得到有效提升
一年來,新增具一定規模的旅游經營單位45家,目前全市旅游經營單位達到227家,其中旅行社50家,國家3A級以上景區7家,國家工業、農業旅游示范點2個。取得《導游員資格證》人員達500多人,全市旅游從業人數6.3萬人。“清代王朝發祥地、北方山水魅力城”城市旅游形象得到普遍認同,旅游已成為拉動第三產業發展的重要產業,在全市經濟結構調整、城市轉型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三)狠抓項目建設,旅游產品結構得到明顯優化
20*年共開發完善具一定規模的旅游項目11個,投資金額超過6億元。
精品項目日臻完善。紅河峽谷漂流經過不斷規范完善,綜合接待能力大幅提高,并成功晉升國家4A級旅游景區。今年全面完成了游船碼頭、餐飲設施、洗浴服務設施的完善,市政府扶持的1.3萬平方米停車場及道路安保工程已經竣工交付使用?;始覙O地海洋世界項目開發獲得極大成功,繼一期極地館投入使用取得較好效益后,二期工程世紀叢林如期完工并倍受游客青睞,表演劇場等接續項目正在建設當中。
重點項目不斷推進。三塊石森林公園基礎設施得到了進一步完善,游人數量逐年上升,對周邊度假村及農莊起到了較強的輻射效應,今年政府扶持的北部景區道路改造工程基本完成;薩爾滸風景區規劃已經形成,今年政府重點扶持的努爾哈赤雕像修復工作已完成,煙雨樓、邀月亭修繕工程將于年底前完成全部拆除工作,明年5月份竣工并向游人開放;猴石森林公園轉制后發生了巨大變化,投資2000萬元進行了宗教、娛樂項目及道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崗山風景區完成了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及山門的建設;紅色旅游、宗教旅游等項目也得到了有效完善。
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政府1000萬元旅游專項配套資金的注入,引起了各縣區及相關景區的極大關注,帶來了6000萬元各類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項目開發邁出了較大的步子,提高了項目品位,完善了景區功能,特別是紅河峽谷漂流、皇家極地海洋世界等經典旅游項目的不斷完善,極大地提高了我市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和知名度,我市旅游產品已由過去的單一觀光型向集觀光、游覽、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復合型轉變,形成了清前史和滿族民俗等4個重點旅游區域和啟運之旅、生態之旅等10條精品旅游線路,旅游精品體系初具雛形。
(四)加強宣傳推介,旅游市場得到迅速拓展
20*年,全市旅游宣傳工作以基礎客源市場為主攻方向,開展了主題突出、形式多樣,全方位多層次的宣傳促銷活動,大力度宣傳推介我市重點旅游產品和精品線路。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在遼寧《第一時間》進行了為期一個月、《新北方》三個月、《娛樂頻道》三個月的集中廣告宣傳,在沈陽及市內首次設立大型旅游廣告牌14塊,在《遼沈晚報》、《*晚報》、《游客》等報刊雜志上進行廣泛宣傳,在省內外引起較大反響,收到較好宣傳效果;組織全市重點景區、旅行社參加國際、國內旅游交易會及東亞國際旅游博覽會并連續兩年獲得東博會最佳展臺獎和最佳組織獎;組織縣區及旅游企業前往長春、四平及省內七城市進行旅游大篷車巡展;進一步完善落實《*市對域內外旅行社獎勵政策》,受到域內外旅行社廣泛關注和積極響應;通過旅行商大會、媒體采風、“五一”、“十一”黃金周十八項系列活動等,使來撫游人數量持續上升,旅游市場日益繁榮。目前經營我市旅游線路的域外旅行社已達到210家,域內旅行社也將市內游作為主要業務,地接量逐年上升。我市已成為在省內外具有一定吸引力和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
(五)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旅游功能不斷完善
以完善基礎設施及重點景區配套工程為重點,著力完善旅游標識系統。今年市政府投入150萬元,在高速公路出口、重要景區內設立導游示意圖、交通指示牌、景區標識牌33處;新修景區游覽路20公里;新建停車場2萬平方米;設立旅游廁所9座。重點景區配套項目開發也取得明顯效果,今年新增三塊石小鹿溝等具有一定規模的旅游項目7個,大房子村等旅游農莊5個。世外桃源風景區、金山石佛、崗山風景區、高灣特色旅游商品市場及旅游農莊建設均取得了階段性成果。
(六)強化行業管理,旅游市場秩序逐步規范
加大對旅游市場的監管力度,全面提升管理水平。以規范旅行社經營行為為重點,開展旅行社質量評價工作和行業評選競賽活動,行業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大幅提升,游客滿意率不斷提高。特別是旅游執法隊伍組建后,以旅游市場專項整治為切入點,建立了各項執法工作制度,加大了市場監管檢查力度,建立了50家旅行社誠信檔案,規范了旅行社評價體系,并對全市70多家重點景區、旅行社、星級賓館進行了服務標準、服務質量、旅游安全工作的全面檢查和整改復查。開展了“零負團費”專項整治行動,對違規違紀的旅行社進行了嚴肅查處,全市旅游行業受到極大震動。認真處理解決旅游投訴,游客滿意率達95%以上,全市旅游市場秩序明顯改善。圓滿完成了首次全國導游員資格考試*考區的各項考務工作,樹立了*旅游行業的良好形象。成立了旅游行業協會及旅行社、賓館酒店、旅游景區三個行業分會。加強行業自律,以處理零負團費、規范旅行社報價為重點,組織旅行社簽定了自律公約,并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同時對青巖寺線路進行了嚴格規范,杜絕了強制消費行為,旅游市場秩序得到明顯改善。
(七)堅持互補共贏,旅游區域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
不斷加強與沈陽等中部城市的旅游區域合作,積極推進沈撫旅游一體化。與沈陽共同舉辦沈撫旅游歡樂行等系列活動,同省內中部城市開展聯合促銷活動,聯合制作旅游宣傳品,將我市重點旅游產品融入遼寧中部城市精品旅游線路,與周邊城市正在形成資源共享、客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區域合作格局。同時,為推進沈撫旅游同城化進程,按照市委、市政府“沈撫同城”的構想,依據旅游資源互補及錯位開發的思路,編制了《沈撫旅游同城化發展規劃》;著手進行兩市一個主題、多條線路和觸點的旅游形象策劃,與沈陽共同打造歷史文化、休閑度假、綠色森林、節慶活動、飲食文化、民族風情等10條精品線路;與沈陽共同舉辦了“沈撫旅游同城化”研討會,對下一步如何在產品開發、項目推介、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推進一體化進行了深層次探討,明確了旅游開發重點及未來我市旅游業發展方向。
(八)堅持創新理念,旅游節慶活動日益品牌化
成功舉辦了20*中國(*)滿族風情國際旅游節。活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群眾的參與度和關注度明顯提高,吸引了近千家中外旅行商廣泛參與,省內外媒體給予極大關注并進行高密度大力度報道。我市旅行社、主要景區與域外旅行商簽訂大量輸送游客協議,參與市民達30多萬人次。不僅有效地提高了*旅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而且越來越成為市民的一個盛大節日,增強了全市的凝聚力,進一步提高了*在全國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同時,*滿族風情國際旅游節榮獲首屆“節慶中華”活動創意獎侯選提名。
二、旅游業發展面臨的形勢
(一)有利條件
1、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實施及全國城鄉旅游“百千萬工程”的啟動,為旅游業快速、超常規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擴大內需、促進消費”這一國民經濟長期戰略方針的確立,為發展旅游帶來了戰略機遇。
3、體驗經濟、休閑時代的來臨,為發展度假休閑旅游,壯大旅游規模經濟提供了發展空間。
4、“沈撫同城化”戰略的實施為進一步做強做大*旅游提供了有利契機。
5、業已形成的旅游業基礎和良好的發展氛圍為旅游業健康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不利因素
1、缺少旅游龍頭產品。我市旅游產品雖然日益豐富,但是具有較強震撼力和較高知名度的產品不多,吸引力和影響力還需提升。
2、旅游六要素協調配套不夠,缺少大型參與性項目,旅游接待能力較弱,游客消費不充分,旅游業綜合效益不高。
3、旅游產業素質不高。旅游企業小散弱,缺乏較強的競爭力;體制陳舊,經營理念落后,宣傳促銷力度不夠。
4、景區基礎配套設施相對滯后,旅游環境亟待改善。
三、20*旅游工作設想
20*年是我市旅游由數量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邁進的關鍵之年,是旅游業在未來五年實現新跨躍打下堅實基礎的一年。在總的指導思想上,要由數量型向數量質量效益型轉變;在工作方式上,由粗放管理向嚴格管理與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并重轉變;在發展目標上,實現轉型升級、加快建設旅游強市。預計全年接待旅游者88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68億元,同比增長18%。
1、進一步整合旅游資源,傾力培育旅游精品體系
圍繞樹立全市旅游整體形象,明年旅游開發要注重旅游產品的品牌導向、文化導向和功能導向,逐步形成品牌目標清晰、文化特色濃郁、功能結構合理的旅游產品體系。今年計劃開發完善8個重點項目,各類投資達6億元。
打造兩個精品項目傾力做好高灣皇家海洋公園后續項目的建設。正在施工中的表演劇場今年“五一”正式營業;協調支持今年春季進行的占地6萬平方米的沖浪館的建設,年底前封頂;協調建設游艇碼頭,春季開工并當年投入使用。在游艇碼頭及停車場建3處生態廁所、抓好游艇碼頭河岸基礎設施及配套工程建設。共投入各類資金2.5億元。
做強做大紅河峽谷漂流。今年完成尾點至腰站全線4.8公里道路的拓寬工程、尾點停車場硬化及人行橋等工程,在此基礎上進行中轉站停車場、游客服務中心的建設,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接待能力,提升景區品位及形象,帶動紅河谷風景區的開發建設。共投入各類資金3000萬元。
策劃包裝六個項目今年重點策劃包裝工業旅游、大伙房水庫壩前區、高爾山公園、300平方公里渾北生態旅游區及滿族特色餐飲等旅游項目,制定項目詳規,建立完善旅游項目庫,并協調參加國內外的招商活動。
大力發展農業旅游項目結合新農村建設,重點扶持以佟莊子村為樣板的一批旅游農莊的建設,指導和推動旅游農莊個性化開發,使其成為我市旅游新的增長點。20*年,重點開發2個旅游特色鄉鎮,20個專業村,180個農家樂。
完善一批重點項目及配套工程做好三塊石森林公園、高爾山公園、薩爾滸風景區、猴石森林公園等重點項目的完善及崗山風景區、金山石佛等配套項目的建設。
2、加強多元化市場營銷,大力開拓旅游市場
樹立大旅游營銷觀念,完善旅游宣傳促銷機制。逐步建立上下聯動的旅游宣傳促銷推廣體系和完善的旅游服務體系。以鞏固和提高周邊城市基礎客源市場為核心,向京、津、唐、魯、吉、黑等重點客源市場拓展。同時大力開發日、韓、俄、東南亞及港澳臺等機會客源市場。
依據市場調研分析數據,進一步細化客源市場,修定未來3—5年中長期營銷規劃,實現營銷定位長期性與階段性的廣泛融合,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專業性和有效性,使營銷推廣計劃具有更系統的整合效果,達到更高的營銷效率。
進行城市旅游形象整體宣傳,重點面向省內基礎客源市場、抓住重點客源市場、瞄準機會客源市場,針對不同的客源市場運用不同的方式和渠道,如報紙、電視及戶外大型廣告等大眾傳媒促銷,推出適合消費需求的旅游產品及線路。完善營銷手段,重點推進信息化在旅游業的應用,運用數字網絡進行宣傳促銷,建立旅游資源數據庫,形成網上旅游市場體系。
完善并落實好對域內外旅行社及對域外旅游廣告宣傳獎勵政策。
做足奧運文章,針對奧運會期間國外特定的旅游客源制定相應的促銷方案,突出清前歷史、滿族文化主題,在北京奧運場館、沈陽賽區及周邊區域進行*城市形象宣傳,設立*旅游廣告宣傳牌,發放*旅游宣傳品,安排具有滿族特色的歌舞表演,達到“國內費用,國際效果”的宣傳目的。
實施旅游宣傳“六個一”工程,即策劃一個叫得響的旅游宣傳主題詞,制作一張完整的導游圖,出版一本精美的旅游畫冊,編寫一本詳實的旅游手冊,制作一部旅游廣告片和旅游風光片,在央視集中5個月時間播放,形成立體促銷攻勢,進一步擴大我市客源市場。
辦好20*年滿族風情國際旅游節,并整合全市民俗節、采摘節、登山節、漂流大賽等相關資源,使旅游節慶活動既有廣泛的市場影響又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全面展示城市形象,迅速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影響力。
3、強化行業管理,夯實旅游業基礎
加強旅游政策法規體系建設,依法強化旅游行業管理。以建立現代旅游企業制度為重點,增強全市旅行社的產品開發與銷售能力,加快旅行社的聯合合作及改革步伐,適度發展外商獨資與合資旅行社,充分發揮旅行社的中介和帶動作用。發揮旅游行業協會自助自治自律作用和監督咨詢的職能,組建旅行社行業分會,率先制定《旅行社行業公約》,在旅行社業推行省內旅游線路、價格、廣告的三統一,建立規范的旅游市場秩序。
深入開展“旅游誠信年”活動,重點規范和治理旅游廣告、“零負團費”、出境游市場和旅行社門市部的設立,建立和完善旅游誠信體系,培育誠信旅游活動的長效機制,改善旅游服務質量,旅游企業提高公信度。
積極推行旅游標準化建設,指導一批旅游飯店、農家樂晉升星級標準,提高總體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
完善旅游標識系統,重點完善道路、景區、星級賓館等接待設施的標識系統,與交通、公安等部門統一協調,今年設立交通指示牌、旅游標識36塊,實現旅游標識的系統化、規范化。
籌備召開全市旅游發展大會,出臺并實施《*市關于加快旅游業發展的決定》及貫徹落實意見,盡快建立強有力的、各部門相互配合的橫向聯動執法機制,推進旅游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4、繼續擴大區域合作,快速推進沈撫旅游同城化進程
按照布局優化、資源整合、優勢互補、區域聯動的原則,繼續加強與中部城市群的旅游區域合作,實施戰略合作計劃,與基礎客源市場及重要客源市場的主要組團社結成緊密的營銷聯盟,實現產品互補、客源互流,形成區域旅游宣傳合力;整合省內及我市節慶活動資源,集中優勢、形成集聚效應;加盟省內旅行社、星級飯店、景區促銷聯合體。
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帶、兩區、四軸”的規劃構想,加快沈撫旅游同城化進程,組建實質性旅游合作機制,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形成一個解決兩市旅游行業利益矛盾的規范性文件,著手編制《沈撫同城化旅游發展規劃》,同時,對《*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進行調整和修訂。按照“創新思路,統一策劃,整體包裝,聯合促銷”的原則,開展兩地旅游市場一體化的深層次運作,與沈陽旅游局聯手協調旅游景區、星級飯店對兩市旅行社實行統一的折扣政策,研究出臺兩市對域內外旅行社統一的獎勵辦法,促進兩市旅游市場協調發展,形成無障礙旅游區。
5、加大旅游商品開發力度,提高旅游業規模效益
大力開發土特產、旅游工藝品、旅游紀念品、綠色保健品等系列旅游商品,使旅游商品開發在推進旅游消費內容擴展,提高人均消費水平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拉動作用。繼續舉辦旅游商品展銷活動,評選*市優秀旅游商品;與魯美等高校聯合對旅游商品開發、包裝進行調研指導、設計制作,提出開發包裝的思路及實施步驟。
成立全市旅游商品行業協會,引導和協調全市旅游商品設計、生產、銷售企業的經營活動,形成產、供、銷協調發展的運作體系。利用政策扶持,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延長產業鏈,生產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建立規范的旅游商品市場秩序,提高旅游商品在旅游經濟中的貢獻率。
通過不懈努力,使我市旅游產業體系不斷完善,旅游產業素質全面提升,旅游產業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為未來五年旅游業的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上一篇:電子商務的工商行政管理論文
- 下一篇:政府法制辦工作總結及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