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旅游部門年度工作安排

時間:2022-01-04 05:24:00

導語:市委旅游部門年度工作安排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委旅游部門年度工作安排

一、指導思想

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以科學發展和“兩個富裕”為主題,根據市委、市政府“對接高速路,實現新跨越”的總體部署,著力建設務實開明的領導班子、開拓進取的干部隊伍,培育開放包容的旅游精神,以建設“旅游強市”為目標,轉變發展方式,加快轉型升級,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推進“一體兩翼”為抓手,切實提升市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實現全市旅游工作再上新臺階。

二、工作目標

力爭全年接待游客69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4.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81%、28.57%。率先融入“大市旅游板塊”,精心打造“湘東紅色文化與休閑旅游帶”,提升“世界名河、多彩市”的品牌內涵,把市建設成為全省旅游強縣(市)和國內知名的中國優秀旅游城市。

三、主要工作措施

通過扎實的工作,提升行業地位、加快產業發展、打造企業品牌。著力強化“一體兩翼”,促進由旅游行業管理型向產業培育型轉變。突出抓好旅游產品和項目建設的前提下,繼續強化市場營銷和行業管理兩項重點工作,通過“強體豐翼”,實現市旅游產業新的發展。

(一)加大政府主導力度,激活旅游發展活力

年是十二五第二年,市委、市政府把旅游作為全市國民經濟戰略支柱性產業和三產業發展的龍頭產業來抓,一是要積極推進旅游十二五規劃落實。對十二五規劃中涉及到的重點旅游項目要逐步抓落實,完善行業管理的體制機制,加強對旅游資源開發的保護和管理,整合產業要素,推動旅游經濟協調發展。二是完善旅游考核機制。完善考評細則,擴大考核范圍,把旅游服務工作網絡逐步在全市范圍內鋪開;要嘗試性開展對旅游企業的考核辦法,用制度引導企業規范經營,把考核作為促進企業發展的有效途徑。三是加大旅游政策引導力度。根據旅游發展的新形勢,研究出臺新的《市旅游產業發展獎勵辦法》,激發旅游企業的活力,營造旅游投資的良好氛圍。

(二)做實旅游項目建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樹立“大產業”的意識,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以招商引資為重點,加速推進市旅游項目、產品建設。一是建設以大圍山森林公園為龍頭的泛大圍山生態旅游區整體開發,著力推進龍泉溪五星級養生酒店、翠微寨、高空索道建設,改造馬尾槽瀑布等景區,啟動大瀏高速張坊互通口至大圍山景區旅游公路、文家市至大圍山紅色旅游公路建設前期工作。在國家森林公園的基礎上,創建生態旅游示范區,建設大圍山生態養生度假基地,傾力打造“綠韻佳境、養生天堂”的名山國際品牌。二是在以城區為核心的綜合旅游休閑中心的建設中,重點突出市城區風光帶的建設和道吾山-蕉溪嶺綜合旅游開發,啟動道吾西路、風情小鎮、五星級會所、百宜安置小區建設,力爭將道吾山打造成集培訓、養生、觀光于一體的5A級綜合旅游區;三是建設市河新農村示范走廊特色觀光帶,重點指導柏加山仙人湖國際會展中心和沿溪天子湖休閑文化城的建設;四是強化周洛-石柱峰-赤馬湖科學探險體育休閑基地的體育旅游特色,彌補中南旅游項目空白,高規格建設赤馬湖室內滑雪場;五是以省級工業旅游基地為依托,實現工業和第三產業良性互動,建成國內首家生物醫藥文化養生城;六是提質萍瀏醴紅色產業帶,隨著耀邦同志誕辰100周年臨近,完善耀邦故居各項設施和接待功能,耀邦故居爭創國家4A級景區;七是完善皇龍峽空中漂流項目,新建龍伏鳳凰峽漂流、張坊黃石洞漂流項目,完善和提質各漂流景區配套設施和基礎設施,加強管理,努力打造全國漂流之鄉。通過加強旅游產品和項目建設,加強和國家、省、市旅游局的聯系,努力爭取項目資金和領導重視,突出政府主導力度,促進我市旅游產品轉型升級。

(三)推介名河旅游品牌,拓展旅游客源市場

旅游產業是創意產業,快樂產業、標準化產業,要樹立“大宣傳”的格局,認真推介市旅游。在營銷方面繼續以“世界名河、多彩市”為品牌,通過“西看張家界、東游市河”的對比宣傳中突出市旅游特色,深層次挖掘旅游的文化內涵,重點推介市河旅游文化。

一是開展“市河畔好風光”系列活動:一是結合市實際、借鑒過往經驗,推出系列旅游節慶活動。通過節會展示市豐富的旅游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做到月月有活動,節節有看點,時時都是旅游的好季節,處處都是旅游的好地方。今年重點辦好的節會一是嘗試舉辦首屆市河旅游文化節,探索旅游與文化的有機結合;二是繼續籌備和辦好市第三屆漂流節,創新手段,辦出特色;三是精心準備和組織好519首屆“中國旅游日”宣傳慶祝活動,通過廣泛深入宣傳和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特色鮮明、注重實效、利民惠民的“中國旅游日”系列活動,不斷提高公民旅游意識,激發人民群眾旅游熱情,充分發揮旅游業在擴大內需、促進就業、傳承文化、提升素質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在全社會營造關注旅游、參與旅游、支持旅游、推動旅游的良好氛圍。四是參與組織的旅游節會活動有3月在高坪鎮舉行的市河鄉村休閑觀光節(油菜花節)、4月份舉辦的第四屆城市商務節、5月在大圍山舉辦的市第三屆杜鵑花節、9月份在周洛舉辦的野生桂花節等;:10月份的中國國際花炮節、7月份的第二屆大圍山水果旅游節、10月在永和鎮舉辦的菊花石旅游文化節、11月份在沿溪鎮舉辦的金桔節等。

二是加強重點市場營銷。結合市實際,轉變營銷觀念,變整體營銷為專題營銷。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針對國內潛在的客源市場,依托高鐵系統的聯動效用,精心策劃一至二次國內(如萍鄉、市等)專題旅游招商推介會,包裝和推介市重點旅游項目,擬于上下半年分別進行漂流和滑雪項目的專題招商推介會,向外界推介市重點和特色旅游項目,招徠外地游客來我市旅游,引進、培育、扶持有實力的旅游市場主體。主攻長株潭和江西一級客源市場,兼顧省內及武漢、廣州等潛在客源市場,加強與周邊主要客源城市知名旅行社的合作,實現區域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旅游聯動。

三是“十個一”立體宣傳推介市。嘗試與移動、聯通、電信等企業合作開發“一聲鈴”的旅游彩鈴,以最時尚和直接的方式加強市旅游的記憶;繼續辦好以市日報旅游周刊為載體的“一份報”;萍鄉或廣州隆重推出市旅游產品推介會即“一場會”;精心整合旅游資源,形成精品線路,畫好市旅游“一幅圖”;完善并適時更新旅游咨詢,鏈接國內旅游知名網站,建好市旅游“一張網”;把去年編輯好的《導游詞》在行業內隆重推介和廣泛應用,發行好旅游“一本書”;力爭在新的高速兩旁搶占有利位置打出旅游公益廣告,即為占好“一個位;為加強試聽宣傳效果,把市旅游情況會成“一本碟;突出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的地位和特色,爭取在市區顯要位置矗立起“一尊像”(“馬踏飛燕”雕塑);在年底的時候,以旅游企業為主體,推出旅游“一掛歷”。“十個一”全面立體宣傳市,達到強化視聽,吸引游客的真正目的。

四是打造旅游精品線路。強化市場動運作在旅游線路建設中的作用,在一日游的基礎上,重點打造過夜游。結合市實際,重點打造五條精品線路,以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為龍頭、輔以漂流、水果采摘和農業休閑等項目的綠色生態旅游線路;以市河風光帶城區段為核心的商務休閑旅游線路;以大夫第、文家市秋收起義紀念館和耀邦故居為核心、輔以文廟、花炮博物館、金剛石霜禪寺的文化宗教旅游線路;以周洛—石柱峰—赤馬湖為重點,輔以漂流和滑雪的運動體驗休閑旅游線路;以生物醫藥園和百里花木走廊為核心、以花炮、生物醫藥和花卉苗木為主的產業旅游,實現區域內五條精品旅游線路的成網連片。并根據科學規劃和市場的成熟度,設計和強化四季旅游線路:春天的道吾山+高坪(油菜花)+植物園+大圍山(杜鵑花、桃花、櫻花)踏春賞花游;夏季的漂流+滑雪+水果采摘+大圍山休閑體驗避暑游;秋季城區+植物園+金桔+市湖的休閑度假游;冬季的城區+南區+滑雪+石霜寺體驗放松游。并在旅游線路上,完善旅游服務、交通標識和旅游購物,保障團隊游和自駕游的暢通和服務優質。

(四)做優行業管理,提升行業服務水平

深化“大效益”的觀念,優化旅游行業發展環境,加快旅游經濟發展。

一是積極推進規范化、標準化管理。做好旅行社、星級旅游飯店的管理工作,確保旅游企業有序發展;引導景區創A級建設,指導耀邦故居創建國家4A級風景區、皇龍峽風景區創建國家3A級風景區。指導飯店評星,提升旅游企業品質,在銀天大酒店創建五星級旅游酒店的基礎上,重點指導西湖華天大酒店、教育賓館等申評和晉級星級旅游飯店。指導梅田湖生態農莊、友誼大酒店等申評星級農家樂和星級旅游餐館,重點推介市蒸菜。

二是切實加強市場監管。以社會管理創新為目標,努力打造平安行業。以旅行社、星級酒店、“農家樂”和購物商店為重點,整頓規范旅游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和全面治理無證照和超范圍經營、“假導”、“野導”、零負團費、虛假廣告、索要回扣、毀約失信等違法違規行為,營造文明舒適的旅游環境。進一步完善旅游質量監督和聯合督查機制,實行舉報獎勵、暗訪、行業監督員和媒體曝光等制度,引導和促進旅游安全和質量的加強和提升。繼續抓好旅游交通、食品衛生、旅游環境、應急救援等工作,確保實現旅游行業安全工作目標。

三是切實加強行業培訓,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創新培訓方式,加強院地合作,借助高等院校的師資力量,通過院地雙方的合作交流,充分提高培訓的效果和質量。一是提高機關干部職工的整體素質,定期不定期的進行各種專業培訓,揚長補短,切實提高綜合素質;二是繼續加強旅游行業服務技能和服務水平的培訓,組織旅游企業負責人和從業人員專題培訓,引導和促進我市旅游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三是創新培訓形式,“走出去”,到旅游先進地區進行學習考察,學習先進,為已所用,“請進來”,邀請旅游權威和專家進行輔導和教育,提高我市旅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四是以創建創建文明單位為契機,推動行業內部精神文明建設。認真開展全市旅游企業創優評選活動;五是精心組織“市首屆金牌導游評選”與“市飯店技能比武”;建立誠信經營單位評選公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