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局加強經濟運行計劃
時間:2022-12-21 05:27:00
導語:經貿局加強經濟運行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加強經濟運行調控,著力推進經濟和諧發展。繼續緊緊圍繞實施工業強縣戰略,進一步加強經濟運行的監測和分析,建立和完善我縣經濟運行的預測警系統,及時掌握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特別是要針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以調研,及時提出破解經濟運行中突出矛盾和問題新辦法和新舉措。要進一步加強調查,認真剖析,更為科學地提出調控我縣經濟健康發展的工業、商貿經濟政策和工作措施。要進一步轉變作風,真抓實干,切實把各項調控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落到實處,切實當好縣委、縣府發展經濟工作的參謀和助手。
二、加強項目推進,著力推進工業結構調整。一是加快推進工業項目建設。繼續開展“項目推進年”活動,不斷創新項目推進工作手段,提高項目推進服務水平,重點支持以機械(標準件)為主的四大特色產業發展。二是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支持企業運用稅收政策,進行內涵提升為主的節地型技改。重點圍繞紡織、造紙、機械(標準件)等行業,排出并確定一批節地型重大技改項目。三是加快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以水泥機立窯、磚瓦粘土窯和小化工三大行業為重點,加速關停并轉和限期淘汰。
三、加強平臺建設,著力推進內資引進。一是加強平臺建設力度。首先重點圍繞各鎮工業功能區,加強規劃、整合和提升;加快區內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工業區產業集聚。其次大力推進中小企業創業中心(孵化器)建設。研究制定全縣創業中心建設的總體規劃,組織開展達標升級創建活動。全縣力爭建成具備孵化功能和初具形象的中小創業中心8家。再次繼續推進標準廠房建設。進一步規范標準廠房建設,著力開展標準廠房招商,重點支持機械(標準件)等特色產業發展。二是認真做好引進內資工作。首先健全穩定的招商運行機制,重點要完善招商網絡,擬定招商工作步驟,創新招商理念,在鼓勵企業自主招商的同時,繼續開展小分隊招商,同時進一步強化產業招商。
四、加強技術創新,著力推進增長方式轉變。一是加強企業技術創新體系與運行機制建設。按照“政策引導,市場導向,企業主體”的原則,積極鼓勵企業建設技術(研發)中心或行業技術中心,切實增強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加快推進企業信息建設,重點抓5家市級以上企業管理信息化示范工作。二是進一步推進產學研聯合。加強與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廣泛聯系和合作,引導企業研究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突破制約產業發展的共性和關鍵技術,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三是積極培育區域品牌和名牌。
五、加強為企業服務水平,著力增強企業責任感。今年的企業服務年活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20*年要進一步鞏固和深化,把它作為促進工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首先要努力緩解好生產要素的制約,狠抓薄弱環節,努力緩解煤電郵運、土地和資金的緊張局面,尤其是通過采取靈活有效的措施重點緩解資金要素制約,為工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其次積極加強與上下左右部門的聯動,緊緊圍繞項目前期、項目建設和項目竣工等各個重要環節,認真做好相關的各項服務工作。再次繼續開展創“五好”平安企業,進一步增強企業的責任感,為建設和諧社會服務。當前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帶來的矛盾越來越多,光顧政府做好企業穩定工作還遠遠不夠,要通過采取各種措施,提高企業管理者的素質,增強企業的責任感,讓企業在做好自己發展的同時,承擔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六、加強商貿流通發展,大力推進新墻材發展。首先推進商貿流通現代化。繼續全面實施商貿流通業發展規劃,建設好城北路小吃一條街和緊固件專業市場,搞好海濱路文化一條街規劃工作,推進流通新型業態的發展;重視商貿業招商引資工作,引進大企業,促進大流通,著力提高中心商貿區的集聚輻射能力和綜合競爭能力,進一步促進我縣的商貿繁榮。其次提高新墻材發展和應用水平。以結構調整淘汰粘土磚瓦窯工作為突破口,加快推進技術進步墻材革新步伐;以建筑應用為龍頭,禁止生產、使用粘土制品,以著力解決應用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強化監督管理。努力提高新墻材生產應用和管理水平,力爭全縣新型墻體材料產量1.6億塊標準磚,推進我縣墻體材料改革工作再上新臺階。
七、加強機關內部建設,大力提高機關整體水平。進一步鞏固深化先進性教育成果,加強政治和業務學習,不斷提高干部職工的政治覺悟和業務知識水平;進一步轉變作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協調和服務,不斷提高實際工作的能力;繼續抓好各項內部管理工作,促進局內部工作運行決策機制的科學化、民主化和規范化;繼續開展“內強素質,外樹形象”活動,營造團結、拼搏、奮發向上的良好氛圍;繼續搞好離退休干部職工隊伍的管理和服務工作,按政策落實好離退休干部職工的政治和福利待遇;進一步搞好經貿局系統內部的銜接和協調工作,理順各種關系,增強全局的凝聚力和戰斗力。
- 上一篇:經貿局工業經濟發展總結
- 下一篇:創新型企業產品創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