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局最新年度計劃

時間:2022-02-11 09:15:00

導語:水務局最新年度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水務局最新年度計劃

2011年是建黨90周年,也是全面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決定的第一年。水務局將重點抓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堅持多水源聯合調度,確保城市供水安全。協調海委引灤局和有關單位,努力增加引灤調水指標。加強引灤沿線管理,嚴格水質水量分段考核,管好用好引灤水,確保安全輸水無事故。著力推進多水源優化配置,統籌區域水資源供應,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有效利用淡化海水和再生水資源。著眼中長期供水安全,制定年度城市供需水平衡方案和供水預案。

強化引灤水源保護,積極推動環保部、水利部確定的潘大水庫飲用水源區劃定方案和生態補償方案的編制,將于橋水庫水源保護納入“十二五”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從流域生態保護、污染源治理、水環境安全管理和依法行政等方面,推進引灤水環境保護進程,會同沿線地方政府建立水環境保護良性運行機制,確保引灤水環境不惡化、于橋水庫水質不下降。

加強城市供水管理,完善市、區縣兩級城市供水管理體制,將建制鎮納入城市供水監管范圍。著力推進分區供水、分質供水。調研淡化海水科學利用的有效途徑,探索進入自來水管網的成功經驗。修訂完善供水突發事件等應急預案。強化水質監察,推動二次供水和居民戶內自來水舊管網改造等民心工程建設,確保供水水質綜合合格率優于國家標準,管網漏損率下降0.5個百分點。

二、堅持多措并舉,確保全市防汛安全。立足防大汛、搶大險、御大潮,早動員、早部署各項防汛準備工作,全面落實各項防汛責任制。深入開展防汛大檢查,汛前完成應急度汛、維修加固和閘下清淤等工程,消除防汛隱患。修訂城市防洪等防汛預案,完善防汛預警應急響應規程,制定永定新河、潮白新河、薊運河和金鐘河四閘聯合調度方案和操作規程。增儲防汛搶險物資。開展防汛搶險演練。完善山洪災害監測預報體系,健全預警信息機制,建設防汛抗旱三維數字顯示一期工程。加強防辦能力建設,提高監測預警和雨情、汛情、旱情預測預報水平,組建市應急搶險救援隊伍。啟動水文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和濱海巡測基地建設。堅持防汛抗旱兩手抓,優化防洪調度,相機攔蓄雨洪資源。積極協調抗旱水源,推進區縣和鄉鎮兩級防汛抗旱服務組織建設,做好旱情趨勢分析和抗旱服務,提高農業灌溉保證率。

加強城市排水管理。全面排查防汛薄弱環節,消除防汛隱患。開展汛前養管會戰和“消除管堵”、“治理死井”專項行動。加快積水片改造,完成排水設施大修改造工程,增加易積水片和排水空白區臨時排水措施,發揮移動排水裝備優勢,完善排水特殊區域搶險方案。建成排水泵站遠程主控和分控中心,提升高強度降雨等惡劣天氣應急搶險水平。加強中心城區與外圍水系調蓄配合,城鄉協調聯動,全力保障市區及周邊區域排水安全。

做好防潮工作。逐級落實責任制,開展隱患排查,落實應急措施,加大行政執法和巡視巡查力度,確保防潮安全。報批防潮規劃。創新海堤建設管理新模式,堅持統一管理和屬地負責的原則,全面提升海堤建設管理水平。

三、堅持治理與管理并重,提升城鄉水環境質量。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全面完成清水工程第一年建設任務。編制完成各項實施計劃、建設管理辦法、設計導則和技術標準,落實各區縣、各部門的建設任務和建設資金,召開全市動員大會。采取各項措施,確保今年完成綜合治理河道33條、新建污水處理廠13座和市區水系連通工程,年底中心城區、濱海新區要“消除黑臭、實現水清”。

強化水環境管理,全面落實城市管理規定。進一步完善水環境長效管理機制,落實資源調度、生態補水、循環利用、日常保潔、巡視巡查和考核監督等綜合措施,繼續開展水環境集中整治活動。加強水源循環調度,增加河道補給水量。創新水環境治理模式,推廣應用新技術改善河道水體質量。暢通水污染市民訴求渠道,建立水務與環保部門水污染處置聯動機制,加大行政執法檢查力度,及時處置污水外溢和污染水體事件。通過多措并舉,努力使中心城區、濱海新區和各區縣建成區達到水面凈、堤岸凈、設施凈的要求。

四、堅持質量安全第一,大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全年計劃安排水務建設投資34億元(不含清水工程)。按照“挖河、治水、造地(景)、修路”的治理思路,實施獨流減河綜合治理工程。完成于橋水庫周邊水污染源近期治理一期工程,啟動二期工程建設,年底竣工生效。全面完成南水北調中線天津干線天津段和向中心城區供水工程,全力推進市內配套濱海新區供水一期工程建設,年內鋪設供水管線20公里以上,加快推進西河原水泵站樞紐工程建設。完成薊運河寧漢交界段治理和海堤加固年度工程建設任務,加大州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加快黃莊洼滯洪圍堤、永定河泛區、大黃堡洼蓄滯洪區安全建設。完成廣開四馬路等積水片改造工程。

五、堅持大興農田水利,切實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全面落實中央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突出加強農田水利薄弱環節建設。健全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研究制定大幅增加市、區縣財政投入的政策措施,鼓勵金融機構增加農田水利信貸資金,充分利用“一事一議”、以獎代補等扶持政策,引導農民自愿投工投勞,迅速掀起新一輪農村水利建設熱潮。圓滿完成今年冬春農田水利建設任務,改善灌溉面積24萬畝,改造中低產田31萬畝。實施新的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重點解決農村和學校20.43萬人飲水不安全問題,有條件地區通過引灤水解決。更新改造國有揚水站11座,維修改造農用橋閘涵100座,清淤疏浚農田干支溝渠1013公里,新增節水灌溉面積1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2平方公里。實施農村骨干河道綜合治理,啟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及坑塘整治等工程建設。

六、堅持“三條紅線”,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完善并報請市政府批準我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實施方案和考核辦法,將控制指標分解到區縣和市各有關主管部門,納入區縣政府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范圍。

堅持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制定并下達區縣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組織開展工業園區水資源論證,全面開展自來水新增用戶用水論證。加強論證資質管理和區縣論證審查管理,建立論證工作通報制度。制定淡化海水、再生水利用意見,推動北疆電廠淡化水配置,加大陳塘莊、楊柳青、東北郊三大電廠再生水利用量,完成中心城區污水處理廠出水利用前期工作,推動再生水回用農業工程建設。

堅持用水效率控制紅線。加強節水考核管理,大力推進節水型示范工程建設,加大節水技術推廣力度。強化節水“三同時”管理,落實供水節水聯動機制。加強重點用水單位節水監控,建成覆蓋3個灌區、50個工業企業和500個公共用水單位的節水監控體系。建設園林綠化、高耗水工業節水精品工程,建成3個節水型區縣,繼續開展節水型企業(單位)和居民小區創建活動,節水型企業覆蓋率達到30%以上,組建農民用水者協會40個,修訂完善“十二五”農業節水灌溉規劃,明確現代都市型農業節水灌溉模式及實現途徑,提升農業節水水平。

堅持水功能區限制納污紅線。以水功能區監督管理為核心,以限制排污總量為依據,以監測、考核、評估為手段,嚴格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強化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制度,完善入河排污口檔案管理,加強全市主要入河排污口監測,復核確認水功能區區縣控制邊界,進一步提升水量、水質、水生態監測能力,加大考核監督力度,逐步提高水功能區達標率。

七、堅持依法行政,提升社會管理水平。加強水法規建設。報請市政府頒布施行地下水資源管理辦法和計劃用水管理辦法,開展城市供水用水條例、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條例、水土保持法實施辦法、海堤管理辦法和水利工程建設管理辦法修訂前期準備工作,做好市政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修改和控制地面沉降管理辦法立法相關工作。整合執法資源,充分發揮“三位一體”聯合巡控執法機制作用。落實行政審批大提速要求,整合水務行政許可事項。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健全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建設水務熱線公共服務平臺。

加強供水管理。嚴格控規管理,將城市供水廠網建設納入我局管理范圍。制定城市供水經營許可管理規定,做好相關行業規范、標準編制工作,出臺新建居民住宅供水管道及二次供水設施移交管理辦法。建設供水行業管理信息系統。加大水質抽查和執法監督力度。

加強排水管理。制定完善污水處理、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運營等管理規定,出臺城市排水設施移交管理辦法。高度重視區縣工業園區、產業園區和農村居住社區排水與污水處理,強化規劃指導與技術服務,促進城鎮排水統籌協調發展。建立污水處理在線監測信息平臺。建立區縣排水考核機制。

加強地下水管理。出臺地下水資源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開展地下水取水許可檢查。對使用地下水的村鎮企業,全部安裝計量設施并征收地下水資源費。對開采地下水的設施農業,抓緊安裝用水計量設施,推動征收水資源費。整頓鑿井市場,重新測評鑿井隊伍資質。慎批嚴管地下水源熱泵。

加強控沉管理。編制控制地面沉降技術標準,建立控沉聯席會議制度,開展區縣控沉行業綜合考核,著力提升控沉綜合管理水平。引入按地下水位進行控沉管理的理念,研究相關對策措施。編制實施中心城區、濱海新區水源切換工程三年實施計劃,壓采地下水1250萬立方米。

八、堅持夯實基礎,保障水務事業快速發展。深化水務改革。強化供排水特許經營管理,推動區縣理順供水、排水、節水等管理職能,逐步將城市供排水職能延伸到農村。指導區縣健全鄉鎮等基層水務服務機構,強化公益性質,爭取將經費納入區縣級財政預算,推進城鄉水務統籌發展。區分水務工程性質,分類推進管養分離改革,健全良性運行機制。深化小型水務工程產權制度改革,探索社會化和專業化的多種水務工程管理模式。

加快前期工作步伐。按照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全國水利工作會議部署,盡快修改完善水務發展“十二五”規劃及相關專業規劃并報批。編制完成南水北調市內配套工程總體可研報告和王慶坨水庫初設報告,積極推進潮白新河、永定新河二期、薊運河、北運河、大清河、金鐘河、新開河等骨干河道綜合治理、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閘除險加固和于橋水庫前置庫等前期工作。根據我市援疆總體規劃,修訂完善水利援疆規劃方案,安排好今年水利援疆項目。

認真做好第一次水利普查工作。落實好普查機構、人員和經費,抓好各階段普查培訓,完成普查臺帳、普查對象清查和數據獲取工作,全面摸清水務發展狀況。建設天津水務基礎數據庫,為涉水事務管理奠定良好基礎。依托水利普查,摸清各類資產家底,制定水務國有資產管理辦法和企業監督管理辦法,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