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給教師的建議感言

時間:2022-03-11 02:54:00

導語:讀給教師的建議感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讀給教師的建議感言

我們教育學生都希望他們能開動腦筋思考,善于發現周圍事物。然而,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我們更應該善于思考,并有所創新。讀《給教師的建議》中的“兩套教學大綱”,發展學生思維。可以看得出蘇霍姆林老師的教育智慧,他在給予學生每一個知識點的時候都在凝神思考,并注重學生接受知識的每一個環節。我覺得善于思考是他的教育智慧最具魅力之處。

蘇霍姆林老師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始終把握兩套教學大綱:第一套是指學生必須熟記和保持在記憶里的材料,第二套是指課外閱讀和其他的資源來源。從蘇霍姆林斯基老師的論述來看,第二套大綱是保證第一套大綱順利完成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條件。所以我們在教學當中也可以學會運用。

蘇霍姆林老師建議我們在教學中,首先分析一下知識的內容,將要求學生牢牢記住和長遠保持在記憶里的知識明確劃分出來。因為他發現學生在學習每一個環節的時候,需要學生識記和保持在頭腦里的知識很多,而這些都是進行后繼的一個重要保障。如果對這些知識都不能好好地掌握,那么學生只好采取的一種方法,就是死記硬背。然而,我們也不難發現,如果學到的知識只是死記硬背的話,那么儲存在記憶庫的知識就不能長時間地保留,久而久之,由于背的知識實在太多了,學習的動力就會慢慢的減退,到最后,對學習失去興趣,漸漸地淪落為“差生”。

所以,我們要教給學生學習和識記創造作為學習的智力背景,使學生在學生中引起興趣,從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中出發,用識記方法記熟和保持記憶里的材料。為了將知識牢記,那就要實施第二套大綱。我理解是這樣的:在每學一個知識點的時候,都應該要給學生提供一些與此相關的、感興趣的內容讓他們進行閱讀,以使他們更好地去理解這些知識,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引發更多的疑問,從而進一步激起他們的求知愿望,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對“知識的感受性”,但在我們的教學中,我覺得我們不顧一切的把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沒有進行有計劃統籌。

關于后進生的轉化中,蘇霍姆林老師就是利用了上面所講的方法向我們展示了一個成功的例子。他為了幫助一個叫費佳的后進生,自己親自編了一本書《給思想不集中的兒童的習題》,他抓住兒童的心理特點,收集或編寫很多有趣的、能夠引起兒童思考的習題來訓練他。并且還為他提供一套適合他閱讀的書籍,大概有一百本,后來又為他配備了另一套圖書,約有二百本,正是這種大量的閱讀,使費佳的成績逐步趕了上來。

我想如果以這樣一種方法來引導學生的話,我們的教育工作就顯得容易了,可見,在我們教學中,細致觀察教學的每一個細節是多么的重要,而每一個細節都善于思考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