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行政執法計劃
時間:2022-03-15 03:53:00
導語:農業行政執法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12年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和各級、各部門具體部署和要求,全面履行職責,重點抓好以下各項工作:
一、種子管理工作
1、加強種子市場監管。以查南鑒合格證是否登記備案和經營檔案為重點,開展市場巡查,緊扣農事季節和時令產品,全面開展“六查六打擊”。即查經營資格,嚴厲打擊無證經營行為;查審定登記,嚴厲打擊未審先推行為;查種子質量,嚴厲打擊制售假劣行為;查產品標簽,嚴厲打擊違規行為;查經營檔案,嚴厲打擊來源不明、去向不清行為;查種子廣告,嚴厲打擊夸大其辭、虛假宣傳行為。
2、加大案件查處力度。在做好種子市場巡查的基礎上,加強種子市場的明察暗訪。對企業商,要做到查倉庫備種子,對鄉鎮零售商,要做到查農民購種;對種子使用者,要做到查田間用種。對那些不聽勸告,鋌而走險的不法分子,要一查到底,從重從快,打擊一個,帶動一方。
3、狠抓種子質量監管。切實做好種子質量的監督抽查工作,狠抓事前監管,在種子上市銷售前,對各類農作物種子進行嚴格的質量抽檢,杜絕劣質種子上市下田。
4、繼續搞好水稻品種正季鑒定。分批次抽取雜交水稻樣品,嚴格按照正季小區種植鑒定要求,搞好正季鑒定,為防范可能出現的種子質量糾紛提供可靠依據。
二、農藥管理工作
1、重點針對以《省植物保護條例——農藥篇》為主的各項法律法規宣傳,全面實行農藥許可證制度。
2、繼續加大標簽整治工作力度,在農藥使用旺季前,重點整治亂取商品名、不表示中文通用名、隨意夸大使用范圍和防治對象的。
3、嚴查嚴打國家取消登記的各種高毒禁用農藥和限制使用農藥。
4、加強農藥殘留檢測工作,對農藥殘留進行監督和檢測,確保生態安全和人民身體健康。
三、肥料管理工作
1、春、秋兩季在全市展開以復混肥為重點的登記管理工作。
2、重點打擊未經登記的假劣肥料。
全面開展農資上崗人員培訓,積極調處各類農資糾紛,暢通農民投訴、舉報、咨詢渠道,設立農資質量投訴咨詢臺,對農資質量投訴做到訴必接,接必查,查必果,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人民群眾合法權益不受損害。
四、綠色食品工作
1、加強農業“三品”申報管理工作。配合上級做好材料申報、現場抽樣、環評等工作。
2、搞好續展登記管理。查閱所有農業“三品”的續展日期,提前5個月通知企業,準備材料,保證按時續展。
3、加強農業“三品”的質量監管工作。開展獲批企業年度檢查,嚴格企業標準化操作,力爭已獲批的企業年檢合格率達到100%。實行農業“三品”質量承諾制,全面監控“三品”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一是要抓好初級產品的生產關,重點抓好初級產品的農業投入品的使用,不使用相應標準禁止使用的各類農業投入品及國家禁用的食品添加劑;二是要嚴把初級農產品的入廠、出廠關,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要求所有綠色食品的原料應來自綠色食品生產基地;三是要督促生產企業建立健全產品生產檔案,按要求填寫《農業“三品”質量全程控制記錄冊》,如實記錄生產全過程,其原始記錄將作為年檢的重要依據,要求保存3年以上;四是要建立購銷臺帳,凡“三品”生產企業都要建立購銷臺帳,記錄產品的進、出流向,真正實現從田間到餐桌全程質量監控。
4、標志管理和綠色食品質量的市場監督。市農業行政執法監察大隊聯合工商等部門,于6月和11月開展兩次標志檢查工作,進行“三品”標志檢查,糾正企業不規范的用標行為。
5、綠色食品的宣傳和培訓工作。一是召開全市農業“三品”企業和超市主管人員會議,學習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和規范化管理方法,通過示范企業介紹經驗,加強企業交流,從而加強本市農業“三品”質量監管和申報的規范化管理工作;二是印發宣傳資料到各生產經營企業;三是加大本市認證產品的宣傳工作,著力引導企業唱響品牌、做大規模、廣拓市場。
6、已獲批的綠色食品原料基地的標準化管理工作。
五、檢驗室工作
1、開展種子質量抽檢工作。在春秋兩季種子上市前,對全市的種子經營門店進行全面抽樣檢驗,開展種子監督檢查工作。
2、開展以蔬菜為重點的農產品質量抽檢工作。4-10月,每周抽取市場和超市樣品一次,每半個月抽取蔬菜基地樣品1次,進行農藥殘留快速檢測工作。在進行速測基礎上,進行詳細檢測分析。在認證前,以領導參閱的形式,在權限范圍內公布檢測結果。
3、開展實驗室認證前的準備工作。一是建立本站質量保證體系。編制、學習和試運行本站質量體系文件,做好質量記錄,本站在認證前,先對照《實驗室資質認定評審準則》的管理要素和技術要素進行自查審核,在確認符合要求的基礎上,再申請上級主管部門進行評審。二是建立本站設備檔案、人員技術檔案和質量記錄檔案。三是進行設備管理,進行編號、檢定和校準、標識、定期維護保養和使用記錄管理。四是建立標準方法體系,確?,F行使用的標準的正確性。
4、進行申報項目試驗性檢驗工作。進行新申報項目的試驗性檢驗,是認證能否合格的關鍵性技術工作。種子檢驗工作已經開展并有一定基礎,重點是加強有機檢測如農藥殘留項目、無機檢測如重金屬項目、農業投入品項目如肥料產品等項目的抽樣檢驗工作,每一項目檢測樣品應達50個以上,并檢驗其結果是否與已認證實驗室結果的一致性,發出試驗性檢測報告。
六、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
1、進一步加強普法宣傳工作。加大標準、政策及法規的培訓力度,特別要加大本地農產品市場、超市和生產基地的宣傳力度,真正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深入人心。
2、強化市場主體法律責任。以安全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完善農產品生產記錄,規范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生產經營行為。
3、強化監管重點。做到“四個加強”:加強農產品基地監管,加強農產品產地準出監管,加強農產品安全檢測監管,加強農產品行政執法監管。
4、扎實推進農業標準化。實行“在組織上、服務上和品牌上”三突破,重點開展標準化生產技術培訓指導,幫助農民建立各類專業合作組織,要充分發揮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產品協會的作用,組織和帶動廣大農民實施標準化生產,完善自我約束機制,將農產品安全生產和產品質量信譽建設納入自控管理范圍。通過創造品牌,體現標準化生產的價值,實現優質優價。
5、把標準化和品牌化有機結合起來。推廣良好農業操作規范,加大認定農產品基地建設和管理,發揮基地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農民按標準和規范組織生產。通過標準化解決質量安全問題,通過創造品牌,體現標準化生產的價值,實現優質優價。
6、建立檢測體系。逐步建立以市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站為中心,以各鎮監測點為紐帶,以各大農產品市場、超市和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為基礎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以全面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7、實行城區蔬菜市場準入,逐步全面推進市場準入工作。今年馬店城區實行蔬菜市場準入,自2012年月1日起,全市行政區域內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配送中心和倉儲單位等各類市場主體銷售的所有產品,全部實行市場準入。實行“四大制度”:即實行農產品入市檢測制度,實行質量安全標識制度,實行農產品退市制度,實行追溯制度。對不合格的農產品追溯源頭,把農業生產檔案、包裝標識、索證索票制度有機結合起來,真正實現農產品質量從農田到市場全程可追溯。
七、植物檢疫工作
1、檢疫知識宣傳和防控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和農產品加工企業從業人員的檢疫防范意識。對農民進行水稻細菌性條斑病和柑桔潰瘍病防控技術培訓,通過春季技術講座和發放資料將防控技術送到千家萬戶;對柑橘打蠟加工廠負責人和兼職檢疫員進行培訓,提高檢疫服務水平。
2、定點和普查相結合,嚴密監控多種檢疫性有害生物。今年重點監控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稻水象甲、玉米霜霉病、玉米粗縮病、柑桔潰瘍病、紅火蟻、葡萄根瘤蚜和加拿大一枝黃花等檢疫性及危害性有害生物,采取定點系統監測和大面積普查相結合的調查模式,力爭快速、準確地掌握市內疫情發生動態。全市共設10個定點監測點,安排專人系統監測。同時,按照上級業務主管部門要求每月上報疫情發生情況。
3、繼續加大糧食作物的檢疫把關。嚴格按照《行政許可法》和《植物檢疫條例》的規定,進行農作物種子的生產、引進和銷售環節的檢疫。同時,增加檢疫監管的作物種類,把花生、西瓜、油料和蔬菜納入檢疫管理范疇。
八、農業環保工作
1、積極調處農業環境污染事故,做到投訴一起,查處一起.。
2、加強對外來生物入侵的監督管理,并建立動態預警機制,做到及時發現,及時防除。
3、進一步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情況調查以及綜合防治技術示范。
4、加大對優質農產品產地環境的監測力度,在白洋、問安兩鎮建立監測點。
5、繼續開展農產品基地投入品安全監管工作,重點是凈化基地內農資市場。
6、努力向上爭取建設項目,提升自身服務能力。
- 上一篇:規范五保供養和敬老院管理意見
- 下一篇:剖析蝸居熱播現象傳播學及反省
精品范文
10農業行政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