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藥品安全重點工作計劃

時間:2022-06-30 05:18:52

導語:食品藥品安全重點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食品藥品安全重點工作計劃

一、全力推進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創建

(一)高度重視示范創建。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開展農村食品安全治理行動。強化食品安全責任制,把保障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作為衡量黨政領導班子政績的重要考核指標”。各級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充分認識開展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示范縣創建(以下簡稱“雙創”)工作是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載體,是促進和提升全區食品安全整體水平的重要舉措。各牽頭部門要對照檢查考評體系,細化任務指標,將創建內容逐項落實到鄉鎮和部門,并加強指導督促。各責任鄉鎮和部門要主動作為,集中力量抓實施,形成全區上下整體聯動的良好氛圍。

(二)點面結合抓示范。按照“以點帶面,重點打造,全面提升”的原則,把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創建緊密結合,突出示范鄉鎮、示范企業的打造,以此帶動全區面上食品安全示范創建。依據《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從制度、體系上大膽探索創新,摸索一套符合我區實際的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操作規范,形成原輔料來源(投入)可查、生產可控、逆向可追、違法曝光的信用監管體系,著力防范系統性、區域性食品安全事件,提升全區食品安全水平。

二、加強環節管控,確保食品藥品安全

(一)強化食品源頭治理。繼續推進以大氣、重金屬、水體、土壤、農藥、獸藥、魚藥等為主的食用農產品產地環境污染治理和投入品管理。落實分級監管責任,逐步推廣科學施肥用藥,建設節約型農業,建設“養殖規模化、管理專業化、產品綠色化、糞便無害化”畜禽場,提高秸桿循環利用率,增施有機肥和農業生態修復等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措施。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加大對農獸藥違禁超限、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質、病死畜禽收購屠宰、農資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強生豬、牛羊等畜禽屠宰企業的規范管理,推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

(二)持續推進農業標準化品牌化。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深入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和品牌化建設,制定切實可行的生產技術規程,大力開展蔬果標準園、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等標準化示范創建,規范生產記錄檔案。完善無公害、綠色、有機和農產品產地編碼管理等制度,推進農產品質量追溯建設。大力發展“三品一標”農業品牌,加大建設品牌農產品專柜專銷,大力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加強農產品生產基地監管和服務,實現產地管理與市場準入有效對接。

(三)加強食品生產監管。嚴格實施食品生產許可制度,完善生產加工企業監管檔案,大力推行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授權人制度。加強執法檢查和日常巡查,完善企業自檢、委檢和部門監督抽檢制度。督促企業健全食品退市、召回和銷毀機制,防止過期食品等不合格食品回流食品生產環節。

(四)加強食品經營監管。進一步建立完善食品經營主體監管檔案。建立市場準入、進貨查驗、索證索票、信息公示、不合格產品退市等制度,力促食品超市、城鎮食品經營店全面落實索證索票制度,農村(社區)食雜店建立進貨臺賬,確保產品可追溯。加大對餐飲業執行“餐飲加工操作規范”的檢查力度,嚴查采購、使用病死或者死因不明畜禽產品、不合格食品、非法添加等違規違法行為。深化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量化分級管理,繼續推進以“在線視頻廚房、透明廚房、隔斷廚房”等為重點的“明廚亮灶”工程建設,逐步實現向消費者展示食品加工過程,隨時接受監管部門和消費者監督。

(五)加強藥品生產經營使用安全監管。嚴格藥品生產經營許可準入,完善和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大藥品GMP、GSP跟蹤檢查力度,嚴認證輕管理“回潮”現象。加強藥品生產經營使用的日常監管,特別是要加強特殊藥品、含特殊管理的處方制劑、疫苗的監管。深入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強化基本藥物質量安全監管。

(六)加強醫療器械和化妝品監管。嚴把醫療器械經營準入關,加大高風險醫療器械監管抽驗力度,深入推進第二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備案制度。建立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監管檔案。督促化妝品生產經營企業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加強特殊用途及進口化妝品的監管。

(七)嚴厲查處違法犯罪行為。深入開展農業投入品和食品藥品專項整治,嚴厲查處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行為,進一步形成懲處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

三、強化風險防控,突出監管重點

(一)強化事前防范,注重風險管理。切實推行事前防范機制,嚴格落實國家、省市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計劃,有針對性的開展風險監測。建立風險分級分類監管制定,健全有效防控聚集性、集體性食源性疾病的協同防控工作機制,及時通報相關信息,開展風險交流和風險研判,準確應對區域性食品安全風險。

(二)注重內在質量,加強抽樣檢驗。進一步落實監督抽檢責任,抓實食用農產品和食品的抽樣監測。加大高風險品種抽檢批次,積極運用“點菜式”快速檢測模式,進一步提高抽樣檢測的靶向性。按照誰抽檢誰原則,及時向社會公眾公布抽檢信息,回應公眾關切,推動企業落實主體責任,倒逼企業加強問題整改。

(三)緊盯重點部位監管,確保重大活動安全。盯緊學校(含托幼機構)食堂、老年公寓、農村壩壩宴、建筑工地食堂、旅游景點食品經營單位等重點部位,開展專項檢查和加密巡查頻次,防范聚集性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重視元旦、春節、端午、中秋、國慶等各時段群眾需求品種的監管,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向消費者。加強各級“兩會”、“兩考”、“信步美過周末”系列活動等重大活動食品安全保障,防范較大以上食品安全事故發生。

(四)嚴格信息管理,高效應對突發事件。完善食用農產品和食品藥品安全信息管理,健全跨鄉鎮、跨部門間的信息溝通、通報機制,依法及時日常監管信息。修訂完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制發食品藥品應急操作手冊。建立完善上下貫通、高效運轉的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應急隊伍和應急處置設施設備建設,分層分類開展應急演練,著力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建立輿情監測和引導機制,加大輿論正面引導,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牢牢掌握輿論引導主動權。

四、加強宣傳培訓,推進社會共治

(一)強化宣傳教育。一是各鄉鎮、區級有關部門要認真組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藥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并與法律“七進”活動相結合,使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自覺守法,社會公眾主動用法。要注重“3.15”消費者權益日、“食品安全宣傳周”、“安全用藥月”“法制宣傳日”等時間節點的宣傳。二是各相關監管部門要采取以會帶訓、專題培訓、行政約談等方式,加強對農產品種養殖者、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的培訓教育,督促種養殖戶和生產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

(二)重視社會監督。各鄉鎮、各有關部門要充分發揮廣大消費者、行業協會、新聞媒體的監督作用,用社會監督機制倒逼農產品種養殖者、食品藥品生產經營者自覺依法生產,誠信經營。建立執行食品藥品安全舉報獎勵制度,及時兌現舉報獎勵,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監督的積極性,逐步構建政府領導、部門監管、企業擔責、行業自律、社會參與、媒體監督的社會共治體系。

五、加強能力建設,夯實監管基礎

(一)加強監管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基層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體制建設,圍繞“有機構、有人員、有能力、有經費、有裝備、有制度、有宣傳平臺”打造食品安全監管基礎。加強鄉鎮食品藥品安全辦、區級有關部門內設機構建設,健全鄉鎮間、部門間信息共享、案件協作、突發事件應對、全程溯源等整體聯動機制。完善食品藥品安全協管員管理、考核辦法,發揮協管員隊伍在日常巡查、宣傳教育、隱患排查、信息報告等方面作用,夯實鄉鎮有聯絡員、村(社區)有協管員、片區有監管員的食品藥品監管體系。

(二)加強能力建設。一是加強食用農產品和食品藥品監管所需執法設施設備建設,逐步推進監管手段科技化、監管人員專業化、監管工作標準化。二是多渠道、多形式加強執法人員教育培訓,著力提高執法隊伍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六、加強組織保障,嚴格檢查考核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鄉鎮要按照屬地管理和黨政同責的原則,把食品藥品安全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區級有關部門要強化組織領導,將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細化到相應的分管領導和具體承辦股室,定期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薄弱環節,抓好工作落實。

(二)加強督促考核。區政府將繼續把食品藥品安全工作納入各鄉鎮和各相關部門的年度綜合績效目標考核。區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要完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對鄉鎮、部門履職情況的督促檢查,及時向區政府報告各鄉鎮各部門的工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