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感恩教育活動工作計劃
時間:2022-11-04 10:24:52
導語:脫貧攻堅感恩教育活動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教育引導全縣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揚自力更生精神、激發全面振興鄉村的干勁,形成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濃厚社會風尚,打贏打好全縣脫貧攻堅戰,決定在全縣開展脫貧攻堅感恩教育活動,現就相關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對工作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統攬,以增強群眾感恩意識為目標,以宣傳引導為著力點,以精準扶貧扶志扶智為核心,積極引導貧困群眾樹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和勤勞致富的主動意識,切實增強貧困群眾自主脫貧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精氣神,教育引導廣大農民特別是貧困群眾愛黨敬黨頌黨,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不斷營造感恩奮進良好氛圍,為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群眾基礎。
二、主要任務
(一)開展大宣傳,進一步提高群眾思想覺悟。
一是利用好一批學習平臺。堅持把“學習強國”作為日常自學的重要平臺,組織黨員認真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切實提高真信篤行、知行合一能力。充分發揮“黨建”APP虛擬陣地作用,嚴格落實黨內組織生活制度,組織黨員及時分享省市縣以及各級各地脫貧經驗和信息,幫助貧困戶提振脫貧信心。牢牢守住縣內媒體平臺宣傳主陣地,建立縣內媒體平臺宣傳聯動機制,全方位多角度宣傳解讀脫貧攻堅政策及各級部署要求,對扶貧工作成效和典型做法開展常態性、動態性宣傳報道,將脫貧領域意識形態體現到宣傳工作的“頭條首頁”和感恩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是開發一批特色宣傳品。設置一個電視宣傳專欄,縣融媒體中心分期邀請扶貧、民政、住建、教育、衛健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分別就各自領域脫貧政策及相關事項進行專題解讀。組織編寫一本全縣脫貧先進典型事跡小讀本,注重挖掘、樹立一批在脫貧攻堅中自力更生、樂于助人、熱心公益的最美黨員、脫貧之星、模范家庭等典型事例,由縣扶貧辦統一擇優評選裝訂成書,作為各類扶貧培訓的專門教材,用身邊事教育身邊人。開發一批具有風味的特色宣傳載體,通過利用H5、微動漫等通俗易懂、樂于接受的形式,傳播黨的好聲音,講述脫貧好故事,教育引導貧困群眾知黨恩、感黨恩、跟黨走。
三是建強一支宣傳隊伍。組建一支宣傳隊,以鄉鎮為單位組織黨員領導干部、幫扶責任人、駐村工作隊員、包村包組干部、脫貧標兵成立感恩教育宣傳隊,劃分隊員責任區,建立黨員義務宣傳服務崗,幫助群眾算好收入賬、支持賬、幫扶賬,引導貧困群眾懂得“脫貧是靠黨的好政策得來的,致富是靠自己的勤勞雙手取得的”。開展一輪大走訪,每季度組織宣傳隊深入村組開展集中宣講或入戶宣傳,重點宣傳新時期脫貧攻堅重要論述,全面宣講中央、省、市、縣脫貧攻堅政策措施和實施鄉村振興決策部署。
四是用好一批鄉土人才。建立鄉土人才扶貧智囊庫,縣、鄉、村分級將鄉土人才基本信息收集匯總建庫管理,將鄉土人才基本信息制成便民服務卡發放給貧困群眾,并采取“1+X”幫扶方式,引導1名鄉土人才與若干名貧困群眾結成幫扶對子開展“訂單服務”,在為貧困群眾提供信息咨詢、技術指導、資金或項目等服務和幫助的同時,也將“訂單服務”情況作為鄉土人才評先選優、創業扶持、獎勵扶助和優先培養的重要依據,發揮鄉土人才帶動一群、影響一片、造福一方的集聚發展效應。
五是總結一批典型故事。組織開展一次現身說法講故事活動,分別以“我的脫貧故事”和“我的駐村故事”為主題,以采訪脫貧示范戶和駐村工作隊員為過程,讓脫貧典型戶和優秀駐村工作隊員現身說法,講述脫貧故事,引導貧困群眾自力更生、勤勞致富。組織開展一次致富思源曬故事活動,組織有條件的貧困戶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參與“曬曬我的幫扶人”活動,通過“曬”幫扶合照、“曬”幫扶歷程、“曬”幫扶成效,分享幫扶故事,表達感激感謝之情。組織開展一次座談交流聽故事活動,通過召開村民院落會、壩埂會、座談會等形式,邀請貧困戶一道交心談心,聽聽廣大貧困戶自己的奮斗故事,分享幫扶干部幫扶成績,解答貧困群眾的疑惑難題。
牽頭單位:縣委組織部
配合單位:縣委宣傳部、縣人社局、縣扶貧辦、各鄉鎮
(二)開展大學習,進一步提高群眾發展能力。
一是學技能。廣泛開展專項培訓,依托黨群創業互助會、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所)等,組織貧困群眾通過“課堂+觀摩+實踐”的方式,學習致富實用技術。全面開展產業培訓,對接“貧困村扶貧產業園”和“非貧困村特色產業園”等,實現有勞動力并有培訓需求的貧困家庭,至少有1人掌握1門職業技能。積極開展定期上門培訓,農業農村、林業草原、水務等涉農職能部門常態化組織技術干部深入村組,現場答疑解惑,幫助農民群眾解決“缺技缺管”難題,為農業生產、脫貧致富提供全程服務。
二是學先進。堅持典型示范引領,注重挖掘、樹立一批在脫貧攻堅中的農村黨員和群眾典型,通過“先富帶后富”“大戶帶小戶”“能人帶后進”的模式,組織致富帶頭人講“創業史”“致富經”,帶領貧困戶由“不會干”向“學著干”再到“干的好”轉變。堅持地頭傳經送寶,每季度結合農村時令,組織當地致富能人、土專家、田秀才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咨詢和指導示范,組織貧困群眾到周邊附近的農業產業基地、非貧困村觀摩學習,通過相互比致富路子、比致富方法、比致富技術,激發貧困戶摒棄“等靠要”思想,實現“要我脫貧”變“我要脫貧”。
三是學法律。開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示范,扎實開展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建設,充分挖掘和推廣鄉村治理創新性典型案例經驗,持續整治侵害農民利益行為,妥善化解土地承包、征地拆遷、農民工工資、環境污染等方面矛盾。建立健全鎮村法治幫扶輔導站,暢通農民群眾訴求表達渠道,開展“一村一法律顧問”服務,推行領導干部定期接訪制度,采取司法所進村講、派出所入戶講、村組干部調處糾紛每次講、典型案件反復講、法律顧問定期講等形式,全面提高群眾法治意識,激發廣大群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念。
四是學美德。開展脫貧致富獻愛心活動,組建以貧困戶為主體的愛心服務隊,積極開展力所能及的關愛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五保戶等愛心服務,讓道德滋養聚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正能量。開展樹立新風學文明活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編制發放各類文明新風宣傳資料,舉辦文明禮儀等各類專題講座,強化貧困群眾文化涵養。開展孝親敬老樹形象活動,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對不履行贍養老人義務、不履行撫養子女責任的個別群眾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貧困群眾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牽頭單位:縣委組織部
配合單位:縣委宣傳部、縣農業農村局、縣林業草原局、縣水務局、縣司法局、縣民政局、各鄉鎮
(二)開展大爭創,進一步激發群眾內生動力。
一是開展鄉鎮創文明活動。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關于文明城市創建和全域無垃圾綜合治理的決策部署,以“文明村鎮”創建為抓手,全面落實“四議兩公開”,大力推行“三議五會”工作法。按照“文明村鎮”創建標準和考評指標,統籌解決好農村住房、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村容村貌、文明風氣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積極推進鄉村移風易俗、道德紅黑榜等工作開展,全面開展文明鄉鎮評選推薦工作,評選文明鄉鎮5個。
二是開展村社創先進活動。準確把握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堅持縣鄉村三級聯動,完善村規民約和村民自治章程,擴大鄉村文化惠民工程覆蓋面。堅持因村制宜,發展各具特色的鄉村產業,積極發揮傳統村落優勢,全力抓好農村環境整治,充分發掘傳統村級文化,支持鄉土文藝團組發展,發展民間文化,保護好傳統建筑、農村文化遺產、古樹名木等,通過笑臉墻、辦展板、建村史室等方式,對比展示鄉村建設、脫貧致富、鄉村振興的巨大變化和嶄新面貌,打造各具特色、可借鑒可復制可推廣的鄉村振興示范村50個。
三是開展家庭創模范活動。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五城聯創”和“六城同建”工作,深化“美麗庭院”創建活動,按照“家風美、設施美、衛生美、綠化美、布局美”的評選標準,評選“美麗庭院示范戶”500戶。以“創業模范家庭”“脫貧示范家庭”“文明模范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等活動為載體,通過大家秀、大家曬、大家議、大家評的方式,以每個鄉鎮不少于10戶的比例評選模范家庭,讓廣大群眾感受發生在自己周圍的家庭和美、鄰里互助、幸福文明的模范氛圍,大力弘揚社會和諧文明新風。
四是開展個人創標兵活動。開展“產業發展標兵”“自強不息標兵”“勤勞致富標兵”“自主脫貧標兵”等評選活動,每個鄉鎮按照分別不少于5戶的比例,開展個人標兵評選推薦工作。對思想先進主動向黨組織靠攏的脫貧典型可優先納入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對表現突出、群眾公認、帶動群眾致富能力強的產業標兵可優先納入村級干部后備隊伍進行培養。要全面宣傳受表彰人物和事跡,大力引導群眾廣泛參與,通過評選樹起標桿、形成導向,集聚向上向善正能量。
牽頭單位:縣委宣傳部
配合單位:縣委組織部、縣扶貧辦、各鄉鎮
(四)開展大傳頌,進一步增強群眾感恩意識。
一是做好公益宣傳頌黨恩。開展一輪公益廣告展播,以省文明辦7部助力脫貧攻堅鄉風文明公益廣告和1部微電影為題材,利用縣融媒體中心、政府服務公眾號、農村道德講堂、村民微信群等開展公益展播,助力脫貧攻堅推進鄉風文明。開展一次感恩奮進脫貧標兵表彰,通過個人申報、群眾評議、村級推薦、鄉鎮審核,在全縣進行一次“產業發展標兵”“勤勞致富標兵”“自主脫貧標兵”“結對幫扶標兵”評選活動,以先進典型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和幫扶干部的幫扶動力,營造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濃厚氛圍。
二是做好文藝宣傳頌黨恩。開展精神扶貧送文化活動,充分發揮縣鄉村三級文藝宣傳隊作用,以脫貧攻堅感恩教育為主題,縣級文藝宣傳總隊全年赴每個鄉鎮演出不少于2場次。建立一支脫貧攻堅文藝小分隊,各行政村重點挖掘鄉土文化人才,鼓勵民間藝人、文化能人、大學生村官、志愿者參與成立一支村級脫貧攻堅文藝宣傳小分隊,鼓勵民間村民自樂班子和有文藝特長的村民加入小分隊,通過編排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發揚民間文化,表達知黨情、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真誠心聲。
三是做好群眾宣傳頌黨恩。組織開展自愿服務活動,以村為單位組織貧困戶開展家庭院落和村域環境衛生大整治,更好的推進貧困戶摒棄生活陋習,改善自身生產生活條件,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優化人居環境。在端午、中秋、重陽、春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節點確定相應主題,積極組織開展各具特色的慶祝活動,弘揚傳統美德,樹立文明新風尚,歌頌新變化,展現新面貌。
牽頭單位:縣委宣傳部
配合單位:縣委組織部、縣扶貧辦、各鄉鎮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脫貧攻堅感恩教育領導小組負責牽頭抓總,各幫扶單位要積極組織幫扶干部進村入戶、宣講政策、指導推動。各鄉鎮要將感恩教育作為推進精神扶貧的重要載體、作為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積極謀劃、主動作為,成立領導小組,確定專人負責,健全工作機制,明確目標任務,落實工作措施,確保收到實效。
(二)做好輿論宣傳。各單位要充分利用電視、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及時報道活動進展情況,深入挖掘活動中涌現出的各類典型,廣泛宣傳感恩教育取得的成效及產生的社會效應,努力擴大覆蓋面和影響力。各鄉鎮要在村級陣地、文化廣場等群眾集散地設置公益廣告,懸掛整齊美觀的感恩宣傳標語,有條件的運用液晶顯示屏滾動播出,為感恩教育營造良好氛圍。
(三)加強督促檢查。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的督導機制,完善工作臺賬,加強信息溝通,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定期組織開展督促檢查,通報工作進展情況,及時研究解決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完善措施、改進工作;要加強工作考核,對工作突出的先進個人和單位進行表彰獎勵,對工作責任心不強、工作落實不力的要追究責任。
- 上一篇: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清查工作方案
- 下一篇:應急安全進校園活動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