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十四五工作計劃

時間:2022-05-26 04:01:28

導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十四五工作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十四五工作計劃

“十三五”以來,我局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十三五”發展戰略,以保護資源和保障發展為重點,堅持規劃引領,深化林業改革,強化執法監督,優化行政審批,提升不動產登記,知難而進,主動作為,圓滿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

一、“十三五”總結

(一)全力保障土地供應。建設用地累計獲批116個批次,總面積5.6萬畝;累計出讓土地1.33萬畝,出讓總金額145.61億元(其中:經營性用地134.23億元);有力地保障了湯池大道、徽州大道、合安高鐵等一批重大項目的開工建設,連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大建設工作服務保障先進單位。

(二)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全縣耕地保有量172.8925萬畝,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143.7401萬畝,永久基本農田數量不減少、質量未降低。實施補充耕地獲得耕地占補平衡指標20594畝;實施增減掛鉤和工礦廢棄地復墾獲得建設用地指標20120畝;完成兩個省級投資、六個市級投資土地整治項目共計12萬畝;超額完成國土部門高標準農田建設2萬畝任務;完成旱改水項目2358畝。

(三)要素支撐齊頭并進。以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為引領,加強多規融合;實施“規劃師下鄉”工程,統籌推進全縣村莊規劃編制;“三調”部下發我縣總圖斑數222073個,時點更新數據已通過部級核查;部累計下發我縣遙感監測圖斑3533個,總面積11.5萬畝,衛片執法監督檢查實現“零約談、零問責”。

(四)有序開展生態修復。組織編制了《縣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治理規劃(2016-2025年)》;爭取補助資金385萬元,完成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面積397畝;組織礦山企業投入資金2145.22萬元,邊生產邊治理面積138.53畝;2016年,成功創建“全國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

(五)持續優化服務環境。提升“互聯網+不動產服務”水平,一般登記3個工作日辦結,生產制造企業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辦結,查封、異議、注銷、更正登記即時辦理。累計辦理不動產登記業務116477件,頒發不動產權證書46371本、不動產登記證明60029份,抵押面積1185.97公頃,抵押金額458.11億元。

(六)穩步推進林業工作。全縣苗木花卉等基地總面積達17.3萬畝,油茶、薄殼山核桃、毛竹等特色經濟林面積達10.2萬畝,省級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家;完成人工造林7.6萬畝、森林撫育12.3萬畝、退化林修復1.6萬畝、長江防護林封山育林2萬畝;完成農村道路、河渠綠化長度870公里;創建5個省級森林城鎮、101個省級森林村莊,森林覆蓋率達19.31%;累計投入資金6.2億元開展園林綠化景觀建設,陸續完成市政道路60余條150多公里、公園20個綠化建設,完成新建提升綠化面積419萬m2,2019年成功創建國家園林縣城。

二、“十四五”謀劃

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五中全會實施《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精神,特別是規劃建議六十條中第八部分涉及自然資源的三條建議的重點內容和精神實質,進一步加強政策的學習和研究,結合實際,科學預判,超前謀劃,著力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統籌推進。

(一)堅持高質量發展,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和實施。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合理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同步建設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完成縣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鄉鎮國土空間編制,加強規劃實施監督體系建設,確保新、老規劃平穩過渡。

(二)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全面推進耕地保量提質。牢牢守住耕地紅線,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和管理;加大對設施農用地的審批和管控力度,支持農業生產,嚴防農地非農化現象;繼續實施土地整治工作,重點開展補充耕地、增減掛鉤和工礦廢棄復墾項目。

(三)堅持最嚴格的節約集約用地,加強建設用地要素保障。逐步完善全縣土地開發利用新格局,根據發展規劃和重點項目用地計劃需求,按照土地成片開發利用新要求,完成各類項目土地用途轉用的評估、審核、報批工作,重點保障我縣重點項目、重大工程的用地需求。

(四)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持續推進自然資源管理。全面加強綠色礦山治理和生態修復,統籌做好地質災害防治。持續做好林業資源管理,爭創國家園林城鎮1-2個、省級森林城鎮4個,省級森林村莊30個,積極創建全國綠化模范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