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省醫政工作重點

時間:2022-05-23 08:44:00

導語:年度省醫政工作重點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年度省醫政工作重點

年全省醫政工作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圍繞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服務這一總體目標,緊抓“改革、發展、服務、質量、監管”五大主題,開拓進取,創先爭優,全面深入做好各項醫政工作,努力實現全省醫療衛生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圍繞“堅持公益性、調動積極性”,大力推進公立醫院改革

(一)全面推行十項便民、惠民措施。堅持“上下聯動、內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公立醫院改革原則,在全省公立醫院大力推廣十項便民惠民措施(見附件),讓人民群眾盡快享受到便利的醫療服務。

(二)加強縣醫院能力建設。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通過提高縣醫院醫療服務能力,緩解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真正做到“大病不出縣”。建立公立醫院改革重點聯系縣醫院工作機制,確定32所省級重點聯系縣醫院。扎實推進城市醫院對口支援縣醫院工作,組織安排40所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115所縣醫院,加強督導考核,建立多元化評價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力爭到年底100%的受援縣醫院達到“二級甲等醫院”水平。加強縣醫院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重點加強醫院急診科、感染性疾病科、重癥醫學科、兒科建設。結合國家縣級醫院骨干培訓項目,依托省部直醫院完成縣級醫院骨干醫師培訓任務;繼續做好“走進西部”萬名縣級醫院醫師培訓項目,年內完成縣醫院院長和骨干科主任的培訓任務。

(三)推進醫院信息化建設。各二級以上醫院建立與區域衛生信息系統銜接的、以電子病歷和醫院管理為重點的醫院信息化網絡。利用中央財政撥付的2.7億元醫改補助資金,重點支持縣醫院信息化建設,為108所縣醫院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建立遠程會診省級平臺,選擇10所縣醫院開展遠程會診試點工作。

(四)加快建立公立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機制。擴大對口支援的內涵和創新機制,以選派院長、托管等模式加強城市三級醫院與縣級醫院的深度合作。每所三級醫院至少與1所縣醫院建立有內在利益紐帶、長期穩定、制度化的分工協作機制,逐步形成基層首診、分級醫療、雙向轉診、上下聯動的醫療服務模式。

(五)加強醫療機構設置規劃管理。認真貫徹落實國家五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的意見》,積極推進我省非公立醫療機構發展,逐步形成以公立醫療機構為主導、非公立醫療機構共同發展的辦醫格局。年,省、市衛生行政部門要完成區域衛生規劃的制定工作。

(六)繼續做好“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按照年實施方案,加強項目管理,保質保量完成4萬例目標任務。

(七)開展醫師多點執業試點。鼓勵優質醫療資源縱向下沉流動,探索推進醫師多點執業。省衛生廳制定下發《省醫師多點執業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規范醫師多點執業管理。

二、加強能力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與水平

(一)加強臨床重點專科與急危重癥專科建設,提高臨床診療技術水平。督促指導我省10個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項目的建設,高質量完成本年度項目建設任務;完善省級臨床重點專科考評標準和方法,組織開展年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的申報與評估;加大對現有廳直單位和市州級臨床重點專科的督導檢查力度。加強急診科與重癥醫學科規范化建設與管理,努力提高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成功率。

(二)指導醫療機構短線學科和薄弱專科建設,提高綜合醫療服務能力。認真抓好衛生部近年來下發的《新生兒室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血液透析室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消毒供應中心建設與管理的三個強制性標準、《病理科建設與管理指南(試行)》、《二、三級綜合醫院藥學部門基本標準》等文件的貫徹執行,加強醫療機構短線學科建設,提高綜合醫療服務能力。大力加強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兒科、婦產科、老年病科、康復醫學科等薄弱臨床專科服務能力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服務需求。

(三)提升三級醫院水平。以醫院評審評價為抓手,全面提升三級醫院服務能力。選擇基礎條件較好、在全省實力處于領先水平的三級綜合醫院、專科醫院爭創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以重癥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兒科等為重點,加強市州三級醫院建設,著力提高市州三級醫院綜合服務能力和醫療救治水平。

(四)規范醫療救治工作。堅持“平戰結合”的原則,以重大呼吸道傳染病和群死群傷性重大突發事件醫療救治為重點,完善預案,組織開展培訓,加強信息管理,強化院感控制,切實做好醫療救治各項準備工作。繼續加強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等傳染病的醫療救治工作,著力提高重癥、危重癥病例的救治成功率。

(五)著力加強護理工作。制訂我省護理事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以貫徹落實《省醫院護理工作規范》(版)為契機,以“優質護理服務示范工程”活動為抓手,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滿意的護理服務。年,全省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將護理工作納入大型醫院巡查、醫院評審評價、臨床重點專科考評、診療中心評審、綜合目標考核等工作中,形成推進工作的抓手。積極發展專科護理,以高危科室為重點,擴大專科護士培養面,促進臨床護理的專業化發展。深化護理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建立符合護理工作特點的人事管理制度和用人機制,變身份管理為崗位管理。規范護工與護理員的管理,加強護工培訓制度的落實。

三、繼續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強化醫療質量與安全管理

(一)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教育與管理。認真貫徹落實衛生部《關于進一步做好醫師定期考核管理工作的通知》(衛辦醫管發〔〕號),切實做好本年度的醫師定期考核工作,客觀公正地對每個醫師進行業務水平測評、工作業績和職業道德評定,真正使醫師定期考核工作成為提高醫師隊伍整體素質,保障醫療質量與安全的有效手段。

(二)推進質控中心建設。深入貫徹落實衛生部和我廳關于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管理的相關規定,進一步完善質控中心體系建設。以我省城鄉居民常見病、多發病及嚴重危害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重大疾病為重點,以質量、效率、費用為核心,與臨床路徑實施和單病種管理相結合,完善質控信息收集、交流、制度,科學、規范開展醫療質量控制活動;進一步明確質控中心掛靠單位和參與單位的職責。

(三)狠抓核心制度的落實。與開發應用電子病歷相結合,加強對住院運行病歷的質量監控,推進三級醫師查房、疑難病例討論、手術分級管理、術前討論、死亡病例討論制度等醫療核心制度和“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自動監控系統的開發應用。組織開展病歷質量巡查、核心制度落實暗訪,突出抓好首診負責、院內會診、查對、值班交接班、搶救、危重癥患者監護等制度的落實。

(四)加強醫院藥事管理。以抗菌藥物聯合整治行動為手段,以省臨床用藥和細菌耐藥監測系統為平臺,抓好《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管理條例》、《處方管理辦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國家法律、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的貫徹實施,強化處方點評制度,突出抓好臨床合理用藥,重點加強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管理。對抗菌藥物處方進行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干預,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抗菌藥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強度進行排名公示。推進醫院靜脈用藥配制中心規范化建設,啟動靜脈用藥配置中心達標現場驗收工作。大力推進臨床藥師制。

(五)強化醫院感染控制。狠抓《醫院感染管理辦法》和相關技術性規范的貫徹落實,突出抓好基層醫療機構感染管理工作;制定實施《省醫院感染管理專職人員管理辦法(試行)》,加強專職人員隊伍建設;以醫院感染目標性監測為重點,做好微生物和耐藥細菌監測;啟動醫療機構消毒供應中心達標現場驗收工作,從源頭上預防醫院感染。

(六)加大臨床合理用血監管。督促各級醫療機構切實貫徹執行《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試行)》、《臨床輸血技術規范》等法律、法規,嚴格規范醫療臨床用血,推進醫院臨床輸血科規范化建設。

四、建立健全科學評價機制

(一)開展醫院評審評價工作。根據衛生部的《醫療機構評審管理辦法》,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開展二級以上醫院的評審評價工作,加強對醫療機構的動態管理。

(二)開展“優質醫院”創建活動。按照衛生部統一部署,積極開展國家、省級和縣級優質醫院創建活動。

(三)做好大型醫院巡查工作。完善大型醫院巡查制度,年內計劃完成10所三級醫院巡查工作。

五、推進“平安醫院”創建工作

(一)嚴格按照《省因醫患糾紛引發擾亂醫療機構正常秩序案(事)件考評細則》,對各市州進行綜治考評,繼續開展預防和處置醫療糾紛調研工作,積極參與、指導大型醫療糾紛調處工作。

(二)突出抓好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工作,健全醫患糾紛人民調解各項制度,統一工作模式、工作流程;對現行的醫療責任保險制度進行調研、評估,完善相關政策措施。

(三)促進醫德醫風建設。加強醫務人員新時期醫德醫風、廉潔自律和法紀教育,切實抓好醫德醫風考評、本周期醫師定期考核工作。

六、強化服務要素管理

(一)強化醫療機構監管。以《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為依據,繼續抓好我廳《關于進一步規范和加強醫療機構審批和監管工作的通知》的落實,嚴把醫療機構設置審批、執業登記、變更校驗關,創造規范有序的醫療市場環境。

(二)切實把好人員準入關。認真貫徹實施《執業醫師法》和《護士條例》,把好醫師和護士的執業注冊關。

(三)規范醫療技術監管。進一步貫徹落實《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切實加強對醫療技術準入和應用管理。嚴格規范二、三類醫療技術準入申報、現場審核等制度。重點加強對干細胞、心血管介入、器官移植等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的監督管理;加強對醫療美容服務監管,開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治理。

(四)加強醫療廣告監管。嚴格執行《醫療廣告管理辦法》,把好醫療廣告證明審查出證關。

七、統籌兼顧,扎實做好其他各項醫政工作

(一)加強醫政管理隊伍能力建設,確保醫政醫務部門人員到崗,責任到位。建立健全衛生行政部門及醫療機構醫政醫務管理干部的培訓學習制度。

(二)扎實做好征兵、高招等相關體檢工作。嚴格按照《應征公民體檢標準》和《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體檢標準》的相關要求,保質保量完成年度征兵、招生體檢工作任務。

(三)協同做好禁毒戒毒工作。根據國家和省禁毒委的統一部署,配合省禁毒委、公安部門認真做好相關禁毒工作。同時,嚴格自愿戒毒醫療機構的準入審批和監督管理。做好禁毒聯系點炎陵縣的指導工作。

(四)加強醫政工作的信息管理,及時上報數據,認真做好有關資料的歸檔建檔工作等。

附件:公立醫院改革便民惠民措施

(一)實行“無假日醫院”。所有三級醫院實行無假日門診及無假日檢查。

(二)推行預約診療。二級以上醫院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全面開展預約診療,其中專家門診預約率三級醫院達50%以上,二級醫院達20%以上。

(三)推廣診療服務“一卡通”。三級醫院實行院內診療服務“一卡通”。

(四)縮短就醫等候時間。門診掛號等候時間不超過15分鐘,交費、取藥等候時間均不超過10分鐘。

(五)實現新農合即時結報。參合農民在新農合定點醫院住院,出院時醫療費用即時結算報銷。

(六)開展專家名醫下基層。城市二級以上醫院醫師在晉升副主任醫師前到基層工作一年;做好對口支援工作,組織醫院技術骨干到基層醫療機構指導開展工作;開展醫師多點執業試點。

(七)全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二級以上醫院全面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增加臨床護士數量,為患者提供與病情和生活自理能力相適應的護理,逐步解決患者家屬或家屬自聘護工承擔生活護理的問題。

(八)控制醫藥費用。二級以上醫院全面推行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全省臨床路徑管理病種累計不少于200種;推行同級醫院之間、有條件的上下級醫院間檢驗結果及影像資料互認;開展按病種付費管理,擴大按病種付費范圍。

(九)提高參合農民醫療保障水平。參合農民住院最高支付限額提高到8萬元;農村五保戶在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住院基本醫療費用全免;農村孕產婦在縣醫院和鄉鎮衛生院住院平產分娩免費;繼續開展農村貧困白內障患者、小兒先心病、小兒白血病、重癥精神病救助。

(十)建立醫療服務行為公示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醫院醫療質量、服務收費、藥品比例、單病種付費情況及第三方滿意度測評結果等,主動接受社會監督。